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AutoCAD 2010机械设计基础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AutoCAD 2010机械设计基础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3297227.jpg)
- 二代龙震工作室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2067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426页
- 主题词: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AutoCAD 2010-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AutoCAD 2010机械设计基础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几何图学篇1
第1章 几何图学和计算机辅助绘图1
1.1 几何图学概论2
1.2 CAD/CAM/CAE概论5
1.3 CAD绘图取代手工绘图的项目8
1.3.1 绘图板与丁字尺的取代8
1.3.2 橡皮擦与擦线板的取代9
1.3.3 基本几何图形的取代10
1.3.4 三角板与量角器的取代11
1.3.5 分规的取代12
1.3.6 曲线板与可挠曲线规的取代13
1.3.7 比例尺的取代13
1.3.8 字规的取代14
1.3.9 上墨调线粗细的取代15
习题17
第2章 AutoCAD 2010入门19
2.1 AutoCAD概论20
2.1.1 本书采用的AutoCAD版本20
2.1.2 AutoCAD 2010版的主操作窗口20
2.1.3 本书中用到的AutoCAD命令范围28
2.2 AutoCAD 2010版的基本操作29
2.2.1 键盘按键定义说明29
2.2.2 鼠标按钮功能33
2.2.3 自动命令完成功能和最近输入功能33
2.2.4 AutoCAD的命令提示操作34
2.2.5 AutoCAD的选择方式35
2.3 图面的缩放和平移38
2.4 AutoCAD 2010版的系统设置39
2.4.1 十字光标的长短设置39
2.4.2 调整绘图区的背景颜色40
2.4.3 设置图形文件自动备份的时间以及修改备份的图形文件名41
2.4.4 恢复因操作失误而不见了的菜单42
2.4.5 变更圆与圆弧的显示分辨率43
2.4.6 为图形文件加密码44
2.5 使用图框样板文件44
2.5.1 调用图框样板文件44
2.5.2 LTSCALE和DIMSCALE命令46
2.6 AutoCAD的2D打印47
2.6.1 安装打印机或绘图仪47
2.6.2 创建打印样式表48
2.6.3 正式打印出图50
2.6.4 打印问题集52
2.7 初学者在CAD绘图中的误区53
习题55
第3章 手工画图比不上的CAD功能59
3.1 捕捉的概念60
3.1.1 实际操作60
3.1.2 捕捉模式的两种应用62
3.2 夹点的作用64
3.3 图层的概念65
3.3.1 图层的规划65
3.3.2 图层的设置操作66
3.4 块的概念68
3.4.1 BLOCK命令68
3.4.2 WBLOCK命令69
3.4.3 INSERT70
3.4.4 实作范例71
3.4.5 范例分析74
3.4.6 查询规范的制作75
3.4.7 动态块76
3.5 AutoCAD的写字功能78
3.5.1 原理78
3.5.2 STYLE命令79
3.5.3 AutoCAD的写字命令80
3.5.4 FIELD(插入字段命令)84
3.6 AutoCAD的表格功能86
3.6.1 TABLE命令86
3.6.2 输入Excel表格87
3.6.3 以表格来加载图形文件的应用88
3.6.4 运行表格数据的计算88
3.6.5 将表格转成Excel电子表格格式90
3.6.6 其他的表格编辑技巧91
习题95
第4章 用AutoCAD实现基本图学97
4.1 AutoCAD的画图和编辑命令98
4.2 画图最基本的动作——画线98
4.2.1 LINE和PLINE命令的差别101
4.2.2 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102
4.3 画点和圆(弧)104
4.3.1 两等分线段或圆弧106
4.3.2 ERASE、BREAK、TRIM和EXTEND命令107
4.3.3 两等分角109
4.3.4 画三角形的内切圆110
4.3.5 已知三边长画三角形110
4.3.6 从圆外一点画圆的切线111
4.3.7 画两圆的内公切线111
4.3.8 过线外一点画切于直线的圆弧112
4.3.9 画两已知圆间的内切弧112
4.3.10 画一已知圆和一线间的内切弧113
