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电气工程师实用手册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电气工程师实用手册 下
  • 《现代电气工程师实用手册》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750849477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559页
  • 文件大小:510MB
  • 文件页数:1299页
  • 主题词:电工技术-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电气工程师实用手册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册1317

第九篇 电网工程1317

第一章 电网概述1317

第一节 输电网络1317

一、输电网络的拓扑结构1317

二、大型输电网络1317

三、建设坚强电网1317

第二节 输电与输电电压1318

一、电压等级1318

二、输电电压与配电电压划分1318

三、电网的电压系列1318

第三节 输电容量1319

一、决定输电容量的条件1319

二、确定输电容量的技术约束条件1319

三、自然功率1319

四、线路的经济输送容量1319

五、提高线路输电容量的措施1320

第四节 变电所简介1320

一、变电所的构成与分类1320

二、变电所的主接线简介1320

第五节 高压直流输电1321

一、高压直流输电的优缺点1321

二、高压直流输变电系统的构成1321

第六节 电缆输电1322

一、电缆输电线路适用的场合1322

二、电缆输电线路的优缺点1322

三、电力电缆的品种及型号1322

四、电力电缆的选用1323

第二章 输电线路的路径和杆塔设计1323

第一节 输电线路路径选择和定位1323

一、路径选择的基本要求1323

二、定位目的和内容1324

第二节 输电线路杆塔基础设计1324

一、输电线路杆塔基础1324

二、杆塔基础设计1325

三、基础本体强度计算1325

第三节 输电线路杆塔设计1326

一、输电线路杆塔类型1326

二、输电线路杆塔设计1327

第四节 架空输电线路金具1330

一、悬垂线夹1330

二、耐张线夹1330

三、连接金具1330

四、接续金具1331

五、保护金具1331

六、拉线金具1332

第三章 架空线路电气设计1333

第一节 架空线路导线设计1333

一、架空输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1333

二、分裂导线1335

第二节 架空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设计1336

一、决定塔头绝缘配合的原则1336

二、工频电压作用下的塔头设计1337

三、操作过电压作用下塔头绝缘设计1338

四、雷电过电压作用下的塔头绝缘配合设计1340

五、导线相间最小距离的确定1340

第三节 架空输电线络的换位1341

一、换位和换位循环1341

二、换位方式1342

三、换位循环长度1342

第四章 架空导线弧垂应力计算1343

第一节 导线悬挂曲线方程式1343

第二节 导线的状态方程式1344

一、常用的导线状态方程式及解法1344

二、悬挂点不等高的导线状态方程式1345

第三节 连续档的代表档距1345

一、常用的代表档距1345

二、考虑高差影响的代表档距与代表温度伸长系数1345

第四节 水平档距和垂直档距1345

第五节 极大档距和极限档距1345

第六节 导线弧垂应力曲线计算1346

一、控制应力的选定1346

二、临界档距和有效临界档距1347

三、临界比载和临界温度1347

第五章 电缆线路设计和敷设1348

第一节 电缆线路路径选择1348

一、路径与安装方式1348

二、路径与电缆类型1348

三、道路结构与路径1348

第二节 电缆选型1348

一、导体材料和截面的选择1348

二、绝缘种类的选择1349

三、护层种类的选择1349

第三节 充油电缆油路分段1349

第四节 电缆供油装置允许供油压力计算1349

一、静态压力计算1349

二、暂态压力计算1350

第五节 电缆线路电气参数的计算1350

一、交直流电阻1350

二、电缆电容1351

三、电缆阻抗1351

四、波阻抗1351

第六节 电缆输电线路的载流量计算1351

一、持续容许电流计算1351

二、短时间容许电流计算1351

三、短路容许电流计算1351

四、充电电流和临界长度1352

第七节 电缆敷设1352

一、电缆敷设时的环境温度1352

二、电缆的敷设方式1352

第六章 高压直流输电1353

第一节 系统构成与机理1353

一、直流系统构成1353

二、两端直流输电系统1354

三、多端直流输电系统1355

四、工作机理1356

第二节 直流输电的特点及研究1356

一、直流输电的特点1356

二、待研究课题1357

第三节 直流输电线路1357

一、直流输电与交流输电对比1357

二、直流架空线路1358

三、直流电缆线路1359

第四节 直流输电接地相的回流方式1359

一、直流输电接地电极1359

二、回流方式1360

第五节 直流输电线路电参数1361

一、单极架空直流输电线路的参数1361

二、双极架空直流输电线路的参数1361

三、单极电缆直流输电线路的参数1362

四、双极电缆直流输电线路的参数1362

第七章 架空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1363

第一节 带电作业的优点和分类1363

第二节 带电作业方法1363

一、间接作业法1363

二、等电位作业法1363

三、中间电位作业法1363

四、分相接地作业法1364

五、全绝缘作业法1364

六、带电水冲洗1364

第三节 带电作业工具和安全技术1364

一、绝缘材料和工具1364

二、安全技术1364

第四节 带电作业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1365

第八章 变电所1365

第一节 变电所电气主接线1365

一、电气主接线设计应明确的问题1365

二、电气主接线设计要求1365

三、系统枢纽变电所接线1366

第二节 变电所的主要电气设备1366

一、主变压器1366

二、高压断路器1366

三、隔离开关1366

四、电流互感器1367

五、电压互感器1368

六、电抗器1370

七、电力电容器1371

八、调相机1371

九、母线1371

十、绝缘子1371

十一、消弧线圈1372

第三节 变电所的配电装置1372

一、对配电装置的基本要求1372

二、配电装置的布置形式和适用范围1372

三、屋外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1372

四、屋内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1372

第九章 配电网络1375

第一节 配电网络的构成1375

第二节 配电所1376

一、配电所概述1376

二、配电变压器1376

三、配电设备的选择及布置1376

第十章 中性点接地方式1377

第一节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1377

第二节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1377

