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卷
  • 马俊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2576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4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第二篇 化学品及其毒性第一章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205

第一节 毒物及其分类205

第二节 毒性及其分级206

第三节 毒作用及其分类207

第四节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208

第五节 毒效应谱209

第六节 靶器官210

第七节 生物学标志210

第八节 剂量、剂量-量反应关系和剂量-质反应关系211

第九节 表示毒性常用指标215

第十节 安全限值217

第二章 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转化219

第一节 生物膜和生物转运219

第二节 吸收221

第三节 分布225

第四节 排泄228

第五节 毒物动力学230

第六节 毒物的代谢转化237

第三章 毒性机制255

第一节 外源化学物的增毒与终毒物的形成255

第二节 终毒物与靶分子的反应267

第三节 细胞功能障碍与毒性273

第四章 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291

第一节 化学物因素291

第二节 机体因素294

第三节 环境因素299

第四节 化学物的联合作用300

第五章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302

第一节 急性毒性作用302

第二节 蓄积毒性作用312

第三节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316

第六章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324

第一节 概述324

第二节 化学毒物致突变的类型326

第三节 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的机制及后果328

第四节 机体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333

第五节 观察化学毒物致突变作用的基本方法336

第七章 外源化学物致癌作用344

第一节 化学致癌机制344

第二节 化学致癌物的分类349

第三节 观察化学毒物致癌作用的基本方法353

第八章 发育毒牲与致畸作用358

第一节 概述358

第二节 发育毒性与致畸性359

第三节 致畸(发育毒性)作用机制365

第四节 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试验与评价368

第三篇 化学品毒性试验基础375

第一章 毒理学实验的原则375

第一节 毒理学实验的原则375

第二节 毒理学实验的局限性376

第二章 毒理学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378

第一节 危险度评价378

第二节 安全性评价388

第三节 毒理学毒性评价试验的基本目的394

第三章 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396

第一节 选择实验动物的基本原则396

第二节 常用实验动物的主要特点及应用402

第三节 实验动物的选择和管理412

第四章 受试物和样品的准备417

第五章 动物实验操作技术419

第一节 动物实验基本方法419

第二节 动物实验中的麻醉动物方法457

第三节 动物实验中手术基本操作方法492

第四节 动物病理手术512

第五节 常用指标的检查和测量方法538

第六节 器官移植的动物实验技术561

第七节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581

第六章 实验动物染毒途径和技术633

第一节 经口(胃肠道)染毒633

第二节 经呼吸道染毒634

第三节 经皮肤染毒636

第四节 注射染毒637

第五节 染毒途径639

第七章 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因素640

第一节 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动物因素640

第二节 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动物饲养环境因素和营养因素645

第三节 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动物实验技术环节因素653

第八章 毒理学试验的统计学658

第一节 毒理学试验设计和统计学要求658

第二节 统计学分析:推荐的方法662

第三节 统计学意义和生物学意义666

第九章 优良实验研究规范669

第四篇 一般毒性试验技术与方法第一章 急性毒性试验技术与方法673

第一节 概念和意义673

第二节 试验设计原则及方法679

第三节 急性毒性试验686

第四节 LD50计算方法689

第二章 局部毒性试验706

第一节 皮肤毒性试验706

第二节 刺激试验710

第三节 致敏作用(反应)715

第四节 皮肤致敏实验717

第三章 蓄积毒性试验技术与方法720

第四章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技术与方法722

