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秦汉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秦汉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3242092.jpg)
-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5519X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735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751页
- 主题词:秦汉魏六国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秦汉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统一的秦皇朝(公元前221年——前202年)14
第一节 秦国的由来和称霸一方14
一、秦族的来源和秦国的建立14
二、统一关中和秦穆公独霸西戎16
第二节 商鞅变法和秦国的扩张20
一、商鞅变法和秦国的勃兴20
二、从惠王到昭王的扩张活动25
第三节 秦皇朝的建立29
一、六王毕 四海一29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37
三、巩固统一的各项政令43
第四节 社会经济的发展56
一、农业56
二、手工业57
三、商业59
第五节 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一60
一、统一岭南60
二、统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61
三、征伐匈奴62
第六节 从秦末农民战争到楚汉战争63
一、秦的暴政63
二、陈胜、吴广起义71
三、反秦斗争的继续发展与秦朝灭亡79
四、楚汉战争与汉朝的建立85
第二章 西汉前期的政治和经济(公元前202年——前141年)93
第一节 西汉的建立及其稳定93
一、定都长安93
二、恢复统治秩序96
三、剪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99
四、吕后称制与吕氏集团的覆灭105
五、黄老政治与文景时期的繁荣110
第二节 财政政策和经济发展113
一、农业政策和农业的发展113
二、弛山泽之禁与手工业的进步119
三、商业的发展和抑商政策132
第三节 政治与法律制度137
一、中央和地方官制137
二、法律制度144
三、土地、赋税、徭役制度149
第四节 皇权和封国的斗争159
一、诸侯王势力的膨胀与对策159
二、七国之乱与诸侯王国的削弱162
第五节 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164
一、匈奴的强盛与汉匈和战165
二、赵佗称王南越及汉越通好170
第三章 西汉皇朝的鼎盛时期(公元前140年——前49年)172
第一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172
一、继续削弱和打击王侯势力172
二、镇压地方豪强势力181
三、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监察制度183
四、罢黜百家,尊崇儒术184
五、察举制度的确立与广开仕途187
六、中朝的出现与丞相权力的降落190
七、加强军权192
八、加强法律统治194
第二节 汉朝与边境各族的关系 中国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194
一、反击匈奴194
二、开通西域200
三、对卫氏朝鲜的征服209
四、闽越与南越的内属210
五、开通西南地区213
第三节 汉武帝时期的财政经济政策和措施215
一、增加财政收入的各项措施215
二、水利建设226
三、西北屯田228
四、农业技术改革229
第四节 武帝后期的社会危机和“昭宣中兴”232
一、武帝后期社会危机的加深232
二、轮台“哀痛之诏”234
三、霍光辅政与昭宣中兴235
第四章 西汉后期阶级矛盾的加剧和新朝代汉(公元前48年——公元25年)242
第一节 阶级矛盾的发展242
一、土地、奴婢问题的日趋严重242
二、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奢侈淫乐与政治的腐败246
三、“七死”、“七亡”笼罩下人民的苦难与反抗251
四、地主阶级的改革与改制思潮256
第二节 王莽改制260
一、王莽代汉260
二、王莽的“新政”及其失败264
三、狭隘的大汉族主义的民族政策276
四、王莽暴政加速了农民起义的爆发279
第三节 新朝末年的农民战争与东汉皇朝的建立281
一、赤眉起义281
二、绿林起义与新莽政权的覆亡283