第三节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1378

第四节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综合比较1378

第十一章 计算机在变电站的应用1378

第一节 变电站的计算机监控系统1378

一、分布式监控系统1378

二、串接式监控系统1379

三、全微机化监控系统1380

第二节 微机远动装置1381

一、模块结构1381

二、交流采样1381

第三节 微机保护装置1382

一、微机保护装置的特点和硬件组成1382

二、超高压线路成套微机保护装置1382

三、中低压变电站成套微机保护装置1383

第四节 电力负荷控制系统1384

一、工频负荷控制系统1384

二、音频负荷控制系统1384

三、载波负荷控制系统1385

四、无线电负荷控制系统1385

五、四种电力负荷控制系统的适用性1387

第五节 电力系统数据传输1387

一、数据通信系统的结构1387

二、调制解调器(Modem)1387

三、通信控制设备1387

四、数据终端设备1388

五、CCITT有关数据通信的V建议1388

第六节 变电站仿真系统1389

一、功能设计1389

二、硬件配置1390

三、应用软件开发1390

第十二章 主要电网公司简介1392

第一节 国家电网公司1392

一、概况1392

二、国家电网公司标识1392

三、国家电网公司组织机构1392

四、国家电网公司经营业绩1393

第二节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1393

一、概述1393

二、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标识1393

三、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组织机构1393

四、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经营业绩1393

第三节 中国电网网架1394

一、国家电网主网架1394

二、区域电网1395

第四节 电网建设1395

一、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1395

二、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1396

三、锦屏—苏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1396

四、宁东—山东±660kV直流输电工程1397

五、云南—广东±800kV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1397

六、500kV海南联网工程1397

第十篇 配电工程1401

第一章 配电网概述1401

第一节 配电网的功能和要求1401

第二节 配电网类别1401

一、高压配电网1401

二、中压配电网1401

三、低压配电网1401

四、电缆配电网1402

第三节 配电网络结构1402

一、放射式配电网1402

二、多回线式配电网1402

三、环式配电网1402

四、网络式配电网1402

第四节 配电网供电方式1403

一、电源特性1403

二、供电方式类型1403

第五节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1404

一、有效接地1404

二、非有效接地1404

三、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选择1404

第六节 配电网的发展趋势和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1404

一、配电网的发展趋势1404

二、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1404

第二章 配电网电气性能1406

第一节 配电网电压等级1406

一、电压等级的正确选择1406

二、电压等级标准化1406

三、城市配电网供电电源和电压等级1406

第二节 配电网负荷1406

一、负荷特性1406

二、负荷曲线1407

三、负荷同时率1407

四、日负荷率1408

五、负荷预测1408

六、负荷密度1408

第三节 配电网容载比1408

一、变电容载比1409

二、线路容载比1409

第四节 配电网电压调整1409

一、电压调整和电压偏差1409

二、电压偏差标准1409

三、电压调整措施1409

第五节 配电网无功补偿1410

一、无功功率补偿1410

二、降低无功功率消耗1410

第六节 城市配电网供电分区和供电可靠性1410

一、供电分区1410

二、供电可靠性1410

三、短路电流控制1410

第七节 城市配电网网络接线1411

一、网络接线应遵守的基本规定1411

二、高压配电网接线方式1411

三、中压配电网接线方式1412

四、低压配电网接线方式1414

第三章 配电网管理、运行及规划1414

第一节 配电网调度运行1414

第二节 配电网调度所1414

第三节 配电网调度自动化1415

第四节 配电网电能损耗1415

一、配电网线损和线损率的统计计算1415

二、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措施1415

第五节 配电网计算机辅助管理1415

第六节 配电自动化中的继电保护1415

第七节 配电网规划1416

一、规划年限1416

二、规划编制1416

三、经济分析1417

四、规划实施1417

第四章 配电线路1417

第一节 配电线路概况1417

一、架空配电线路与电缆配电线路1417

二、城市配电线路与农村配电线路1417

三、配电线路发展趋向1417

第二节 配电线路类型1418

一、高压架空配电线路1418

二、中压架空配电线路1418

三、低压架空配电线路1419

第三节 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施工1420

一、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施工特点1420

二、架空配电线路设计1420

三、架空配电线路施工1422

第四节 配电线路运行检修1423

一、配电线路巡视检查1423

二、配电线路预防性试验1423

三、配电线路检修1423

四、配电线路事故处理1423

五、技术资料管理1423

第五章 配电变电所1424

第一节 配电变电所功能及分类1424

一、配电变电所功能和设备1424

二、配电方式和配电电压1424

三、配电变电所分类及特点1424

四、发展趋势1425

第二节 配电变电所防雷1425

一、直击雷防护1425

二、侵入波防护1425

第三节 配电变压器防雷1426

一、配电变压器三点联合接地方式1426

二、正变换过电压1427

三、反变换过电压1427

四、Z形变压器1427

第四节 配电变电所运行检修1427

一、正常运行工作1427

二、异常情况处理1427

三、设备检修1428

四、技术资料管理1428

第五节 箱式变电站1428

一、箱式变电站结构类型1428

二、箱式变电站内主变压器类型1428

三、发展趋势1429

第六章 中压配电网工程1429

第一节 10kV配电网工程1429

一、线路工程1429

二、变压器台和开关设备1432

