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公共经济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3252459.jpg)
- 黄恒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5324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35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653页
- 主题词:公共经济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共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公共经济学学科特点1
一、公共经济学的含义1
二、公共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2
三、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
四、公共经济学与相关学科4
第二节 公共经济学研究的框架和主要内容7
第三节 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3
一、规范研究13
二、实证研究14
三、模型化方法15
四、历史研究方法16
五、比较研究方法16
六、案例研究方法17
第四节 研究公共经济学的意义17
第一章 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22
第一节 资源配置理论22
一、资源配置方式22
二、资源配置原则:效率与公平26
第二节 市场失灵与公共经济32
一、市场机制与福利最大化32
二、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33
三、市场失灵与公共部门存在的合理逻辑40
第三节 现实生活中的混合经济48
一、混合经济的含义与特点48
二、混合经济与中国经济改革50
三、混合经济下公共部门经济职能54
四、公共部门经济职能理论的历史演进55
第二章 公共经济主体61
第一节 公共经济主体的多中心趋势61
第二节 公共经济主体之一:政府64
一、政府的概念和基本特征64
二、政府作为主要的公共经济主体的原因66
三、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政府如何提供公共产品71
第三节 公共经济主体之二:私人部门74
一、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可能性74
二、私人部门参与公共经济活动的形式与影响77
第四节 公共产品的主体之三:社区78
一、社区的一般含义及其经济特征78
二、社区如何提供公共产品79
第五节 公共经济主体之四:第三部门81
一、第三部门的定义81
二、第三部门兴起的原因82
三、第三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优势83
第六节 公共经济主体之五:国际组织84
一、国际组织和国际公共产品84
二、国际公共产品产生的原因84
三、国际公共产品的分类85
第七节 公共经济主体多中心趋势对政府治理结构的影响86
一、政府治理结构的转型86
二、公共经济主体多中心趋势下的政府作用87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88
第三章 公共产品91
第一节 公共产品的定义91
一、公共产品的概念界定92
二、公共产品的特征95
三、公共产品的分类96
第二节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99
一、私人产品的需求——水平相加99
二、公共产品的需求——垂直相加101
三、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均衡分析103
四、公共产品有效提供的方式108
第三节 混合产品111
一、混合产品的性质111
二、混合产品的分类112
三、混合产品的消费115
四、混合产品的最适规模118
五、混合产品的提供118
第四节 公共产品的供给与生产120
一、公共产品供给与生产的区分120
二、公共产品市场化供给方式121
第五节 公共产品的外部效应及其纠正126
一、外部效应的本质126
二、外部效应的特征127
三、外部效应与公共产品127
四、政府对外部效应的纠正128
第四章 公共选择与公共经济决策134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134
一、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及过程135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137
三、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142
第二节 投票机制145
一、直接民主制下的公共选择机制145
二、代议制民主中的公共选择规则153
三、其他一些新的显示方法155
第三节 官僚经济理论157
一、政府失灵论157
二、政府规模161
三、寻租164
第四节 公共经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167
一、公共经济决策的内涵168
二、公共经济决策行为的演变170
三、公共经济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172
四、我国公共经济决策的现状176
第五章 公共支出180
第一节 公共支出的概念与原则180
一、公共需求与公共支出180
二、公共支出的概念界定181
三、公共支出的原则184
四、公共支出的范围和方式187
五、公共支出的意义188
第二节 公共支出规模189
一、公共支出规模的度量与发展趋势189
二、公共支出增长理论193
三、公共支出的效应200
四、公共支出的体制202
第三节 公共支出分类与公共支出结构203
一、公共支出的分类203
二、公共支出结构分析208
第四节 公共支出的效益212
一、公共支出效益分析的基本框架212
二、公共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214
三、公共支出的绩效考评221
第五节 我国公共支出的现状225
一、当前我国公共支出存在的问题226
二、改革我国财政支出体系的政策建议235
第六章 公共收入242
第一节 公共收入的概念界定242
一、公共收入的产生242
二、公共收入与私人收入243
三、公共收入与政府收入244
四、公共收入的定义与内涵245
五、公共收入的特征246
六、公共收入的原则248
第二节 公共收入的主要形式251
一、税收收入251
二、公债收入260
三、公共收费收入266
四、国有资产收入268
第三节 公共收入合理规模的确定271
一、决定公共收入规模的因素271
二、税收合理规模的确定273
三、公债合理规模的确定282
四、公共收费规模的确定283
五、国有资产收入规模的确定284
第四节 中国的公共收入与公共收入的国际比较285
一、中国的公共收入285
二、公共收入的国际比较292
第七章 公共预算306
第一节 公共预算概述306
一、公共预算的内涵及特点306
二、公共预算的主要分类308
三、公共预算的功能311
四、公共预算编制的原则311
五、公共预算的程序312
第二节 我国公共预算管理体制概述313
一、政府公共预算管理体制的内涵314
二、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建设与完善316
第八章 公共分配319
第一节 公共分配的概念与内涵319
一、公共分配的概念319
二、公共分配的内321
第二节 公共分配的形式322
一、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23
二、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326
三、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333
四、公共分配制度的完善334
第三节 公共分配与社会公平336
一、什么是社会公平?336
二、评价社会公平的主要指标338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不平等及其产生的原因340
四、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342
五、政府减少不平等的直接方案:社会福利制度344
六、政府减少不平等的一个新方案:负所得税方案346
第四节 中国公共分配现状与政策347
一、当前中国公共分配现状347
二、现状的成因350
三、公共分配的基本原则353
四、政策建议356
第九章 社会保障361
第一节 社会保障概述361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361
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362
