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庄子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庄子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3288861.jpg)
- 张松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07904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庄周(前369~前286)-哲学思想-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庄子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庄子身世及《庄子》作者1
第一章 庄子的国属、出身、故里1
一、国属2
二、出身9
三、故里12
(一)地名沿革史说明庄子故里在商丘12
(二)从庄子活动地区判定其故里在商丘14
四、生卒年月16
第二章 “南华真人”名号考19
一、“南华”最早出现的时间19
二、“南华”称号的起因21
三、隐居南华山与庄子为蒙人的说法并不矛盾24
第三章 《庄子》为庄子师生集体创作26
一、《庄子》对庄子生平的记载有序而完整28
二、《天下》证明《庄子》完成于庄子去世前后29
三、“战国末年说”和“汉初说”的论据缺乏可靠性32
(一)“十二世有齐国”32
(二)“饰小说以干县令”33
(三)“孔子西藏书于周室”35
(四)“上仙”、“白云”、“帝乡”、“宰相”36
四、认定《庄子》为庄子师生集体创作的理由37
中编 庄子思想研究42
第四章 研究庄子思想应注意的两个问题42
一、庄子思想应属中原文化42
(一)道家产生地在中原43
(二)老庄文化主要是批判继承中原文化的产物48
(三)庄子与各学派的关系53
二、从矛盾的角度来理解庄子思想60
(一)前人对《庄子》矛盾言论的处理方法60
(二)任何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64
(三)思想矛盾的几种表现66
(四)从矛盾的角度来理解庄子思想68
第五章 哲学思想74
一、道、气和合生物的理论74
(一)“道”指无形的规律、原则75
(二)气是形成万物的细微物质76
(三)道、气相互配合产生万物80
(四)老子的道在物先与庄子的道、气同存84
(五)万物的极限渊源是不可知的85
二、以“气”为基础的天人感应观87
(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基本模式87
(二)庄子的“气”感应思想88
(三)对庄子天人感应思想的评价90
三、对循环论与递进论双重认定的变化观91
(一)万物时刻都在无限的时空中变化91
(二)庄子对递进论与循环论的双重认定92
(三)循环论与递进论均为真理94
(四)循环不已的“熔炉理论”95
四、性善论97
(一)庄子的人性善论及其理论基础98
(二)人性变恶的原因99
(三)恢复美好天性的措施102
五、真知与俗知105
(一)俗知是不可靠而且有害的知识105
(二)真知及掌握真知的方法108
(三)对庄子认识论的评价110
六、对上帝鬼神的超越112
(一)否定上帝鬼神的绝对权威113
(二)对“神道设教”手段的揭示115
(三)对具体迷信活动的理性解释117
七、关于灵魂不死思想121
(一)灵魂观念的出现与发展122
(二)庄子承认灵魂的存在123
(三)对死后灵魂的看法126
第六章 政治、伦理思想131
一、人类知识与道德正负发展的总体历史观131
(一)知识贫乏而道德圆满的远古社会131
(二)人类知识与道德的正负发展132
(三)对“人与人相食”的未来社会的预测134
二、以知识换道德的政治理想136
(一)学界对庄子社会观的批判136
(二)庄子的社会观是以知识换道德137
(三)衡量社会进步的两大标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140
(四)对庄子政治思想的评判142
三、无为与权谋并重的政治措施144
(一)“无为而治”与“藏天下于天下”的“大同”政治纲领145
(二)较为现实的具体政治措施148
四、与儒家相似的伦理观157
(一)忠孝信思想157
(二)仁义思想160
(三)礼制思想168
第七章 个人修养及处世171
一、由仕到隐的变化过程及其隐逸思想的历史地位171
(一)积极入世的早期庄子172
(二)退隐的原因174
(三)退隐后的矛盾心理180
(四)庄子思想在中国隐逸文化中的典型意义183
二、万物一齐、唯我独尊者的思想悲剧186
(一)以精神安慰为目的的齐物论187
(二)庄子在实践、理论两方面对齐物论的破坏191
(三)齐物论的合理因素及其影响196
三、精神自由论的利弊得失198
(一)精神自由论的理论根据198
(二)超越现实的最高精神境界200
(三)对精神自由论的评价202
四、庄子“内圣外王”思想及其对儒、佛的影响205
(一)庄子的“内圣外王”206
(二)儒家的“内圣外王”208
(三)禅宗的不执著211
(四)“内圣外王”与不执著思想的艰难实践214
五、其他处世主张216
(一)顺物而为的总体处世原则216
(二)“虚舟”处世218
(三)对中间路线的热衷219
(四)庄子的知难而退与孔子的知难而进221
(五)从“无用之用”到“一龙一蛇”222
(六)“权”的思想223
附录:《逍遥游》的主旨是无为225
一、“逍遥”的含义是无事而漫游225
二、庄子写大鹏、小鸟并非在阐述自由问题229
三、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主旨232
下编 庄子与中国文化236
第八章 庄子与玄学236
一、第一时期:以入世为目的的重老时期237
二、第二时期:以出世为目的的重庄时期239
三、第三时期:以庄子“内圣外王”调和出处矛盾的时期242
四、第四时期:以庄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清谈时期245
第九章 庄子与道教250
一、道教的许多重要概念术语来自庄子250
二、庄子养生思想对道教的影响254
三、庄子对道教成仙思想的影响261
四、庄子其他理论对道教的影响264
第十章 庄子与中国佛教268
一、魏晋南北朝的三宗、僧肇和慧远268
(一)本无宗269
(二)心无宗270
(三)即色宗271
(四)僧肇273
(五)慧远279
二、唐宋时期的禅宗283
(一)顿悟境界284
(二)不道之道286
(三)追求自由289
(四)从禁欲到纵欲292
(五)物我为一的自然境界294
(六)故事情节、细节描写的相似性297
第十一章 庄子与文学艺术299
一、《庄子》浪漫主义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99
二、重神轻形与重意轻言306
三、重自然思想309
四、重生思想对文人创作的影响316
五、贵真思想321
六、庄子对后世文学作品的一些具体影响325
主要参考书目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