三、防雷和接地1432

四、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1433

五、接户线1434

第二节 20kV配电网工程1436

一、20kV配电网概述1436

二、20kV电力线路设计1436

三、防雷和接地1439

四、高压变电所内20kV设备选型及布置1439

五、20kV配电设施1440

六、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1442

七、环保与节能1442

第十一篇 电力系统工程1447

第一章 电力系统概述1447

第一节 电力网络的构成1447

一、电力系统及电力网1447

二、电网接线1447

三、电压等级和额定电压1448

第二节 电力系统的负荷1448

一、电力系统负荷的构成1448

二、负荷曲线1448

三、负荷预测1449

第三节 联网效益与电网规划1449

一、联网效益1449

二、电力规划1449

第四节 对电力网的要求1449

一、供电可靠性1449

二、合格的电能质量1449

三、运行经济性1450

第二章 电力系统解析1450

第一节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1450

一、电力线路上的电压降落与功率损耗1450

二、电力线路的运行特性1450

三、变压器中的电压降落与功率损耗1451

四、开式网的潮流计算1452

五、闭式网的潮流计算1452

六、电力网络简化1452

第二节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调整1453

一、有功功率平衡1453

二、频率调整及有功功率最优分配1455

第三节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与电压调整1456

一、无功功率平衡1456

二、电网调压方式1456

三、调压措施1456

四、无功功率电源最优分配1456

第四节 短路电流计算1456

一、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1456

二、对称短路计算1456

三、不对称短路电流计算1457

四、复故障计算1458

五、短路电流的影响和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1459

第五节 电力系统稳定性1460

一、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及其分类1460

二、静态稳定计算及判据1460

三、提高静态稳定的措施1461

四、暂态稳定计算及判据1461

五、提高暂态稳定性的措施1462

第三章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1462

第一节 保护继电器1462

一、保护继电器的用途1462

二、继电保护装置应具备的条件1462

三、继电保护的基本组成和功能1462

四、保护继电器的分类1463

五、继电器的结构原理1463

第二节 输电线路保护装置1464

一、1~10kV配电线路保护装置1464

二、35~66kV输电线路保护装置1464

三、110~220kV输电线路保护装置1468

四、330~500kV输电线路保护装置1468

第三节 母线保护1481

一、专用母线保护设置原则1481

二、母线保护的基本要求1481

三、母线保护类型1482

四、母线差动保护的整定1484

第四节 发电机保护1484

一、发电机的故障和不正常工作状态及其保护动作方式1484

二、发电机的保护方式1484

三、发电机变压器组保护1485

四、纵联差动保护1485

五、匝间短路保护1486

六、相间短路的后备保护1487

七、过负荷保护1487

八、定子绕组的接地保护1488

九、过电压保护1489

十、转子回路接地保护1490

第五节 变压器保护1491

一、变压器的保护方式1491

二、变压器励磁涌流1492

三、气体保护1492

四、纵联差动保护1493

第六节 电动机保护1496

一、电动机保护方式1496

二、纵联差动保护1496

三、电流速断保护1496

四、单相接地保护1496

五、过负荷保护1496

六、低电压保护1497

七、失步保护1498

第七节 电力电容器保护1498

一、电力电容器保护方式1498

二、单台电容器熔丝保护1498

三、电容器组过电流保护1498

四、不平衡电压保护和不平衡电流保护1499

五、过电压保护1500

六、低电压保护1500

第八节 35/10kV和63/10kV变电所集成电路的保护1500

一、变电所集成电路保护装置的优点1500

二、10kV集成电路线路保护元件1501

三、线路保护逻辑框图1503

四、保护电路的功能分析1503

五、10kV线路保护接线原理1505

第九节 城市配电网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1507

一、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应满足的要求1507

二、高压配电设施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配置1507

三、中、低压配电设施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配置1507

第四章 电力系统过电压及其保护1508

第一节 绝缘水平和过电压分类1508

一、过电压与电力系统设备的绝缘水平1508

二、过电压分类1508

第二节 内部过电压保护的一般规定1509

一、计算用内部过电压倍数的规定1509

二、内部过电压的限制措施1509

第三节 绝缘配合1509

一、绝缘配合的概念1509

二、雷电、操作过电压下绝缘配合方法1509

三、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1509

四、变电所的绝缘配合1510

第四节 变电所的大气过电压保护1512

一、直击雷的防护1512

二、对侵入雷电波的防护1513

第五节 大气过电压保护设备1515

一、避雷针和避雷线1515

二、阀型避雷器1515

三、金属氧化物避雷器1516

四、各型避雷器的应用范围1517

第六节 接地装置1517

一、发电厂、变电所的接地网1517

二、避雷针、避雷线的独立接地装置1517

第七节 城市配电网配电设施过电压保护和接地1518

一、基本要求1518

二、过电压保护和接地应符合的规定1518

三、接地1519

第五章 电力系统调度与通信1520

第一节 现代电力系统的特点和问题1520

一、现代电力系统的特点和优越性1520

二、我国已进入超大规模电力系统时代1520

三、电力系统互联带来的新问题1520

第二节 现代电力系统运行调度的目标1520

一、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水平1520

二、保证供电质量1520

三、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1521

四、保证提供有效的事故后的恢复措施1521

第三节 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和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目标的手段1521

