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胶印新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胶印新技术
  • 齐福斌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39221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64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375页
  • 主题词:胶版印刷-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胶印新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胶印技术的发展1

1.1.1 胶印技术的发明1

1.1.2 胶印技术的发展和创新2

1.2 胶印新技术概览5

1.3 胶印技术的发展趋势7

1.3.1 高效7

1.3.2 低碳8

1.3.3 数字化9

1.4 CIP3/PPF、CIP4/JDF数据接口10

第2章 胶印印刷新领域11

2.1 承印材料不断扩大11

2.1.1 塑料片材印刷和电晕处理11

2.1.2 厚纸板和瓦楞纸板印刷11

2.1.3 覆膜12

2.1.4 在线冷烫印和金属箔印刷12

2.2 UV印刷和复合油墨印刷技术13

2.2.1 UV胶印印刷13

2.2.2 复合油墨印刷技术和复合胶印机14

2.3 LED-UV和H-UV印刷技术16

2.3.1 LED-UV印刷技术17

2.3.2 H-UV印刷技术19

2.4 无水胶印20

2.5 组合印刷20

2.6 连线加工21

2.7 新型同心圆网点21

第3章 单张纸给纸和定位新技术25

3.1 无轴传动给纸机25

3.2 分离头新技术25

3.3 双张检测装置26

3.4 纸张输送新技术27

3.4.1 输送带和压轮组成的摩擦式输纸27

3.4.2 真空(负压)输纸带输纸28

3.4.3 变速输纸29

3.5 纸张缓冲机构31

3.6 纸张定位新装置31

3.7 无侧规技术32

3.8 不停机续纸(换纸堆)34

3.9 纸张规格变化预设35

3.10 卷筒纸-单张给纸机36

第4章 单张纸胶印机递纸新技术39

4.1 上摆式递纸机构41

4.2 定心下摆式递纸机构42

4.2.1 三菱胶印机定心下摆式递纸机构42

4.2.2 曼罗兰R-700胶印机定心下摆式递纸机构45

4.2.3 海德堡胶印机定心下摆式递纸机构45

4.2.4 高宝两次加速定心下摆式递纸机构46

4.2.5 摆动牙排和传纸滚筒吹风装置46

4.3 滚筒递纸机构47

4.3.1 旋转滚筒递纸机构47

4.3.2 止动滚筒递纸机构50

4.3.3 吸气滚筒递纸机构50

第5章 单张纸胶印机印刷和传纸新技术52

5.1 印刷滚筒排列形式和特点52

5.1.1 胶印机系统布局和滚筒排列形式52

5.1.2 单色机组型多色机组成和特点55

5.1.3 双色机组型多色机组成和特点58

5.1.4 卫星型多色机组成和特点60

5.2 印刷滚筒新结构61

5.2.1 印版滚筒独立(直接)驱动61

5.2.2 解决甩角装置62

5.2.3 叼纸牙开闭和自动调整装置63

5.2.4 DriveTronic Plate-Ident预套准系统63

5.3 自动换版64

5.3.1 停机自动换版64

5.3.2 不停机自动换版67

5.3.3 同步换版技术67

5.4 套印调整及对角调整新机构68

5.4.1 套印调整68

5.4.2 对角调整新机构69

5.5 滚筒气动离合压机构70

5.6 印刷压力和滚筒轴承72

5.6.1 印刷压力72

5.6.2 印刷滚筒轴承76

5.7 纸张传递装置78

5.7.1 滚筒传纸79

5.7.2 链条传纸80

5.7.3 传纸滚筒防蹭脏和风量导向系统80

5.8 滚筒自动清洗81

5.9 票证印刷机组特点84

第6章 输墨系统新技术86

6.1 输墨系统的发展趋势86

6.2 卷筒纸胶印机输墨系统的特点87

6.3 供墨新技术90

6.3.1 油墨预置90

6.3.2 传统供墨装置的墨量自动控制91

6.3.3 快速更换油墨墨斗96