第一节 亚慢性毒性试验722

第二节 慢性毒性试验723

第五篇 特殊毒性试验技术与方法第一章 致突变作用的研究及其实验方法729

第一节 突变作用的研究史729

第二节 突变作用的基本概念730

第三节 突变作用的分子机理735

第四节 药物的致突变性及检测条件737

第五节 致突变试验检测方法738

第二章 致癌试验的技术与方法768

第一节 研究致癌物的历史768

第二节 药物与肿瘤769

第三节 药物致癌机理770

第四节 致癌物的分类773

第五节 药物致癌作用的危险性评价776

第六节 致癌试验777

第三章 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试验技术与方法784

第一节 发育毒理学概述784

第二节 着床后体外全胚胎培养790

第三节 着床前和围着床期体外全胚胎培养821

第四节 非哺乳动物体外胚胎培养835

第五节 水螅培养技术849

第六节 胚胎卵黄囊胎盘(YSP)体外培养技术853

第七节 胚胎肢芽体外培养技术866

第八节 胚胎器官和器官原基培养878

第九节 细胞培养技术893

第十节 哺乳动物整体发育毒性试验916

第十一节 化学物经胎盘转运和经胎盘致癌、致突变作用的试验方法942

第十二节 发育神经行为毒性测试方法968

第十三节 胚胎细胞行为研究方法980

第十四节 胚胎生化功能检测1013

第十五节 胚胎分子(基因)行为研究方法1042

第六篇 各类毒理学试验技术与方法第一章 血液毒理学试验技术与方法1123

第一节 概述1123

第二节 红细胞系毒理学1125

第三节 白细胞系毒理学1130

第四节 血小板对中毒损伤的应答1135

第五节 血液毒理学研究方法1136

第六节 特殊血液学检测1137

第七节 血液和骨髓毒物筛选试验1143

第二章 免疫毒理学试验技术与方法1146

第一节 概述1146

第二节 免疫系统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反应与机制1147

第三节 免疫毒性检测方案1155

第四节 免疫毒性试验方法与评价1158

第五节 免疫毒性研究实验设计1165

第六节 免疫抑制检测方法1167

第七节 超敏反应检测方法1173

第三章 生殖毒理学试验技术与方法1176

第一节 概述1176

第二节 外源化学物对雄性生殖能力的损害作用与机制1178

第三节 外源化学物对雌性生殖能力的损害作用与机制1186

第四节 外源化学物对生殖能力影响的检测与评价1192

第五节 生殖毒性试验1201

第六节 环境雌激素检测1204

第七节 精子动力学研究1208

第八节 性激素水平分析1210

第四章 神经系统毒理学试验技术与方法1217

第一节 概述1217

第二节 神经系统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反应1219

第三节 神经毒性作用机制1222

第四节 神经系统和行为毒理学研究方法与评价1227

第五节 迟发性神经毒性试验1236

第六节 神经毒理学形态学方法1237

第七节 神经毒理学生理学方法神经递质定量测定1242

第八节 神经毒理学分子生物学方法1244

第九节 电生理实验方法:膜片钳1249

第十节 行为致畸毒性测试方法1251

第五章 呼吸毒理学试验技术与方法1261

第一节 概述1261

第二节 呼吸系统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反应1267

第三节 肺损伤机制1270

第四节 呼吸毒理学研究方法1272

第五节 肺功能测定1276

第六节 在体BAL与BALF分析1278

第七节 体外IPL与分析1280

第八节 胎鼠肺细胞原代培养与上皮细胞纯化1281

第六章 肝脏毒理学试验技术与方法1283

第一节 概述1283

第二节 肝毒物1284

第三节 肝对外源化学物的毒性反应与机制1286

第四节 化学性肝损伤的检测与评价1290

第五节 肝损害的体内评价方法1296

第六节 肝损害的体外评价方法1306

第七节 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1311

第七章 肾脏毒理学试验技术与方法1314

第一节 概述1314

第二节 肾结构与功能的生物学基础1315

第三节 中毒性肾损伤的部位与类型1318

第四节 肾的毒性作用机制1320

第五节 肾损害的检测与评价1321

第六节 几种常见的肾性毒物1324

第七节 体内实验1326

第八节 体外试验1337

第八章 心血管毒理学试验技术与方法1339

第一节 概述1339

第二节 毒物对心脏和血管的毒性作用1340

第三节 心血管毒物的毒作用机制1350

第四节 心血管毒性的检测与评价1356

第五节 心血管毒理学动物实验研究方法1358

第六节 心功能评价方法1359

第七节 心脏毒性体外评价方法1361

第八节 细胞凋亡与坏死检测1363

第九章 皮肤毒理学试验技术与方法1367

第一节 概述1367

第二节 皮肤的组织结构和功能1367

第三节 皮肤毒作用类型和机制1371

第四节 皮肤毒理学研究方法和评价1380

第五节 皮肤刺激/腐蚀试验1380

第六节 皮肤致敏和光敏试验1385

第七节 皮肤吸收试验1390

第七篇 毒性化学品作业职业病危害的预防第一章 高毒物品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治1395

第二章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1456

第三章 高毒物品作业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15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