一、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分类1521

二、正常安全状态下电网调度的主要任务1521

三、非正常安全状态下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目标的手段1522

第四节 电力系统运行管理和分层调度1522

一、电力系统运行管理1522

二、我国电力系统分层设置的调度机构1522

第五节 电网调度自动化1523

一、电网调度自动化的发展历史1523

二、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性能要求1523

三、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防护1523

四、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1524

第六节 通信基础知识1525

一、调制技术1525

二、编码技术1526

三、数字基带传输系统1527

四、复用和多址技术1527

五、同步原理1528

第七节 光纤通信技术1528

一、光纤的结构和分类1528

二、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1528

三、光纤通信的优点和不足1529

第八节 无线通信技术1529

一、数字微波通信1529

二、卫星通信1530

三、移动通信1531

第九节 电力载波通信技术1531

一、电网结构与电力线信道1531

二、载波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1531

三、电力载波通信使用的调制方式1532

四、电力线载波技术发展情况1532

第十节 交换技术1532

一、电话交换技术1532

二、数据交换技术1532

第十一节 接入技术1533

一、接入网概念1533

二、接入网的定义1533

三、接入网的定界1533

四、接入网的功能结构1533

第十二节 电力通信网络三大支撑系统1533

一、电力通信网支撑系统的作用1533

二、电力通信网的信令系统1534

三、电力通信网的同步系统1535

四、电力通信网的管理1536

第十三节 城市配电网的配电自动化1537

一、变电站自动化1537

二、配电自动化的结构和功能1537

三、配电自动化的规划和实施1537

四、配电网通信1538

五、电量自动采集系统1538

第六章 计算机在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中的应用1538

第一节 电力系统监控的几种类型1538

一、一般微机调度监控系统1538

二、分布式SCADA/EMS调度监控系统1539

三、开放式EMS调度监控系统1539

第二节 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主要功能1540

一、数据信息收集及显示系统(SCADA系统)1540

二、计算机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和在线经济调度系统(AGC/EDC)1541

三、网络分析1542

四、经济运行计划1546

第三节 电力系统的离线计算1546

一、在线计算与离线计算的区别1546

二、常规的电力系统计算包括的计算程序1546

三、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离线计算1548

四、电力系统检修计划安排计算1549

五、电力系统发展规划计算程序1549

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1550

第一节 系统开发方法1550

一、基本方法1550

二、开发方法论的发展1551

第二节 开发技术的应用1552

一、资源生命周期法1552

二、模型法1555

三、综合查询系统1556

四、层次分析方法(AHP)1557

五、数据字典1559

第三节 管理信息的分类编码1559

第八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1561

第一节 计算机绘图系统1561

一、计算机绘图系统的组成1561

二、计算机绘图系统的功能1561

第二节 AutoCAD1561

一、主要功能1561

二、要求的软硬件配置1562

三、实用命令1562

四、几种文件1562

第三节 电力系统优秀CAD软件1563

第九章 几种硬件在电气领域里的应用1572

第一节 可编程阵列逻辑器件(PAL)1572

一、数字逻辑器件的分类1572

二、PAL器件的类型1573

三、PAL器件产品1574

四、PAL器件应用举例1577

第二节 单片微型计算机1578

一、单片机的结构1578

二、单片机的产品及特性1578

三、单片机应用举例1580

第三节 可编程序控制器1581

一、可编程控制器的定义和组成1581

二、可编程控制器产品1582

三、可编程控制器的梯形图设计1582

四、可编程控制器基本应用举例1584

第十章 几种软件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1585

第一节 模糊逻辑的应用1585

一、模糊数学常用的符号1585

二、模糊概念和隶属函数1586

三、产生式规则用于模糊控制1586

四、模糊集合的表示及运算1587

五、模糊控制举例1587

第二节 专家系统的应用1588

一、专家系统(ES)的定义1588

二、专家系统的基本结构1588

三、建立专家系统的步骤和开发工具1588

四、专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589

五、专家系统应用举例1589

第三节 人工神经元网络的应用1591

一、人工神经元网络的特征及算法1591

二、人工神经元网络模型适用的问题1591

三、人工神经元网络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592

四、人工神经元网络应用举例1592

第十一章 智能电网1593

第一节 智能电网概念发展的三个里程碑1593

一、智能电网的定义1593

二、智能电网概念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1593

三、智能电网概念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1593

四、智能电网概念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1593

第二节 智能电网发展大事记1594

第三节 智能电网的目标和主要特征1595

一、智能电网的目标1595

二、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1596

第四节 实施智能电网的原动力和关键技术1597

一、实施智能电网的原动力1597

二、实现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1599

第五节 智能电网标准体系1600

一、国际上制定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情况1600

二、我国制定智能电网标准体系的情况1600

第六节 中国智能电网建设1601

一、中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601

二、建设中国智能电网的可能性1601

三、将建设中国智能电网上升为国家战略1602

四、中国智能电网建设供用电系统变革是重点1603

五、中国智能电网建设可再生能源应用与分布式能源系统是难点1603

第七节 中国智能电网建设国家电网公司任重道远1605

一、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智能电网的两个规划1605

二、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推进电力光纤入户1606

第十二篇 移动式独立电力系统工程第一章 汽车电气工程1611

第一节 汽车电气工程概述1611

一、汽车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1611

二、汽车电力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611

三、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612

四、汽车电子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613

五、智能交通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613

六、汽车车上网络的组成与功能1613

七、汽车电机系统和汽车电气系统的特点1615

八、汽车电气电子技术的发展1616

九、新型汽车及相关电气电子技术1616

第二节 汽车电源与起动机1617

一、蓄电池1617

二、交流发电机及其调节器1621

三、起动机1628

四、汽车配线和电路图1631

