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调整个人收入差距与促进社会公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调整个人收入差距与促进社会公平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3834731.jpg)
- 沈伟,沈扬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1908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337页
- 主题词:收入差距-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调整个人收入差距与促进社会公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本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1
一、当前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1
二、当前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差距过大的影响2
三、调整个人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研究的重要意义2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3
一、西方学者对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的理论演变3
二、国内学者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6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观点9
上篇 收入差距17
第二章 收入差距:现状及影响17
第一节 当前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17
一、居民收入差距的总体形势十分严峻17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世界最高19
三、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悬殊22
四、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仍然很大25
五、不同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拉大26
六、不同行业和经济类型收入差距上升29
七、财富占有差距不断拉大30
第二节 收入差距过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32
一、导致消费需求不足,不利于经济社会稳定发展32
二、影响人力资本积累,导致“穷者愈穷”的恶性循环35
三、不利于城乡经济、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36
四、引起负面示范效应,把正常经济秩序引向无序和混乱37
五、产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危机,严重威胁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37
第三章 收入差距:“双重”原因分析40
第一节 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合理因素40
一、市场经济按效率分配原则本身有促进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40
二、经济发展阶段客观上决定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存在41
三、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的经济增长效率不同42
四、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提高是形成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另一个原因42
五、各种相关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也是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42
第二节 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不合理因素42
一、收入差距扩大的不合理因素——过分强调经济效率,忽视社会公平42
二、收入差距扩大的不合理因素——初次分配问题44
三、收入差距扩大的不合理因素——农民收入问题46
四、收入差距扩大的不合理因素——再分配问题47
五、收入差距扩大的不合理因素——改革因素问题48
六、收入差距扩大的不合理因素——非法因素问题49
七、收入差距扩大的不合理因素——调控体系问题50
第四章 收入差距:历史与对策51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沿革51
一、公平与效率的探索51
二、对收入差距问题的政策倾向52
三、分配方式的探索与变革54
四、“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要素分配方式并存”与西方的收入分配理论56
第二节 调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必要性57
一、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客观要求58
二、汲取国际发展经验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59
三、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了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拐点”60
第三节 当前我国的“高、中、低”三大收入群体62
一、我国“高、中、低”三大收入群体的划分62
二、我国“三大收入群体”的基本特征63
三、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目标与原则66
第四节 调整收入差距的基本思路:提低、扩中、调高、打非66
一、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66
二、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67
三、有效调节过高收入68
四、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69
中篇 调整对策73
第五章 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73
第一节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重要意义73
一、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要求73
二、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74
三、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75
第二节 中等收入者的界定与困惑76
一、中等收入者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76
二、中等收入的划分方法和标准80
第三节 我国中等收入者现状及其原因分析82
一、我国中等收入者的现状82
二、对我国中等收入者的影响因素分析84
第四节“十二五”时期,加快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对策思考87
一、完善发展机制,促进科学发展88
二、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全面重视社会公平89
三、转变收入分配观念,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89
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90
五、提高城市化率,选择正确的城市化道路91
六、加大教育投入,快速积累人力资本92
七、强化再分配功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92
第六章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94
第一节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重要性94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94
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要求95
