图书介绍
中华民国的政治发展 民国三八年以来的变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齐光裕著 著
- 出版社: 杨智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ISBN:9579272476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1198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12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民国的政治发展 民国三八年以来的变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目录4
表目录15
图目录21
导论23
壹、研究动机23
贰、研究目的25
叁、研究范围26
肆、研究架构26
第一章 政治发展的概念分析31
第一节 政治发展研究的起源与经过31
第二节 政治发展的定义37
第三节 本文相关概念论述44
壹、过程-阶段理论45
贰、环境因素51
叁、宪政体制58
肆、政党政治78
伍、政治参与102
第二章 民主奠基期的政治发展151
第一节 环境因素151
壹、外环境因素151
一、中共的直接威胁151
二、国际环境的变化157
贰、内环境因素163
一、经济状况163
二、社会状况175
第二节 宪政体制的探讨180
壹、临时条款与宪政发展183
一、临时条款的时代背景183
二、临时条款的延长与扩张185
三、临时条款的施行189
四、临时条款的争议-性质论202
五、临时条款的评析208
贰、戒严令与宪政发展211
一、戒严的缘起211
二、戒严实施的范围213
三、戒严的检讨219
第三节 政党政治的探讨222
壹、中国国民党的改造223
一、国民党改造的肇始223
二、国民党改造的内容230
三、国民党改造的评析237
贰、青年党与民社党的运作255
一、中国青年党255
二、中国民主社会党259
叁、政治异议表达的发展264
一、「自由中国」半月刊与「中国民主党」264
二、「大学杂志」时期271
第四节 政治参与的探讨284
壹、政治参与与规范面分析284
一、四权行使法规284
二、人民团体组织法规307
三、大众传播法规314
四、集会游行法规327
贰、政治参与运作面分析328
一、四权行使328
二、人民团体组织356
三、大众传播363
四、群众运动369
本章小结370
第三章 民主茁壮期的政治发展399
第一节 环境因素399
壹、外环境因素399
一、中共的统战策略399
二、国际的情势发展406
贰、内环境因素417
一、经济状况417
二、社会状况425
第二节 宪政体制的探讨439
壹、威权体制的转型440
一、威权体制转型的相关概念440
二、威权体制转型的指标分析442
三、威权体制转型的理论依据444
贰、解除戒严的实施447
一、解严的背景因素448
二、解严的时代意义459
三、解严后发展情形463
叁、国是会议的召开472
一、国是会议召开的缘起与经过472
二、国是会议的内容与发展475
三、国是会议的检讨488
第三节 政党政治的探讨494
壹、解严前后政治反对势力的组织发展494
一、中坜事件与美丽岛事件495
二、美丽岛事件后到民进党成立504
贰、解严前后国民党的改革推动513
一、改革的发动者-蒋经国514
二、改革的承继者-李登辉522
叁、解严后新兴政党林立526
一、新兴政党产生因素分析527
二、新兴政党的活动状况530
第四节 政治参与的探讨540
壹、政治参与规范面分析540
一、四权行使法规540
二、人民团体组织法规566
三、大众传播法规570
四、集会游行法规579
贰、政治参与运作面分析585
一、四权行使585
二、人民团体603
三、大众传播605
四、群众运动607
本章小结614
第四章 民主落实期的政治发展643
第一节 环境因素643
壹、外环境因素643
一、中共的统战策略643
二、国际的情势发展664
贰、内环境因素678
一、经济状况679
二、社会状况682
第二节 宪政体制的探讨685
壹、回归宪法与一机关两阶段修宪686
一、回归宪法与第一阶段修宪686
二、第二阶段修宪703
贰、第三阶段修宪736
一、第三阶段修宪的经过736
二、第三阶段修宪的内容739
三、第三阶段修宪的评析754
第三节 政党政治的探讨768
壹、国民党的发展772
一、国民党与民主化773
二、国民党与本土化787
贰、民进党的发展794
一、民进党的组织体质796
二、民进党的意识型态812
叁、新党的发展818
一、新党与制度化824
二、新党与普遍化828
第四节 政治参与的探讨831
壹、政治参与规范面分析831
一、四权行使法规831
二、人民团体组织法规885
三、大众传播法规889
四、集会游行法规901
贰、政治参与运作面分析904
一、四权行使904
二、人民团体918
三、大众传播925
四、群众运动944
本章小结947
第五章 综论:中华民国政治发展的评析与展望965
第一节 宪政体制与政治发展965
壹、宪政改革后政府体制的问题968
一、国民大会的定位问题968
二、总统权限的问题984
三、中央体制的问题999
贰、我国宪政发展的努力方向1012
一、容让妥协1012
二、力行宪政1020
第二节 政党政治与政治发展1027
壹、选举制度与政党政治的影响1028
一、选举制度概述1028
二、我国选举制度对政党政治的影响1035
三、我国选举制度改进的建议1044
贰、统独争议与国家认同问题1047
一、台独理论的评析1047
二、国家认同的途径1067
第三节 政治参与和政治发展1083
壹、四权行使的评析1083
一、四权行使的成就1087
二、四权行使的检讨1102
贰、人民团体组织的评析1113
一、人民团体组织发展的成就1113
二、人民团体组织的检讨1117
叁、大众传播的评析1124
一、大众传播发展的成就1124
二、大众传播发展的检讨1127
肆、群众运动的评析1131
一、群众运动的影响1132
二、群众运动的检讨1136
参考书目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