第三节 汽车动力传动电气控制1641

一、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1641

二、汽车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1646

三、汽车悬架控制系统1648

四、汽车转向控制系统1648

第四节 汽车安全电气控制1650

一、汽车故障自诊断系统1650

二、汽车防抱死制动和防滑转控制1654

三、安全气囊系统和座椅安全带控制1658

第五节 汽车辅助电气系统1661

一、汽车灯具与汽车照明系统1661

二、汽车仪表与报警指示装置1663

三、汽车空调系统1665

四、辅助汽车电器1668

五、汽车音响1673

第二章 船舶电气工程1676

第一节 船舶电气工程概述1676

一、船舶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1676

二、船舶综合电力系统的定义结构和功能1677

三、船舶电气设备的使用条件1680

四、船舶电能品质1683

第二节 船舶电站1686

一、船舶电站概述1686

二、常规电源装置1688

三、特种电源装置1697

四、船舶用电池1702

五、船舶用配电板1703

六、船舶电站的监测与控制1709

第三节 船舶用电机与电器1710

一、船舶用电机1710

二、船舶用变压器1715

三、船舶用电缆1717

四、船舶用低压电器1718

五、船舶用灯具和日用电器1720

第四节 船舶电力系统1721

一、船舶电力网络1721

二、船舶电力系统保护1727

三、船舶电能品质分析1729

四、船舶电力系统分析1731

第五节 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1732

一、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要求1732

二、船舶电气设备安装阶段划分1732

三、船舶电气设备安装方法1735

四、船舶电缆敷设工艺1740

五、电气设备接线方法1748

六、蓄电池安装1749

七、船舶电磁兼容工艺1749

第六节 船舶电力推进1758

一、船舶电力推进技术1758

二、船舶电力推进系统1758

三、船舶电力推进对设备的要求1759

第七节 综合船桥系统1760

一、综合船桥系统的基本概念1760

二、船舶主机遥控1762

三、船舶机舱自动化1767

四、船舶导航与通信1768

五、船舶操纵及控制1772

六、船舶安全监控系统1774

第三章 飞机电气工程1777

第一节 飞机电气工程概述1777

一、飞机电气工程的基本概念1777

二、飞机电源的类型1777

三、多电飞机和金电飞机1777

四、飞机电力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779

五、飞机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1780

六、航空技术发展对飞机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1781

第二节 飞机电源1782

一、飞机低压直流电源系统1782

二、恒速恒频交流电源系统1789

三、变速恒频交流电源系统1793

四、应急、辅助和二次电源1794

第三节 飞机供电系统1803

一、飞机高压直流供电系统1803

二、飞机低压直流供电系统1807

三、飞机交流供电系统1808

四、飞机混合供电系统1812

第四节 飞机配电系统1814

一、飞机配电系统的构成和配电方式1814

二、飞机配电系统的控制与保护1824

三、先进飞机配电系统1827

第五节 飞机电力系统计算机仿真1829

一、计算机仿真的基本概念1829

二、飞机供电系统仿真分析基础1830

第六节 飞机供电系统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1831

一、检测技术与故障诊断技术1831

二、飞机供电系统特性参数测试方法1834

三、飞机供电系统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1835

第四章 航天器电气工程1836

第一节 航天器概述1836

一、航天器的用途和分类1836

二、航天器的专用系统和保障系统1837

三、航天器的特点1837

第二节 航天系统工程1838

一、航天系统工程的组成和特点1838

二、航天运载器1838

三、航天器1838

四、航天发射场1839

五、航天测控网1839

六、航天应用1839

第三节 航天器电源系统1839

一、航天器电源系统的作用1839

二、航天器电源系统有关名词术语1840

三、航天器主电源1840

四、航天器一次电源1840

五、航天器二次电源设计1841

第四节 载人飞船电气系统1842

一、飞船的测控与通信1842

二、飞船的制导导航控制(GNC)1842

三、飞船的照明和仪表1843

四、飞船的电源系统1843

五、航天技术推动电子技术发展1846

第十三篇 电气传动和自动控制系统第一章 电气传动概述1851

第一节 负载与电气传动设备之间的关系1851

第二节 电气传动方式1851

一、电源方式1851

二、传动方式1851

三、控制方式1851

第三节 负载的特性1851

第四节 稳定运转1852

第五节 惯性体的影响1852

一、起动、加速和转动惯量1852

二、制动、停车、正转、反转1853

第六节 电动机的发热与冷却1853

第七节 传动机构1853

第二章 传动电动机的选择1854

第一节 选择电动机的原则和步骤1854

一、选择电动机的原则1854

二、选择电动机的步骤1854

第二节 电动机类型的选择1854

一、按使用环境条件选择电动机的类型1854

二、按传动特性选择电动机类型1855

第三节 电动机转速的选择1856

第四节 传动电动机功率的选择1856

一、电动机工作制分类1856

二、电动机允许的转矩过载倍数1858

三、交流电动机的平均起动转矩1858

四、连续工作制电动机功率选择1858

五、短时工作制电动机功率选择1859

六、重复短时工作制电动机功率选择1859

第五节 电动机结构形式的选择1860

一、开启式1860

二、防护式1860

三、封闭式1860

四、防爆式1860

第六节 电动机电压等级选择1860

第三章 电动机的控制方式1860

第一节 操作控制设备作用和操作控制方式1860

一、操作、控制设备的作用1860

二、操作、控制方式1860

第二节 控制电器和控制柜1861

一、控制电器1861

二、控制柜1861

第三节 电动机的起动1861

一、直流电动机的起动方式1861

二、交流电动机的起动方式1861

第四节 电动机的制动1863

一、制动目的分类1863

二、制动方式分类1863

第五节 电动机的调速1863

一、电动机调速方式比较1863

二、调速系统的静态指标1865

三、直流电动机的调速1865

四、晶闸管变流装置供电的可逆传动1866

五、异步电动机的调速1867

六、无换向器电动机调速1868

七、交流整流子电动机调速1868

第六节 电动机转速的自动控制1868

一、转速自动控制的一般情况1868

二、电动机的转速检测1868

三、直流电动机的自动控制1868

四、异步电动机的自动控制1868

五、无换向器电动机的自动控制1869

六、交流整流子电动机的自动控制1869

七、转速协调控制1869

第七节 继电器—接触器控制1869

一、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构成要点1869

二、主要电器元件的选择1869

三、常用的电动机保护线路1870

四、控制线路设计1870

五、电动机控制中心(MCC)1870

第八节 无触点控制1870

第九节 计算机控制1870

一、直接数字控制(DDC)1870

二、生产过程的监控1870

三、多级计算机控制1870

第四章 自动控制系统概述1871

第一节 控制常用术语1871

第二节 顺序控制1871

第三节 连续量的自动控制1872

第五章 顺序控制1873

第一节 顺序控制系统的构成1873

一、执行机构与控制对象1873

二、顺序控制器1873

三、输入接口与输出接口1873

四、检测部分1873

五、显示与报警1873

第二节 顺序控制系统的电器元件和线路图1874

一、顺序控制的电器元件及符号1874

二、顺序控制系统线路图1875

第三节 组成顺序控制系统的基本规律1875

一、按联锁控制的规律1875

二、按控制过程的变化参量进行控制的规律1876

第四节 顺序控制线路的一般设计方法1877

第五节 顺序控制线路的逻辑设计方法1877

一、逻辑代数1877

二、逻辑运算1877

三、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规律1878

四、一些典型顺序控制环节的逻辑关系1878

五、以行程原则组成的控制系统1879

第六节 可编程序顺序控制器1880

第六章 反馈控制基础1880

第一节 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和组成1880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分类1880

