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 2001-2020年 说明书 送审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 2001-2020年 说明书 送审稿](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756031.jpg)
- 陕西省人民政府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83页
- 文件大小:4MB
- 文件页数:1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 2001-2020年 说明书 送审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则1
1.1 规划背景1
1.2 编制的指导思想2
1.2.1 以推动西部大开发,建设西部经济强省为总目标2
1.2.2 以促进非农化、城镇化发展为重点2
1.2.3 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2
1.2.4 以政策及制度创新为手段2
1.3 规划依据3
1.4 规划期限3
第二章 城镇发展现状与条件分析4
2.1 城镇化发展历程及现状特征4
2.1.1 解放以来的城镇化进程4
2.1.2 城镇化水平的区域比较分析5
2.1.3 城镇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6
2.2 发展背景与条件分析8
2.2.1 宏观背景8
2.2.2 微观条件10
第三章 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14
3.1 现状人口特点14
3.1.1 总量及其增长14
3.1.2 人口构成16
3.1.3 人口素质17
3.1.4 人口分布与人口流动17
3.2 人口与城镇化发展预测19
3.2.1 总人口数量预测19
3.2.2 城镇化发展预测22
3.2.3 三大地理区总人口与城镇人口预测29
第四章 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30
4.1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30
4.1.1 经济与社会基础现状30
4.1.2 发展目标31
4.1.3 发展战略31
4.2 城镇发展方针和战略34
4.2.1 发展方针34
4.2.2 战略目标34
4.2.3 战略指标34
4.3 城市发展导引政策36
第五章 城镇发展的总体结构与规划37
5.1 城镇空间组织37
5.2 省域城镇发展的空间布局37
5.2.1 关中城镇群37
5.2.2 分散集中型城镇分布区38
5.2.3 散点状城镇分布区39
5.2.4 城镇体系的空间联系39
5.3 等级规模与职能分布规划39
5.3.1 等级结构39
5.3.2 城镇的职能结构44
第六章 关中地区城镇发展50
6.1 城镇发展战略50
6.1.1 发展方针50
6.1.2 发展目标50
6.2 关中城镇群规划50
6.2.1 现状及其发展条件50
6.2.2 关中城镇群总体结构51
6.3 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52
6.3.1 西安都市圈总体规划52
6.3.2 都市圈内中心城市发展规划55
6.4 关中其他地区城镇发展规划57
6.4.1 宝鸡市57
6.4.2 杨凌59
6.4.3 渭南市59
6.4.4 铜川市61
6.4.5 咸阳市域北五县62
第七章 陕北地区城镇发展63
7.1 发展现状63
7.1.1 区域自然地理、资源状况63
7.1.2 区域城镇发展现状63
7.2 发展战略63
7.3 陕北城镇空间结构规划64
7.3.1 总体空间分布64
7.3.2 空间结构64
7.3.3 陕北长城沿线城镇点线状分布区城镇发展64
7.3.4 陕北黄土高原城镇点状分布区城镇发展66
第八章 陕南地区城镇发展68
8.1 发展现状68
8.1.1 区域自然地理、资源状况68
8.1.2 区域经济和城镇发展现状68
8.2 发展战略68
8.3 陕南城镇空间分布规划69
8.3.1 总体空间分布69
8.3.2 发展方向69
8.3.3 城市人口规模69
8.3.4 实施建设的重点69
8.3.5 城镇发展规划70
第九章 资源开发与城镇发展协调73
9.1 资源利用协调73
9.1.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73
9.1.2 土地资源利用协调76
9.1.3 关中城镇群的土地利用协调对策79
9.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协调对策80
9.2.1 矿产资源开发与城镇发展80
9.2.2 矿产资源开发城镇发展81
第十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协调84
10.1 水资源总量特征、供需预测及平衡分析84
10.1.1 水资源总量特征84
10.1.2 供需预测与平衡分析86
10.2 水资源开发协调对策92
10.2.1 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与目标92
10.2.2 水资源利用协调的总政策93
10.2.3 各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协调政策95
10.2.4 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协调对策98
10.3 水资源保护的措施与政策99
第十一章 生态环境整治与建设102
11.1 总体思路与目标102
11.1.1 总体思路102
11.1.2 基本目标102
11.2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协调103
11.2.1 关中城镇群103
11.2.2 陕北城镇点状发展区104
11.2.3 陕南城镇点状发展区104
11.3 渭河干流综合治理105
11.3.1 综合治理目标105
11.3.2 综合治理工程105
11.4 退耕还林与生态环境治理107
11.4.1 近中期目标107
11.4.2 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布局和建设重点107
11.4.3 规划近中期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108
11.5 自然保护区和自然湿地保护108
