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机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无机化学
  • 徐琰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494246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无机化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无机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 绪论1

0.1 化学的定义1

0.1.1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的学科1

0.1.2 化学的发展趋势2

0.2 化学的分类3

0.3 化学的地位和作用4

0.3.1 化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4

0.3.2 化学对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作用4

0.3.3 促进其他基础学科和应用科学的发展与交叉学科的形成5

0.4 无机化学概述5

0.4.1 无机化学的定义5

0.4.2 无机化学的地位和分类5

0.4.3 无机化学的发展历史5

0.5 无机化学的研究内容、最新进展和发展前景8

0.5.1 无机化学研究的内容8

0.5.2 我国无机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8

0.5.3 无机化学的发展趋势9

1 物质的状态和稀溶液11

1.1 气体11

1.1.1 理想气体11

1.1.2 实际气体14

1.1.3 气体扩散定律和气体分子运动论17

1.2 液体17

1.2.1 蒸气压18

1.2.2 稀溶液的依数性18

1.2.3 相图22

1.3 固体23

1.3.1 晶体与非晶体23

1.3.2 晶体的内部结构24

1.3.3 晶体的缺陷25

习题28

2 化学热力学30

2.1 基本概念30

2.1.1 体系和环境30

2.1.2 状态和状态函数31

2.1.3 过程与途径32

2.1.4 热力学能32

2.1.5 热和功33

2.1.6 热力学第一定律34

2.1.7 标准状态34

2.2 热化学35

2.2.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35

2.2.2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38

2.2.3 赫斯定律40

2.3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42

2.3.1 过程的自发性42

2.3.2 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的△G判据46

习题51

3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54

3.1 化学反应速率54

3.1.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表示方法54

3.1.2 反应速率的基本理论和活化能56

3.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58

3.2.1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58

3.2.2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59

3.2.3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61

3.2.4 反应级数及反应机制的测定63

3.3 化学平衡68

3.3.1 化学平衡常数K69

3.3.2 多重平衡规则71

3.4 化学平衡的计算71

3.4.1 平衡常数的计算72

3.4.2 计算平衡组成及转化率73

3.4.3 综合计算73

3.5 化学平衡的移动74

3.5.1 化学反应等温式——范特霍夫方程74

3.5.2 标准平衡常数及化学反应等温式的热力学意义75

3.5.3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75

3.5.4 平衡移动原理79

习题81

4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83

4.1 酸碱理论83

4.1.1 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83

4.1.2 酸碱质子理论84

4.1.3 路易斯酸碱电子理论86

4.1.4 德拜-休克尔离子互吸理论87

4.2 酸碱电离平衡88

4.2.1 水的电离平衡88

4.2.2 溶液的酸碱性89

4.2.3 酸碱指示剂89

4.3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90

4.3.1 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90

4.3.2 盐效应、同离子效应对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影响94

4.3.3 有关计算94

4.4 缓冲溶液95

4.4.1 缓冲溶液的组成和机制95

4.4.2 缓冲溶液pH的计算96

4.4.3 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97

4.4.4 缓冲溶液的应用98

4.5 沉淀溶解平衡99

4.5.1 溶度积和溶解度间的关系100

4.5.2 溶度积规则100

4.5.3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101

习题108

5 氧化还原电化学110

5.1 氧化还原反应110

5.1.1 基本概念110

5.1.2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112

5.2电极电势113

5.2.1 原电池113

5.2.2 电极电势115

5.3 电极电势的应用119

5.3.1 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119

5.3.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119

5.3.3 求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120

5.4 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和电势-pH图121

5.4.1 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121

5.4.2 电势-pH图123

5.5 电解与化学电源124

5.5.1 电解125

5.5.2 化学电源126

习题131

6 原子结构134

6.1 经典原子模型134

6.1.1 古代原子模型134