一、按结构特点分类1880

二、按控制作用分类1880

三、按给定信号的特点分类1880

第三节 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要点1881

第四节 传递函数与结构图1881

一、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1881

二、结构图1881

三、积分、微分单元的传递函数及结构图1882

第五节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1882

一、环节的合并1882

二、信号相加点和分支点的移动1883

第六节 反馈控制系统的结构图1883

一、给定输入作用下的闭环系统1883

二、扰动输入作用下的闭环系统1884

三、给定输入与扰动输入同时作用下的闭环系统1884

第七节 反馈控制系统的时域性能1884

一、系统分析的内容1884

二、一阶系统的动态响应1884

三、二阶系统的动态响应1885

第七章 伺服机构1885

第一节 气动薄膜调节阀1885

一、固有流量特性1885

二、工作流量特性1885

三、流通能力Cv的计算和阀口径的选择1886

第二节 液压伺服控制1886

一、液压伺服系统举例1886

二、液压控制阀1887

三、液压伺服系统的分析1889

四、液压伺服系统的设计1893

第三节 电液伺服控制1894

一、电液伺服控制系统1894

二、电液伺服阀的原理和工作框图1894

三、电液伺服阀的基本特性1895

四、电液伺服阀的选择1896

第八章 过程控制1897

第一节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1897

第二节 调节器1897

一、位式调节的规律1897

二、连续调节的规律1897

第三节 执行机构1899

一、执行机构的作用和分类1899

二、气动执行机构1899

三、液压执行机构1899

四、电动执行机构1900

第四节 变送器1900

一、气动变送器1900

二、力平衡式压差变送器1900

第五节 检测仪表1900

一、自动控制用检测仪表的作用1900

二、温度检测仪表1901

三、压力检测仪表1901

四、流量检测仪表1901

五、液位检测仪表1901

第九章 反馈控制系统的特性与校正1901

第一节 频率响应1901

一、频率特性的概念1901

二、频率特性的传递函数1902

第二节 频率特性的分析方法1902

一、根轨迹法1902

二、对数频率特性1902

三、基本环节串联时对数频率特性图的绘制1905

第三节 反馈系统的稳定性1905

一、对数频率判据1905

二、奈奎斯特判据1905

三、控制裕量1906

第四节 反馈控制系统的特性校正1907

一、典型的过渡过程曲线1907

二、相位滞后环节1908

三、相位超前环节1908

四、相位滞后—超前环节1908

第五节 同步发电机自动调节励磁系统1909

第六节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1909

一、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1909

二、交流电动机调速系统1909

第十章 几种常用变频装置技术规格1910

第一节 SANKEN MF系列和SANKEN LF系列1910

一、SANKEN MF系列1910

二、SANKEN LF系列1910

第二节 FUJI FVR—G7S系列和FUJI FRN—G7/P7系列1912

一、FUJI FVR—G7S系列1912

二、FUJI FRN—G7/P7技术规格1914

第十四篇 厂矿企业用电工程第一章 静电技术应用1919

第一节 静电现象1919

一、带电过程1919

二、静电力及其力学现象1919

第二节 静电除尘1919

一、静电除尘的原理1919

二、静电除尘装置1919

三、除尘效率1920

第三节 静电喷漆和粉末喷涂1920

一、静电喷漆及其应用1920

二、静电粉末喷涂及其应用1920

第四节 静电纺织1921

一、静电植绒1921

二、静电纺纱1921

第五节 静电分选1921

第六节 静电成像1922

一、静电复印1922

二、静电打印1922

第二章 电动工具1922

第一节 电动工具的组成和品种类别1922

第二节 电动工具产品型号1923

第三节 常用电动工具的性能参数1924

一、电钻1924

二、磁座钻1925

三、电剪刀1925

四、型材切割机1925

五、直线砂轮机1925

六、电动角向磨光机1926

七、模具电磨1926

八、平板砂光机1926

九、电动扳手1926

十、电动螺丝刀1927

十一、电动胀管机1927

十二、电动拉铆枪1927

十三、电锤1927

十四、冲击电钻1927

十五、电圆锯1927

十六、电动曲线锯1928

十七、电刨1928

十八、电动雕刻机1928

第四节 电动工具的安全防护和安全使用1928

一、电动工具的电气安全防护1928

二、电动工具的机械安全保护1929

三、电动工具的安全使用1929

四、电动工具常见故障检查1929

五、电动工具的修理1929

第五节 电动工具的电磁干扰及其抑制1930

第三章 电加工1930

第一节 电加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1930

一、电加工的特点1930

二、电加工的分类1930

三、电加工的适用范围1930

四、电加工方法的对比1930

第二节 电火花加工1931

一、电火花加工的原理和特点1931

二、电火花成形加工1932

三、电火花线切割加工1932

四、其他形式的电火花加工1933

第三节 电解加工和电解磨削1933

一、电解加工的原理和特点1933

二、电解加工的应用1934

三、电解抛光1934

四、电解磨削1935

五、电解超精加工1935

第四节 电铸1935

第五节 超声波加工1936

第六节 激光加工1936

一、激光加工的原理1936

二、激光加工的特点1937

三、激光加工的工艺参数1937

第七节 电子束加工和离子束加工1938

一、电子束加工1938

二、离子束加工1938

第四章 电的其他应用实例1939

第一节 电子显微镜1939

一、透射式电子显微镜1939

二、扫描式电子显微镜1939

三、透射式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主要方法1940

第二节 电钟表1940

一、电钟表的特点和分类1940

二、石英电子钟表1940

三、原子钟1941

四、电钟表技术的应用1941

第三节 电子加速器1941

一、电子加速器的分类1941

二、常用电子加速器的原理及特点1941

三、电子加速器的应用1943

第五章 起重运输机械1944

第一节 起重机1944

一、起重机的种类1944

二、起重机所需功率1945

三、起重机用电动机1945

四、起重机控制方式1946

五、电动机的调速1946

第二节 提升机1946

一、提升机分类1946

二、提升机所需功率1947

三、提升机用电动机1947

四、控制方式1947

五、安全保护1947

第三节 输送机1948

一、输送机的种类1948

二、所需功率1948

三、传动方式及电动机1948

四、附属装置1948

第六章 泵1949

第一节 泵的种类和选择1949

第二节 特性曲线和工作点1949

一、恒定转速特性1949

二、转速变化时的特性工作点1950

三、泵的起动转矩1950

第三节 所需功率1950

第四节 电动机及调速1951

第七章 压缩机和风机1951

第一节 压缩机和风机的电气传动设备选择程序1951

第二节 压缩机和风机的种类1951

