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 1997 B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 1997 B卷
  • 中国农学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50734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1406页
  • 文件大小:442MB
  • 文件页数:14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 1997 B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棉花雌雄异熟系E-81的选育与利用研究&李育强1

杂种棉A-92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王少华5

甜菜远缘杂交胚离体培养技术的研究&黄彩云10

同源四倍体玉米酯酶同工酶的研究&高玲玲14

栽培小豆与野生小豆同工酶酶谱的变异&金文林18

作物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与主基因的关系&许自成23

云南高原甘薯地方品种征集鉴定的研究&谢世清28

快速准确选育马铃薯高淀粉新品种的研究&刘淑华32

四川花生种质资源的主要特征特性研究&阳小虎37

核不育亚麻后代育性表现遗传分析&张辉42

难开花甘蔗亲本的开花习性及班茅花粉贮存技术初报&洪月云47

新疆杂草黑麦的遗传多样性&陆峻峮51

小麦基因转移研究进展&李艳红55

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与展望&李建萍62

陆地棉常规品种和抗虫品系间杂种优势的研究&李强67

对北方晒烟育种中几个遗传参数的应用研究&傅迎军71

黄淮麦区超高产紧凑型小麦新品种选育可行性研究&杨兆生75

玉米单交后代选系与其亲本种质类群的关系研究&李玉玲80

空间诱变对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张世成84

抗旱稳产型冬小麦新品种选育方法的探讨&栗西勤88

内蒙古东部早熟春小麦育种中的几个问题&曲文祥93

二倍体燕麦染色体C分带研究&俞益98

冬小麦抗旱性遗传模型和适宜选择世代的分析&卫云宗102

玉米不同质核遗传背景杂种的产量与播期互作的研究&刘宗华106

玉米二环系选育中基础试材的选择&宋儒110

早熟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的遗传潜势及其综合评价&曹靖生114

粳型红米雄性不育恢复系红零的选育研究&阮仁超118

60Co-γ射线辐照诱发水稻温度调控叶色白化突变基因表达突变系&吴殿星123

抗生素诱导油菜雄性不育初步研究&张涛127

冀东稻区新育成水稻品种产量性状分析&冯瑞光132

浅论水稻异交结实赶上常规稻的条件&曹孟飞137

农杆菌介导的籼稻转化及影响转化频率因素的初步研究&肖晗141

水稻不同抗瘟性基因品种(系)混植组合体的选配研究&傅秀林144

氮离子束对水稻的辐射细胞学效应研究&慎玫154

大豆产量轮回选择的研究&朱成松158

大豆蛋白质含量遗传变异特点及早世代选择效果的研究&陈新162

彩色有机棉发展探析&王国祥167

小麦灌浆期蛋白质动态变化的SDS-PAGE分析及其与粒重关系的研究&姬生栋171

黄淮麦区不同类型高产小麦品种产量结构及生理基础的研究&赖菁茹175

软黍拔节期、抽穗开花期光合产物的运转分配&李国柱180

新疆灌溉区春小麦不同产量水平产量构成因素分析&李建疆184

小麦群体理论产量剖析的育种栽培学意义研究&杜新荣188

浙中山区旱地春玉米的生产实践及发展途径&张真192

玉米耐密性的数学表达及其应用&苏方宏196

干旱地区玉米耐旱机制与栽培措施的研究&杨光宇200

旱地玉米谷子间作双保险栽培模式的研究&黄进勇205

春玉米高产优化栽培模拟模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冯勇209

水稻精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许传山213

Ⅱ优多系1号高产群体的构建与调控&屈维彪219

棉花茎叶生长的计算机模拟模型研究&赵中华222

粮田复合高效栽培模式与发展途径&吴智泉227

玉竹野生变家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李世231

优良草坪地被植物-铜锤草的研究&莫本田236

小麦群体论产量构成的数学剖析&杜新荣240

杂交水稻叶片叶龄判断方法研究与应用综述&黄德社243

利用玉米营养体进行年成预报的初探&柳金来253

夏棉高优栽培棉铃性状空间分布和理想株型研究&崔秀珍257

NaCl胁迫对甘薯苗期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柯玉琴262

甘蔗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其对光温的响应&张木清266

不同类型草坪草抗寒特性及其抗寒锻炼&魏臻武272

白三叶营养体的形态结构&胡宝忠278

甘薯离体茎尖生长点对几种培养因子的生长反应&陈海燕282

花生子叶的高频植株再生和GUS基因的瞬间表达&李岩286

甘薯块根粗蛋白质含量的地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李洪民292

小麦耐湿性鉴定的初步研究&鲍晓鸣295

中国苎麻属组群分类及演化研究&张波302

运用生物全息律预测农作物农艺性状的研究&曹学东308

水、陆稻抗旱性研究现状与进展&李自超312

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机械套种技术研究&周印富319

山西晋中盆地小麦休闲期热量资源与移栽玉米研究&高志强323

籼粳杂交水稻榆杂29繁殖制种双亲开花特性及天气条件对花时的影响&陈丽娟327

细菌合成植物生长素的代谢途径及其分子生物学进展&吕泽勋330

植物抗病机制的表现-细胞壁中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的增加和木质素的积累&冯东昕335