三、群雄并起的河北义军287
四、刘秀在河北的活动与东汉政权的建立288
五、绿林、赤眉军的相继失败与东汉的统一289
六、新莽末年农民战争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298
第五章 东汉前期的政治和经济(公元25年——105年)304
第一节 东汉前期的政治304
一、东汉初年缓和社会矛盾的政策304
二、刘秀加强皇权的政治军事措施312
三、“度田”失败所透出的信息327
第二节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31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331
二、手工业的发展343
三、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351
第三节 东汉与匈奴、西域以及亚洲各国的关系357
一、匈奴与西域357
二、窦融经略河西362
三、东汉对北匈奴的战争和汉通西域366
四、东汉时期的中外交通375
第六章 东汉后期的社会危机(公元106年——184年)382
第一节 豪强大族的发展382
一、东汉的豪强大族382
二、豪族的田庄经济388
三、在豪族势力发展中阶级关系的变化394
第二节 外戚、宦官更迭执政400
一、外戚、宦官的相继专政400
二、士大夫反对黑暗专权势力的斗争与改良主张408
三、东汉“党锢之祸”415
第三节 西羌、乌桓、鲜卑等族的社会生活及其与东汉的关系422
一、羌人的生活和羌人反抗东汉统治的斗争422
二、乌桓与鲜卑427
三、东北各族——?貊、扶余、挹娄、高句丽430
四、南方各族——槃瓠部、廪君部、板楯部433
五、西南各族——滇、哀牢、邛都、莋都、冉駹、白马氐436
第四节 东汉末年的农民战争440
一、东汉中叶以后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440
二、黄巾起义445
三、军阀混战中的农民战争450
第七章 统治阶级的混战与东汉灭亡(公元184年——220年)458
第一节 州郡牧守和豪强地主武装的割据458
一、州郡牧守权力的膨胀458
二、豪强地主武装势力的发展462
第二节 董卓专权与军阀混战468
一、董卓专权468
二、关中和山东地区的军阀混战475
第三节 曹操、刘备和孙氏三个集团的兴起487
一、曹操的崛起与统一北方487
二、刘备的起兵与诸葛亮隆中对策502
三、孙氏统一江东508
第四节 赤壁之战与三国局面的形成515
一、赤壁之战515
二、三国局面的形成520
第八章 秦汉社会生活(公元前221年——前202年)527
第一节 饮食527
一、主食528
二、肉食和鱼类、果蔬530
三、饮料533
四、食器536
五、饮食礼俗537
第二节 服饰538
一、冠帽539
二、上衣541
三、下衣543
四、鞋袜544
第三节 居住545
一、庭院式住宅545
二、楼阁式住宅547
三、家具548
第四节 交通549
一、陆路549
二、水路552
三、交通工具554
四、旅行与传舍、逆旅558
五、旅行礼俗560
第五节 婚姻563
一、婚龄563
二、择偶565
三、媒聘568
四、选择婚期569
五、婚礼569
六、婚姻的补充形式571
七、离婚和再嫁572
第六节 丧葬574
一、丧仪574
二、厚葬579
三、居丧582
第七节 节日585
一、除夕与正旦585
二、元宵节588
三、清明节589
四、五月五日590
五、夏至591
六、冬至591
七、腊日592
第八节 神灵祭祀方术593
一、祠祭593
二、社祭596
三、户祀596
四、鬼怪598
五、方术599
第九节 社会风气605
一、养老605
二、任侠608
三、崇尚气节609
第九章 秦汉思想文化612
第一节 经学和学校教育612
一、经学的演变与经今古文之争612
二、学校教育618
三、古籍整理624
第二节 思想和宗教627
一、秦朝的思想文化政策与秦始皇、李斯的思想627
二、西汉初年诸子余绪的活跃与新道家634
三、贾谊的历史反思638
四、董仲舒的新儒学641
五、谶纬迷信的泛滥和《白虎通》的宗教神学647
六、王充朴素的唯物论和无神论思想652
七、东汉末年的社会批判思潮与崔寔、王符、仲长统658
八、“清议”及其向“清谈”的转化664
九、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创立670
第三节 史学、文学、文字学和艺术673
一、《史记》、《汉书》及其他史学著作673
二、汉赋、乐府、五言诗和建安文学678
三、《尔雅》、《方言》和《说文解字》686
四、书画、音乐和舞蹈689
第四节 科学和技术695
一、数学695
二、天文历法696
三、化学698
四、农学699
五、医学699
六、造纸术的发明及其传播702
后记705
再版后记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