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
  • 赵敏俐编著(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6594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0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乐府诗-文学研究-中国-两汉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代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上编 汉乐府制度与歌诗艺术生产11

第一章 汉乐府探源11

第一节 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新思考11

第二节 分工的出现与古代乐官文化的产生20

第三节 雅乐观的建立与雅俗艺术的盛衰消长28

第二章 汉代社会歌舞娱乐盛况的文献考察33

第一节 从宫廷到民间的汉代歌舞艺术发展盛况33

第二节 宫廷乐官的世代传承与贵族子弟培养45

第三节 民间歌舞艺人的命运与艺术贡献50

第三章 乐官制度建设与乐府的兴废60

第一节 太乐与乐府:汉初乐官制度的建设60

第二节 汉武帝扩充乐府的艺术生产史意义68

第三节 汉哀帝罢乐府以后的乐官制度变革80

第四章 汉代歌诗艺术生产的基本特征90

第一节 占主导地位的寄食式艺术生产与特权式消费91

第二节 卖艺式的歌诗生产与平民式消费在汉代的出现98

第三节 古老的自娱式歌诗生产与消费在汉代的发展103

第五章 汉代歌诗分类及其发展大势110

第一节 主要用于祭祀燕飨的宫廷雅乐111

第二节 主要用于社会各阶层消费的俗乐118

第三节 汉代各类歌诗艺术的兴衰消长122

中编 汉代歌诗艺术分类研究131

第六章 汉初雅乐与《安世房中歌》131

第一节 《安世房中歌》对周代《房中乐》的继承131

第二节 《安世房中歌》在内容方面的革新134

第三节 《安世房中歌》在艺术上的创新139

第七章 《郊祀歌》十九章研究145

第一节 《郊祀歌》十九章产生的历史背景145

第二节 《郊祀歌》十九章的产生时间及内容分类150

第三节 《郊祀歌》十九章的艺术成就156

第八章 《汉鼓吹铙歌》十八曲研究164

第一节 《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名实考论164

第二节 《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内容梳理174

第三节 十八曲的艺术特点及文学史意义190

第九章 汉代相和歌诗研究197

第一节 相和歌的名称来源与分类197

第二节 相和诸调歌诗的艺术形式208

第三节 相和诸调歌诗内容的两大类别228

第十章 舞曲歌辞、琴曲歌辞与杂曲歌辞246

第一节 开中国戏剧艺术先河的舞曲歌辞246

第二节 借古事以抒怀的琴曲歌辞254

第三节 兼收众类的杂曲歌辞268

第十一章 汉代民间歌谣研究276

第一节 现存汉代民间歌谣的分类及区别277

第二节 汉代民间歌谣的内容及形式280

第十二章 汉代贵族歌诗研究289

第一节 汉代贵族歌诗创作考289

第二节 汉代贵族的政治生活歌诗294

第三节 具有特殊地位的汉武帝歌诗301

第四节 刘细君与班婕妤的歌诗305

第十三章 汉代文人歌诗研究311

第一节 汉代文人参与歌诗创作的文献考察311

第二节 传世署名的汉代文人歌诗314

第三节 部分阙名抒情歌诗作者推测321

第四节 汉代文人歌诗的存在及其意义326

下编 汉代歌诗艺术成就研究331

第十四章 汉代歌诗的文化功能与艺术特征331

第一节 汉代歌诗的主要文化功能331

第二节 汉代歌诗内容的基本表现形态338

第三节 汉代歌诗以悲为乐的审美风习349

第十五章 汉代歌诗的语言艺术形态357

第一节 汉代歌诗的一般演唱方式358

第二节 汉代歌诗的艺术表现特征362

第三节 歌唱艺术的程式化与语言结构376

第十六章 汉代歌诗的成就与历史地位386

第一节 开创封建地主制社会艺术新篇386

第二节 创造中古诗歌的艺术新形式391

第三节 开辟中国歌诗发展新道路395

参考文献401

后记4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