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球化、集群转型与创新型企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球化、集群转型与创新型企业
  • 梅丽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6719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30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249页
  • 主题词:自行车-制造工业-工业企业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球化、集群转型与创新型企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全球化与地方化的联结和重塑2

(一)传统产业集群转型研究的缘起4

(二)动荡的全球化引发的新变化8

二、为何选择研究自行车产业10

三、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13

第二章 理论基础17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18

(一)产业集群18

(二)依赖型联系与发展型联系20

(三)全球价值链与全球生产网络22

(四)全球化波动25

二、相关的理论争鸣26

(一)全球价值链及其理论根源26

(二)资本主义双程运动及其理论根源31

三、建构研究框架34

第三章 产业集群转型的机制与内涵分析39

一、产业集群升级的理论背景40

二、产业集群转型的内涵43

本章小结46

第四章 全球化波动的根源及其对我国产业集群的影响49

一、全球化波动的特征与根源50

(一)波澜起伏的全球经济50

(二)全球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53

(三)全球经济波动的根源之解释58

二、全球经济波动及其对地方产业集群的影响61

(一)传统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四种基本模式62

(二)全球经济的波动对我国传统产业集群的影响67

三、全球化波动下产业集群面临转型挑战70

(一)本土企业与全球领先企业的差距70

(二)产业集群转型:经济升级与社会升级72

本章小结75

第五章 全球自行车产业的发展与比较77

一、技术创新和组织变革78

(一)自行车的发明史和技术创新79

(二)模块化和大规模定制84

(三)后工业社会的环保思潮86

二、自行车产业的跨国转移88

三、自行车产业集群转型的国际视野94

(一)意大利94

(二)日本100

(三)中国台湾106

(四)韩国121

本章小结126

第六章 我国自行车产业的发展变迁和空间演变131

一、我国自行车产业的世界地位132

二、自行车工业的历史变迁133

(一)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市场的转变134

(二)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140

(三)从自力更生到技术和市场的外部依赖的转变147

(四)自行车产业空间格局的演变153

三、自行车产业发展的内需市场制约155

(一)居民收入支出结构的变化156

(二)替代品的竞争158

(三)国内消费者的挑剔程度160

(四)相关交通条件与基础设施160

四、全球化波动对我国自行车工业的影响161

(一)全球化波动导致自行车产业出口受挫161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自行车产业的转型与升级162

本章小结164

第七章 三个自行车产业集群转型的比较分析167

一、三个地方自行车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比较168

二、天津自行车产业集群的衍生与演化机制170

(一)天津自行车产业集群的发展简史170

(二)全球化与地方化互动下的集群成长机制174

三、深圳自行车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机制182

(一)深圳自行车产业集群的兴衰与重构182

(二)台资领先企业对本土企业网络的脱嵌188

四、苏州自行车产业集群的移植与成长机制191

(一)从中国台湾到苏州的自行车产业转移轨迹191

(二)领先企业的主动嵌入与本土化战略195

(三)捷安特公司在产业集群中的模块化创新与系统集成198

五、三地自行车产业集群转型过程的比较200

六、我国自行车产业集群的转型策略分析204

本章小结207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209

一、主要结论210

二、研究展望213

参考文献215

附录A 部分企业和机构访谈名录224

附录B 部分企业访谈提纲225

后记227

表1-1 本书的四个分析尺度13

表2-1 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群分类及其特点20

表2-2 发展型联系和依赖型联系22

表2-3 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多样性和全球价值链三种理论范式之比较29

表3-1 全球化背景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若干定义40

表4-1 全球经济波动及其对传统制造业空间再分布的影响56

表4-2 主要产业领域前三位或前四位全球领先企业所占全球市场份额71

表5-1 自行车产业中的创新(1990~1996年)84

表5-2 全球自行车产业转移路线92

表5-3 意大利威尼托自行车产业集群的企业结构95

表5-4 意大利自行车产品出口前十位国家的情况分析(2007年)96

表5-5 山地车潮流前后国际自行车市场的竞争结构变化98

表5-6 日本战后自行车产业的发展阶段101

表5-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自行车出口国的历年出口额情况(包括整车和零组件,1962~1975年)103

