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审计学理论与实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审计学理论与实务
  • 田金玉主编;孟祥松,许淑景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41512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审计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审计学理论与实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总论1

1.1 审计的起源与发展1

1.1.1 审计的起源1

1.1.2 审计的发展3

1.2 审计的基本概念及特点9

1.2.1 审计的含义9

1.2.2 审计的本质10

1.2.3 审计的特点11

1.3 审计的目标及对象13

1.3.1 审计目标13

1.3.2 审计对象16

1.4 审计的职能与作用17

1.4.1 审计的职能17

1.4.2 审计的作用19

复习题20

第2章 职业道德与审计准则21

2.1 职业道德21

2.1.1 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21

2.1.2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23

2.1.3 政府审计职业道德规范26

2.1.4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27

2.1.5 审计职业道德评价与惩戒28

2.1.6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30

2.2 审计准则33

2.2.1 审计准则的含义和作用33

2.2.2 政府审计准则37

2.2.3 社会审计准则39

2.2.4 内部审计准则43

复习题45

第3章 审计种类与方法46

3.1 审计种类46

3.1.1 审计分类方法46

3.1.2 主要审计种类47

3.2 审计方法53

3.2.1 审计方法含义53

3.2.2 审计方法的演进54

3.2.3 审计方法体系57

3.2.4 审计方法的选用58

3.2.5 审计的一般方法59

3.2.6 审计技术方法62

3.3 抽样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69

3.3.1 审计抽样概述70

3.3.2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72

3.3.3 审计抽样的具体运用80

复习题85

第4章 我国审计的组织形式87

4.1 政府审计87

4.1.1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及其人员87

4.1.2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的职责和权限90

4.1.3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原则93

4.2 内部审计95

4.2.1 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95

4.2.2 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职权和任务97

4.2.3 我国内部审计机构与外部审计机关的关系98

4.3 民间审计99

4.3.1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与审批99

4.3.2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范围100

4.3.3 民间审计的管理101

复习题103

第5章 审计程序与审计证据104

5.1 审计程序104

5.1.1 审计程序概述104

5.1.2 政府审计的程序106

5.1.3 社会审计的程序109

5.1.4 内部审计程序113

5.2 审计证据113

5.2.1 审计证据的含义113

5.2.2 审计证据的特征114

5.2.3 审计证据的种类118

5.2.4 审计证据的收集与整理121

复习题125

第6章 审计工作底稿127

6.1 概述127

6.1.1 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127

6.1.2 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128

6.1.3 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129

6.1.4 审计工作底稿的设计130

6.2 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与格式132

6.2.1 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与格式的影响因素132

6.2.2 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和结构133

6.2.3 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136

6.3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与复核139

6.3.1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139

6.3.2 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142

复习题144

第7章 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146

7.1 审计计划146

7.1.1 审计计划的作用146

7.1.2 审计计划的内容及编制147

7.1.3 审计计划的审核150

7.1.4 审计计划的记录151

7.2 重要性151

7.2.1 重要性的定义及适用范围151

7.2.2 重要性的运用152

7.2.3 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154

7.2.4 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157

7.3 审计风险158

7.3.1 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58

7.3.2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159

7.3.3 检查风险的评估基础162

7.3.4 检查风险对确定实质性测试的影响162

7.3.5 审计风险与审计意见的类型162

复习题163

第8章 内部控制系统及其评审165

8.1 内部控制系统165

8.1.1 内部控制的发展165

8.1.2 建立内部控制的必要性169

8.1.3 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要素171

8.1.4 内部控制系统的种类172

8.1.5 内部控制的内容173

8.2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175

8.2.1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含义175

8.2.2 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的影响176

8.2.3 内部控制要素与财务报告认定的关系176

8.3 内部控制的描述177

8.3.1 文字说明法177

8.3.2 流程图法178

8.3.3 调查表法178

8.4 内部控制评价180

8.4.1 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180

8.4.2 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180

8.4.3 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181

8.5 内部控制审计182

8.5.1 内部控制审计程序182

8.5.2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187

复习题190

第9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192

9.1 概述192

9.1.1 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192

9.1.2 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193

9.2 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195

9.2.1 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195

9.2.2 收款交易的内部控制196

9.3 评估销售与收款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197

9.4 销售与收款循环控制测试198

9.5 销售与收款循环实质性程序200

9.5.1 营业收入审计201

9.5.2 应收账款与坏账准备审计203

9.5.3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209

复习题210

第10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214

10.1 概述214

10.1.1 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214

10.1.2 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215

10.2 生产与存货循环内部控制216

10.3 评估生产与存货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217

10.4 生产与存货循环控制测试218

10.5 生产与存货循环实质性程序219

10.5.1 存货成本审计220

10.5.2 存货监盘222

10.5.3 存货计价审计和截止测试226

10.5.4 应付职工薪酬审计228

10.5.5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229

复习题230

第11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232

11.1 概述232

11.1.1 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232

11.1.2 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233

11.2 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234

11.3 评估采购与付款循环的重大错报风险236

11.4 采购与付款循环控制测试237

11.5 采购与付款循环实质性程序239

11.5.1 应付账款审计240

11.5.2 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审计242

11.5.3 投资性房地产审计246

11.5.4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247

复习题248

第12章 投资与筹资循环审计250

12.1 概述250

12.1.1 涉及的主要凭证与会计记录250

12.1.2 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251

12.2 投资与筹资循环内部控制251

12.3 评估筹资投资活动的重大错报风险252

12.4 投资与筹资循环控制测试253

12.5 投资与筹资循环实质性程序254

12.5.1 借款审计254

12.5.2 所有者权益审计255

12.5.3 金融资产审计257

12.5.4 其他相关账户审计259

复习题260

第13章 货币资金审计262

13.1 概述262

13.2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262

13.2.1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262

13.2.2 货币资金的控制测试263

13.3 库存现金审计264

13.3.1 审计目标264

13.3.2 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264

13.4 银行存款审计267

13.4.1 审计目标267

13.4.2 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267

13.5 其他货币资金审计273

复习题274

第14章 完成审计工作276

14.1 期初余额审计276

14.1.1 期初余额的含义276

14.1.2 期初余额的审计程序277

14.1.3 期初余额对审计结论和报告的影响278

14.2 期后事项审计278

14.2.1 期后事项的含义和种类279

14.2.2 期后事项的审计程序280

14.2.3 期后事项对审计结论和报告的影响281

14.3 或有事项审计282

14.3.1 或有事项的含义282

14.3.2 或有事项的审计程序282

14.3.3 或有事项对审计结论和报告的影响283

14.4 管理层声明283

14.5 评价审计结果285

14.5.1 评价审计中的重大发现286

14.5.2 汇总审计差异286

14.5.3 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290

14.5.4 评价独立性和道德问题291

复习题291

第15章 审计报告293

15.1 审计报告的意义和作用293

15.2 审计报告的内容294

15.3 审计报告的种类296

15.4 审计意见的类型296

15.5 编制审计报告的步骤与要求303

15.6 管理建议书304

复习题305

附录A 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308

附录B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310

参考文献3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