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发展路径 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市发展路径 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3189542.jpg)
- 苗建军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9830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39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49页
- 主题词:交通工程-招标-文件-范文-江苏省;交通工程-工程施工-监督管理-招标-文件-范文-江苏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发展路径 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节 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研究及其意义1
一、为什么研究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1
导言 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研究背景1
二、如何研究中心城市发展2
三、研究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意义5
第二节 中国城市发展简略回顾6
一、中国近代城市的非正常开局6
二、1949—1978年的城市发展8
三、1979—1992年的城市发展11
四、1993年以后的城市发展14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研究的概念17
第三节 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研究的概念与理论17
二、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研究的理论依据21
第四节 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研究假设与方法23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研究的基本假设24
二、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研究框架24
三、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研究方法26
第一章 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理论27
第一节 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研究文献27
一、西方关于中心城市发展的理论27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城市发展29
一、中心城市的区域性成因32
第二节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形成机理32
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区位选择34
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特征37
四、设立中心城市的行政规定39
第三节 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力理论42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力含义42
二、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力的构成43
三、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力的评价指标体系45
第四节 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极理论48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极化发展理论48
二、区际分工中的中心城市发展极52
三、区际差异就是中心城市发展极差异54
第五节 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序理论56
一、城市发展序的含义56
二、城市发展空间序58
三、城市发展经济序59
四、城市发展制度序60
五、城市发展文化序61
六、城市发展的结构序与功能序62
第六节 区域性中心城市分工模型63
一、区际要素流动形成特色城市63
二、城市分工增进城市利益65
三、区际要素流动周期与城市发展周期68
四、区际要素流动与城市带成长69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空间的经济解释72
第二章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空间发展路径72
第一节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72
二、区域性中心城市空间的区位解释75
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边缘区空间78
四、数理的城市空间描述79
五、区域性中心城市空间的序化81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空间的宏观主体83
第二节 宏观视角的中心城市空间83
二、中心城市空间宏观化过程86
三、城市带的空间成长90
四、城市带中中心城市的能级92
五、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新功能区95
六、城市地区:一种新的城市空间模式97
第三节 济青烟城市带空间结构98
一、济青烟城市带空间描述99
二、济青烟城市带空间结构规划101
三、济青烟城市带的空间区位商103
四、济青烟城市带城市间物流经济链106
第三章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路径108
第一节 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化路径108
一、城市经济增长内涵108
二、城市带的经济增长109
三、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增长模式110
四、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增长机制111
五、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增长方式115
第二节 经济结构信息化的路径116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信息化的内涵116
二、区域性中心城市信息化的需求116
三、区域性中心城市信息化的供给118
四、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结构的信息化119
第三节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经济结构调整路径121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产业布局调整121
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就业分布结构调整124
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乡结构调整129
四、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所有制结构调整131
第四节 产业结构高级化路径132
一、区域性中心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132
二、城市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133
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134
四、城市产业演变与城市化时序136
五、城市源泉产业及其演变138
一、中心城市文化路径的形成141
第一节 中心城市文化发展路径含义141
第四章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文化发展路径141
二、中心城市的文化发展力142
三、中心城市文化发展的内容143
四、中心城市文化发展的信息化层次145
五、中心城市文化发展的产业化路径147
第二节 中心城市文化发展方式休闲化148
一、中心城市休闲需求的经济视角148
二、中心城市休闲供给的经济视角150
三、休闲方式在中心城市的平衡152
一、学习型中心城市的构建环境154
第三节 中心城市学习型文化发展模式154
二、学习型中心城市的构建理论155
三、学习型城市的核心与基础156
四、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学习型社区158
五、中心城市的学习型家庭161
第四节 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现代化评价163
一、中心城市现代化的含义和标志164
二、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165
三、山东省城市现代化指数166
第五章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制度发展路径173
一、制度系统的内容173
第一节 中心城市发展的制度安排173
二、中心城市制度安排的含义174
三、中心城市制度安排分类175
第二节 土地制度与中心城市发展176
一、中国城镇土地制度演变和现状176
二、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二元性178
三、中心城市土地制度改革180
四、中心城市的土地储备制度181
五、中心城市的土地租赁制度183
第三节 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184
一、中心城市基础设施以及项目细分理论185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的变革186
三、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187
四、城市建设投资渠道和项目特点189
第四节 财税制度安排与中心城市190
一、财政支出制度与中心城市发展190
二、财政改革与城市产业体系193
三、税收制度对中心城市发展的影响195
四、财政收入制度与中心城市发展197
五、建立城市公共财政制度198
第五节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199
一、中心城市住房制度199
二、中心城市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
三、中心城市的失业保险制度201
四、中心城市社会救助制度203
五、中心城市医疗保险制度203
六、中心城市劳动预备制度204
第六章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协同发展206
第一节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社会系统206
一、城市社会系统的唯象描述206
二、城市社会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08
三、城市社会系统的协同发展209
第二节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环境系统209
一、城市环境系统的唯象描述209
二、城市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211
三、城市环境系统的协同发展212
一、城市经济系统的唯象描述213
第三节 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经济系统213
二、城市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14
三、城市经济系统的协同发展215
第四节 区域性中心城市诸系统的协同216
一、城市复合大系统的唯象描述216
二、城市复合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17
三、城市复合大系统的协同发展218
第五节 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施219
一、协同发展的理论来源219
二、协同发展的规律性221
三、城市带协同发展的战略实施223
第六节 中心城市发展的协同调控225
一、城市规划中的协同调控225
二、户籍管理制度的协同调控227
三、土地利用与城镇建设的协同调控228
参考文献233
后记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