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辽宁人才30年 1979-200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辽宁人才30年 1979-2009
  • 王建新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沈阳出版社
  • ISBN:978754414173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208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人才-工作-成就-辽宁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辽宁人才30年 1979-200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辽宁省人才中心改革与发展历程3

第一章 辽宁省人才中心的创建与发展3

第一节 辽宁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设立3

第二节 辽宁省人才大中心的重组6

第三节 辽宁省人才中心体制改革12

第二章 辽宁人才市场的产生与发展19

第一节 辽宁人才市场的产生19

第二节 辽宁人才市场的发展22

第三节 辽宁人才市场的改革与创新25

第三章 经济建设中的人事人才公共服务29

第一节 人才智力服务推动乡镇企业29

第二节 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高点起步32

第三节 全线出击,打好帮扶亏损企业的总体战34

第四节 二次创业,以人才智力重振辽宁雄风36

第五节 人才强省,加速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39

第二篇辽宁人才市场体系建设45

第一章 辽宁人才市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45

第一节 辽宁人才市场体系的产生45

第二节 辽宁人才市场体系的形成46

第三节 辽宁区域人才市场的发展48

第四节 民营中介机构的发展54

第二章 辽宁人才市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58

第一节 辽宁人才市场政策及其特点58

第二节 辽宁人才市场法规建设及其特点60

第三章 人才市场招聘活动与依法监管63

第一节 赴广东(深圳)招才引智活动63

第二节 赴南京招才引智活动66

第三节 赴上海招才引智活动67

第四节 人才市场依法监管的内容72

第五节 人才服务从业人员的管理80

第三篇毕业生就业与服务85

第一章 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历史变革85

第一节 计划分配时期的毕业生就业工作85

第二节 计划与市场并行时期的毕业生就业工作86

第三节 毕业生全部进入市场就业后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87

第二章 发挥职能作用,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服务89

第一节 充分利用职能优势为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89

第二节 采取有力措施指导毕业生面向市场就业90

第三节 开展人事代理为毕业生就业提供配套服务93

第三章 中国东北毕业生人才市场的建立与职能作用97

第一节 制发文件引导和帮助毕业生就业97

第二节 开展“你就业,我帮忙”系列活动,推动毕业生市场就业100

第三节 政策创新,开辟毕业生市场就业的绿色通道103

第四篇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代理109

第一章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产生与发展109

第一节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产生的背景109

第二节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产生110

第三节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发展与变化112

第二章 人事档案管理的模式和方法117

第一节 人事档案管理的模式117

第二节 人事档案管理的方法118

第三章 人事代理中的档案管理业务120

第一节 开展相关人事代理业务的原因120

第二节 人事代理项目分类120

第四章 中介机构人事档案集中管理的必要性123

第一节 中介机构人事档案实行全省集中代理的起因123

第二节 关于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人事档案实行全省集中统一管理的政策规定124

