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工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网络工程
  • 陈明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978711310670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

1.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元素1

1.2.1计算机平台2

1.2.2应用软件2

1.2.3物理设备和拓扑结构2

1.2.4网络软件和实用软件3

1.2.5网际互连设备4

1.2.6广域网连接4

1.3计算机网络的性能4

1.3.1响应时间、延迟和等待时间4

1.3.2利用率7

1.3.3网络带宽、容量和吞吐量8

1.3.4可用性、可靠性和可恢复性10

1.3.5冗余度、适应性、可扩展性11

1.3.6效率与费用12

1.4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3

1.5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14

1.6网际互连的概念16

小结18

习题118

第2章 网络体系结构20

2.1网络协议20

2.1.1协议概念20

2.1.2协议层次划分21

2.2网络体系结构22

2.3 OSI参考模型24

2.3.1物理层25

2.3.2数据链路层26

2.3.3网络层28

2.3.4传输层29

2.3.5会话层32

2.3.6表示层35

2.3.7应用层36

2.4 Internet网络体系结构37

2.4.1 TCP/IP38

2.4.2传输控制协议TCP38

2.4.3用户数据报协议UDP41

2.4.4网际协议IP42

2.4.5 TCP/IP应用44

2.4.6 TCP/IP和OSI的比较45

2.4.7 TCP/IP小结45

2.5网络地址46

2.5.1域名46

2.5.2 IP编址47

2.5.3域名服务48

2.5.4物理地址48

2.5.5地址解析协议50

小结50

习题250

第3章 通信规范51

3.1通信规范分析51

3.2通信模式52

3.2.1对等通信方式52

3.2.2客户机/服务器通信方式53

3.2.3服务器/客户机通信方式53

3.2.4分布式计算方式54

3.3通信边界54

3.3.1冲突域和广播域54

3.3.2确定通信流量边界55

3.4通信流的分布57

3.4.1 80/20规则57

3.4.2 20/80规则58

3.5通信量分析的步骤59

3.5.1把网络分成易管理的网段60

3.5.2确定个人用户和网段应用的通信量61

3.5.3确定本地和远程网段上的通信信息分布61

3.5.4对每个网段重复上述步骤61

3.5.5广域网和网络骨干的通信流量分析61

3.5.6通信流量估算63

3.6编写通信规范63

3.7需求分析和通信规范分析举例66

3.7.1需求分析66

3.7.2需求分析和通信规范说明书69

小结76

习题376

第4章 局域网77

4.1局域网的标准77

4.2以太网78

4.2.1以太网介质访问79

4.2.2以太网帧格式81

4.2.3以太网的结构82

4.2.4以太网的优缺点83

4.3令牌总线网83

4.3.1令牌总线网结构84

4.3.2令牌总线网帧格式84

4.3.3介质访问控制86

4.3.4令牌总线网优缺点88

4.4令牌环网90

4.4.1令牌环介质访问90

4.4.2令牌环帧格式92

4.4.3 MAC层服务93

4.4.4令牌环结构95

4.4.5令牌环的优缺点99

4.5逻辑链路控制协议99

4.5.1逻辑链路控制帧格式99

4.5.2流量控制100

小结102

习题4102

第5章 网桥103

5.1网桥的功能103

5.1.1数据过滤和转发104

5.1.2自学习能力104

5.1.3连接广域网络105

5.1.4设备管理106

5.2网桥协议结构106

5.3网桥的分类109

5.3.1透明网桥110

5.3.2源路由网桥111

5.3.3转换网桥112

5.3.4封装网桥112

5.3.5网桥的广播113

5.3.6 MAC网桥114

5.3.7 LLC网桥114

5.4网桥的路由115

5.4.1固定路由116

5.4.2生成树路由119

5.4.3源路由120

5.5网桥的局限性122

小结122

习题5123

第6章 交换机124

6.1网络交换技术概述125

6.1.1网络的过载125

6.1.2交换技术125

6.2交换机的功能及分类126

6.2.1交换机的功能127

6.2.2交换机的分类128

6.3以太网交换机129

6.3.1以太网交换机的结构129

6.3.2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130

6.3.3快速选择以太网交换机的方法132

6.4令牌环交换机134

6.4.1概述134

6.4.2令牌环交换技术的应用134

6.4.3令牌环交换技术的性能135

6.4.4令牌环交换机的选购135

6.5交换机性能的评定方法136

6.5.1交换机应用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36

6.5.2数字的内在因素137

6.5.3交换机的主要技术参数138

6.6交换机之间的连接141

6.7交换机的选择141

小结142

习题6143

第7章 路由器144

7.1路由器的原理144

7.1.1原理与作用145

7.1.2路由器结构145

7.2路由器中的几个重要概念147

7.2.1路由表147

7.2.2端口地址148

7.2.3网段与端口149

7.3路由器的功能149

7.3.1路由选择150

7.3.2数据转发150

7.3.3分段和组装功能152

7.3.4流量控制152

7.4路由器类型153