6.1.2 近代原子模型135

6.1.3 现代原子模型136

6.2 氢原子光谱玻尔理论136

6.2.1 氢原子光谱136

6.2.2 玻尔理论137

6.3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138

6.3.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性138

6.3.2 薛定谔方程140

6.4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48

6.4.1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148

6.4.2 影响原子轨道能量的因素149

6.4.3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则151

6.5 元素周期表153

6.5.1 元素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54

6.5.2 元素的外层电子组态与元素的分区154

6.6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155

6.6.1 原子半径155

6.6.2 电离能157

6.6.3 电子亲和能159

6.6.4 电负性160

6.6.5 惰性电子对效应160

习题164

7 化学键理论与分子结构166

7.1 离子键理论167

7.1.1 离子键的形成167

7.1.2 离子键的特点167

7.1.3 离子键的强度168

7.1.4 离子的特征169

7.2 共价键理论170

7.2.1 路易斯经典共价键理论170

7.2.2 现代价键理论170

7.3 杂化轨道理论175

7.3.1 杂化轨道理论要点175

7.3.2 杂化类型与分子几何构型176

7.3.3 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177

7.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78

7.4.1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要点178

7.4.2 分子构型的预测179

7.5 分子轨道理论182

7.5.1 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182

7.5.2 分子轨道的类型183

7.5.3 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184

7.5.4 离域π键186

7.6 金属键理论187

7.6.1 电子海洋模型188

7.6.2 金属键的能带理论188

7.7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190

7.7.1 共价键的极性——键矩191

7.7.2 分子的极性——偶极矩191

7.7.3 分子的极化192

7.7.4 分子间作用力193

7.7.5 氢键194

7.8 晶体的基本类型和结构195

7.8.1 离子晶体196

7.8.2 原子晶体197

7.8.3 分子晶体198

7.8.4 金属晶体198

习题201

8 配位化合物203

8.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203

8.1.1 配合物的组成203

8.1.2 配合物的化学式及命名205

8.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207

8.2.1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207

8.2.2 晶体场理论210

8.3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214

8.3.1 配位平衡及其平衡常数214

8.3.2 配离子稳定常数的应用215

8.4 配合物的类型218

8.4.1 简单配合物218

8.4.2 螯合物218

8.4.3 多核配合物219

8.4.4 羰合物219

8.4.5 同多酸和杂多酸220

8.4.6 原子簇化合物220

8.4.7 大环配合物221

8.4.8 夹心配合物221

习题223

9 主族元素226

9.1 元素概述226

9.1.1 元素的分类226

9.1.2 元素的自然资源226

9.2 s区元素227

9.2.1 s区元素概述227

9.2.2 s区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227

9.2.3 s区元素的重要化合物228

9.3 卤素230

9.3.1 卤素元素的通性230

9.3.2 卤素单质230

9.3.3 卤化氢和氢卤酸231

9.3.4 卤化物231

9.3.5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232

9.3.6 含氧酸酸性变化规律235

9.4 氧族元素236

9.4.1 氧族元素概述236

9.4.2 臭氧236

9.4.3 过氧化氢237

9.4.4 硫化氢、硫化物和多硫化物238

9.4.5 硫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240

9.5 氮族元素243

9.5.1 概述243

9.5.2 氮的重要化合物243

9.5.3 磷的含氧酸及其盐246

9.5.4 砷、锑、铋的重要化合物247

9.6 碳族元素248

9.6.1 碳族元素概述248

9.6.2 碳及其重要化合物248

9.6.3 硅的重要化合物250

9.6.4 锡、铅的重要化合物251

9.7 硼族元素252

9.7.1 硼族元素的通性252

9.7.2 硼的化合物253

9.7.3 铝盐254

习题257

10 过渡元素260

10.1 过渡元素的通性260

10.1.1 过渡元素概况260

10.1.2 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构型261

10.1.3 过渡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半径261

10.1.4 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62

10.1.5 过渡元素的氧化态263

10.1.6 过渡元素水合离子的颜色264

10.1.7 过渡元素的配位和催化性质264

10.2 铬分族264

10.2.1 铬、钼、钨单质的性质265

10.2.2 铬的重要化合物265

10.3 锰267

10.3.1 锰单质的性质267

10.3.2 锰的重要化合物268

10.4 铁系元素270

10.4.1 铁系元素单质的性质270

10.4.2 铁系元素的化合物271

10.5 铜族元素276

10.5.1 铜族元素单质的性质276

10.5.2 铜族元素的化合物277

10.6 锌族元素281

10.6.1 锌族元素单质的性质281

10.6.2 锌族元素重要的化合物282

10.6.3 Hg(Ⅰ)与Hg(Ⅱ)的相互转化285

习题287

附录289

参考文献3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