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美学三十年 1978-2008年中国美学研究概观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美学三十年 1978-2008年中国美学研究概观 上
  • 杨存昌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济南出版社
  • ISBN:978754880009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04页
  • 文件大小:246MB
  • 文件页数:5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美学三十年 1978-2008年中国美学研究概观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美学三十年》序1

总论 中国美学30年鸟瞰1

第一编 30年美学基本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41

第一章 30年美学理论建构的哲学基础42

第一节 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美学基本理论建构的哲学基础42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学基本理论建构的哲学基础的变迁58

第三节 对30年美学基本理论建构的哲学基础的反思73

第二章 美学对象问题研究79

第一节 30年美学对象研究概述79

第二节 审美关系说的确立和演进83

第三节 审美活动说的提出和发展93

第四节 境界说、超越说及其启示101

第三章 美学方法问题研究109

第一节 美学研究方法的历史性归纳与总结109

第二节 美学研究方法的系统层次性阐释115

第三节 关于美学研究方法论的反思128

第四章 美的本质问题研究134

第一节 “美的本质”研究成果概述134

第二节 以《手稿》为核心的探讨136

第三节 其他重要理论140

第四节 反本质主义倾向与“美的本质”研究的发展趋势146

第五章 审美心理学研究150

第一节 审美心理学研究概述151

第二节 由基本理论研究向实践应用研究的拓展154

第三节 由西方心理学学派的引进到民族审美心理的挖掘165

第四节 30年审美心理学研究的总体评价169

第六章 文艺美学研究172

第一节 研究概述172

第二节 文艺美学的诞生175

第三节 学科基本理论建设179

第四节 价值意义与发展前景193

第二编 30年中国美学主要流派197

第一章 实践美学的发展与演变198

第一节 “美学大讨论”的历史背景与核心问题198

第二节 “实践美学”的萌芽203

第三节 “实践美学”的崛起206

第四节 面对“后实践美学”的挑战214

第五节 “实践美学”的新发展220

第六节 “实践美学”再评价223

第二章 和谐美学的建构与自身超越226

第一节 和谐美学概述226

第二节 审美关系说228

第三节 美是和谐233

第四节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238

第五节 美的形态论——古代的美、近代的美、现代的美243

第六节 中西方美学研究245

第七节 和谐美学的贡献和未来246

第三章 后实践美学的产生与发展250

第一节 “后实践美学”缘起250

第二节 “后实践美学”的草创255

第三节 面对“实践美学”的反批评264

第四节 价值、意义和发展前景272

第三编 30年西方美学研究279

第一章 德国古典美学280

第一节 30年德国古典美学研究的背景280

第二节 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286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294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300

第五节 对当代中国美学建设的意义310

第二章 现象学和存在论美学312

第一节 原典译介情况概述312

第二节 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美学的影响319

第三节 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美学的影响330

第四节 新世纪以来的研究339

第五节 反思与总结357

第三章 解释学与接受美学364

第一节 解释学美学与接受美学简介364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解释学美学与接受美学的引进368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研究的平稳发展376

第四节 新世纪:走向热潮395

第五节 对中国美学建设的意义409

第四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411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411

第二节 “新时期”以来重要研究成果简介421

第三节 对中国美学的意义459

第五章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30年中国美学研究467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在中国467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470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对美学研究的影响479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与艺术发展的关系482

第六章 美学研究的“中国与西方”问题490

第一节 西方美关学对中国美学的影响491

第二节 中国古代美学的当代价值497

第三节 关于美学研究“中西”问题的探索和争鸣501

第四编 30年中国古代美学研究505

第一章 30年中国古代美学研究概况506

第一节 30年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学术背景506

第二节 30年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综述515

第三节 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及基本定位533

第二章 中国古代美学的特点及其基本精神539

第一节 中国古代美学的范畴与特点539

第二节 中国古代美学的基本精神552

第三章 “意境”美学研究(上)571

第一节 30年“意境”美学研究的准备571

第二节 关于“意境”本质和内涵的美学研究583

第四章 “意境”美学研究(下)600

第一节 以超越“意境”为视界重建中国现代审美理想的研究取向601

第二节 “意境”美学思想体系研究620

第五章 《文心雕龙》美学研究(上)635

第一节 《文心雕龙》的美学思想体系638

第二节 《文心雕龙》的美学思想倾向646

第六章 《文心雕龙》美学研究(下)664

第一节 关于“风骨”的美学研究665

第二节 关于“隐秀”的美学研究692

第七章 王国维美学研究(上)717

第一节 王国维美学研究概述719

第二节 王国维美学思想的价值和定位739

第八章 王国维美学研究(下)757

第一节 《人间词话》及其“境界”说757

第二节 “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775

第九章 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性问题797

第一节 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存在和面临的问题797

第二节 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转换811

第五编 30年中国美学研究热点825

第一章 审美教育研究826

第一节 30年美育研究概述826

第二节 美育基本理论探讨841

第三节 美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851

第四节 美育研究的古今衔接和中外碰撞857

第五节 美育实践的开展861

第六节 美育在当代的发展及未来趋向864

第二章 审美文化研究(上)870

第一节 审美文化研究的基本问题870

第二节 审美文化理论的核心问题889

第三章 审美文化研究(下)897

第一节 审美文化研究的热点问题897

第二节 审美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911

第三节 对审美文化研究的反思921

第四章 生态美学研究931

第一节 生态美学产生的背景931

第二节 “生态美学”的学科定位934

第三节 “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938

第四节 对生态美学的质疑941

第五节 关于生态美学的几种观点944

第六节 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946

第五章 美学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研究950

第一节 研究现状概述950

第二节 “和谐社会”理念的逻辑演进957

第三节 “和谐社会”的美学性质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审美属性961

第四节 美学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和实现途径964

附录 30年台港澳美学研究概观967

第一节 30年台港澳美学研究的学术背景967

第二节 30年台港澳美学研究的发展977

第三节 30年台港澳美学研究的反思999

结语 中国美学的未来1001

后记10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