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上大国复兴之路: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工业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走上大国复兴之路: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工业化](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3273578.jpg)
- 郭根山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506931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工业化-工业史-研究-中国-1949~1978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走上大国复兴之路: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工业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主义道路的抉择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有利于中国快速实现工业化2
一、社会主义追求效率和公平的统一2
二、社会主义能够快速推进中国工业化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8
一、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历史主题8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1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新中国的生存选择20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是落后国家的生存选择20
二、苏联的示范效应影响新中国的道路选择21
三、国情决定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唯一的发展道路2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的追求与确立26
一、“经济建设服务于革命战争”26
二、“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28
三、从“工业化”到“现代化”30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32
第二章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确立34
第一节 世界工业化浪潮与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应对34
第二节 中国工业化起步的约束条件36
第三节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确立40
一、中国工业化的指导思想:立足中国,放眼世界40
二、中国工业化的任务:建立独立、完整和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41
三、中国工业化的目的:为社会主义社会奠定巩固的物质技术基础45
四、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实质:以工业为重心,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协调发展国民经济各部门47
第三章 中国工业化战略的形成与发展49
第一节 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理论渊源50
第二节 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国际参照52
第三节 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现实需要55
一、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需要55
二、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60
第四节 探索农轻重协调发展的工业化模式63
第四章 中国工业化初始资本动员模式的形成86
第一节 中央计划体制的确立87
一、必须有计划地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87
二、资本稀缺与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矛盾88
三、市场调节与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矛盾91
第二节 工业化国家资本积累模式的参考与借鉴97
一、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资本积累模式97
二、苏联工业化资本积累模式103
第三节 工业化资本积累模式探索106
一、汲取农业剩余107
二、国营工业自身积累114
三、其他形式116
第五章 中国工业化的成就与问题121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工业化的成就121
一、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122
二、人民共享工业化的成果140
第二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工业化进程存在的问题150
一、人民生活水平没有与经济增长同步提高151
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不平衡159
三、国际经济地位没有相应提高165
四、经济增长的代价166
第六章 改革开放前中国工业化的评价169
第一节 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地位与作用169
第二节 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的统一174
第三节 经济评价与政治评价的统一182
一、关于“三线”建设问题183
二、关于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战略187
第七章 改革开放前中国工业化的基本经验192
第一节 必须正确处理政治革命与经济建设的关系192
一、在近代中国,正确处理政治革命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事关中国工业化的顺利启动193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正确处理政治革命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事关中国工业化的绩效203
第二节 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07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的208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近代中国寻求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的历史进程决定的211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的历史作用决定的214
第三节 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杠杆作用226
一、科学技术进步是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227
二、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工业化落后的主要原因228
三、大搞科学技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230
四、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中国工业化的加速器237
五、自主创新是中国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推进器246
主要参考文献254
后记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