第三节 中介机构人事档案集中管理的作用和效果125

第五章 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实行人事代理的办法和意义126

第一节 事业单位实行人事代理的作用126

第二节 事业单位人事代理的实施127

第六章 人才资格信息认证的作用与意义130

第一节 开展人才资信认证的必要性130

第二节 人才资信认证的发展过程131

第三节 开展文书司法鉴定业务133

第七章 人才派遣的作用与形式135

第一节 从综合人事代理到人才派遣135

第二节 人事代理的最高形式——人才派遣136

第八章与时俱进的人事代理138

第一节 不断扩大人事代理的服务范围138

第二节 不断创新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139

第三节 人事代理工作展望140

第九章 辽宁省人才中心流动党员管理与服务工作发展概况142

第五篇人才信息发布制度151

第一章 人才信息的产生与发展151

第一节 创办省人事信息中心,人事信息工作开始起步151

第二节 确立人才信息处的职能定位151

第三节 创建了辽宁人事人才信息网站(1999年至2004年152

第四节 形成了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信息平台(2005年以后)153

第二章 人才网站建设是信息工作新的里程碑155

第一节 白手起家创建人才网站155

第二节 自主经营重建人才网站158

第三节 建立人才公共服务的共享平台160

第三章 人才信息在人事人才服务中的地位与作用166

第一节 人事人才信息传播主渠道166

第二节 人才资源供求信息数据库167

第三节 人才需求目录编制与人才市场走势分析170

第四节 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170

第五节 人才信息化网络建设逐步深入172

第四章 人才信息工作任重而道远173

第一节 人才信息工作现状与改革173

第二节 人才信息化建设的新目标174

第六篇人才测试与评价179

第一章 人才评价技术研究和实践的成效179

第一节 成立了专门的人才评价技术研究机构179

第二节 人才评价为干部选拔录用提供了技术支撑180

第三节 建立完整的干部选拔录用评价体系181

第四节 人才评价技术的科研和工作成果184

第五节 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的方法和技术体系186

第二章 人才评价技术在干部“公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188

第一节 省人才中心为“公选”工作提供技术保证188

第二节 省人才中心为“公选”工作作出重要贡献189

第三节 试题库建设促进和保证了人才选拔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190

第四节 人才评价技术与“公选”工作的回顾与思考193

第三章 积极开展社会化人才评价服务195

第一节 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与评价技术的应用195

第二节 人才中介师与科技咨询师的职业水平测评196

第三节 流动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与评价197

第四节 面向社会积极开展人才选拔评价服务197

第四章 回顾与展望199

第七篇独具特色的人事人才科研203

第一章 人才科研工作的兴起与发展203

第一节 省人才研究会的成立与发展203

第二节 人才研究开发中心的成立205

第三节 人才研究所的成立与发展207

第二章 丰硕的辽宁人才科研成果(上)209

第一节 人才理论研究,为人才学科创立奠定基础209

第二节 地方公务员制度研究,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210

第三节 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理论与方法研究,推进干部任用科学化212

第四节 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和政府人才服务机构改革研究214

第三章 丰硕的辽宁人才科研成果(下)217

第五节 人才兴省战略研究,把人才工作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217

第六节 人才研究专项为政府提供人才咨询服务219

第七节 积极开展人事人才综合改革研究222

第四章 辽宁人才科研的重大活动225

第一节 举办人才世纪论坛,营造人才机制与环境225

第二节 召开人才理论研讨会,推进学术交流226

第三节 组织开展人才科研成果评审活动,推广科研成果228

第五章 辽宁人才科研的作用与地位229

第一节 人才科研获得多项全国人才研究奖励229

第二节 充分发挥参谋作用,成为省委省政府人才决策的智囊团230

第三节 发挥人才研究会职能,大力普及人才科学知识230

第八篇继续教育与培训233

第一章 继续教育的含义与效果评价233

第一节 继续教育的产生233

第二节 我省是较早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的省份之一234

第三节 继续教育成果斐然238

第四节 继续教育理论研究走出国门240

第五节 继续教育专著和论文大量涌现242

第六节 首届继续教育论文征集评选活动得到积极响应243

第七节 我省继续教育工作得到国家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表扬244

第二章“5520工程”成为继续教育的新起点247

第一节 筹划启动“5520工程”247

第二节“5520工程”措施得力,成果显著248

第三章 创新培训模式,组织开展“在线学习”253

第一节 建设“辽宁继续教育网”搭建干部培训网络平台253

第二节 制定有效措施,开展“在线学习”254

第三节 开展“在线学习”的现实意义255

第四节“在线学习”取得了突出成效257

第五节 继续教育模式的发展与创新258

第四章 利用职能优势,开展社会化人才培训259

第一节 与高校合作培训紧缺人才259

第二节 开展专业证书教育,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学历水平259

第三节 尝试开展职业经理人培训260

第四节 与清华大学合作,举办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班261

第五节以“辽港人才交流公司”为载体,开展高层管理人才培训262

第五章 开展公益性培训活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264

第一节 开展计算机培训,为专业技术人员服务264

第二节 开展公务员考前培训,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265

第三节 开展科技中介知识培训,引导大学生进入科技中介服务领域266

第九篇 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271

第一章 国际人才交流的产生与发展271

第一节 国际人才合作处成立271

第二节 开发留学业务,为归国留学人员提供帮助271

第二章 国际人才交流服务有限公司的经营与发展273

第一节 国际人才交流服务有限公司的成立273

第二节 国际人才交流业务飞速发展274

第三章 加强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全程跟踪服务留学生277

第一节 定期出访考察学校,看望学生277

第二节 接待国外合作机构,促进国际人才交流工作的开展279

第四章 辽宁人才国际交流有限公司体制改革281

第一节 公司体制改革的必要性281

第二节 公司转让的程序和办法282

第三节 公司发展的效果评估283

第五章 为辽宁经济建设服务,培养高层次人才285

第一节 与境外培训基地交流与合作285

第二节 承担国家BFT考试,培养优秀外语人才286

第十篇 省人才中心内部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291

第一章 组织架构与管理体制的演变291

第一节 组建“大中心”内设七处一室291

第二节 适应市场需要,内设机构进行了第一次调整293

第三节 集中精力开发新业务,尝试创新管理模式294

第四节 改革创新,中心各项事业快速发展296

第五节 强化公共管理职能,中心合理定位299

第二章 以人为本,创新干部人事管理制度305

第一节 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干部成长进步305

第二节 培养青年干部作为中心重点发展战略307

第三节创新培训形式,全面提高职工素质308

第三章 建立灵活的分配形式和办法311

第一节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分配模式311

第二节 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在总量内自主分配311

第三节 设立目标奖、创新奖、突出贡献奖,职工收入与经济效益挂钩312

第四节 档案工资封存,按岗定酬,实行岗位津贴313

第五节 深化改革,分配形式灵活多样313

第六节 参照公务员管理,恢复档案工资314

第四章 阳光财务,保证各项事业健康发展316

第一节 一支笔审批制度316

第二节成本费用支出实行预算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316

第三节 收入管理,经济合同管理制度317

第四节 重大财务事项申报审批、公示、公开制度318

第五节 财务报告制度318

第六节 财务定期审计制度319

第五章 健全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321

第一节1995年制定的《辽宁省人才中心工作制度(试行)》322

第二节2000年制定的《辽宁省人才中心工作规则(试行)》323

第三节 文明服务管理制度324

第四节 对外宣传管理制度324

第五节 印章使用和管理制度325

第六章 改善办公条件一步一层楼326

第一节 集中力量建设人才市场办公楼326

第二节 新楼庆典,结束机构流动历史328

第三节 第二次购买房产,扩大面积,改善条件,强化功能329

第四节 改造电话、互联网系统,优化办公格局331

第十一篇文化发展脉络与价值理念的形成335

第一章 中心文化产生及定位335

第一节 中心文化的产生335

第二节 中心文化的定位336

第二章 中心文化的核心内容339

第一节 价值理念339

第二节 组织精神340

第三节 行为理念341

第四节 集体准则342

第三章 中心文化的发展与延伸350

第一节 顺应时代发展的新理念350

第二节 系列文化与培训活动359

第三节 对外宣传活动3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