4.4 修圆角和倒角114
4.4.1 画两线间的切弧114
4.4.2 画两线间的倒角115
4.5 定数等分和定距等分116
4.5.1 任意等分一角(线段)117
4.5.2 任意等分一圆弧或曲线118
4.6 画多边形118
4.6.1 内切圆的几何画法119
4.6.2 外接圆的几何画法119
4.6.3 边线的几何画法120
4.6.4 已知一边长画正三角形121
4.6.5 求多边形的圆心122
4.7 画椭圆122
4.7.1 中心点法画椭圆123
4.7.2 中心点法画椭圆124
4.8 画双曲线124
4.8.1 PEDIT命令的应用124
4.8.2 已知双曲线的两焦点和顶点来画双曲线127
4.8.3 过一已知点来画等轴双曲线127
4.9 画抛物线128
4.9.1 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和准线画抛物线128
4.9.2 已知抛物线的深度和宽度画抛物线128
4.10 画阿基米德螺线129
4.11 画摆线129
4.11.1 画正摆线130
4.11.2 画内摆线130
4.11.3 画外摆线131
4.12 画渐开线131
4.12.1 画多边形的渐开线131
4.12.2 画圆的渐开线132
4.13 画螺旋线132
4.13.1 画圆柱螺旋线132
4.13.2 画圆锥螺旋线133
4.14 其他的绘图和编辑命令133
4.14.1 RECTANG命令134
4.14.2 SPLINE命令135
4.14.3 BHATCH命令136
4.14.4 COPY与MOVE命令138
4.14.5 ROTATE与SCALE命令139
4.14.6 ARRAY命令140
4.14.7 MIRROR命令142
4.14.8 STRETCH和LENGTHEN命令143
4.14.9 JOIN命令145
4.15 AutoCAD的几何约束工具147
4.16 AutoCAD的尺寸约束工具153
4.17 AutoCAD的测量工具156
4.17.1 LIST命令157
4.17.2 ID命令157
4.17.3 MEASUREGEOM命令里的距离测量158
4.17.4 MEASUREGEOM命令里的半径和角度测量158
4.17.5 AREA命令159
习题160
第5章 基本几何视图169
5.1 点、线、面间的关系170
5.1.1 投影的原理和分类170
5.1.2 象限空间的认识170
5.1.3 点的正交171
5.1.4 直线的正交172
5.1.5 直线的正垂视图与端视图172
5.1.6 两条直线的相交、平行与垂直175
5.1.7 平面的正交177
5.1.8 平面上的直线和点178
5.1.9 平面上的边视图与正垂视图179
5.1.10 两直线间的夹角181
5.2 基本的投影视图182
5.2.1 基本视图的形成183
5.2.2 第一角法和第三角法投影法183
5.2.3 和投影有关的图线185
5.3 等轴测视图186
5.3.1 立体图的种类188
5.3.2 等轴测图的定义188
5.3.3 两等轴测图189
5.3.4 不等轴测图190
5.4 斜视图190
5.4.1 斜投影和斜视图的定义191
5.4.2 等斜图191
5.4.3 选择物体正面的原则193
5.4.4 半斜图194
5.5 透视图195
5.5.1 透视投影和透视图195
5.5.2 透视投影名词定义195
5.5.3 透视投影基本概念196
5.5.4 透视投影视点位置的选择198
5.6 剖视图199
5.6.1 剖面的功用和定义199
5.6.2 剖切面和剖面的区别200
5.6.3 剖面线的画法201
5.6.4 剖视图的种类202
5.6.5 剖切面的种类204
5.7 断面图206
5.8 局部放大图208
5.9 3D CAD软件里的视图转换209
5.9.1 机械CAD软件的分级209
5.9.2 3D CAD软件中的几何视图切换210
5.9.3 3D CAD软件中的工程视图切换212
5.9.4 一段真心话214
习题216
第二篇 机械制图篇231
第6章 认识机械制图标准231
6.1 概述232
6.2 国家制图标准232
6.3 现代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239
6.4 专业软件资源的使用240
习题243
第7章 机械工程图概论245
7.1 工程图的定义246
7.2 绘制机械工程图的程序246
7.3 机械工程图的种类246
7.3.1 零件图246
7.3.2 表格图250
7.3.3 外形图250
7.3.4 装配图251
7.3.5 标准零件和零件表254
7.4 工程图变更、补充时的处理255
7.5 工程图的晒蓝256
7.6 工程图的存储256
习题259
第8章 常用标准零部件与查表261
8.1 概述262
8.1.1 准备事项262
8.1.2 查表的方式262
8.1.3 GB/T和GB标准的区别262
8.2 螺纹263
8.2.1 螺纹原理263
