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二元结构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二元结构问题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443218.jpg)
- 张健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313975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48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162页
- 主题词:社会服务-城乡一体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二元结构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
1.1.1 研究背景1
1.1.2 研究意义4
1.2 文献综述6
1.2.1 国外关于“新二元结构”问题的研究综述6
1.2.2 国内文献综述11
1.2.3 研究述评20
1.3 研究方法21
1.3.1 系统分析方法21
1.3.2 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21
1.3.3 历史研究与现状分析相结合21
1.3.4 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22
1.4 研究框架22
1.4.1 研究思路22
1.4.2 主要内容22
第2章 我国“新二元结构”问题溯源24
2.1 城乡二元结构历史追溯24
2.1.1 我国城镇化进程24
2.1.2 二元结构理论27
2.1.3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演化28
2.1.4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特征29
2.2 “新二元结构”概念界定30
2.2.1 “新二元结构”的概念30
2.2.2 “新二元结构”形成原因31
2.2.3 “新二元结构”问题32
2.3 “新二元结构”问题特征38
第3章 “新二元结构”问题形成的社会机理41
3.1 “新二元结构”问题形成的社会因素41
3.1.1 人口结构变迁41
3.1.2 二元就业结构分析50
3.1.3 二元收入结构分析52
3.1.4 二元消费结构分析54
3.2 “新二元结构”问题的制度因素57
3.2.1 城乡户籍制度57
3.2.2 社会权利制度64
3.3 “新二元结构”问题实质67
3.3.1 群体性社会排斥67
3.3.2 城市公共资源供需矛盾69
3.3.3 公平正义理念缺失70
第4章 城市“新二元结构”问题的实证分析72
4.1 实证调研设计72
4.1.1 调研样本选择72
4.1.2 问卷调查与个案调查设计72
4.2 问卷调研分析73
4.2.1 基本情况分析73
4.2.2 调查结果分析74
4.3 个案调研分析81
4.3.1 基本情况分析81
4.3.2 调查结果分析83
4.3.3 问卷与个案调查分析87
4.4 北京、上海、广州“新二元结构”问题比较分析90
4.4.1 非城市户籍居民享有社会权利比较分析90
4.4.2 非城市户籍居民享有经济权利比较分析95
4.4.3 结论97
4.5 特大城市“新二元结构”问题成因分析97
4.5.1 特大城市“新二元结构”问题特殊表现98
4.5.2 特大城市“新二元结构”问题成因分析103
第5章 解决“新二元结构”问题的路径设计107
5.1 缓解“新二元结构”问题的国际经验及启示107
5.1.1 移民社会融入的基本理念107
5.1.2 移民社会融入的政策及实施108
5.1.3 推动移民社会融入政策国际经验启示112
5.2 观念创新:营造包容和谐的社会氛围114
5.2.1 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114
5.2.2 培育包容和谐的社会心态115
5.3 政策创新: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17
5.3.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118
5.3.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120
5.3.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策略122
5.4 制度创新:促进非城市户籍居民社会融入127
5.4.1 逐步消除社会融合的制度障碍127
5.4.2 逐步消除社会融入的社会障碍128
第6章 缓解“新二元结构”问题的政策选择130
6.1 政策改革调整的原则130
6.1.1 坚持三项原则130
6.1.2 推进四项改革131
6.2 缓解“新二元结构”问题的政策措施132
6.2.1 循序渐进地打破户籍壁垒132
6.2.2 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133
6.2.3 建立非城市户籍居民的利益表达机制135
6.2.4 建立非城市户籍居民社会支持网络135
6.2.5 推动非城市户籍居民社区融入136
6.2.6 加强非城市户籍居民的职业技能培训137
结束语139
参考文献141
后记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