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化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技术与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化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技术与方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3462141.jpg)
- 王小逸,夏定国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11011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87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140页
- 主题词:化学实验-实验方法-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化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技术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测量物质基本理化性质的方法1
1.1 物质的熔点1
1.1.1 什么是物质的熔点1
1.1.2 为什么要测熔点1
1.1.3 熔点有哪些测定方法1
1.1.4 实例5
1.2 物质的沸点6
1.2.1 什么是物质的沸点6
1.2.2 为什么要测物质的沸点6
1.2.3 沸点有哪些测定方法6
1.2.4 实例8
1.3 溶解度8
1.3.1 什么是物质的溶解度8
1.3.2 为什么要测定物质的溶解度9
1.3.3 溶解度有哪些测定方法9
1.3.4 实例10
1.4 物质的密度11
1.4.1 什么是物质的密度11
1.4.2 为什么要测定物质的密度11
1.4.3 密度的测定方法11
1.5 手性化合物的旋光度14
1.5.1 什么是物质的旋光度14
1.5.2 为什么要测定旋光度14
1.5.3 怎样测定物质的旋光度14
1.5.4 实例16
1.6 物质的折射率16
1.6.1 什么是物质的折射率16
1.6.2 为什么要测定物质的折射率16
1.6.3 怎样测定折射率17
1.6.4 实例17
1.7 物质的吸光度18
1.7.1 什么是物质的吸光度18
1.7.2 为什么要测定物质的吸光度18
1.7.3 吸光度有哪些测定方法18
1.7.4 实例20
1.8 物质的酸碱性20
1.8.1 什么是物质的酸碱性20
1.8.2 为什么要测定物质的酸碱性20
1.8.3 怎样测定溶液的酸碱性21
1.8.4 实例23
第2章 测量体系性质的方法24
2.1 温度24
2.1.1 什么是温度24
2.1.2 为什么要测量温度24
2.1.3 如何测量温度24
2.1.4 温标28
2.2 压力29
2.2.1 什么是压力29
2.2.2 为什么要测量压力29
2.2.3 如何测量压力30
2.2.4 实例32
2.3 化学反应热效应33
2.3.1 什么是化学反应热效应33
2.3.2 为什么要测量化学反应热效应33
2.3.3 如何测量化学反应热效应33
2.3.4 实例34
2.4 相图34
2.4.1 什么是相图34
2.4.2 为什么要测绘相图34
2.4.3 如何测绘相图34
2.4.4 实例35
2.5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35
2.5.1 什么是化学反应平衡常数35
2.5.2 为什么要测定化学反应平衡常数35
2.5.3 如何测定化学反应平衡常数35
2.5.4 实例36
2.6 化学反应速率36
2.6.1 什么是化学反应速率36
2.6.2 为什么要测定化学反应速率36
2.6.3 如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36
2.6.4 实例37
2.7 液体表面张力37
2.7.1 什么是液体的表面张力37
2.7.2 为什么要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37
2.7.3 如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37
2.7.4 实例39
第3章 主要测定有机物质的组成、结构的方法——波谱分析法和色谱分析法40
3.1 红外光谱分析法41
3.1.1 红外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41
3.1.2 红外光谱仪的结构41
3.1.3 红外光谱测定技术42
3.1.4 红外谱图举例45
3.1.5 实例46
3.2 紫外光谱分析法46
3.2.1 紫外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46
3.2.2 紫外光谱仪的结构46
3.2.3 紫外光谱测定技术47
3.2.4 紫外光谱图举例47
3.2.5 实例48
3.3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48
3.3.1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49
3.3.2 核磁共振波谱仪的结构49
3.3.3 核磁共振波谱测定技术50
3.3.4 核磁共振波谱图例52
3.4 质谱分析法53
3.4.1 质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53
3.4.2 质谱仪的结构53
3.4.3 色-质联用仪55
3.4.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55