表5-8 日本禧马诺公司在自行车产业中的主要技术创新104

表5-9 台湾地区自行车产业的价值链分工110

表5-10 台湾地区自行车产业中的领先企业基本情况111

表5-11 台湾地区自行车产业出口量和出口单价的历年统计117

表5-12 中国台湾与韩国自行车产业的产量与出口比较(1968~1992年)123

表5-13 中国台湾与韩国自行车企业数量与从业人数的对比(1966~1991年)124

表6-1 自行车产业竞争优势的比较132

表6-2 我国自行车产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1949~1981年)135

表6-3 我国自行车产量增长情况(1949~1981年)135

表6-4 2007年我国自行车出口主要国家及地区统计137

表6-5 我国自行车产业中的企业及其品牌分布概况(1949~1981年)140

表6-6 天津自行车产业中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数量比例变化144

表6-7 我国规模以上自行车制造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2000年至2006年1~8月)145

表6-8 2007年我国自行车产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市)145

表6-9 天津王庆坨镇自行车企业生产经营指标的变化149

表6-10 2007年1~11月自行车、轻工行业、全国工业企业盈利情况对比表150

表6-11 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我国自行车产业出口量值表162

表7-1 天津、深圳、苏州三地自行车产业集群的基本发展现状169

表7-2 天津自行车产业的生产和出口情况(2001~2008年)174

表7-3 日本对自行车进口的BAA安全基准修改内容179

表7-4 美利达公司的全球布局与产能规模189

表7-5 苏州的自行车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创新与升级192

表7-6 台湾巨大机械公司的全球自行车产能分布196

表7-7 三地的自行车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机制比较202

图1-1 本书的研究思路14

图2-1 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本地来源与产业联系21

图2-2 全球生产网络与全球价值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5

图2-3 20世纪以来全球化的制度演化过程32

图2-4 我国加工贸易和进出口贸易总额(1985~2006年)33

图2-5 “企业-地方联系”的原理图35

图2-6 全球化波动背景下的传统产业集群转型研究框架36

图3-1 产业集群转型与产业升级之间的逻辑关系45

图4-1 世界商品生产和贸易的过山车效应52

图4-2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53

图4-3 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的变化(2005年10月至2008年8月)57

图4-4 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的变化(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57

图4-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进口和出口总额的增长趋势(1978~2007年)61

图4-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实际吸引利用外资增长趋势(1983~2007年)62

图4-7 我国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四种基本模式63

图4-8 全球价值链的五种治理模式64

图4-9 美国《纽约时报》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供应链城”的报道65

图4-10 我国传统产业集群数量规模的地理分布66

图4-11 世界石油价格波动(1998~2008年)68

图4-12 2006~200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和机电产品等高技术产业的出口情况69

图5-1 世界上第一辆木制无轴自行车79

图5-2 自行车产品架构的演化和创新的历史80

图5-3 自行车产品基本构造及主要的零组件83

图5-4 传统自行车的生产装配流程图83

图5-5 全球自行车和汽车总产量的增长趋势对比89

图5-6 自行车每百人拥有量的国别比较90

图5-7 意大利威尼托地区的自行车产业集群地理位置示意图95

图5-8 禧马诺公司开发的分度齿轮变速系统示意图99

图5-9 20世纪70年代日本大阪的自行车产业集群地理分布示意图102

图5-10 台湾地区自行车产业中的企业地理分布109

图5-11 台湾地区的自行车产业集群出口产品的升级(1990~2004年)118

图5-12 台湾地区自行车业关键零组件的高值化119

图6-1 中国自行车产业历年产量及出口量(1990~2007年)136

图6-2 反倾销引起的出口产品市场转移效应138

图6-3 我国自行车出口数量和平均出口单价的变化情况(2002~2007年)149

图6-4 我国自行车分规格出口单价的变化情况150

图6-5 80年代初期我国自行车产业产能的省份分布154

图6-6 2007年我国自行车产业产能前十位省份的分布155

图6-7 中国自行车产业历年总产量及内需市场供给量156

图6-8 国产普通城市自行车的一般销售价格157

图6-9 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1978~2007年)158

图6-10 我国历年汽车产量(1991~2007年)159

图6-11 我国历年摩托车产量(1993~2007年)159

图7-1 天津自行车产业中的企业地理分布175

图7-2 全球化与地方化共同作用下的天津的自行车产业集群176

图7-3 深圳自行车产业的企业构成情况186

图7-4 全球化与地方化共同作用下的深圳的自行车产业集群188

图7-5 美利达公司的全球市场营销结构189

图7-6 深圳的自行车产业集群中外资与本土企业脱嵌的网络关系190

图7-7 全球化与本地化互动作用下的苏州的自行车产业集群194

图7-8 捷安特公司内地自行车工厂年产量增长趋势图195

图7-9 捷安特公司的全球空间布局199

图7-10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2005年7月21日至2009年4月15日)2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