6.3.4 分合式传墨辊96

6.3.5 传墨辊提前停止供墨96

6.3.6 数字式供墨装置96

6.4 无墨键输墨装置97

6.4.1 分类97

6.4.2 应用实例98

6.5 匀墨着墨新技术101

6.5.1 可改变墨路和着墨率的匀墨装置101

6.5.2 水/墨辊压力自动调整装置102

6.5.3 相位窜墨、按需窜墨103

6.5.4 着墨辊窜动103

6.5.5 匀墨系统冷却104

6.6 输墨装置的自动控制105

6.6.1 供墨量自动控制系统组成105

6.6.2 不同供墨装置的供墨量自动控制106

6.6.3 海德堡胶印机CPC和CP Tronic控制系统107

6.6.4 曼罗兰胶印机PECOM印刷电子控制与组织管理系统114

6.7 自动上墨装置118

6.8 墨辊自动清洗120

6.9 彩虹印刷供墨装置120

第7章 润湿系统新技术121

7.1 润湿系统发展趋势和卷筒纸胶印机润湿系统的特点121

7.2 接触式间歇传水润湿装置122

7.2.1 常规润湿装置的改进122

7.2.2 翼片辊润湿装置122

7.3 接触式连续传水润湿装置123

7.3.1 毛刷辊润湿装置123

7.3.2 水膜传水润湿装置124

7.4 喷雾润湿装置126

7.4.1 海德堡气流喷雾润湿装置126

7.4.2 曼罗兰UNISET-75高速甩射润湿装置127

7.4.3 高速喷射润湿装置127

7.4.4 史密斯高速喷雾润湿装置129

7.5 从着墨辊输入润版液的润湿装置129

7.6 可改变水路和着水方式的润湿装置130

7.7 其他润湿装置132

7.7.1 其他接触式润湿装置132

7.7.2 其他非接触式喷雾润湿装置133

7.8 醇类润湿与无醇润湿133

7.9 着水辊速度变化134

第8章 单张纸胶印机收纸和防蹭脏新技术135

8.1 平稳收纸装置135

8.1.1 平纸器135

8.1.2 印张减速136

8.1.3 印张平稳传输138

8.1.4 印张平稳下落139

8.2 防蹭脏装置140

8.2.1 收纸滚筒防蹭脏141

8.2.2 其他防蹭脏技术143

8.3 不停机收纸装置144

8.3.1 手动不停机收纸装置145

8.3.2 自动不停机收纸装置145

8.4 双收纸装置147

第9章 自动控制和印刷质量在线检测148

9.1 胶印机的自动控制系统148

9.2 数字化油墨预置151

9.3 程序化操作和不停机换活件151

9.3.1 程序化操作151

9.3.2 不停机换活件151

9.4 套准检测和控制153

9.4.1 离线套准检测和开环控制系统153

9.4.2 在线套准检测和开环控制系统154

9.4.3 在线套准检测和闭环控制系统154

9.5 色彩检测和控制155

9.5.1 色彩检测方法156

9.5.2 开环和闭环色彩控制系统156

9.6 印刷图文检测和控制158

9.7 在线印品质量检测和控制系统159

9.7.1 高宝在线印品质量检测及相关控制系统159

9.7.2 曼罗兰印品质量在线检测系统及相关控制系统164

9.7.3 海德堡在线印品质量检测系统165

9.7.4 小森在线印品质量检测系统165

9.7.5 三菱色彩控制系统MCCS166

9.7.6 利优比印刷密度控制系统Color Mission166

9.8 在线印品质量检测和控制装置简介166

9.8.1 国内在线印品质量检测和控制装置167

9.8.2 国外在线印品质量检测和控制装置167

第10章 单张纸多色双面胶印机169

10.1 带翻转机构的单张纸多色双面胶印机169

10.1.1 三滚筒型翻转机构169

10.1.2 倍径单滚筒型翻转机构171

10.2 无翻转机构(专用)单张纸多色双面胶印机172

10.2.1 B-B型双面胶印机172

10.2.2 双面交替印刷型双面胶印机172

10.2.3 双面分别印刷型双面胶印机173

10.2.4 反面单色印刷型双面胶印机175

10.3 两类单张纸多色双面胶印机的比较175

10.3.1 带翻转机构的单张纸多色双面胶印机的特点175

10.3.2 无翻转机构(专用)单张纸多色双面胶印机的特点176

10.3.3 主要应用范围177

10.4 压印、传纸滚筒防粘脏处理177

10.5 交替型多色双面胶印机套印问题的解决办法179