3.4.5 质谱分析测定技术55
3.4.6 质谱图举例57
3.5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59
3.5.1 高效液相色谱仪59
3.5.2 高效液相色谱柱及固定相(填料)的选择59
3.5.3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的选择60
3.5.4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技术62
3.5.5 高效液相色谱图举例63
3.5.6 实例64
3.6 气相色谱分析法64
3.6.1 气相色谱仪64
3.6.2 气相色谱柱及固定相(填料)的选择65
3.6.3 气相色谱检测器的选择67
3.6.4 气相色谱测定技术68
3.6.5 气相色谱图举例69
3.6.6 实例69
第4章 主要测定无机物质的组成、结构、形貌及表面积的方法——光谱分析法、电镜分析法和比表面积分析法71
4.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71
4.1.1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71
4.1.2 原子发射光谱仪的结构72
4.1.3 原子发射光谱测定技术73
4.1.4 实例74
4.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74
4.2.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74
4.2.2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结构74
4.2.3 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技术75
4.2.4 实例76
4.3 X射线衍射分析76
4.3.1 X射线衍射的基本原理76
4.3.2 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77
4.3.3 X射线衍射的应用78
4.3.4 实例80
4.4 扫描电镜分析80
4.4.1 扫描电镜的原理和结构80
4.4.2 扫描电镜的特点81
4.4.3 扫描电镜的应用81
4.5 透射电镜分析83
4.5.1 透射电镜的原理和结构83
4.5.2 透射电镜的应用83
4.5.3 透射电镜发展趋势87
4.6 比表面分析法89
4.6.1 比表面积测定(BET法)的基本原理89
4.6.2 吸附等温线的测定90
4.6.3 物理吸附仪的结构90
4.6.4 比表面积与孔隙分析的测定技术91
4.6.5 报告图例91
4.6.6 实例92
第5章 测定常量有机和无机化合物含量的方法93
5.1 电子天平94
5.1.1 什么是电子天平94
5.1.2 为什么用电子天平94
5.1.3 怎样使用电子天平94
5.1.4 电子天平的称量方法95
5.2 液体刻度量具95
5.2.1 什么是液体刻度量具95
5.2.2 为什么要用液体刻度量具95
5.2.3 如何使用液体刻度量具96
5.3 滴定分析法99
5.3.1 什么是滴定分析法99
5.3.2 为什么要用滴定分析法99
5.3.3 滴定分析法有哪几类99
5.3.4 滴定分析有几种滴定方式100
5.3.5 如何选择基准物质101
5.3.6 如何配制标准溶液102
5.3.7 如何进行滴定分析102
5.4 酸碱滴定103
5.4.1 什么是酸碱滴定103
5.4.2 何时可用酸碱滴定103
5.4.3 如何进行酸碱滴定103
5.4.4 实例105
5.5 配位滴定105
5.5.1 什么是配位滴定105
5.5.2 何时可用配位滴定106
5.5.3 如何进行配位滴定106
5.5.4 实例108
5.6 氧化还原滴定109
5.6.1 什么是氧化还原滴定109
5.6.2 何时可用氧化还原滴定109
5.6.3 如何进行氧化还原滴定109
5.6.4 实例111
5.7 沉淀滴定111
5.7.1 什么是沉淀滴定111
5.7.2 何时可用沉淀滴定111
5.7.3 如何进行沉淀滴定111
5.7.4 实例112
5.8 重量分析法112
5.8.1 什么是重量分析法112
5.8.2 为什么要用重量分析法112
5.8.3 何时可用重量分析法112
5.8.4 重量分析中如何分离被测组分113
5.8.5 如何进行重量分析113
5.8.6 实例115
第6章 物质的制备方法——搅拌、加热、回流、冷却、干燥116
6.1 搅拌116
6.1.1 什么是搅拌116
6.1.2 为什么要搅拌116
6.1.3 搅拌有哪些方式116
6.1.4 实例117
6.2 加热117
6.2.1 什么是加热117
6.2.2 为什么要加热117
6.2.3 加热有哪些方式117
6.2.4 实验室常见的加热设备117
6.2.5 实例118
6.3 回流119
6.3.1 什么是回流119
6.3.2 为什么要回流119
6.3.3 回流有哪些方式119
6.3.4 实例119
6.4 干燥119
6.4.1 什么是干燥119
6.4.2 为什么要干燥120
6.4.3 干燥有哪些方式120
6.4.4 各种物质的干燥方法122
6.4.5 实例123
6.5 冷却123
6.5.1 什么是冷却123
6.5.2 为什么要冷却123
6.5.3 冷却有哪些方式123
6.5.4 实例123
第7章 物质分离纯化的方法——过滤、重结晶、升华、蒸馏、萃取、色谱分离124
7.1 过滤124
7.1.1 什么是过滤124
7.1.2 为什么要过滤124
7.1.3 过滤有哪些方式124
7.1.4 实例129
7.2 重结晶129
7.2.1 什么是重结晶129
7.2.2 为什么要重结晶129
7.2.3 重结晶如何操作129
7.2.4 实例132
7.3 升华132
7.3.1 什么是升华132
7.3.2 为什么要升华132
7.3.3 升华如何操作132