库源调节对玉米杂交种青枯病抗性的影响&陈绍江339

土壤黄萎病菌检测技术的探讨&杨家荣343

小麦品种受条锈菌侵染的组织病理学观察&马占鸿348

养蟹稻田的水稻病害发生特点及其防治对策&赵文生350

水稻白叶枯病菌毒素和解毒因子的研究&邵敏354

淹水条件下水稻的白叶枯病抗性的变化&肖炎农360

栗疫病菌的弱毒力与dsRNA的研究进展&周而勋363

逐步判别分析技术在蚕豆赤斑病流行趋势预报中的应用&丁世飞369

大豆根腐病病原及品种资源抗性鉴定&李宝英373

“氟乐灵”对黄瓜抗枯萎病的诱导作用研究&马桂珍377

黄瓜黑星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苗则彦382

枸头橙柑桔茎陷点病的研究&陈国庆388

枸头橙种子柑桔衰退病毒的检测&陈国庆393

摩洛哥脐血橙植株上一种机械传播性病毒的检测&陈国庆397

柑桔病毒及类似病毒病害的防治研究进展&崔伯法401

黄瓜花叶病毒外壳蛋白cDNA基因在转化甜瓜内的表达&孙严405

农业害虫种群时间分布的动态分析(一)&李时银411

柑桔粉虱的生物学和种群动态研究&张志恒418

我国梨树害虫研究概况&冯明祥426

豆磺隆生测定方法初探&黄春艳432

烟草病毒病预测模型的初步研究&王凤龙435

禾谷丝核菌菌核形成的影响因素&潘以楼438

褐飞虱的抗药性及其机理研究&邓业成443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胞外产物的产生特性&周叶方448

杀虫植物在农业上的开发利用&尹秀玲451

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和防治指标初步研究&朱景明455

新疆南疆棉区棉铃虫发生趋势及近期对策&唐平459

南阳盆地小麦白粉病中期测报技术研究&李金锁462

养蟹稻田水稻害虫发生特征及其防治对策&田春晖466

克旱寒在大豆上的应用研究&孙艳470

复合生物增果剂——增果乐对农作物的生物效应研究&王洪祥473

36%止芽素乳油在烟草上的应用及安全使用标准的研究&曹爱华478

抑制ALS的除草剂新品种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曹坳程484

我国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戴小枫489

我国危险性斑潜蝇的研究进展及今后工作的建议&雷仲仁495

三种野生植物汁液对作物的营养效应及机理研究&王正银500

冬小麦品种类型与氮素过量反应&刘毅504

不同土壤上豫粱7号新品种对12种营养元素的生物诊断研究&李贵宝508

有机肥发酵剂的研制及其对有机肥发酵效果的研究&张洪全514

小麦-玉米上茬土肥水措施对下茬产量影响的后效数模研究&慕美财519

水稻养分诊断与平衡施肥&赵文华525

品种、施硫及土壤对大蒜素含量的影响&刘世琦530

磷硅肥对杂交晚稻的肥效试验研究&王振秀532

大连地区菜园土壤特征及培肥措施的探讨&张春财536

不同啤麦品种与氮磷钾肥的综合效应&张敬涛539

稀土元素对保德海红种子透性及脱氢酶活性的影响&吴国良543

黄河冲积潮土区麦田微量元素现状及微肥的合理施用&柳凤琛547

高产夏大豆氮素利用生理特点的研究&丁言强551

ABT生根粉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杜志贵558

硼、锰对当归生理特性及生长的影响&张恩和561

土壤水分上升的毛管与缝隙现象区别的研究&尹万珠565

新型玉米复合种衣剂的研究&胡洪禄569

呼和浩特市南效大气氟化物浓度测定的研究&杨秋林572

新疆黑槌虫草菌丝体成分分析研究&常炜575

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张祖德578

河北省化肥投入与粮食产出经济分析&孙全德582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之管见&郭培才585