三、社会保障的功能364
四、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范围及水准366
第二节 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比较分析367
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筹资模式及特征368
二、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比较分析369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371
一、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371
二、社会保障模式的国际比较372
三、国外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378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展望380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历史和现状381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构想384
第十章 地方公共经济391
第一节 地方公共产品391
一、地方公共产品的概念与特征391
二、地方公共产品的最佳数量394
三、蒂布特模型395
四、公共产品的集中与分散提供397
第二节 地方公共支出 402
一、中央与地方公共支出的划分原则 402
二、地方公共支出的范围 403
三、影响地方公共支出的因素 405
四、现实的地方公共支出 406
第三节 地方公共收入 409
一、地方与中央公共收入的划分原则 409
二、地方公共收入的内容412
第四节 我国地方公共经济的发展 419
一、分税制改革 419
二、我国地方公共支出的现状及分析 422
三、我国地方公共收入的现状 430
第十一章 公共经济管理 438
第一节 公共经济管理的概念和原则 438
一、管理概念以及考察公共经济的管理学视角 438
二、公共经济管理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经济管理 442
三、公共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 444
第二节 宏观经济运行及调控 448
一、宏观经济运行的发展历程与宏观调控的类型 449
二、总供给与总需求 451
三、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问题和宏观调控体系 453
四、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和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 456
第三节 公共规制 459
一、公共规制的定义 459
二、经济规制 462
三、社会规制 464
第四节 公共经济与民主监督 466
一、公共经济的公共性与民主监督的意义 466
二、公共经济活动中民主监督缺失的危害 467
三、加强对公共经济活动的民主监督469
第五节 公共经济效率与效益分析 471
一、公共经济效率辨析 471
二、公共经济低效率的原因 472
三、提高公共经济效率的途径 474
四、公共经济效益辨析与评估 475
五、公共经济效率与效益的统一 477
第十二章 公共经济政策 480
第一节 公共经济政策的原则与目标 480
一、公共经济政策的原则 480
二、公共经济政策的目标 482
第二节 公共经济政策的主要工具 483
一、财政工具 483
二、金融工具486
三、直接控制工具 488
四、制度工具 490
五、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工具 490
六、公共经济政策工具与公共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491
第三节 中国公共经济政策发展的历史回顾 493
一、封建社会时期 494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501
第四节 现代中国的公共经济政策510
一、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511
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1978—1992年)516
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时期(1992—2002年)519
四、新世纪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至今)527
第十三章 市场经济危机与危机管理544
第一节 经济周期544
一、经济周期概述544
二、经济周期的原因546
三、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的客观存在550
第二节 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551
一、经济周期的危险阶段:经济危机551
二、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552
三、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554
四、金融危机的形成因素555
第三节 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的历史考察558
一、1929—1933年的金融恐慌与经济危机559
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560
三、2007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562
第四节 危机的防范与治理566
一、经济危机的一般防范措施566
二、金融危机的具体防范措施567
三、金融危机的治理措施569
四、国家财政和中央银行的职能作用571
五、2008年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些手段创新573
第十四章 政府采购576
第一节 政府采购的概念与特点576
一、采购的概念和分类576
二、政府采购与私人采购的区别577
三、政府采购的内涵578
四、政府采购的特点579
五、政府采购的领域与地位581
第二节 政府采购的目标和原则582
一、政府采购的目标582
二、政府采购的原则584
第三节 政府采购制度587
一、政府采购制度的概念及内容587
二、政府采购制度的起源与发展588
三、国际政府采购制度的形成590
四、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的特点591
五、实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意义593
第四节 政府采购的组织体系596
一、采购管理机构596
二、采购执行机构597
三、采购代理机构598
四、采购仲裁机构598
五、采购监督机构598
六、供应商599
第五节 政府采购模式599
一、集中采购模式599
二、分散采购模式600
三、半集中半分散模式600
第六节 政府采购方式600
一、政府采购方式的分类600
二、国际政府采购规则中采购方式的规定601
三、几种主要的采购方式602
第七节 政府采购运行程序606
一、政府采购的运行程序606
二、几种主要采购方法的运行程序608
第八节 政府采购的审计与监督610
一、政府采购的审计610
二、政府采购的监督612
第九节 政府采购绩效评价618
一、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的意义618
二、政府采购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619
第十节 中国的政府采购制度622
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622
二、我国政府采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25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制度的条件628
四、建立健全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原则629
五、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采购制度630
六、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政府采购工作的重点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