7.4.1模块化路由器154

7.4.2单协议路由器154

7.4.3多协议路由器155

7.5路由选择156

7.5.1路由选择策略157

7.5.2外部路由选择协议160

7.5.3内部路由选择协议165

7.6访问一个TCP/IP网络的异步协议170

7.7路由表及其生成方法172

7.7.1路由表(以IP为例)172

7.7.2静态路由表及其生成方法175

7.7.3动态路由表及其生成方法176

7.8路由算法179

7.8.1设计目标179

7.8.2算法类型180

7.8.3路由的度量181

7.9路由器的配置与调试182

7.9.1配置182

7.9.2综合调试185

小结185

习题7185

第8章 集线器186

8.1集线器功能186

8.2集线器工作原理188

8.2.1以太网简介188

8.2.2集线器的工作原理188

8.3集线器的分类189

8.3.1基于类型的划分189

8.3.2基于发展过程的划分194

8.4集线器的结构195

8.4.1外部结构195

8.4.2内部结构197

8.5集线器在组网中的应用198

8.5.1集线器应用概述198

8.5.2集线器在以太网中的应用198

8.6集线器的选择199

8.6.1传输带宽199

8.6.2外形尺寸200

8.6.3网络管理功能200

8.6.4结构200

8.6.5接口类型201

小结201

习题8202

第9章 网络需求分析203

9.1需求分析的必要性203

9.2收集需求分析的过程204

9.2.1业务需求205

9.2.2用户需求208

9.2.3应用需求212

9.2.4计算机平台需求216

9.2.5网络需求221

9.3编制需求说明书234

小结236

习题9237

第10章 逻辑网络设计238

10.1逻辑设计过程概述238

10.1.1确定逻辑设计目标239

10.1.2网络服务评价240

10.1.3技术评价241

10.1.4技术决策242

10.2物理层的考虑243

10.2.1以需求分析和通信规范作指导243

10.2.2物理介质和拓扑结构的考虑244

10.3网际互连的考虑246

10.3.1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选择246

10.3.2使用交换机优化局域网性能250

10.4逻辑网络图252

10.5 VLAN策略253

10.5.1 VLAN概述253

10.5.2 VLAN划分方法254

10.5.3 VLAN标准及专有属性256

10.5.4 VLAN的优点257

10.6广域网技术259

10.6.1广域网及相关概念259

10.6.2广域网的基本实现模式261

10.6.3广域网性能优化283

10.7网络管理286

10.7.1网络管理基本概念286

10.7.2网络管理功能287

10.7.3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289

10.7.4远程监控(RMON)290

10.7.5使用RMON/ROMN2监控局域网通信流量292

10.7.6使用RMON/ROMN2监控广域网293

10.8 TCP/IP地址设计293

10.8.1 IP地址分配293

10.8.2子网掩码和IP地址复用295

10.8.3无分类域间路由(CIDR)296

10.9网络安全297

10.9.1网络安全基本概念297

10.9.2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300

10.9.3总体安全解决方案的分层方法301

10.9.4 OSI安全服务301

10.9.5 OSI安全机制302

10.9.6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设计原则304

10.9.7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步骤305

10.9.8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307

10.9.9加密技术308

10.9.10防火墙311

10.9.11防火墙系统组成及实例314

10.10编写逻辑设计文档319

10.11逻辑网络设计举例321

10.11.1逻辑设计说明书321

10.11.2逻辑设计的批准328

小结328

习题10329

第11章 物理网络设计331

11.1结构化布线系统331

11.1.1结构化布线系统概述331

11.1.2结构化布线系统组成333

11.1.3结构化布线子系统335

11.1.4布线距离335

11.2线缆336

11.2.1同轴电缆336

11.2.2双绞线337

11.2.3光缆340

11.2.4 IBM公司的线缆类型345

11.3布线技术346

11.3.1线缆安装准则346

11.3.2线槽布线技术347

11.3.3线缆牵引技术351

11.3.4综合布线系统标准353

11.4综合布线系统等级355

11.5物理网络图356

11.6物理网络设计文档的编写358

11.7物理网络设计举例359

小结362

习题11362

第12章 网络测试与维护364

12.1网络测试364

12.1.1原型网络系统测试概述365

12.1.2建立和测试原型网络系统365

12.1.3网络测试工具366

12.2故障定位367

12.2.1故障定位的步骤367

12.2.2故障恢复369

12.3性能优化372

12.3.1服务质量(QoS)372

12.3.2资源预留协议373

12.3.3服务模型374

12.3.4信令375

12.3.5报文分类376

12.3.6拥塞管理376

12.3.7流量监管与流量整形383

12.3.8物理接口总速率限制385

12.3.9多协议标记交换385

12.3.10 IP组播387

12.4网络监控389

12.5文档390

小结390

习题12391

参考文献3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