农村能源建设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朱义满589

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李秋洪593

对中国农村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考&白金明597

不同施肥水平对苏棉9号的结铃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苏红603

农业样品钙AAS分析干扰及Sr应用效果研究&周聪608

镁肥在广西旱作农业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谭宏伟612

柠檬桉的他感作用研究&曹潘荣620

盐逆境对小麦生长及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张锐625

氮磷钾配施对蕃茄吸收三要素及其产量的影响&李远鑫631

中国钾肥推广及青海钾肥应用效果&李荣636

长效碳酸氢铵的增产效应研究&杜森642

黄刚土土壤磷钾养分平衡研究&徐菊芳647

多元生物长效有机复合肥对初结果期苹果的效应试验&任宝君651

化学处理对休眠花魔芋球茎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刘朝贵654

草莓种子萌发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宋再华658

利用雪柑子叶培养建立高效植株再生系统&俞长河661

淹水逆境对越桔生理及形态反应影响的研究&吴林665

苹果座果期间内源多胺的含量变化与落果的关系&徐继忠670

高浓度萘乙酸对葡萄根系的毒害机制初探&宋金耀675

山楂种子内果皮及种皮与种子休眠的关系探讨&项殿芳678

蜜梨花粉直感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初报&董存田683

梨及其矮化砧木脱毒苗的快速繁殖研究&郭春慧687

晚熟桃育种研究&张立彬692

毛叶枣的驯化引种及选种优株主要品质的研究&刘成明696

芒果无仁和小仁果实产生机理研究&董军700

葡萄未减数配子的发生及细胞遗传学机理&张新忠705

桑树多倍体资源及育种研究&孙日彦710

桑树性配子二倍化人工促进技术的研究&苏超716

不结球白菜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与遗传力研究&曾国平720

等电聚焦电泳快速测定甘蓝自交不亲和性&刘宝敬725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在育种上的应用&高睦枪732

多花型菜蓟在滇中地区的引种研究&李荣春738

用RAPD技术鉴别月季品种的研究&虞京743

我国部分苹果属种质资源耐旱性与耐涝性鉴定评价&任庆棉746

套袋时间对红富士苹果着色及其它品质性状的影响&刘成连751

旱地苹果园不同覆盖栽培技术研究&王劲松756

苹果不同砧木苗根系养分吸收特性的研究&董淑富760

人工基质穴盘育苗技术在蔬菜育苗上的应用研究&成杰民764

不同冬季修剪方法对桃树光照条件的影响&杜宗绪769

不同光质灯对大棚葡萄的效应&张运涛774

葡萄负载量对枝蔓中营养物质积累、转化规律及植株抗寒力的影响&梁艳荣777

气象因子对苹果果实日增量影响的研究&杨振伟782

龙眼荔枝大幅度减产的气象原因分析及对策&钟思强787

番茄的品种及苗期夜温对畸形果发生的影响&须晖792

不同保护地栽培对食荚豌豆早熟性的影响研究&路战远797

北方非城郊型设施蔬菜生产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陈贵林800

气相色谱法快速分析香荚豆中香兰素&彭黎旭803

魔芋精粉质量的计算机模糊综合评判&邱凌807

玉米黄浆综合利用研究之一——玉米蛋白冰淇淋的研制&李远志812

爆裂玉米的系列开发利用研究&刘学勋816

黑玉米营养品质的研究&张效梅820

小麦蛋白质组分与加工品质的相关研究&李志西823

干燥工艺对α米饭品质的影响&陈正宏828

茶叶新产品的多样化开发加工利用研究现状&罗龙新833

红茶水混浊沉淀机理探讨&张正竹838

蜂王浆生产的温湿度环境研究&李建科843

(0,1)灰靶决策法及其在食品科技中的应用&郭爱明849

温度环境对辣椒的贮藏特性及其生理的影响&张平854

荔枝采后护色保鲜与若干生理指标变化研究&潘东明860

固定化多酚氧化酶的化学性质研究&李荣林865

浅谈玉米深施肥及配套机具&杜桂娟869

酒精糟加工处理综合配套技术与工艺研究&张玉华872

序列式柑桔压榨机机构运动学的计算机仿真&叶盛英876

谷物联合收获机脱收台工作过程分析&杨明毅880

L-6型玉米铺膜播种机的研究&张惠友884

茶园微灌工程技术&金心怡887

小型果园割草机的研制&董晓英893

6PX-700环带式搅龙葡萄干清洗机的设计&杨军896

一个基于Windows的农机管理软件的设计&齐玉斌901

水稻机抛秧的优势与高产栽培技术&许谷秀904

玉米病虫害诊治专家系统&陈桂芬908

作物多媒体信息系统的思考与前瞻&董占山911

平衡独立样本设计的研究&李远景915

作物最优生育路线分析设计的框架研究&郑丽敏919

伪狂犬病毒鄂A株糖蛋白gx基因片段的克隆表达&周锐921

用多重PCR同时扩增两个猪的微卫星位点&龚炎长925

注入外源性抗原后兔圆小囊的病理形态学及其淋巴组织内嗜银性细胞的观察&刘环928

McAb捕获抗原检测EDS76病毒抗体的ELISA方法的建立&王雪敏931

绵羊肺炎支原体单克隆抗体研制及初步应用的研究&谢琴933

家蚕微孢子虫的RAPD指纹图谱研究&蔡平钟937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口服疫苗-当今疫苗生产的发展趋势&王跃驹940

