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南地区城市历史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南地区城市历史发展研究
  • 李旭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2738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城市史学-研究-西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南地区城市历史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1

1.1选题缘起及意义1

1.1.1选题缘起1

1.1.2研究意义2

1.2西南地区城市历史研究的关键问题2

1.2.1研究定位3

1.2.2“城市形态”研究的整体观3

1.2.3“西南”研究域范围界定及自然地理特征概览4

1.2.4亚文化区域划分与“名城”研究点的确定10

1.2.5城市形态演进的历史分期13

1.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4

1.3.1西南地区地域文化的总体研究状况14

1.3.2西南地区城市(镇)及建筑历史的研究状况15

1.3.3“城市形态”的研究状况17

1.3.4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简要评价19

1.4技术路线、创新点及不足19

1.4.1研究方法19

1.4.2内容组织及框架21

1.4.3创新点及不足之处23

2原生聚居文明格局及演进(先秦时期)24

2.1原生聚居文明发展的历史背景24

2.1.1“沧海桑田”:远古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24

2.1.2古文明的分布与主要族属、源流27

2.1.3“部落—酋邦—方国”:古代国家的形成与演进32

2.1.4以稻作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35

2.1.5多元发展的社会文化36

2.1.6雏形粗具的交通格局37

2.2“聚落—古城—都城”:城市的起源与发展39

2.2.1“巢居、穴居—聚落”的发展演变39

2.2.2史前古城:城市的萌芽42

2.2.3方国都城:先秦西南的文明高地47

2.3原生聚居文明演进的总结与分析55

2.3.1“从聚居到城市”:原生聚居文明的演进轨迹55

2.3.2早期城市形态特点及表达的意义56

2.3.3影响早期城市发展及形态特点的重大因素总结62

3传统城市形态的形成与演进(秦汉—清)64

3.1秦汉:归于统一王朝后带来城市建设的高潮64

3.1.1社会背景及城镇建设概况64

3.1.2“拼贴共融”的城市形态69

3.1.3城市发展与形态的阶段特点及成因分析75

3.2三国魏晋南北朝:战乱中北方残破,西南较平稳发展77

3.2.1社会背景及城镇建设概况77

3.2.2“踯躅徘徊”的城市形态79

3.2.3城市发展与形态的阶段特点及成因分析81

3.3隋唐五代宋:城市繁荣鼎盛,居全国前列82

3.3.1社会背景及城镇建设概况82

3.3.2“格局初具”的城市形态88

3.3.3城市发展与形态的阶段特点及成因分析95

3.4元代:全国政治中心北移,巴蜀衰落,云南发展98

3.4.1社会背景及城镇建设概况98

3.4.2“自由发展”的城市形态100

3.4.3城市发展与形态的阶段特点及成因分析102

3.5明清:历经兴衰再迎建城高潮103

3.5.1社会背景及城镇建设概况103

3.5.2“渐臻成熟”的城市形态107

3.5.3城市发展与形态的阶段特点及成因分析128

3.6西南地区传统城市形态构成要素研究130

3.6.1山水格局130

3.6.2城市轮廓132

3.6.3核135

3.6.4轴138

3.6.5架140

3.6.6群143

3.7传统城市形态演进的总体结论148

3.7.1“秦—清”城市整体上升的波浪式发展轨迹148

3.7.2古代城市营建模式总结149

3.7.3传统城市形态的总体特点154

3.7.4影响古代城市发展及形态的重大因素总结156

4近现代城市形态的剧变转型158

4.1鸦片战争后城市的半殖民地化和近代化(1840—1936年)158

4.1.1历史背景及城镇建设概况158

4.1.2“多区组合”的城市形态160

4.1.3城市发展与形态的阶段特点及成因分析163

4.2抗战时期城市的极盛与复衰(1937—1949年)165

4.2.1历史背景及城镇建设概况165

4.2.2“畸变”的城市形态166

4.2.3城市发展与形态的阶段特点及成因分析171

4.3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在计划经济背景下的曲折发展(1949—1977年)173

4.3.1历史背景及城镇建设概况173

4.3.2“计划配置”的城市形态176

4.3.3城市发展与形态的阶段特点及成因分析178

4.4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快速发展(1978至今)182

4.4.1历史背景及城镇建设概况182

4.4.2“剧变”中的城市形态183

4.4.3城市发展与形态的阶段特点及成因分析198

4.5近现代城市形态的剧变转型总结201

4.5.1近现代西南地区城市的“N”字形发展轨迹201

4.5.2新型城市空间要素的出现与演变202

4.5.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转型与重构203

4.5.4城市空间扩展的模式与特点204

4.5.5影响近现代城市发展及形态剧变的主要因素205

5城市形态演进解析及对当代城市建设的影响与启示207

5.1西南地区城市形态历史演进解析207

5.1.1城市形态演变的影响因素总结207

5.1.2西南地区城市形态演进的一般规律215

5.1.3城市形态的组织机制220

5.1.4演进机制、规律及影响因素对城市形态的综合作用分析222

5.2城市形态演进历史对当代城市建设的影响与启示223

5.2.1从演进机制与规律看城市形态特色的衰微与重构223

5.2.2历史形态在构建特色城市中的影响与价值225

5.2.3历史规律、经验对当代城市建设的启示234

6结语241

后记243

参考文献2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