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南三江地区特提斯构造演化与成矿 总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兴振,刘文均,王义昭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27459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276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南三江地区特提斯构造演化与成矿 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全球构造背景&李兴振1
第一节 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形成演化给予的启示1
一、洋盆具有关(闭)、并、转的演化趋势1
二、大洋板块的消亡往往通过小板块的俯冲来完成1
三、俯冲、仰冲、走滑、增生加积和构造侵蚀并存2
四、洋盆闭合后的两类造山带2
五、大洋盆地中的非蛇绿岩3
六、洋壳更新换代的变化3
第二节 全球构造背景4
一、晚前寒武纪末—早古生代初泛大陆解体及原特提斯洋的形成4
二、冈瓦纳大陆群的形成与演化4
三、劳亚大陆群的形成与演化5
四、泛华夏大陆群的提出和原特提斯洋的重新厘定5
五、泛华夏大陆群的形成与演化8
六、晚三叠世泛大陆的解体和中特提斯洋的形成11
第二章 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深部构造&王义昭13
第一节 重力异常特征13
一、南段13
二、中段13
三、北段14
第二节 地壳结构和莫霍面特征14
一、北段14
二、中段14
三、南段15
第三节 航磁异常特征16
一、中南段16
二、中北段17
第四节 三江地区南段(滇西地区)壳幔电性结构及变化18
第五节 三江地区南段(滇西地区)地热流分布特征19
第六节 三江地区深部构造分析20
一、南段20
二、中北段20
第三章 造山带区域地层与沉积地质&李兴振 冯庆来23
第一节 构造岩相带的划分及其特征23
一、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23
二、甘孜-理塘构造带28
三、澜沧江构造带30
第二节 几个稳定地块的形成与演化35
一、昌都-思茅地块35
二、中咱-保山地块37
第三节 关于几个变质岩群的研究与划分38
一、哀牢山群38
二、吉塘群41
三、嘉玉桥群43
四、察隅-盈江变质带44
第四章 三大构造带的火山岩与基性-超基性岩45
第一节 金沙江-哀牢山构造带的火山岩与基性-超基性岩45
第二节 甘孜-理塘构造带的火山岩与基性-超基性岩73
第三节 南澜沧江构造带的火山岩与基性-超基性岩79
第五章 古地磁研究96
第一节 概述96
第二节 几点初步认识96
第六章 构造变形与变位103
第一节 逆冲-推覆构造103
第二节 走滑构造113
第三节 伸展滑脱构造113
第四节 哀牢山带的构造变形变位史118
第七章 三江特提斯构造域演化&李兴振122
第一节 对三江特提斯构造域演化的再认识122
一、甘孜-理塘结合带的延伸及洋盆性质122
二、关于昌宁-孟连带的南延和澜沧江带主缝合带123
三、关于原特提斯124
四、关于古特提斯125
五、岛海或堑垒相间126
第二节 三江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127
第三节 问题讨论129
一、关于石鼓群的时代和解体129
二、关于S型花岗岩形成的构造背景130
三、关于滞后型弧火山岩131
第八章 中新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133
第一节 三叠纪岩浆活动与成矿&朱勤文133
一、岩浆演化背景133
二、三叠纪岩浆岩时空分布135
三、三叠纪岩浆岩特征及成因136
四、三叠纪岩浆岩与金属矿产的成矿关系145
第二节 侏罗纪岩浆活动与成矿&刘朝基148
一、侏罗纪岩浆岩带及其特征148
二、侏罗纪岩浆演化及其成因149
第三节 白垩纪岩浆活动与成矿&刘朝基149
一、白垩纪岩浆岩带及其特征149
二、白垩纪岩浆演化及其成因154
三、白垩纪岩浆岩与成矿154
第四节 新生代岩浆活动与成矿&沈敢富156
一、构造背景浅析156
二、年代学研究157
三、空间分布157
四、成岩系列161
五、成矿专属性161
六、与新生代侵入岩有关成矿作用的矿源、水源和热源161
七、与新生代侵入岩有关的成矿流体探索165
八、新生代侵入岩的成岩、成矿模式167
第九章 盆山转换与成矿&李兴振 杜德勋 王义昭168
第一节 昌都-思茅复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169
一、沉积盆地性质分析169
二、昌都-思茅地块晚古生代以来的沉积地质演化172
三、层序界面性质与盆山转换关系173
第二节 金沙江-哀牢山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174
一、原特提斯阶段的盆山转换174
二、古特提斯阶段的盆山转换174
三、中新生代山控盆阶段174
第三节 盆山转换与成矿176
一、山转盆阶段的成矿176
二、盆转山阶段的成矿176
三、山控盆阶段的成矿177
第十章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与控矿模式&李兴振182
第一节 三江地区独特的成矿地质条件182
一、强烈的膝状扭折182
二、复杂的演化历史182
三、多条配对的岩浆岩带183
四、控制矿产形成和定位的三大构造184
五、具有两个不同性质的大型火山-沉积盆地185
六、晚期碰撞造山阶段的控矿作用186
第二节 区域控矿理论模式186
一、八大控矿作用186
二、八大成矿作用的控矿模式189
第十一章 成矿系列、成矿带及靶区优选191
第一节 构造成矿系列的划分&刘文均191
一、构造成矿系列的提出191
二、构造成矿系列划分方案192
第二节 主要成矿带及远景区199
一、甘孜-理塘金银铜成矿带&刘文均199
二、德格-乡城成矿带&杜德勋204
三、金沙江-哀牢山金铜成矿带&李定谋 刘文均208
四、玉龙-芒康成矿带&刘文均224
五、兰坪-思茅成矿带&杨时惠230
六、类乌齐-左贡成矿亚带&杜德勋234
七、昌宁-孟连成矿带&阙梅英239
八、腾冲-梁河成矿带&沈敢富244
结语&李兴振249
参考文献253
英文摘要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