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针灸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针灸学
  • 出版社: 启业书局
  • ISBN: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50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5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针灸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针灸学的特点和内容1

二、针灸的简史2

三、针灸的新发展4

第一篇 刺灸法9

第一章 针刺法9

第一节 针刺基本知识9

一、针具的构造和修理9

二、毫针刺法的练习10

三、针刺治疗前的准备11

第二节 针刺操作法12

一、进针法12

二、针刺的角度、方向和深度15

三、行针手法与“得气”17

四、刺激的强弱与“调气”20

五、留针、运针和起针法25

〔附〕 关於“得气”感应的一些研究27

二、弯针和断针30

一、晕针30

第三节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30

三、刺伤重要脏器31

四、损伤周围神经和出血35

五、针刺注意事项35

第二章 灸法和拔罐法41

第一节 灸法41

一、灸的材料和种类41

二、艾炷直接灸43

三、艾炷间接灸45

〔附〕敷药发泡法46

四、艾条灸47

五、灸法注意事项47

第二节 拔罐法48

一、点火拔罐法48

〔附〕刮痧法50

二、蒸气及抽气拔罐法50

三、拔罐法注意事项51

一、经络穴位的基本概念55

第一节 经络和穴位的关系55

第三章 经络穴位概论55

第二篇 经络穴位55

二、穴位的发展56

三、穴位的命名59

第二节 穴位的体表定位和解剖60

一、体表定位法60

二、穴位的解剖和刺法65

第三节 经络分布与穴位主治症66

一、十四经分布概况66

二、穴位的主治症和作用70

〔附〕关於穴位的一些研究71

第四章 四肢部穴位77

第一节 上肢外侧(手三阳)穴77

一、手阳明大肠经77

二、手少阳三焦经83

三、手太阳小肠经86

第二节 上肢内侧(手三阴)穴88

一、手太阴肺经88

二、手厥阴心包经91

三、手少阴心经94

上肢常用穴位歌诀97

上肢主要穴位效能歌诀98

第三节 下肢外侧(足三阳)穴99

一、足阳明胃经99

二、足少阳胆经104

三、足太阳膀胱经108

第四节 下肢内侧(足三阴)穴111

一、足太阴脾经111

二、足厥阴肝经115

三、足少阴肾经117

下肢常用穴位歌诀119

下肢主要穴位效能歌诀121

第五章 头面躯干部穴122

第一节 头颈部穴122

一、督脉122

二、任脉126

三、足阳明胃经127

四、足太阳膀胱经130

五、足少阳胆经132

六、手阳明大肠经134

七、手太阳小肠经136

八、手少阳三焦经138

头颈部常用穴位歌诀140

头颈部主要穴位效能歌诀141

第二节 背腰部穴141

一、督脉141

二、足太阳膀胱经144

甲、第一侧线(背俞穴)146

乙、第二侧线、八窌及夹脊穴150

三、手太阳小肠经153

四、足少阳胆经154

背腰部常用穴位歌诀155

背腰部主要穴位效能歌诀156

第三节 胸腹部穴156

一、任脉156

二、足少阴肾经161

三、足阳明胃经162

四、手太阴肺经164

六、足厥阴肝经165

五、足太阴脾经165

七、足少阳胆经166

胸部穴位总表167

腹部穴位总表167

胸腹部常用穴位歌诀168

胸腹部主要穴位效能歌诀169

第一节 概说170

一、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170

第六章 经络学说170

二、经络系统的内容和相互联系173

三、经络与气血运行175

四、特定要穴与经络177

第二节 十二经脉183

一、手三阴经183

二、手三阳经187

三、足三阳经193

四、足三阴经199

一、督脉205

第三节 奇经八脉205

二、任脉206

三、冲脉207

四、带脉208

五、阳蹻脉、阴蹻脉209

六、阳维脉、阴维脉209

七、奇经八经与十二经脉的关系212

〔附〕关於经络的一些研究214

第一节 电针疗法225

一、电针机和操作方法225

第七章 电针和穴位注射疗法225

第三篇 各种针法225

二、电针的选穴227

三、注意事项228

第二节 穴位注射(水针)疗法234

一、注射用具及常用药物234

二、穴位选择和操作方法237

三、注意事项239

一、耳廓的表面解剖241

第一节 耳针疗法241

第八章 耳针、头针和脊背针疗法241

二、耳穴的分布和测定242

三、耳穴的应用247

四、耳针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249

〔附〕关於耳穴的一些研究250

第二节 头针疗法257

一、头针刺激区的定位和作用258

二、头针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261

附:头针的针感和疗效263

第三节 脊背针疗法264

一、脊背针用穴的定位264

二、针具和操作方法266

三、注意事项267

第九章 皮刺、放血和挑治疗法268

第一节 皮刺疗法268

一、针具和操作方法269

二、刺激部位270

三、注意事项271

一、应用器材和操作方法272

第二节 放血(刺络)疗法272

二、部位选择273

三、注意事项275

第三节 挑治疗法275