一、轴流式风机1951

二、轴流式压缩机1951

三、多叶式通风机1951

四、径流式风机、压缩机1951

五、透平式通风机1952

六、透平式鼓风机、压缩机1952

七、往复式压缩机1952

第三节 压缩机和风机所需功率及特性1952

一、风机所需功率1952

二、压缩机和风机的特性1952

第四节 压缩机和风机用传动电机及控制方式1953

一、压缩机和风机用传动电机1953

二、压缩机和风机用控制方式1953

第八章 冶金机械1953

第一节 钢铁工业的生产过程1953

第二节 轧机的种类及其电气设备1954

一、热连轧设备1954

二、冷轧设备1954

三、电气设备概况1954

第三节 轧机用电动机1954

一、直流电动机1954

二、交流电动机1955

第四节 轧机的电气传动与控制1955

一、可逆热轧机1955

二、热连轧机1955

三、带钢冷连轧机1956

四、可逆冷轧机1956

第九章 造纸工业1957

第一节 造纸机的电气传动1957

一、造纸机的种类1957

二、总轴传动方式1957

三、分部传动方式1957

第二节 长网多缸新闻纸电气传动实例1957

第十章 纺织工业1958

第一节 棉纺生产工序和机械1958

一、开清棉机1958

二、梳棉机1958

三、并条机1958

四、条卷机、精梳机1958

五、粗纱机1958

六、环锭细纱机1959

第二节 毛纺1959

一、梳毛机1959

二、针梳机1959

第三节 合成纤维纺丝1959

一、挤压机1959

二、纺丝泵1959

三、卷绕机1959

第四节 织机1959

一、有梭织机1959

二、无梭织机1959

第五节 染整机械1959

一、印花机1959

二、织物连续整理设备1959

第十一章 各种电动机在其他工业领域的应用1960

第一节 水泥生产工业1960

一、生产过程1960

二、粉磨机1960

三、回转窑1960

第二节 机械工业1960

一、机械的种类和动力1960

二、对电气传动的要求1960

三、数控机床1962

第三节 其他工业1962

一、食品加工1962

二、石油机械1962

三、化学工业1963

四、船舶1963

第十五篇 交通用电工程1967

第一章 铁路线路和牵引动力1967

第一节 铁路的主要技术标准1967

一、铁路线路1967

二、铁路的等级1967

三、最小曲线半径1967

四、限制坡度1968

第二节 铁路限界1968

一、铁路线路分类1968

二、建筑接近限界1968

三、机车车辆限界1969

四、两相邻线路中心线间的距离1970

第三节 路基1970

一、路基的断面形式1970

二、路基排水设备1970

三、防护加固设施1971

第四节 轨道构造1971

一、轨道类型1971

二、钢轨及配件1971

三、轨枕1972

四、道床1973

五、轨道加强设备1973

六、道岔1974

第五节 铁路牵引动力1975

一、铁路牵引动力分类1975

二、电气化铁路的分类1976

三、我国的电气化铁路1976

四、世界电气化铁路1979

五、铁路电气化的经济技术效果1982

第二章 列车运行理论1983

第一节 电力机车运行速度与机车牵引力1983

一、粘着牵引力1983

二、持续速度和持续牵引力1983

三、计算速度和计算牵引力1983

四、起动牵引力1984

第二节 列车运行阻力1984

一、列车阻力构成1984

二、列车阻力计算1985

第三节 列车制动力1985

一、列车制动方法1985

二、闸瓦摩擦制动1985

三、闸瓦摩擦制动力的计算1986

四、电阻制动1987

第四节 列车运行1988

一、电力机车牵引特性1988

二、列车运行计算1988

三、列车运行图及机车交路1990

四、机车运用工作指标1992

五、电力机车耗电量1993

第三章 电力机车1994

第一节 电力机车的组成和分类1994

一、电力机车的组成1994

二、电力机车的分类1995

第二节 电力机车工作原理1995

一、直流电力机车和地下铁道电动客车的工作原理1995

二、工频单相交流电力机车的工作原理1995

第三节 电力机车的主要电气设备1997

一、受流器1997

二、主变压器(牵引变压器)1998

三、平波电抗器1999

四、牵引电动机1999

五、硅整流装置2000

六、劈相机2000

七、电力机车的起动2001

第四节 电力机车主要型式和参数2001

第五节 电力机车的机械部分2002

一、转向架2002

二、车体2003

第六节 和谐号动车组2003

一、各型动车组概况2003

二、和谐号动车组内部构造2004

三、车厢型号2004

四、和谐号动车组技术数据2004

第四章 牵引变电所2004

第一节 牵引变电所的功能2004

一、铁路电力牵引的负荷性质2004

二、电网向牵引变电所的供电方式2005

三、牵引变电所分类和设备2005

第二节 牵引变电所所址的选择2006

第三节 牵引变电所类型2006

第四节 交流牵引变电所的主接线2007

一、交流牵引变电所主接线特点2007

二、交流牵引变电所主接线方式2007

三、牵引变电所主接线原理2007

四、牵引变压器容量确定2008

第五章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2009

第一节 接触网的组成和接触悬挂的类型2009

一、接触网的组成2009

二、接触悬挂的类型2009

第二节 接触网的线索和结构2010

一、接触网的线索2010

二、接触网的结构2011

三、接触网的分段2012

四、锚段关节和张力自动补偿器2013

五、绝缘器和绝缘子2014

六、支柱与基础2015

第六章 铁路信号及通信2017

第一节 铁路信号2017

一、信号及其分类2017

二、信号机类型2017

三、信号表示器类型2018

第二节 联锁和闭塞2018

一、联锁2018

二、闭塞2018

第三节 灯信号机的机构及灯光配列方式2019

一、透镜式色灯信号机2019

二、探照式色灯信号机2019

第四节 道口信号2022

一、道口的四种类型2022

二、轨道电路的三种形式2022

第五节 轨道电路2023

一、轨道电路的组成2023

二、轨道电路的作用2023

三、轨道电路的分类2024

四、交流电气化铁路区段的轨道电路2024

第六节 铁路通信2025

一、铁路通信种类2025

二、通信电源2025

三、通信线路2026

第七章 电气化铁路对通信广播线路及其他设施的影响与防护2028

第一节 危险影响2028

第二节 杂音干扰影响2029

一、杂音干扰电压2029

二、杂音干扰影响的容许值2029

第三节 减少对通信线路影响的措施2029

一、通信线路方面的防干扰措施2029

二、电气化铁路方面的减轻干扰影响措施2030

第八章 城市轨道交通2030

第一节 概述2030

一、地铁和轻轨2030

二、磁悬浮列车2031

三、立体快速巴士2031

第二节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2031

一、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2031

二、城市轨道交通负荷分类2032

三、城市轨道交通供电方式2032

四、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运行方式2033

五、主变电所2033

六、牵引变电所2035

七、牵引网2037

八、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2037

九、杂散电流腐蚀防护与接地2037

十、电力监控系统2038

第三节 磁浮交通牵引供电2038

一、概述2038