8.2.2 有关螺纹的名词263
8.2.3 螺纹类型265
8.2.4 普通螺纹标记267
8.2.5 管螺纹标记268
8.3 螺纹紧固件269
8.3.1 螺栓紧固件的标记269
8.3.2 螺纹紧固件连接269
8.4 螺柱和螺钉271
8.5 垫圈272
8.6 挡圈274
8.7 键和键槽274
8.8 销279
8.9 铆钉282
8.10 弹簧285
8.10.1 弹簧的作用285
8.10.2 弹簧的种类285
8.10.3 和弹簧有关的名词287
8.10.4 弹簧的绘图287
8.11 齿轮294
8.11.1 齿轮的种类294
8.11.2 齿轮的术语295
8.11.3 直齿轮的模数296
8.11.4 标准直齿轮各基本尺寸的计算公式297
8.11.5 单个圆柱齿轮的画法297
8.11.6 圆柱齿轮啮合的画法299
8.11.7 齿条的画法299
8.11.8 锥齿轮的画法300
8.11.9 蜗轮和蜗杆301
8.12 轴承303
8.12.1 滑动轴承304
8.12.2 滚动轴承306
8.12.3 线性轴承308
8.13 凸轮308
8.13.1 有关凸轮的名词310
8.13.2 凸轮的运动曲线图310
8.13.3 凸轮从动件的位移线图312
习题316
第9章 机械专业的尺寸标注319
9.1 概述320
9.2 尺寸标注定义320
9.2.1 尺寸线和尺寸界线320
9.2.2 箭头322
9.2.3 数值323
9.2.4 引线和注释324
9.3 尺寸标注样式设置326
9.4 尺寸标注的画图惯例和标准332
9.5 尺寸标注法332
9.5.1 长度标注332
9.5.2 角度标注334
9.5.3 半径和直径标注334
9.5.4 球面337
9.5.5 弧长338
9.5.6 曲线339
9.5.7 方形340
9.5.8 倒角341
9.5.9 锥度341
9.5.10 斜度342
9.5.11 板厚342
9.5.12 坑座343
9.5.13 详图标注343
9.5.14 其他标注343
9.6 尺寸放置原则345
9.6.1 尺寸排列的标注原则346
9.6.2 尺寸基准的标注原则346
9.6.3 相同形态的标注原则347
9.6.4 对称形态的标注原则348
9.6.5 尺寸重复的标注原则348
9.6.6 尺寸多余的标注原则348
9.7 尺寸标注的顺序349
9.8 尺寸标注时的注意事项349
9.9 其他尺寸标注命令350
9.9.1 QDIM(快速尺寸标注命令)350
9.9.2 DIMORDINATE(坐标尺寸标注命令)351
9.9.3 DIMEDIT(尺寸标注编辑命令)352
9.9.4 DIMTEDIT(尺寸文字编辑命令)353
9.9.5 DIMREASSOCIATE(创建图体标注关联性命令)353
9.9.6 -DIMSTYLE-Apply(更新尺寸标注)354
9.10 形位公差354
9.10.1 形状公差355
9.10.2 方向公差355
9.10.3 位置公差355
9.10.4 跳动公差355
9.10.5 注意事项357
9.10.6 形位公差标注357
9.11 表面粗糙度364
9.11.1 名词定义364
9.11.2 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365
9.11.3 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366
9.11.4 表面粗糙度符号366
9.11.5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位置370
9.11.6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向371
9.11.7 表面粗糙度标注的省略372
9.11.8 分段不同加工的表面粗糙度标注373
9.11.9 表面处理表面粗糙度的标注373
9.11.10 使用代表字的表面粗糙度标注374
9.11.11 表面粗糙度标注时应该避免的情况374
9.11.12 常用机件的表面粗糙度标注374
9.11.13 代用的表面粗糙度375
9.12 机械专业CAD软件里的尺寸标注专业功能376
9.12.1 一般尺寸标注376
9.12.2 公差标注377
9.12.3 表面粗糙度符号378
习题379
第10章 实物测绘和徒手画385
10.1 实物测绘386
10.1.1 实物测绘的意义386
10.1.2 草图的概念386
10.1.3 实物测绘的顺序387
10.1.4 认识测量工具387
10.1.5 测量的操作方法391
10.2 徒手绘制399
10.2.1 徒手绘制和计算机绘图间的关系400
10.2.2 徒手绘制的基本技巧401
10.2.3 描形法/印形法/取形法403
习题406
附录A 如何使用本书范例光盘和服务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