一、部位选择276

二、针具和操作方法276

三、注意事项277

一、应用器材和操作方法279

第一节 穴位结扎疗法279

第十章 穴位结扎、埋线和割治疗法279

二、结扎後反应283

三、注意事项283

第二节 穴位埋线疗法284

一、应用器材和操作方法284

二、部位选择和埋线後反应286

三、注意事项286

第三节 割治疗法287

一、应用器材和操作方法287

二、割治部位及适应症288

三、注意事项290

第四篇 临床应用292

第十一章 针灸治疗概论292

第一节 经络穴位诊察法292

一、体表按诊法292

二、经穴电测定法294

三、知热感度测定法295

第二节 穴位的选取296

一、选穴总则296

二、配穴法300

第三节 治法的运用302

一、施治原则303

二、治疗方案305

〔附〕关於针灸作用的一些研究306

第十二章 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上)310

第一节 急症和传染性疾病310

一、晕厥,休克,昏迷310

二、中暑313

三、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扁桃体炎)315

四、疟疾316

五、病毒性肝炎317

六、腹泻(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婴儿泄泻等)318

第二节 消化系统病症321

一、胃病(溃疡病,慢性胃炎,胃下垂等)321

二、急性阑尾炎323

三、急性胆道疾患(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325

四、呕吐326

五、呃逆328

六、疳积328

七、习惯性便秘329

八、直肠脱垂330

第三节 呼吸、循环系统病症332

一、支气管炎332

二、哮喘(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333

三、风湿性心脏病335

四、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337

五、高血压339

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40

一、尿路感染342

第四节 泌尿、生殖系统和妇产科病症342

二、尿潴留343

三、遗尿344

四、男子性机能障碍(遗精、阳萎等)345

五、痛经,月经不调347

六、功能性子宫出血348

七、盆腔炎349

八、胎位不正,滞产350

九、乳少,乳腺炎351

十、子宫脱垂352

第十三章 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下)355

第一节 运动系统病症355

一、落枕355

二、急性腰扭伤356

三、慢性腰背痛357

四、胸胁痛360

五、肩关节周围炎361

六、肱骨外上髁炎363

七、手腕部腱鞘病(腕管综合徵,狭窄性腱鞘炎,腱鞘囊肿)364

八、膝关节痛366

九、踝关节扭伤368

十、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369

第二节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病症371

一、头痛(附:偏头痛)371

二、三叉神经痛374

三、面神经麻痹376

四、面肌痉挛378

五、颈椎综合徵378

六、坐骨神经痛379

七、瘫痪(偏瘫,截瘫)382

八、脊髓灰质炎後遗症386

九、多发性末梢神经炎395

十、神经衰弱396

十一、癔病397

十二、精神分裂症398

十三、癫癎401

十四、眩晕403

十五、单纯性甲状腺肿404

一、外眼炎症(麦粒肿,结膜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405

第三节 五官和皮肤病症405

二、近视,青光眼。眼底疾病407

三、慢性鼻炎409

四、慢性咽、喉炎410

五、耳聋、聋哑412

六、牙髓炎414

七、荨麻疹415

八、下肢丹毒416

第十四章 针刺麻醉418

二、针刺麻醉的特点和适应范围419

第一节 概说419

一、针刺麻醉的发展简史419

第二节 针刺麻醉的临床应用421

一、针刺麻醉前的准备工作421

二、针刺麻醉选配穴位的一般规律422

三、穴位的刺激方法425

四、辅助用药426

五、手术後工作427

二、眼部手术428

一、颅脑手术428

第三节 常见手术的针刺麻醉配穴428

三、耳、鼻、咽喉部手术429

四、口腔、颌、面部手术429

五、颈部手术430

六、胸部手术430

七、腹部手术430

八、四肢、脊椎、脊髓手术432

〔附〕关於针刺麻醉原理的一些研究433

一、针灸歌赋摘录443

附篇 综合参考443

二、十四经穴位简表446

(一)正中线446

1.督脉446

2.任脉448

(二)手三阴经450

1.手太阴肺经450

2.手少阴心经452

3.手厥阴心包经452

1.手阳明大肠经453

(三)手三阳经453

2.手太阳小肠经455

3.手少阳三焦经457

(四)足三阳经459

1.足阳明胃经459

2.足太阳膀胱经463

3.足少阳胆经468

(五)足三阴经472

1.足太阴脾经472

2.足少阴肾经474

3.足厥阴肝经476

三、经外穴简表477

(一)头面躯干部477

(二)上肢部482

(三)下肢部484

四、耳针穴位表486

五、面针穴位表493

六、鼻针穴位表494

七、手针穴位表496

八、神经分布与穴位关系表4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