我国动物真菌病学研究进展与展望&李国勤944

母猪氨基酸营养研究进展&赵世明950

断奶仔猪苏氨酸需求参数的研究&林映才956

包被和螯合处理微量元素饲喂育肥猪及蛋鸡的效果评价&冯敏山960

尿素、硫酸铵复合添加剂玉米青贮及其饲喂产乳母牛试验&杨正德965

多菌种微生物蛋白饲料菌种选配研究&郝林969

泥鳅饲料中蛋白质最适含量的研究&胡良成974

天然活性物质添加剂抗中国对虾弧菌病及其机理研究&叶均安979

龙岩市圈养麻鸭寄生蠕虫的调查与群落分析&黄永康983

天然活性物质促肉鸡生长及抗球虫作用研究&叶均安988

猪杂交繁育体系最优化研究&王楚瑞993

奶牛产后恢复生殖机能MarRov过程分析&王新华998

牛促卵泡激素α亚基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昔奋攻1004

牛促卵泡激素β亚基基因在哺乳细胞中的导入与表达&余荭1007

奶公犊肉用性能的研究&蒋永清1010

家蚕幼虫黑胸足的遗传特征及其利用研究&何勇1014

家蚕荧光茧色的遗传分析&虞晓华1019

家兔乳酸脱氢酶等生化指标的测定及其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俞纯方1025

鸵鸟骨骼与家禽骨骼的比较解剖&彭克美1029

细毛羊育种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田可川1033

试论新疆细毛羊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杨启堂1040

山?水库养鱼开发利用初探&贺金先1045

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渔业开发途径与对策&陈昌齐1048

新时期水产技术推广探讨&张梅兰105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生猪的市场规律及宏观调控措施的探讨&林长光1057

全国草地畜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张智山1062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张玉梅1066

城乡交错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研究&陈佑启1070

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张义珍1075

影响我国粮食供给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的探讨&刘禹宏1079

建立责任会计体系对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内部管理方法的探讨&李茜1083

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纲要&方红亮1088

实施产业化战略,促进长白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王立华1093

日本现代农业启示之刍议&张孝安1097

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认识&孙国萃1103

农村经济管理信息系统设计(AEMIS)&徐永晶1107

当前深化农村改革面临的难点问题与对策研究&徐永安1113

我国农业问题的实质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王青1118

加快吴江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思考&李江元1122

试述南阳农业产业化&张华国1126

浅论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深圳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秦艳卿113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王同坤1135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践与探索&张汝全1140

浅谈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几个问题&张波1143

加快小城镇建设——启动中国农村第三次发展浪朝的战略性选择&谢元态1147

加快闽东南热带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探讨&黄国成1152

我国原子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张月清1155

宁夏移民扶贫扬黄新灌区农业经营体制实施方案研究&张学俭1159

河北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及对策&丁振京1163

台琼农业生产比较之研究&黄循精1167

陕西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张联社1173

试论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现状化的关系&蒋凡凡1176

农村资源环境特性分析及协调发展战略&潘学峰1180

江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武博1185

农业保护与农业持续发展&张玉清1190

贫困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孙娅范1194

可持续农业的若干问题探讨&吴大付1198

试论南阳市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赵恒英1201

山西农业与粮食生产微观经济效益分析&史清华1205

广州市粮食生产现代化的现状和对策&范仕贤1210

我国粮食价格与粮食生产关系初步研究&刘燕鹏1215

加强“三省二高”轻型生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促进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粮食生产持续发展&陈印军1220

保护耕地: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战略举措&史源英1225

我国耕地保护机制及运行&王德起1230

民族地区农业科技人才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苏明1234

农业科技期刊的效益定位&张琼1237

市场经济体制下科技期刊的出路与对策&单捷1240

陕西省蚕丝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钱永华1244

山东省种植业结构演变规律及粮经饲三元结构建设的展望&赵秉强1250

宁南半干旱地区自然降水聚集及高效利用研究&李余良1255

论宁夏农村作物种子质量问题及种子市场治理对策&董宏林1260

防止小麦品种多乱杂,促进粮食生产上水平&陈源娥1264

植物与环境之间的新通道&朱永兴1268

朝阳市主要农作物生产潜力估测及限制因子分析&林素兰1272

依靠旱农增产,发展坝上农业&张立峰1277

目前棉花生产的形势与今后发展的对策&秦中春1281

加快新一轮菜蓝子工程建设&李扬1286

中印粮食供应体制的比较研究&陈良彪1289

健全网络、强化功能、加快农民奔小康进程&王道龙1294

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与农业保险&李素明1299

加强农业专业图书馆建设为科教兴农服务&赵岳珍1303

部分论文摘要(共96篇)1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