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影印在老照片上的文化 鸟居龙藏博士的贵州人类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影印在老照片上的文化 鸟居龙藏博士的贵州人类学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33196197.jpg)
- 黄才贵编著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 ISBN:754120918X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606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6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影印在老照片上的文化 鸟居龙藏博士的贵州人类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代序1
自序5
上篇1
1.维新与学者1
1.1 来自民间的考古学者1
1.1.1 阿波国的变迁8
1.1.2 年少的人类学会会员24
1.2 学问的生涯30
1.2.1 进京求学31
1.2.2 探险求道33
1.3 鸟居学的启示49
1.3.1 历史文化的原动力50
1.3.2 友好中的喜与忧58
2.海岛与高原65
2.1 寻找学问的支点65
2.1.1 感受到的痛苦67
2.1.2 支点的力量71
2.2 四上宝岛,牵连贵州75
2.2.1 线索的起点76
2.2.2 底蕴的能量83
2.3 考古学上的三角形91
2.3.1 从杨辉“三角形”到“帕斯卡三角”92
2.3.2 同一文化板块的联系95
2.4 历史学上的两个族群102
2.4.1 “古代越族”说105
2.4.2 “越族苗族融合”说108
2.5 遗传学上的两个符号112
3.著述与老照片118
3.1 古驿道上的故事119
3.1.1 改装旅行的滋味120
3.1.2 海拔表上的记录131
3.1.3 “一线道”上的变迁135
3.2 在逗号和句号之间144
3.2.1 三十余数的专著与论文144
3.2.2 三篇书评的情思154
3.3 老照片的文化含量165
3.3.1 日本人从展厅看世界166
3.3.2 《黔苗图说》与人类学169
3.3.3 一百与一百零八178
3.3.4 外界从展厅了解贵州民族196
4.天职与选择201
4.1 和平村里的日本兵206
4.1.1 为“国际纵队”培养人才208
4.1.2 两门功课的意义208
4.1.3 几种书刊的价值210
4.1.4 诗歌和戏剧的情份215
4.2 变成贵州人的日本医生218
4.2.1 志在中华贵州地219
4.2.2 情系中华贵州地222
4.2.3 心在中华贵州地227
4.3 道歉的日本教授229
4.3.1 人生与个性229
4.3.2 桃李遍天下236
4.3.3 爱你就等干爱自己239
5.黔人与“黔学”245
5.1 走出去引进来的学问246
5.1.1 公使驻日,展播黔文化246
5.1.2 学贯中西,先学日本251
5.2 众人评说创立黔学257
5.2.1 贵州苗族学者的研究力度257
5.2.2 西南学者的研究深度264
5.2.3 华南学者的研究广度272
5.3 贵州与“应用学术文化”292
5.3.1 “日本民族多源论”的由来293
5.3.2 “应用学术文化”的构建294
下篇307
1.苗族与“凤头苗”307
1.1 苗族与“印度支那民族”307
1.1.1 鸟居的苗族文化观308
1.1.2 何谓“印度支那民族”314
1.2 “凤头苗”与朱元璋的老乡321
1.2.1 贵州的汉族与“凤头苗”322
1.2.2 史籍中的“屯堡人”330
1.2.3 “屯堡人”的形成338
1.2.4 “屯堡人”共同体界线的流动性344
1.2.5 “屯堡人”与后来移民的关系349
1.2.6 从“苗”到“汉”的回归351
2.芦笙与笙358
2.1 访问芦笙之乡358
2.2 芦笙的结构与种类365
2.3 芦笙的音色与音律370
2.4 芦笙的人类学价值380
2.4.1 中国笙文化的构成380
2.4.2 苗族迁徙与芦笙文化的传播387
3.铜鼓与铜铎392
3.1 铜铎的故乡393
3.1.1 铜铎文化圈中的德岛394
3.1.2 铜铎的由来395
3.1.3 铜铎的分布及构造401
3.1.4 铜铎的纹饰及功能407
3.2 铜鼓的故乡413
3.2.1 贵阳及其周边的少数民族414
3.2.2 从贵阳带到日本去的一面铜鼓421
3.2.3 铜鼓的历史425
3.2.4 铜鼓的分布及构成435
3.2.5 铜鼓的纹饰及功能437
3.2.6 铜鼓文化的现状444
3.3 青铜文化的交融453
3.3.1 大江南北的互动454
3.3.2 东方文化圈的交往458
4.蜡染与蓝染467
4.1 寻根467
4.1.1 “一蓝两地”468
4.1.2 寻找蜡染的老家474
4.1.3 蜡染的故乡在这里477
4.2 贵州蜡染文化的特征488
4.2.1 大山的艺术魅力488
4.2.2 文化交融的底蕴494
4.3 蜡染文化的交融499
4.3.1 世界看一枝蜡笔500
4.3.2 画在白布上的世界504
5.瀑布与红崖512
5.1 瀑布隐灵犀514
5.1.1 蜚声中外的黄果树515
5.1.2 荣耀大西南的瀑布家族520
5.2 红崖露峥嵘528
5.2.1 访古与考古528
5.2.2 五类十五说的考究542
5.2.3 红崖古迹的价值意义553
参考文献556
图片目录577
附录一582
附录二590
后记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