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
  • 徐端全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24905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微型计算机-系统设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嵌入式系统概述1

1.1什么是嵌入式系统1

1.2嵌入式系统与通用计算机系统2

1.3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与应用5

1.4嵌入式系统的组成7

1.5嵌入式系统的分类8

1.5.1按处理器位宽分类8

1.5.2按有无操作系统分类8

1.5.3按实时性分类8

1.5.4按应用分类9

1.6小结10

1.7习题10

第2章 嵌入式处理器11

2.1嵌入式处理器的原理11

2.1.1嵌入式处理器的指令系统11

2.1.2嵌入式处理器的类型12

2.1.3嵌入式处理器的结构14

2.1.4大端方式和小端方式15

2.1.5影响嵌入式处理器性能的因素15

2.2嵌入式处理器的分类16

2.3嵌入式处理器的特点18

2.4 8051单片机18

2.4.1 8051单片机结构19

2.4.2 MCS-51指令系统20

2.5 ARM处理器及实例21

2.5.1 ARM技术发展21

2.5.2 ARM体系结构21

2.5.3 ARM扩展指令集23

2.5.4 ARM/Thumb体系结构版本的命名24

2.5.5 ARM处理器核24

2.5.6 ARM处理器片内总线26

2.5.7 S3C2410处理器28

2.6嵌入式x86处理器及实例30

2.6.1嵌入式x86处理器的发展30

2.6.2 Geode x86处理器30

2.6.3 CS5535原理33

2.6.4基于Geode GX处理器的嵌入式系统结构35

2.7 DSP处理器及实例35

2.7.1 DSP与普通处理器的区别36

2.7.2 DSP的应用形式37

2.7.3 TMS320DM642处理器38

2.8 SOC处理器及实例40

2.8.1 SOC处理器类型及优点41

2.8.2视频编码SOC处理器41

2.9嵌入式处理器的选择44

2.10嵌入式处理器的JTAG调试接口47

2.11小结48

2.12习题49

第3章 嵌入式系统总线50

3.1计算机总线基本概念50

3.2嵌入式系统总线的特点51

3.3 ISA总线原理52

3.3.1 ISA总线结构52

3.3.2 ISA总线信号53

3.3.3 ISA总线时序58

3.4 PCI总线原理59

3.4.1 PCI总线概述60

3.4.2 PCI总线系统结构60

3.4.3 PCI总线信号62

3.4.4 PCI设备的配置空间67

3.4.5 PCI总线操作命令73

3.4.6 PCI总线传输操作75

3.5 PC/104系列总线标准76

3.5.1 PC/104总线77

3.5.2 PC/104-Plus总线79

3.5.3 PCI-104、PCI/104-Express及PCIe/ 10481

3.6 CompactPCI总线82

3.6.1 CompactPCI概述82

3.6.2 CompactPCI机械结构83

3.6.3 CompactPCI连接器84

3.6.4 CompactPCI热插拔技术87

3.7小结89

3.8习题89

第4章 嵌入式系统常见电路90

4.1系统复位与电源监控90

4.1.1 RC复位电路91

4.1.2复位与电源管理控制器92

4.2 I2C总线原理95

4.2.1概述95

4.2.2 I2 C总线拓扑结构96

4.2.3 I2C总线工作原理98

4.3实时时钟102

4.3.1实时时钟基本概念102

4.3.2 S-35390A实时时钟103

4.4 RS-232接口109

4.4.1 RS-232原理109

4.4.2 RS - 232接口110

4.4.3起止式异步串行通信协议112

4.4.4 RS-232接口驱动器实例113

4.5小结113

4.6习题114

第5章 嵌入式系统存储器115

5.1概述115

5.2静态随机存储器116

5.2.1 SRAM原理116

5.2.2 IDT7164静态RAM存储器117

5.3双端口存储器119

5.3.1双端口RAM及其应用120

5.3.2 IDT7007双端口RAM120

5.3.3 IDT7007中断逻辑122

5.3.4 IDT7007信号灯逻辑123

5.3.5 IDT7007的扩展123

5.4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124

5.4.1动态随机存储器124

5.4.2 SDRAM概述126

5.4.3 SDRAM命令129

5.5 NOR Flash134

5.5.1 Flash概述134