7.4 蒸馏134
7.4.1 什么是蒸馏134
7.4.2 为什么要蒸馏134
7.4.3 如何进行蒸馏操作134
7.4.4 实例143
7.5 萃取144
7.5.1 什么是萃取144
7.5.2 为什么要萃取144
7.5.3 萃取如何操作144
7.5.4 实例148
7.6 色谱法149
7.6.1 什么是色谱法149
7.6.2 为什么用色谱法149
7.6.3 色谱法如何使用149
实验部分156
实验一 溴乙烷的制备156
实验二 乙酸乙酯的制备158
实验三 乙酰苯胺的制备159
实验四 微量法测熔点和微量法测沸点161
实验五 苯甲酸的制备163
实验六 环己酮的制备164
实验七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165
实验八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166
实验九 有机酸含量的测定169
实验十 碱液中NaOH及Na2CO3含量的测定(双指示剂法)170
实验十一 铅、铋混合液中Pb2+、Bi3+含量的连续测定172
实验十二 水的硬度的测定173
实验十三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175
实验十四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测定176
实验十五 水中余氯的测定178
实验十六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180
实验十七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铬和锰182
实验十八 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莫尔法)184
实验十九 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佛尔哈德法)185
实验二十 可溶性硫酸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测定187
实验二十一 无水乙醇饱和蒸气压的测定188
实验二十二 蔗糖燃烧热的测定190
实验二十三 阴极极化曲线的测定194
实验二十四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196
实验二十五 铅-锡二组分合金相图的绘制198
实验二十六 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200
实验二十七 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203
实验二十八 表面张力的测定——最大气泡法205
实验二十九 氢超电势的测定207
实验三十 X射线粉末图的测定208
实验三十一 热重-差热联用热分析211
实验三十二 BET容量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214
实验三十三 离子平衡 乙酸电离常数的测定216
实验三十四 多相离子平衡218
实验三十五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220
实验三十六 B-Z振荡反应222
实验三十七 铁、钴、镍225
实验三十八 铜、银、锌、镉、汞227
实验三十九 铬、锰229
实验四十 碳、硅、锡、铅230
实验四十一 卤素232
实验四十二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234
实验四十三 缓冲溶液的配制和缓冲容量的确定236
实验四十四 气体常数的测定238
实验四十五 果汁饮料的综合分析239
实验四十六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及组分分析241
实验四十七 奶粉中钙含量的测定243
实验四十八 矿泉水中总硬度、碳酸盐、重碳酸盐及微量铁含量的测定245
实验四十九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制备和鉴定246
实验五十 金属的腐蚀与钝化248
实验五十一 电化学方法测定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化值252
实验五十二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微量氟离子含量254
实验五十三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实验——同时测定废水中Cu、Mn257
实验五十四 原子吸收光谱实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的铜259
实验五十五 紫外吸收光谱实验261
实验五十六 红外吸收光谱实验264
实验五十七 气相色谱实验Ⅰ——百分面积法测定样品中正构烷烃的含量267
实验五十八 气相色谱实验Ⅱ——测定苯系物的含量268
实验五十九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Ⅰ——反相色谱法测定多环芳烃271
实验六十 高效液相色谱实验Ⅱ——反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类274
附录279
附录1 基本单位279
附录2 分析实验室用水的规格GB 6682—2000282
附录3 常用洗液与适用范围283
附录4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283
附录5 常用有机溶剂286
参考文献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