10.5.1 双面交替型印刷机套印不准可能性最大179

10.5.2 解决套印不准的基本方法180

10.5.3 三菱公司纸张预变形技术180

10.5.4 秋山公司套准措施182

第11章 单张纸胶印机上光干燥装置183

11.1 上光装置184

11.1.1 印刷机组上光184

11.1.2 专用上光机组184

11.1.3 上光机组的配置186

11.1.4 单张纸胶印机双面上光干燥188

11.1.5 其他上光189

11.2 干燥装置189

11.2.1 上光方式和干燥装置189

11.2.2 红外(IR)干燥190

11.2.3 热风干燥193

11.2.4 UV干燥194

11.2.5 电子束干燥196

11.2.6 海德堡干燥监控系统197

第12章 单张纸胶印机连线多功能装置198

12.1 印后连线加工装置198

12.1.1 连线分切装置198

12.1.2 连线打号码、压凸、打孔199

12.1.3 连线模切、压痕200

12.1.4 连线模切压痕定位201

12.2 在线冷烫印和金属箔印刷201

12.2.1 冷烫印类型201

12.2.2 冷烫印工作原理202

12.2.3 在线冷烫印优劣势203

12.3 其他多功能装置和辅助装置204

第13章 卷筒纸胶印机印刷装置新技术205

13.1 提高效率的途径205

13.1.1 多纸卷多纸路205

13.1.2 直接平印——用较少机组印刷较多颜色207

13.1.3 不停机印刷机组自动转换技术207

13.2 印刷装置结构的多样性207

13.2.1 B-B型机组单元207

13.2.2 卫星(有压印滚筒)型机组单元210

13.2.3 典型卷筒纸胶印机的组成和发展趋势212

13.2.4 报纸机、半商业机、商业机的主要区别218

13.2.5 纵进纸和横进纸218

13.2.6 “页”和用“页”表示机器规格219

13.3 窄缝和无缝滚筒220

13.3.1 窄缝印版滚筒220

13.3.2 窄缝胶皮滚筒220

13.3.3 无缝滚筒221

13.4 可变印刷尺寸技术221

13.4.1 更换插件222

13.4.2 采用套筒技术更换滚筒222

13.4.3 调整纸带222

13.5 印版位置自动识别和预套准系统224

13.5.1 印版位置自动识别系统224

13.5.2 预套准系统224

13.6 三圈偏心轴承224

13.7 无轴传动225

13.7.1 无轴传动的主要优点225

13.7.2 无轴传动的主要缺点226

13.7.3 无轴传动的形式226

13.8 扇形变形控制装置228

13.9 滚筒压力遥控调整装置230

第14章 卷筒纸折页机新技术231

14.1 折页上部纸带分切、转向及控制231

14.1.1 多纸带进入三角板前控制231

14.1.2 纸带分切、移位、三角板纵折232

14.1.3 纸带分切、转向和直接折页234

14.2 多三角板纵折235

14.3 窄纸带分拆装置236

14.4 折页机的自动调整技术237

14.4.1 折页机自动调整装置237

14.4.2 横折折缝位置自动调整237

14.4.3 十六开纵折折缝位置自动调整239

14.4.4 存页/不存页折页自动转换239

14.4.5 不停机扎针伸缩时间调整243

14.4.6 直径可变的传页滚筒243

14.5 叼牙折页机和折页过程243

14.5.1 叼牙(无扎针)折页机244

14.5.2 叼牙折页滚筒245

14.5.3 叼牙折页机折页过程245

14.5.4 高宝F3-578L叼牙折页机246

14.6 灵活多变的折页机技术251

14.6.1 折页机类型和用途251

14.6.2 纵折纵切装置和横切横折装置252

14.6.3 冲击式折页机254

14.6.4 滚折式折页机257

14.6.5 折页机台数及配置267

14.6.6 折页滚筒长度和折页机台数268

14.6.7 双十六开折页装置269

14.7 折页开本及折页方法271

14.7.1 最基本的折页方式和开本274

14.7.2 二十四开折页和开本274

14.7.3 长丝缕折页275

14.7.4 特殊开本的折页276

14.8 折帖分流和收帖装置276

14.8.1 折帖分流276

14.8.2 收帖装置和配置276

14.9 综合折页机技术277