5.5.2 W39L040V简介134

5.5.3 W39L040V操作模式136

5.5.4 W39L040A模式命令138

5.5.5 W39L040A擦写状态查询141

5.6 NAND Flash141

5.6.1 K9F1208X0C简介141

5.6.2 K9F1208X0C输入/输出接口145

5.6.3 K9F1208X0C操作命令147

5.6.4 K9F1208X0C备用区数据分配155

5.7串行EEPROM156

5.7.1 24C01结构156

5.7.2 24C01写操作157

5.7.3 24C01读操作158

5.8小结159

5.9习题160

第6章 嵌入式系统引导程序161

6.1 PC机中的引导程序161

6.2嵌入式系统中的引导程序163

6.3嵌入式系统引导程序的启动过程165

6.4 Universal Boot Loader168

6.4.1 U-Boot简介168

6.4.2 U-Boot用户命令及使用168

6.4.3 U-Boot源代码结构170

6.4.4 U-Boot启动过程172

6.4.5 U-Boot用户命令解释代码173

6.4.6 U-Boot中的Flash烧写代码175

6.4.7 U-Boot编译177

6.4.8 U-Boot的移植180

6.4.9 U-Boot的烧写182

6.5小结183

6.6习题183

第7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184

7.1概述184

7.2嵌入式操作系统硬件抽象层185

7.3嵌入式操作系统实时性187

7.3.1实时系统概述187

7.3.2嵌入式系统实时性189

7.3.3裸机中的实时软件设计190

7.3.4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191

7.4嵌入式Linux195

7.4.1 Linux简介195

7.4.2嵌入式Linux特点197

7.4.3常见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198

7.5 μC/OS-Ⅱ操作系统200

7.5.1 μC/OS-Ⅱ操作系统概述200

7.5.2 μC/OS-Ⅱ任务管理202

7.5.3 μC/OS-Ⅱ移植203

7.6 VxWorks操作系统205

7.6.1 VxWorks系统结构205

7.6.2 VxWorks操作系统特点206

7.6.3 VxWorks任务管理208

7.6.4 Tornado开发环境208

7.7 Windows XP Embedded操作系统210

7.7.1 Windows Embedded210

7.7.2 Windows XP Embedded211

7.7.3 Windows XP Embedded开发工具与开发过程213

7.8 Windows CE操作系统215

7.8.1 Windows CE概述215

7.8.2 Windows CE系统结构216

7.8.3 Windows CE文件系统219

7.8.4 Windows CE内存管理220

7.8.5 Windows CE系统调度221

7.8.6 Platform Builder系统定制工具223

7.8.7 Embedded Visual C++应用软件开发环境225

7.9嵌入式操作系统选型226

7.10小结228

7.11习题229

第8章 嵌入式系统低功耗设计230

8.1嵌入式系统低功耗设计的重要性230

8.2功耗类型与产生的原因232

8.3硬件功耗控制方法234

8.3.1选择低功耗器件234

8.3.2采用低功耗电路形式235

8.3.3充分利用器件的低功耗工作模式237

8.3.4选择低功耗电源电路239

8.3.5分区分时供电242

8.3.6动态电压与频率调节243

8.3.7其他硬件功耗控制方法246

8.4软件功耗控制方法247

8.5小结250

8.6习题250

第9章 嵌入式系统电磁兼容设计251

9.1电磁兼容的发展251

9.2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252

9.3常见电磁兼容问题253

9.4电磁兼容设计的重要性256

9.5电磁兼容测试的单位257

9.6 PCB元件的高频特性258

9.6.1导线259

9.6.2电阻259

9.6.3电容260

9.6.4电感260

9.7电磁能量的耦合途径与抑制方法261

9.7.1直接传导耦合261

9.7.2公共阻抗传导耦合262

9.7.3电容耦合264

9.7.4电感耦合264

9.8 PCB中的信号完整性分析265

9.8.1传输线原理266

9.8.2信号完整性问题267

9.8.3信号完整性问题的解决方法269

9.9 PCB中的去耦电容272

9.10小结273

9.11习题273

参考文献2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