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皖江开发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皖江开发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0289819.jpg)
- 郭万清,朱玉龙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黄山书社
- ISBN:780630657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79页
- 主题词:地区开发(学科: 经济史 地点: 安徽省) 地区开发 经济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皖江开发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皖江地区自然物质概况1
一、地理1
二、地貌1
三、气候2
四、物产2
五、矿藏5
第二 皖江地区区划沿革历史5
一、先秦时期5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6
三、隋唐五代宋元时期7
四、明清和民国时期8
第三节 跌宕起伏坎坷不平的发展道路10
一、几个重要发展阶段10
二、经验与教训11
第二章 从远古到秦统一前的皖江地区13
第一节 皖江先民的经济生活状况13
一、原始人群的物质生活13
二、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17
三、原始手工业18
第二节 欠发达的奴隶制经济19
一、先秦时期的农业19
二、先秦时期的工商业20
第三章 秦汉到唐五代时期的皖江地区23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皖江经济的缓慢发展23
一、农业发展滞后23
二、手工业相对发达24
三、教育及智力开发初露端倪27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皖江地区的第一次大规模开发27
一、农业开发成绩卓著27
二、沿江工商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30
三、北人大量南迁促进了皖江地区开发32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皖江迎来第二次开发高潮35
一、农业发展迅速35
二、手工业达到相当高的水平40
三、水运业日趋发达44
第四章 北宋至鸦片战争前夕的皖江地区46
第一节 宋元时期皖江地区跃居安徽首富46
一、农林茶生产水平全面提高46
二、水利兴修与圩田的全盛期51
三、工商业持续发展54
四、文化和智力开发59
第二节 明至鸦片战争前夕的皖江经济62
一、农业的恢复与发展62
二、工商业的兴旺时期69
第五章 皖江地区的近代化过程77
第一节 封建经济的全面危机77
一、鸦片战争后社会经济出现危机77
二、太平天国时期皖江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84
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的社会关系与经济状况91
四、工商业发展及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98
第二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103
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入侵皖江地区103
二、自然经济的瓦解121
三、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128
第三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加深137
一、帝国主义对皖江地区经济侵略的扩展137
二、皖江地区民族资本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143
第六章 民国初至抗战前夕的皖江地区156
第一节 孙中山开发皖江的伟大计划156
一、大力发展交通156
二、彻底整治皖江158
三、加速发展皖江两岸商埠160
四、依靠科学技术实现农业的全面开发161
五、加快工业建设步伐163
第二节 工矿业开而未发及其原因166
一、工业开发的新步伐166
二、矿业开发的新动向171
三、工矿业开而未发177
四、工矿业开发绩效不著之缘由181
第三节 农商诸业小开薄发188
一、农业开发缓步向前188
二、商业开发步履蹒跚195
三、智力开发曲折递进199
四、服务业开发蜗行牛步203
第七章 从抗日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皖江地区210
第一节 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和抗日根据地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10
一、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掠夺210
二、皖江抗日根据地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26
第二节 皖江国统区经济的崩溃和解放区经济的发展251
一、皖江国统区经济的崩溃251
二、皖江解放区经济的发展278
第八章 建国后皖江地区经济的腾飞296
第一节 皖江地区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296
一、建国初期皖江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296
二、皖江地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任务的完成299
三、皖江地区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前期准备303
第二节 “一五”时期皖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306
一、皖江地区国民经济建设高潮的兴起306
二、皖江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308
第三节 皖江地区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311
一、人民公社化运动311
二、全民大办钢铁313
三、影响全国的责任田风波315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对皖江地区经济建设的干扰323
一、“文化大革命”对皖江地区经济建设的干扰323
二、皖江地区国民经济在困境中恢复328
第九章 改革开放为皖江地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331
第一节 皖江地区走上改革发展之路331
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推开331
二、城市经济体制开始打破僵局333
第二节 皖江地区新的经济形式341
一、横向经济联合活跃341
二、县级经济体制综合改革342
三、机构改革试点343
四、乡镇企业蓬勃发展344
五、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346
六、机电产品出口基地的建设346
第三节 皖江地区城乡发展和人民生活状况347
一、农村小城镇建设347
二、城乡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348
三、广德县救灾扶贫车队351
四、全国售粮模范傅世结352
第四节 80年代皖江地区开发重要举措和重大项目353
一、重要举措353
二、重大开发与建设项目354
三、天柱山、小孤山、浮山旅游资源开发355
四、“两河两站”水利工程356
五、铜陵市沿江防洪工程357
六、优质米基地建设358
七、工厂“出山”359
八、成立池州地区360
第十章 开发皖江的历史性决策361
第一节 “开发皖江”的时代背景361
一、浦东开发与长江流域各省市的呼应362
二、安徽经济总体发展思路364
第二节 “开发皖江”战略的总体构想及其完善366
一、“开发皖江”战略决策的形成366
二、“开发皖江”战略的总体构想367
三、“开发皖江”战略思想的完善368
第三节 “开发皖江”战略的实施371
一、基础设施建设371
二、农业开发375
三、工业经济结构优化398
四、旅游开发417
五、外向型经济的发展422
第十一章 再接再厉 为皖江经济绘制新蓝图434
第一节 鸟瞰皖江新姿434
一、芜湖市——初显皖江明珠风采434
二、马鞍山市——敞开东门迎春风436
三、铜陵市——觉醒后奋进438
四、安庆市——古城朝气蓬勃439
五、滁州市——皖江地区“金三角”440
六、池州地区——开创发展新思路441
七、宣城地区——经济攀升态势明显443
八、巢湖地区——中取皖江显优势445
第二节 眺望皖江远景447
一、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447
二、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449
三、外向型、多功能的现代化大都市将在皖江崛起452
四、实力雄厚的工业基地、企业集团和名牌产品在皖江地区涌现455
五、皖江地区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国的知名度愈益显现458
第三节 加快皖江开发的几点对策460
一、突出几个全新的开发思路460
二、积极培育和发展外向型经济462
后记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