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学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3247509.jpg)
- 张利群主编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32970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2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文学理论的性质和作用1
二、文学理论的发展和内容2
三、如何学习文学理论4
第一章 文学本质7
第一节 文学是一种特殊的、审美的意识形态7
一、文学是一种意识形态7
二、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10
三、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13
第二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18
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18
二、语言艺术的特征20
第二章 文学特征29
第一节 文学的形象性29
一、文学必须塑造形象29
二、文学形象的涵义30
三、塑造形象是文学的根本特征31
四、文学形象的特点33
五、文学形象的类型35
六、文学形象的表现形式39
第二节 文学的情感性41
一、情感在文学中的作用42
二、审美情感的表现形式和特征43
三、审美情感表现是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48
第三节 文学的真实性49
一、真实性是艺术的生命49
二、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51
第三章 文学发展54
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54
一、关于文学起源的推论与假设55
二、文学的起源与人类的实践活动58
第二节 文学的发展61
一、文学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61
二、物质生产与文学的发展63
三、文学在继承与革新中发展66
四、文学在交流中发展68
第四章 作品构成72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72
一、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涵义73
二、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相对性73
三、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77
第二节 文学作品内容的诸要素79
一、题材79
二、主题82
三、情节83
第三节 文学作品形式的诸要素85
一、语言85
二、结构91
三、表现方法94
四、体裁98
第五章 文学体裁100
第一节 文学体裁的划分100
一、文学类型划分的依据101
二、“三分法”和“四分法”103
三、文学类型划分的相对性和稳定性104
第二节 诗歌105
一、诗歌的特征105
二、诗歌的分类108
第三节 散文109
一、散文的含义和基本特征109
二、散文的分类111
第四节 小说117
一、小说的特征117
二、小说的分类120
第五节 戏剧文学123
一、戏剧文学的特点123
二、戏剧语言的要求126
三、戏剧分类128
第六节 影视文学131
一、电影文学131
二、电视文学135
第六章 创作活动138
第一节 创作过程138
一、审美发现139
二、创作构思142
三、艺术表现144
第二节 创作思维146
一、人类的基本思维形式147
二、形象思维的特征149
三、文学创作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关系154
第三节 创作灵感158
一、灵感的涵义和实质158
二、灵感的特征160
三、灵感产生的原因163
第四节 创作主体166
一、创作主体的构成条件166
二、创作主体的心理结构172
第七章 文学典型179
第一节 文学典型的历史演进179
一、类型化典型180
二、个性化典型182
第二节 典型人物183
一、典型人物的本质特征183
二、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187
三、典型化的规律与方法192
第三节 意境196
一、意境的辩证结构特征197
二、意境的审美张力199
第八章 文学思潮203
第一节 文学思潮与创作方法203
一、文学思潮的涵义203
二、文学思潮与创作方法204
三、世界观与创作方法的关系206
第二节 文学史上的主要文学思潮210
一、古典主义210
二、现实主义211
三、批判现实主义214
四、自然主义216
五、浪漫主义217
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和“两结合”219
七、现代主义221
第三节 文学风格与流派225
一、文学风格225
二、文学流派235
第九章 文学欣赏243
第一节 文学欣赏的性质243
一、文学欣赏的性质243
二、文学欣赏的主观性和差异性245
三、文学欣赏的客观性和普遍性247
四、文学欣赏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249
五、接受美学在欣赏中的作用250
第二节 文学欣赏的特征251
一、文学欣赏是一种“再创造”251
二、文学欣赏中的情感活动255
三、文学欣赏的共鸣257
第三节 文学欣赏的基本规律259
一、文学欣赏的活动过程259
二、文学欣赏的原则263
三、文学欣赏的主体条件264
第四节 文学欣赏的功能267
一、文学欣赏是文学作品产生社会意义的中间环节267
二、文学欣赏对文学创作的规范功能268
三、文学欣赏对欣赏主体的反塑功能271
第十章 文学批评274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特征和功能274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274
二、文学批评的特征278
三、文学批评的功能281
四、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有释义、评价功能285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条件286
一、文学批评的标准286
二、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288
三、批评家的主体条件295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299
一、文学批评的原则299
二、批评论与批评方法302
三、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历史”的批评方法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