第15章 卷筒纸导纸、烘干、冷却新技术279

15.1 导纸系统279

15.1.1 导纸系统的作用和结构279

15.1.2 纸带横向位移装置280

15.1.3 纸带翻面装置280

15.1.4 改变纸带前进方向装置281

15.2 自动穿纸装置281

15.3 烘干、冷却必须匹配282

15.4 烘干装置283

15.4.1 烘干装置的基本要求283

15.4.2 煤气火焰烘干装置283

15.4.3 高速热风烘干装置284

15.4.4 火焰和热风混合式干燥装置288

15.4.5 低温烘干系统289

15.4.6 烘干箱的配置289

15.4.7 红外(IR)烘干289

15.4.8 UV烘干系统289

15.4.9 电子束烘干290

15.5 冷却装置291

15.5.1 冷却辊的作用291

15.5.2 冷却辊排列和结构291

15.5.3 冷却辊的水路与流量和温度292

15.5.4 冷却前先涂硅油技术294

第16章 卷筒纸胶印机多功能装置295

16.1 裁单张纸机295

16.1.1 裁单张纸机的用途295

16.1.2 裁单张纸机295

16.2 预折纸装置298

16.2.1 纸带分切和位移导纸辊298

16.2.2 犁式折纸装置300

16.2.3 加装两种装置302

16.3 装订装置302

16.3.1 加胶(加水)装置302

16.3.2 封面输送和装订303

16.4 上光、加湿、加硅装置304

16.5 粘卡装置304

16.6 模切、压痕305

16.6.1 平压平模切压痕机组305

16.6.2 圆压圆模切压痕机组306

16.7 复卷307

16.8 报纸邮发系统技术308

16.9 组合印刷309

16.9.1 各种印刷方式的特点309

16.9.2 组合印刷的组合方式311

16.9.3 组合印刷的主要优势和存在问题312

16.9.4 多功能组合印刷机313

16.10 其他313

第17章 卷筒纸胶印给纸和张力控制系统314

17.1 卷筒纸胶印给纸和张力控制系统的组成314

17.1.1 典型塔式报纸卷筒纸胶印机给纸和张力控制系统组成314

17.1.2 典型水平商业卷筒纸胶印机给纸和张力控制系统组成315

17.2 卷筒纸给纸系统316

17.2.1 卷筒纸给纸机发展趋势和组成316

17.2.2 送纸装置317

17.3 卷筒纸给纸机分类和主要相关机构317

17.3.1 按纸卷数分类318

17.3.2 按纸卷卡紧方式分类318

17.3.3 按纸卷驱动方式分类321

17.3.4 按纸卷制动方式分类322

17.3.5 按接纸方式分类323

17.3.6 按纸幅宽分类323

17.4 零速自动接纸机323

17.4.1 零速自动接纸给纸机的组成及功能323

17.4.2 零速自动接纸过程325

17.5 高速自动接纸机326

17.5.1 高速自动接纸机的组成327

17.5.2 转臂式高速自动接纸过程331

17.6 纸卷制动和给纸机张力控制系统332

17.6.1 芯轴制动纸卷受力和给纸张力控制系统332

17.6.2 气动制动器结构和张力控制333

17.6.3 调速电动机制动和张力控制335

17.6.4 磁粉制动器结构和张力控制335

17.6.5 非理想纸卷展开和突发张力变化控制338

17.7 送纸装置339

17.7.1 二级张力控制装置339

17.7.2 导纸装置342

17.8 影响张力的因素342

17.8.1 纸速342

17.8.2 主动辊表面速度343

17.8.3 纸张性质343

17.8.4 纸的湿度344

17.8.5 印刷速度及操作水平344

17.9 书刊机的张力控制系统344

17.10 商业机的张力控制系统346

17.11 报纸机的张力控制系统348

第18章 胶印机安全防护技术351

18.1 发达国家印刷机械安全标准体系351

18.2 我国印刷机械安全标准体系352

18.3 安全防护技术353

18.4 寻求操作方便和高度安全的统一355

第19章 绿色低碳胶印机技术356

19.1 低碳和绿色环保356

19.2 印刷工业的污染357

19.3 低碳胶印技术357

19.4 印刷工业可持续发展362

参考文献3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