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机理、模式及效率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珍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8407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46页
- 文件大小:129MB
- 文件页数:472页
- 主题词:制造工业-产业发展-研究;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机理、模式及效率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意义13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5
1.4 研究创新与重点难点20
2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述评23
2.1 研究概念及内容的界定23
2.2 对制造业与物流业关系的研究述评29
2.3 产业共生理论的研究述评47
2.4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56
3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一个共生系统59
3.1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共生系统概述59
3.2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60
3.3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共生原理75
4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自组织演化78
4.1 自组织理论及应用78
4.2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共生系统的自组织特性79
4.3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演化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83
4.4 小结94
5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共同进化95
5.1 引言95
5.2 种群生态学模型及其应用95
5.3 理论分析及模型假设96
5.4 模型分析100
5.5 小结105
6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合理分工106
6.1 引言106
6.2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模型108
6.3 小结116
7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分析:合作竞争118
7.1 引言118
7.2 演化博弈论及其应用119
7.3 纯企业行为下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演化博弈分析121
7.4 政府补贴机制下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演化博弈分析138
7.5 联动发展系统中政府与企业的演化博弈分析144
7.6 小结151
8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共生行为模式:基于Logistic和Volterra模型154
8.1 共生行为模式及其应用154
8.2 制造业与物流业互不利共生模式156
8.3 制造业与物流业寄生模式160
8.4 偏利共生模式165
8.5 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172
8.6 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183
8.7 小结192
9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的实证检验:基于共生度的分析194
9.1 引言194
9.2 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模式评判标准194
9.3 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模式实证检验198
9.4 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模式实证检验202
9.5 东北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共生模式实证检验209
9.6 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模式实证检验214
9.7 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共生模式实证检验222
9.8 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模式实证检验227
9.9 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共生模式实证检验233
9.10 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模式实证检验240
9.11 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模式实证检验249
9.12 小结257
10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案例研究——以宝供物流为例260
10.1 宝供基本情况介绍260
10.2 偏利共生模式阶段(1994年)262
10.3 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阶段(1994~1997年)264
10.4 为从非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向对称性互惠共生模式转变做出努力阶段(1997~1999年)266
10.5 多种共生模式并存阶段(2000年至今)267
10.6 小结271
11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效率评价:基于超效率DEA模型275
11.1 引言275
11.2 研究方法及其应用276
11.3 实证研究及结果分析279
12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309
12.1 共生单元维度309
12.2 共生界面维度311
12.3 共生环境维度312
13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演化路径分析316
13.1 共生单元维度316
13.2 共生模式维度319
13.3 共生环境维度321
13.4 共生界面维度323
14结论与展望326
14.1 本书的结论326
14.2 未来研究的方向328
参考文献330
附录367
附录1 1978~2013年我国物流业部分指标数据367
附录2势函数的含义及求解368
附录3逻辑斯蒂增长(Logistic Growth)369
附录4稳定性求解判定定理371
附录5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系数373
附录6 2000~2013年制造业相关指标原始数据379
附录7物流业相关指标原始数据396
附录8基于C2R模型考虑了投入导向的2000~2013年制造业子系统效率值412
附录9 2000~2013年各个省区市制造业有效性分析414
附录10基于C2R模型投入导向的2000~2013年我国物流业DEA效率值416
附录11 2000~2013年各个省区市物流业有效性分析418
附录12各个年份制造业与物流业的Malmquist指数详细列表420
附录13考虑了制造业为投入指标,物流业系统的效率值436
附录14考虑制造业作为投入项的物流业有效性分析438
附录15基于C2R模型,以投入为导向的,制造业为产出指标的效率值440
附录16考虑物流业作为投入项的制造业有效性分析442
后记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