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苏通史 魏晋南北朝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江苏通史 魏晋南北朝卷
  • 许辉,邱敏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凤凰出版社
  • ISBN:755061142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11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5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江苏通史 魏晋南北朝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三国时期魏吴分治下的江苏地域13

第一节 魏吴在长江南北的对峙13

一 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和曹操军事集团的兴起13

二 曹操兼并徐州15

三 孙氏创业江东和孙权称帝18

第二节 魏吴在长江南北的争战20

一 孙吴保存江东的基本国策21

二 魏吴赤壁之战24

三 魏吴对淮南的争夺33

第三节 孙吴后期政治的腐败与建业的失守35

一 孙吴后期的腐败政治35

二 孙吴江南世家大族的发展37

三 西晋灭吴38

第二章 魏吴分治下徐、扬地区的经济41

第一节 魏治下的徐州经济41

一 屯田41

二 水利44

三 中渎水道45

第二节 吴治下的扬州经济49

一 扬州的屯田49

二 扬州的水利52

三 扬州农业的发展54

第三节 徐、扬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56

一 手工业56

二 商业及商业都市65

第四节 东吴对外经济交流69

一 与东部沿海地区的联系与交流69

二 与海东诸国的联系与交流71

三 与南海及西域诸国的联系与交流72

第三章 西晋短暂统一下的徐、扬州郡74

第一节 西晋永嘉前对徐、扬的统治74

一 分封同姓宗室与宗王出镇75

二 江南大族代表人物任官朝廷79

三 全面加强对江南的统治82

第二节 江东豪族“三定江南”86

一 永嘉后江东地区复杂的社会矛盾86

二 石冰流民起义与江南大族“一定江南”88

三 陈敏割据江东与江南大族“二定江南”89

四 钱璯割据统治与江南大族“三定江南”91

第四章 东晋对徐、扬等州的政治统治93

第一节 东晋政权在江南的建立93

一 司马睿移镇建邺94

二 “王与马,共天下”96

三 南北士族地主的联合与摩擦100

第二节 强大士族与朝廷矛盾的频现104

一 王敦之乱104

二 苏峻之乱112

三 桓温问鼎122

四 王恭、桓玄称兵跋扈133

第三节 席卷江南地区的孙恩、卢循起义138

一 东晋后期三吴八郡农民的沉重负担138

二 起义席卷江南地区143

三 东晋政权的衰亡147

第五章 徐、扬等州郡的行政管理与侨州郡县的设置151

第一节 东晋州郡的行政管理制度151

一 州郡长官151

二 徐、扬二州所辖郡县155

第二节 徐、扬二州的侨州郡县157

一 北人南迁与侨州郡县的设置157

二 徐、扬二州境内的侨州、郡、县159

第三节 土断制度的实施164

一 四次土断及其效果评价164

二 土断后南北人民的融合168

第六章 徐、扬等州经济的发展170

第一节 农业经济170

一 水利的兴修170

二 土地的垦辟172

三 农业技术的改进173

第二节 手工业经济176

一 金属冶铸业176

二 纺织业177

三 陶瓷业178

四 造纸业180

五 造船业、煮盐业181

第三节 商业与城市181

一 商业与商税182

二 货币184

三 城市的发展185

第四节 对外经济交流187

一 对北方十、国的经济交流187

二 对海外诸国的经济交流189

第七章 东晋与十六国的对峙与争战191

第一节 东晋前期在东线进行的北伐活动191

一 祖逖的北伐191

二 褚裒、殷浩的北伐194

三 东晋前期北伐失败原因评析195

第二节 以京口、广陵为基地建立北府兵198

一 京口、广陵的地位和形势198

二 谢安执政后组建北府兵200

三 北府兵锋芒初试204

第三节 北府兵在抵御氐族南侵和荆、扬之争中的作用205

一 北府兵与淝水之战205

二 淝水战后北府兵在东线进行的北伐207

三 北府兵在荆、扬之争中的作用212

第八章 南北朝在扬、徐等州的统治与争战214

第一节 宋魏对峙下的扬、徐等州214

一 刘裕建宋和宋初政局214