二、牵引供电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041

三、高速磁浮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特点2041

四、主变电所供电系统2041

五、牵引系统2042

六、轨旁设备2043

第九章 电动汽车2043

第一节 概述2043

一、电动汽车分类2043

二、电动汽车涉及的领域和关键技术2043

三、我国电动汽车发展成果2044

四、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2044

五、电动汽车发展趋势2044

第二节 纯电动汽车2045

一、纯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2045

二、行驶性能2045

三、特征技术2045

四、研发进程2047

第三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2048

一、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2048

二、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控制策略2049

三、发展态势2052

第四节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2054

一、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2054

二、燃料电池系统2054

三、发展态势2056

第五节 电动机驱动系统2058

一、电动机驱动系统概述2058

二、功率电子器件2059

三、微电子器件2060

四、适用于电动机驱动的控制策略2060

五、直流电动机2060

六、感应电动机2061

七、永磁电动机2063

八、开关磁阻电动机2065

第六节 能量源2067

一、能量源概述2067

二、蓄电池2067

三、高速飞轮2070

四、超级电容器2073

第七节 电动汽车的辅助系统2073

一、能量管理系统(EMS)2073

二、蓄电池的充电技术2073

三、蓄电池充电器2077

四、蓄电池的监测和管理2079

五、蓄电池的均衡管理2081

六、温度控制单元2082

七、动力转向系统2083

八、辅助动力源2084

九、导航系统2085

十、再生制动系统2085

第十六篇 建筑用电工程2089

第一章 建筑电气概述2089

第一节 建筑电气设施的组成及作用2089

第二节 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的原则和依据2089

第三节 建筑电气设计与施工步骤2093

第四节 建筑电气工程图2093

一、建筑电气工程图的组成和特点2093

二、建筑电气工程图的阅读2093

第二章 建筑电气工程设计、监理和验收2094

第一节 电气工程设计程序技术规则2094

一、设计工作技术管理2094

二、设计单位组织设计程序2094

三、现场勘察2094

四、项目设计过程控制及管理2094

五、项目设计的实施及管理2095

六、电气工程设计人员职业操守2095

第二节 所址路径选择2096

一、变电所所址的选择2096

二、架空电力线路的路径选择2096

第三节 测量仪器、器具使用技能2096

一、测量仪器、器具种类2096

二、经纬仪使用方法2096

三、经纬仪使用注意事项2098

四、水准仪的使用方法2099

第四节 线路测量及杆塔定位2099

一、有设计资料的测量定位2099

二、测量定位的方法2099

三、转角杆塔的测量定位2100

四、无设计资料的测量定位2100

五、人工测量定位2100

第五节 电气工程监理技能2100

一、电气工程监理规划编制2100

二、电气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编制2102

第六节 建筑电气工程竣工验收2102

一、一般规定2102

二、竣工验收准备2102

三、竣工资料2102

四、竣工验收管理2102

五、竣工结算2103

第三章 建筑电气工程图阅读2103

第一节 读懂图纸的知识储备2103

一、电气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2103

二、土建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2103

三、工业管道和采暖通风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2104

四、设备安装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2104

第二节 读成套图纸顺序2104

第三节 怎样阅读设计总说明2104

一、读图重点2104

二、其他应搞清楚的问题2104

第四节 怎样阅读平面图2104

一、总电气平面图2104

二、户外变电所平面布置图2104

三、户外变台平面布置图2105

四、户内变配电所平面布置图2105

五、动力平面图2105

六、照明平面图2105

七、通信、广播、音响平面图2106

八、电缆电视平面布置图2106

九、火灾自动报警及自动消防平面图2106

十、保安防盗平面图2106

十一、微机监控平面图2106

十二、自动化仪表平面布置图2106

第五节 怎样阅读系统图2107

一、变配电装置系统图2107

二、动力系统图2107

三、照明系统图2107

四、通信系统图2107

五、广播音响系统图2107

六、电缆电视系统图2107

七、自动化仪表系统图2107

八、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系统图2107

九、保安防盗系统图2108

十、微机监控系统图2108

第六节 怎样阅读控制原理图2108

一、电动机控制原理图2108

二、断路器及信号回路图2108

三、接地信号监察装置原理图2108

四、操作电源原理图2108

五、微机控制原理图2108

六、自动化仪表调节控制原理图2109

七、其他控制、调整原理图2109

第七节 怎样阅读线路图2109

第八节 怎样阅读接线图及其他图纸2109

一、安装接线图2109

二、电缆清册2109

三、大样图2109

四、设备材料表2109

第九节 读图经验谈2109

一、读图三步骤2109

二、读图四忌2110

三、读图二十要2110

第四章 低压供配电系统2111

第一节 电力负荷分级2111

第二节 负荷计算方法2113

一、需要系数法2113

二、单位负荷法2114

第三节 导线及电缆的选择2115

第四节 架空配电线路2119

一、架空配电线路敷设的一般要求2119

二、绝缘子2120

三、横担2121

四、电杆2121

五、拉线2122

第五节 电缆线路2123

一、电缆线路敷设的一般要求2123

二、电缆埋地敷设2124

三、电缆在沟内敷设2124

四、电缆在隧道内敷设2125

五、室内电缆敷设2125

六、电缆穿管敷设2125

第六节 室内配电线路2125

一、接户线2126

二、绝缘导线明敷布线2126

三、线管布线2126

第七节 自备应急电源2128

一、概述2128

二、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2129

三、柴油发电机组2129

第五章 照明工程设计2131

第一节 照明电光源2131

一、照明电光源分类2131

二、白炽灯2131

三、卤钨灯21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