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现实要求97
四、维护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98
第二节 低收入者的界定、现状及原因100
一、低收入者的界定与分类100
二、我国当前的低收入者现状101
三、低收入群体现状的原因分析103
第三节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基本途径107
一、努力提高在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水平107
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充分就业108
三、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110
四、强化社会保障功能,减轻低收入者经济负担111
五、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111
第七章 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113
第一节 贫困人口的界定与分布特征113
一、农村扶贫标准的内涵、演进及相关探讨113
二、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分布与特征118
三、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及分布特征121
第二节 贫困状况与致贫原因探析123
一、农村贫困状况123
二、导致农村贫困的因素分析127
三、城镇贫困状况与致贫原因分析134
第三节 加大反贫困力度的政策建议135
第八章 有效调节高收入者过高收入140
第一节 高收入者及其过高收入的界定140
一、高收入者界定140
二、高收入者的一些特点142
第二节 我国高收入者现状及形成原因分析143
一、高收入者现状143
二、高收入者形成因素分析146
第三节 有效调节高收入者过高收入的必要性148
一、打破行政行业垄断,将国企利润还富于民148
二、调整公平与效率关系,改善初次分配格局150
三、缩小贫富差距,确保社会安定发展152
第四节 有效调节高收入者过高收入的主要对策152
一、规范行政性垄断,倡导国有企业薪酬市场化153
二、抑制资本收入过快增长,改革要素分配关系155
三、加大税收的调节作用,调节高收入者过高收入155
四、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发挥三次分配调节作用157
五、坚决打击取缔非法非正常收入158
第九章 严厉打击非法非正常收入160
第一节 非法非正常收入的界定160
一、非法非正常收入的界定160
二、非法非正常收入的主要类型162
三、正确区分非法非正常高收入群体与正常高收入群体165
第二节 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形成、发展及社会影响166
一、非法非正常收入形成原因分析166
二、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发展状况170
三、非法非正常收入对社会的负面影响171
第三节 打击非法非正常收入的意义及政策建议173
一、打击非法非正常收入的意义173
二、打击非法非正常收入的政策建议174
下篇 促进公平181
第十章 社会公平:内涵、测度与基本理论181
第一节 社会公平的内涵与特征181
一、社会公平产生的历史182
二、社会公平的内涵及要求183
三、社会公平的基本特性185
第二节 社会公平的测度186
一、洛伦茨曲线186
二、基尼系数187
三、其他方法189
第三节 社会公平的保障体系189
一、权利公平189
二、机会公平189
三、规则公平190
四、分配公平190
第四节 几种有关社会公平的基本理论191
一、庇古收入均等化理论191
二、罗尔斯有限结果平等理论192
三、诺齐克权利公平理论193
四、奥肯公平与效率交替理论194
五、库兹涅茨倒“U”型理论假说195
第十一章 在有效率的市场经济中促进社会公平197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97
一、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效率197
二、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矛盾198
三、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统一202
四、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对立统一203
第二节 公平与效率的抉择204
一、效率优先205
二、公平优先205
三、公平与效率的协调206
第三节 更加注重社会公平207
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局限207
二、为什么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208
第四节 坚持科学发展,全面促进社会公平211
一、把公平和效率放在同等重要地位211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道路212
三、构建促进社会公平的保障机制212
四、顺应历史规律,加强分配调控212
附录 阶段成果217
第十二章 阶段性成果论文集217
附录一 提高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体收入水平的若干政策建议218
一、要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为目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18
二、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全面重视社会公平218
三、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体219
四、要实行积极的充分就业政策,为城镇低收入者创造就业机会219
五、要完善工资形成机制,改变城镇低收入者在收入分配中的弱势地位220
六、要强化再分配功能,保障和提高城镇低收入困难群体收入水平220
附录二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双重分析与对策选择221
一、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及影响221
二、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原因的双重分析223
三、化解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矛盾的对策思考225
附录三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与科学发展观228
一、共同富裕的本质与核心——以人为本228
二、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229
三、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协调发展231
四、共同富裕的增长方式——可持续发展232
附录四 完善发展机制 促进科学发展234
一、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234
二、完善协调拉动机制,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36
三、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237
四、完善低碳环保机制,打造“生态辽宁”238
附录五 关于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问题研究240
一、辽宁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240
二、今后五年辽宁省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目标和原则242
三、辽宁省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对策思路243
附录六 不断提升沈阳“居民生活质量”的几点建议248
附录七 相对贫困与农村贫困收入分布演进(1980~2009)251
一、引言251
二、研究方法253
三、农村贫困人口分布的动态分析255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264
附录八 收入增长与不平等对农村贫困的影响270
一、引言270
二、数据处理以及研究方法272
三、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距与贫困变动274
四、收入增长和不平等对农村贫困的影响280
五、结论287
附录九The Impact of China's Widening Income Gap and Its Cause Analysis292
附录十 调整收入差距 促进社会公平300
参考文献307
后记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