二 刘义隆与“元嘉之治”216

三 宋魏在河淮之间的争夺221

四 宋室骨肉相残227

第二节 齐魏对峙下的扬、徐等州229

一 萧道成崛起于淮阴229

二 萧齐代宋和永明政局232

三 萧齐衰亡与再失淮南235

四 北魏治下的徐淮政局237

第三节 梁魏对峙下的扬、徐等州241

一 萧衍建梁代齐241

二 梁武帝的统治243

三 梁、魏在两淮间的争战248

四 侯景之乱和萧梁灭亡249

第四节 陈与齐、周在扬、徐等州的对峙256

一 陈朝的兴亡256

二 陈与北朝的对峙和“太建北伐”261

第九章 南北朝扬、徐等州的行政区划和徐淮的衰落264

第一节 对峙争战对行政区划的深刻影响264

一 争战态势的变化和东段边界的南移264

二 特殊形式的行政政区266

三 南朝土断对扬、徐等州侨置政区的整顿268

第二节 政区的设置272

一 刘宋泰始以前的行政区划273

二 齐、梁与北魏、东魏对峙时的行政区划277

三 陈与北齐、北周对峙时的行政区划282

第三节 徐淮地区的衰颓287

一 江南江北行政区划的不同特征287

二 有关徐淮盛衰的历史考察287

第十章 南北朝扬、徐等州的土地赋役制度294

第一节 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发展的不同途径294

一 占山护泽:江南大土地私有制的扩展294

二 北朝治下徐淮地区的土地占有概况300

三 寺院对土地的占有303

第二节 田租与赋役304

一 南朝治下扬、徐等州的租赋徭役304

二 北朝治下徐淮地区的赋役概况309

第十一章 南北朝扬、徐等州的经济发展312

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312

一 农田水利设施的兴建312

二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315

三 农作物品种的增多318

第二节 手工业的进步320

一 官营为主的两种手工业320

二 各手工业门类326

第三节 商业与货币332

一 巨大反差下的南北商业332

二 货币的紊乱342

第十二章 以建康为中心的南方思想与宗教351

第一节 经学与玄学351

一 魏吴时期的南方经学352

二 两晋时期的南方经学353

三 南北朝时期的南方经学355

四 玄学的兴衰359

第二节 佛教364

一 魏吴时期佛教在南方的传播364

二 两晋时期佛教在南方的发展365

三 南北朝时期佛教在南方的兴盛368

四 反佛斗争与范缜的《神灭论》371

第三节 道教373

一 魏吴时期道教在江南的流传373

二 两晋时期道教在江南的流变374

三 南北朝时期道教在江南的定型378

第十三章 以建康为中心的南方文学、史学与艺术383

第一节 文学383

一 魏吴时期的南方文学383

二 两晋时期的南方文学385

三 南北朝时期的南方文学390

第二节 史学400

一 魏吴时期的南方史学400

二 两晋时期的南方史学402

三 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史学405

第三节 艺术413

一 南方绘画艺术413

二 南方雕塑艺术420

三 南方书法艺术424

第十四章 以建康为中心的南方科学成就436

第一节 天文历法436

一 陈卓制作星官体系与全天星图436

二 虞喜发现“岁差”437

三 何承天编制《元嘉历》438

四 祖冲之编制《大明历》438

第二节 数学439

一 赵爽对勾股定理和重差术的证明439

二 祖冲之与圆周率439

三 祖暅与球体积公式441

第三节 医药学441

一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及其医学成就441

二 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对药物学的贡献443

三 其它医药学成就444

第四节 炼丹术与化学445

一 葛洪和炼丹术445

二 陶弘景的炼丹术与化学成就446

第五节 机械制造与发明447

一 指南车和记里鼓车447

二 祖冲之的机械制造成就448

三 天文仪器浑象448

第十五章 以建康为中心的南方社会生活450

第一节 服饰与饮食450

一 服饰450

二 饮食454

第二节 居住和交通458

一 居住458

二 交通462

第三节 婚姻和丧葬464

一 婚姻464

二 丧葬470

第四节 节庆与娱乐474

一 节庆474

二 娱乐477

附录485

一 大事记485

二 主要参考文献506

后记5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