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补偿制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行政补偿制度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3191659.jpg)
- 高景芳,赵宗更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82073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36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行政补偿制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引论1
第一节 词辨:补偿与赔偿1
第二节 行政补偿的概念与特征5
一、行政补偿概念之界定6
二、行政补偿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12
三、行政补偿特征之探讨14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现状、方法与思路16
一、研究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意义16
二、我国行政补偿研究的现状20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22
四、研究思路的展开23
第二章 行政补偿的理论分析25
第一节 行政补偿思想溯源25
一、财产权利观的历史变迁与行政补偿思想的形成25
二、国家责任的历史演进与行政补偿思想的形成35
三、促进行政补偿思想萌发的其他历史因素41
第二节 行政补偿的性质辨析44
一、争鸣:行政补偿性质之不同论说45
二、分析:对行政补偿性质几种观点的评说47
三、本书选择:行政补偿是行政主体的一种公法义务53
一、作为权利保障机制的行政补偿制度59
第三节 行政补偿的功能定位59
二、作为利益平衡机制的行政补偿制度64
三、作为民主法治昭示的行政补偿制度73
第四 节行政补偿的法理研讨74
一、国外行政补偿法理基础观点评介74
二、我国行政补偿法理基础探讨80
第三章 各国或地区行政补偿制度概览89
第一节 法国的行政补偿制度89
一、公用征收补偿制度91
三、行政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有关补偿问题96
二、公用征调补偿制度96
四、思考:为什么是普通法院?98
第二节 德国的行政补偿制度99
一、德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历史沿革99
二、德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基本体系104
三、基于社会国原则所衍生的损失补偿制度105
第三节 日本的行政补偿制度107
一、损失补偿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107
二、损失补偿制度的法律根据108
三、损失补偿的内容与种类109
四、补偿不及的领域与基于结果责任的损失补偿112
第四节英国的行政补偿制度113
一、强制剥夺财产权的补偿113
二、合法侵害行为的补偿114
三、强制卖出的补偿114
第五节 美国的行政补偿制度115
一、财产征收的损失补偿115
二、财产权限制的损失补偿117
三、简评120
第六节 我国台湾地区的行政补偿制度120
一、台湾地区行政补偿制度的“法律” 依据121
二、台湾地区行政补偿制度的基本体系122
第四章 中国行政补偿制度之基本体系127
第一节 中国行政补偿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体系128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行政补偿制度128
二、改革开放以后的行政补偿制度13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行政补偿制度132
四、中国行政补偿制度基本体系概说134
第二节 基于特别牺牲理论的行政补偿139
一、公益征收与征用之行政补偿140
二、公益征调之行政补偿148
三、财产权限制之行政补偿149
四、关于行政职权行为附随效果损害之行政补偿153
一、授益性行政行为撤销、变更或废止引发之行政补偿154
第三节 基于信赖保护原则的行政补偿154
二、行政主体基于优益权单方变更行政合同引发之行政补偿157
三、诱导性行政指导品质低劣或错误引发之行政补偿159
四、具有影响性的行政计划变更引发之行政补偿161
第五章 中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反思与重构163
第一节 中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宪法基础:分析与评价163
一、宪法财产权及其意义164
二、关于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宪法基础173
三、余论180
一、行政补偿立法的现状与缺失183
第二节 中国行政补偿制度的立法状况:缺失与完善183
二、行政补偿立法的完善措施与机制193
三、小结201
第三节 中国行政补偿制度的运作实践:问题与对策201
——以征地补偿制度为中心201
一、中国行政补偿运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02
二、中国行政补偿运作实践改进的对策建议214
三、小结226
参考文献227
后记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