11.5.1 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现状108
11.5.2 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策109
11.6 城市空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对策111
11.6.1 城市空气环境治理建设111
11.6.2 城市污水治理建设112
11.7 城市垃圾处理114
11.7.1 城市垃圾处理厂建设114
11.7.2 城市垃圾处理对策建议115
11.8 重要城市环境整治与建设规划115
11.8.1 西安都市圈115
11.8.2 其他中心城市116
第十二章 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协调119
12.1 交通设施建设协调119
12.1.1 综合交通规划119
12.1.2 交通线网规划119
12.1.2 交通设施建设与城镇发展的协调129
12.2 邮电通信与信息化网络建设130
12.2.1 总体思路和目标130
12.2.2 邮政通信信息网络建设协调131
12.3 电力能源建设协调136
12.3.1 电力开发模式136
12.3.2 发展战略及目标136
12.3.3 区域电力建设协调137
12.4 城市燃气建设138
12.4.1 城市燃气行业发展现状138
12.4.2 燃气行业发展预测139
12.4.3 燃气协调规划139
12.5 城市集中供热建设142
12.5.1 集中供热的发展与对策142
12.5.2 主要城市供热工程建设142
12.6 城镇防灾规划143
12.6.1 抗震防灾143
12.6.2 城市防洪144
第十三章 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147
13.1 旅游资源开发保护与城镇协调发展147
13.1.1 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思路147
13.1.2 旅游基地城市划分148
13.1.3 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对策150
13.2 历史文化保护的现状与问题151
13.2.1 现状151
13.2.2 存在的主要问题152
13.3 历史文化保护的总体思路与目标153
13.3.1 原则与总体思路153
13.3.2 目标153
13.4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协调153
13.4.1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153
13.4.2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160
13.5 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城镇发展协调的政策导引163
13.5.1 严格执行文物法的有关规定163
13.5.2 科学维护,合理利用文物163
13.5.3 重点做好关中城镇群文物保护工作163
13.5.4 城镇规划应体现历史文化特征163
第十四章 区域管制与协调规划164
14.1 管制区域的划分164
14.2 分区域管制规划164
14.2.1 有条件开发地区的管制164
14.2.3 严格保护地区的管制166
14.3 区域协调规划167
14.3.1 关中城镇群的协调167
14.3.2 与周边省区的协调169
15.1 营造和改善有利于城镇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170
15.1.1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170
15.1.2 改革户籍制度,促进人口向城镇合理集中171
15.1.3 实行积极的土地管理政策,合理安排和节约用地171
15.1.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城市贫困问题172
15.1.5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为城镇建设提供资金保证172
15.2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镇化发展动力173
15.2.1 发展高新技术,壮大新兴产业174
15.2.2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175
15.2.3 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繁荣农村经济175
15.2.4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健全完善市场机制176
15.3 加快市场机制的形成步伐,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177
15.3.1 坚持体制创新,加快市场机制的形成步伐177
15.3.2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177
15.4 区域开发与保护并举,实现可持续发展178
15.4.1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178
15.4.2 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决策高度178
15.4.3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和法制体系179
15.4.4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环保产业179
15.5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领导,建立和健全实施保障措施179
15.5.1 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为执法依据179
15.5.3 要建立由省政府直接领导的规划协调机构180
15.5.4 切实加强和改进城镇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181
15.5.5 建立行政纠正和行政责任追究制度181
15.5.6 提高人员素质和规划管理水平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