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苏联改革新动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传勋主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2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苏联改革新动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编基本理论1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1
(一)苏共领导人及党的文件的提法2
(二)学术理论界的有关论述3
参考资料目录6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6
(一)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特点7
(二)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性质7
(三)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作用8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9
(五)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13
(六)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矛盾14
(七)社会主义的经济矛盾15
参考资料目录20
第二编 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22
一、社会主义所有制22
(一)关于所有制的变革22
(二)关于所有制结构23
(三)关于所有形式和经营形式的关系24
(四)关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27
(五)关于各种所有制形式29
参考资料目录35
二、商品货币关系36
(一)社会主义社会要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36
(二)企业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41
(三)计划与市场的结合47
参考资料目录52
(一)历史的回顾54
三、价格体制改革理论54
(二)现阶段价格形成理论的追踪58
(三)对未来的展望64
参考资料目录65
四、工资制度改革66
(一)苏联工资制度的弊端66
(二)工资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69
(三)工资制度改革的困难77
参考资料目录78
第三编 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79
一、社会主义人民自治79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自治的思想80
(二)苏联现阶段发展政治体制的战略方针82
(三)党、苏维埃和社会组织在社会主义人民自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84
(四)有关自治的一些理论提法85
(五)劳动集体自治与《国营企业法》86
二、提高各级苏维埃的作用88
(一)扩大人民代表苏维埃的职权,发挥人民代表苏维埃的作用88
(二)加强苏维埃的民主建设,完善苏维埃的活动91
(三)改善党对苏维埃的政治领导93
参考资料目录95
三、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96
(一)工会在改革中的问题及今后的任务98
(二)发挥共青团在培养接班人方面的作用102
(三)发挥妇女组织的监督和宣传作用103
四、实行公开性原则104
(一)公开性原则的含义和作用104
(二)实行公开性原则的措施105
(三)实行公开性原则的困难和阻力108
五、干部制度改革110
(一)苏联现行干部政策简述110
(二)二十七大后苏联干部制度改革的理论动向112
(三)二十七大后苏联干部制度改革的几个具体作法118
参考资料目录121
第四编 文化理论和文化教育改革122
一、苏联文化理论与文化体制发展道路简述122
二、二十七大以来苏联理论界对文化问题的新认识124
(一)文化理论的某些迫切问题124
(二)对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理解以及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关系127
(三)文化在实现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129
三、苏联文化体制改革131
(一)调整文化部门的领导干部131
(二)苏联文学及出版政策的改革思潮132
(三)苏联的戏剧改革134
(四)苏联电影业的改革135
(五)苏联新闻报道的改革137
参考资料目录138
四、苏联高等教育改革139
(一)人才培养与使用方面的问题139
(二)苏联高等教育改革动向141
参考资料目录150
第五编社会领域改革理论152
一、对人的因素的探讨152
(一)苏共二十七大的改革方针与人的因素152
(二)对人的因素的再认识153
(三)新的条件下人的因素的重要性156
(四)人的因素的积极化158
(一)社会公正的内容161
二、对社会公正的探讨161
(二)在社会生产中发挥人的因素的作用与社会公正162
(三)现阶段的社会公正163
(四)消除社会不公正现象164
(五)同非劳动收入作斗争165
三、关于调整社会政策的讨论166
(一)苏共现领导重视社会政策问题166
(二)调整社会政策从实现社会公正开始167
(三)经济机制应与社会政策相配合168
(四)社会福利和服务的改革169
参考资料目录170
第六编 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173
一、提出“新政治思维”的国内和国际背景173
(一)关于当前时代的性质和特点174
二、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的新观点174
(二)关于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175
(三)承认“社会主义世界的多样性”181
(四)科学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影响182
(五)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185
三、苏联对外政策的调整191
(一)以灵活多变的策略与美对抗192
(二)以怀柔政策改善同西欧国家的关系192
(三)对“大家庭”的伙伴态度灵活193
(四)积极谋求改善苏中关系194
(五)热切“关注”亚太地区194
(六)对第三世界外交进一步活跃196
参考资料目录198
附录:苏联改革的阻力与前景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