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转型期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增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转型期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增长](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3450483.jpg)
- 叶昌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19414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88页
- 主题词:特大城市-城市空间-城市扩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转型期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增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研究综述1
1.1 研究背景1
1.1.1 转型期背景下中国城市空间增长中的新现象不断出现1
1.1.2 转型期一般性城市空间增长模式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1
1.1.3 空间分析手段的日益丰富为城市空间增长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2
1.1.4 地理学的多元化转向为城市空间增长成因机制分析提供新思路3
1.2 研究意义4
1.2.1 理论意义4
1.2.2 实践意义4
1.3 相关概念5
1.3.1 城市空间要素5
1.3.2 城市空间结构6
1.3.3 城市空间形态7
1.3.4 城市空间增长8
1.4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11
1.4.1 工业革命以前孤立式空间增长下的物质空间研究12
1.4.2 工业革命至1950年代末向心式空间增长下的内部功能空间研究13
1.4.3 1960年代至1980年代末离心式空间增长下的外围空间演变研究17
1.4.4 1990年代以来城市空间增长的复杂化和相关研究的多元化发展23
1.4.5 国外相关研究演进脉络28
1.5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31
1.5.1 1980年代~1990年代中期西方理论引入期及国内实证研究的起步期32
1.5.2 1990年代中期~2000年代初期国内实证研究的积累期33
1.5.3 2000年代初期后一般化模式的总结及新城市空间现象的研究时期34
1.5.4 国内研究小结36
1.6 研究述评38
第2章 研究设计40
2.1 研究对象40
2.1.1 研究城市的分布40
2.1.2 研究城市的职能特征41
2.1.3 研究城市的规模特征45
2.2 研究方法46
2.2.1 GIS空间分析方法46
2.2.2 空间形态计量方法47
2.2.3 分形理论47
2.2.4 空间拓扑分析48
2.2.5 案例分析方法49
2.2.6 多元视角分析方法49
2.3 资料与数据评估49
2.3.1 图形图像数据49
2.3.2 现场调研数据53
2.3.3 统计数据54
2.3.4 规划资料55
2.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57
2.4.1 研究内容57
2.4.2 研究框架58
第3章 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增长背景条件60
3.1 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城市空间增长特征61
3.1.1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61
3.1.2 城乡分离的空间增长结构63
3.1.3 “单位大院”制下相对混杂的功能布局63
3.1.4 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的层级性64
3.2 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增长的社会经济背景66
3.2.1 社会经济体制转型66
3.2.2 快速工业化与城市化67
3.2.3 经济全球化68
3.2.4 信息化与知识经济69
3.2.5 生态化70
3.3 转型期中国城市空间增长的总体特征71
3.3.1 空间增长快于人口增长71
3.3.2 大城市空间规模增长快于中小城市72
3.3.3 2000年以来城市空间增长快于1990年代72
3.4 小结73
第4章 转型期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增长要素74
4.1 新型产业空间74
4.1.1 开发区74
4.1.2 中央商务区(CBD)76
4.1.3 其他新型产业空间78
4.2 新型居住空间79
4.2.1 商品房住区79
4.2.2 保障性住房80
4.2.3 城中村81
4.3 新型城市公共空间82
4.3.1 基础设施性公共空间82
4.3.2 大学城83
4.3.3 行政中心84
4.3.4 重大事件性公共空间85
4.3.5 其他新型公共空间86
4.4 综合性城市空间87
4.4.1 新城87
4.4.2 开发区的新城转变90
4.4..3 城市新区92
4.5 区域性空间93
4.5.1 撤县设区93
4.5.2 同城化96
4.5.3 城市群99
4.6 小结100
第5章 转型期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特征103
5.1 转型期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类型103
5.1.1 城市功能空间结构特征103
5.1.2 城市空间结构的拓扑特征106
5.1.3 城市空间结构类型116
5.2 转型期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演变120
5.2.1 城市空间结构类型演变120
5.2.2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方式122
5.3 转型期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的分布特征123
5.3.1 地域分布特征123
5.3.2 规模分布特征124
5.3.3 产业结构特征126
5.4 小结130
第6章 转型期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131
6.1 转型期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形状指数分析131
6.1.1 1990年形状指数分析131
6.1.2 2008年形状指数分析134
6.1.3 近20年来的形状指数变化分析137
6.2 转型期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紧凑度分析138
6.2.1 1990年紧凑度指数分析138
6.2.2 2008年紧凑度指数分析141
6.2.3 近20年来的紧凑度指数变化分析144
6.3 转型期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破碎度分析144
6.3.1 1990年空间破碎度分析144
6.3.2 2008年空间破碎度分析145
6.3.3 近20年来空间破碎度变化分析147
6.4 小结147
第7章 转型期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增长基本模式148
7.1 旧城空间149
7.1.1 以商业—办公—居住为主导开发功能149
7.1.2 就地分化式的空间增长形式154
7.1.3 以政府—开发商—市民为主要行动主体155
7.2 城市边缘区159
7.2.1 以居住—生态—工业为主导开发功能159
7.2.2 连续推移式的空间增长形式163
7.2.3 以开发商—集体—个人为主要行动主体167
7.3 城市外围空间168
7.3.1 以工业—基础设施—综合性新城为主导开发功能168
7.3.2 跳跃式的空间增长形式169
7.3.3 以政府—企业为主要行动主体173
7.4 区域性空间174
7.4.1 以基础设施为主导开发功能174
7.4.2 延伸式的空间增长形式175
7.4.3 以政府为主要行动主体175
7.5 小结176
7.5.1 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增长综合模式176
7.5.2 不同类型城市空间增长模式180
第8章 转型期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增长动力机制183
8.1 经济性动力因素183
8.1.1 经济增长目标驱动下的产业空间要素增长183
8.1.2 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带来的空间转变186
8.1.3 地价机制调节下城市空间的分层187
8.2 社会性动力因素189
8.2.1 居住结构的转变加强了城市空间的分异189
8.2.2 日益显现的郊区化促进了城市空间的分散化191
8.2.3 生态空间需求的增强改变了城市空间结构191
8.3 行政性动力因素192
8.3.1 GDP导向的政绩观加速了城市空间增长192
8.3.2 城市竞争力目标的追求推动城市空间增长192
8.3.3 城市规划引导城市空间增长方向193
8.3.4 区域合作框架推动城市空间的区域化发展194
8.4 外部环境性动力因素195
8.4.1 用地资源需求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导向作用195
8.4.2 技术进步对城市空间增长的支撑作用197
8.4.3 重大事件对城市空间增长的诱发作用199
8.4.4 自然环境对城市空间增长的限定作用200
8.5 小结201
8.5.1 中国特大城市空间增长综合机制201
8.5.2 不同类型城市空间增长动力机制202
第9章 结论与讨论204
9.1 中国城市空间增长问题与对策204
9.1.1 主要存在问题204
9.1.2 未来城市空间增长对策建议206
9.2 主要研究结论208
9.2.1 城市空间增长要素形式多样化208
9.2.2 城市空间结构轴向化、多中心化208
9.2.3 城市空间形态分散化、破碎化209
9.2.4 城市空间增长有分化、推移、跨越和延伸四种基本模式210
9.2.5 城市空间增长动力机制复杂化210
9.3 研究创新点210
9.4 研究不足与展望211
附录:中国城市空间增长资料汇编212
参考文献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