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导论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学导论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3185243.jpg)
- 文历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6210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33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49页
- 主题词:医学-概论-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导论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古代医学2
第一节 医药的起源—原始医学2
第一篇 医学的起源与发展2
第二节 古代东方医学3
一、古埃及医学3
二、古印度医学3
三、古巴比伦和亚述的医学4
四、中国古代医学4
一、古希腊的医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1世纪)5
第三节 古代西方医学5
二、古罗马的医学(公元前1世纪~4世纪)6
第四节 古代医学的特点6
第二章 近代医学7
第一节 近代医学的发展7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近代医学7
二、17世纪的医学9
三、18世纪的医学11
四、19世纪的医学12
一、实验医学是近代医学的奠基石16
二、不同学派的争鸣促进了近代医学的发展16
第二节 近代医学的特点与启示16
三、自然科学进步是近代医学发展的动力17
四、医学交流架起了近代医学发展的桥梁17
一、科学技术发展与现代医学18
二、药物学与治疗学的飞跃18
第一节 现代医学的形成与发展18
第三章 现代医学18
三、分子生物学的发展19
四、免疫学的发展20
五、医学遗传学的发展20
六、器官移植与人造器官21
七、医学模式的转变21
八、传染病的新动态23
九、医学影像学的发展23
二、医学发展国际化25
一、医学分科专门化25
第二节 现代医学的特点25
三、医学技术逐渐现代化26
四、医学学科交叉渗透产生新学科26
第三节 现代医学发展的启示27
一、临床必须与预防相结合27
二、技术的转移与综合是医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27
三、既要重视延长寿命又要重视生命质量27
第四节 21世纪医学的发展趋势27
一、分子生物学将成为新世纪医学发展的龙头28
二、医学与众多学科融合发展为疾病诊断与治疗带来新突破29
三、预防医学发展将促进卫生革命29
四、老年医学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医学课题30
第四章 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31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31
一、阴阳五行31
三、病因病机32
四、诊法辨证32
二、脏腑经络32
五、治则方药33
第二节 中医学各专科的形成和发展33
一、中医基础33
二、诊断学34
三、内科34
四、外伤科35
八、针灸科36
七、五官科36
六、儿科36
五、妇产科36
九、药物学37
十、方剂学37
第三节 中医学的振兴38
一、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38
二、中医药科学研究取得突出成果39
三、中西医结合不断取得新的成就39
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41
一、自然科学知识41
第五章 医学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41
第二篇 医学教育与医学学习41
第一节 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41
三、医学专业知识42
第二节 医学人才的能力结构42
一、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3
二、动手能力43
三、自学能力43
四、创新能力43
七、组织和管理能力44
第三节 医学人才的素质44
五、交往能力44
六、信息管理能力44
一、思想道德素质45
二、文化素质45
三、业务素质46
四、身心素质46
一、医学教育体系的层次结构47
第六章 医学教育教学概论与现代医学教育思想47
第一节 我国医学教育体系47
二、医学教育体系的专业结构48
三、医学教育体系的类型结构49
第二节 医学教育教学过程50
一、医学教育教学过程的概念50
二、医学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任务50
三、医学教育教学过程的特点51
第三节 医学教学管理52
一、医学课程52
二、医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54
第四节 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55
一、医学教育所面临的挑战55
二、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57
第五节 现代医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59
一、教育思想的概念59
三、传统教育思想的强化60
二、教育思想的形成60
四、当代教育思想的形成61
五、医学模式及其观念对现代医学教育思想形成的影响61
六、现代医学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63
第七章 学习的理论与医学学习65
第一节 学习的理论概述65
一、学习的内涵65
二、影响学习的因素65
一、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71
第二节 大学学习与医学学习特点71
二、大学学习的特点73
三、医学学习的特点75
四、医学学习应遵循的原则76
第三节 医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77
一、医学知识的记忆技巧77
二、医学思维的训练策略80
三、医学的学习方法84
一、按工作性质分类89
第一节 卫生人员的分类89
第三篇 卫生人员与卫生服务工作89
第八章 卫生人员89
二、按工作场所分类90
三、按从事中西医学分类90
四、按是否专门从事卫生工作分类90
第二节 临床医生角色90
一、临床医生的使命与职责90
二、临床医生的社会声望和权力91
三、对临床医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93
第三节 护理人员角色94
一、护理人员的产生和社会地位94
二、护理模式转变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97
第四节 其他临床医务人员99
一、临床卫生技术人员99
二、临床管理人员99
第五节 卫生防疫监督人员101
一、卫生防疫人员101
二、卫生执法监督人员102
第六节 基层社区卫生工作者103
一、社区卫生工作者103
二、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104
三、农村基层卫生工作者108
第九章 病人111
第一节 病人角色111
一、疾病行为111
二、求医行为112
三、遵医行为113
第二节 病人的需要与期望114
一、病人的需要114
二、病人的期望115
第三节 病人的权利和义务116
一、病人的权利116
二、病人的义务117
第四节 病人的心理变化117
一、认知变化117
一、以病人为中心的意义118
第五节 以病人为中心118
二、情感变化118
四、人格变化118
三、意志行为变化118
二、以病人为中心的内涵119
第十章 医学人际关系与沟通121
第一节 沟通概述121
一、沟通的概念与类型121
二、沟通的基本要素与模式122
三、沟通的特点与功能123
四、沟通能力及其培养124
第二节 人际关系125
一、人际关系的内容及规律125
二、人际关系的特点125
三、人际关系的作用126
第三节 医学人际关系与沟通126
一、医学人际关系特征126
二、医患关系127
三、医务人员的人际关系129
四、治疗性沟通131
五、常用医患沟通技巧131
第十一章 健康与疾病134
第一节 生命134
一、生命的特征与定义134
二、生命的起源和进化134
一、健康的定义135
第二节 健康135
三、人的生命标准与价值135
二、健康的标准136
三、亚健康状态137
第三节 疾病138
一、疾病的定义138
二、疾病发生的原因138
三、疾病的自然进程和转归141
四、疾病过程的共同规律144
五、疾病发生的一般机制145
六、疾病的分类146
七、疾病谱变化147
第四节 衰老148
一、衰老的定义与特征148
二、衰老的机制148
第五节 死亡150
一、死亡的定义150
二、死亡的标准150
三、安乐死与临终关怀151
第十二章 临床诊断与治疗153
第一节 临床诊断153
一、临床诊断的思维过程及基本原则153
二、临床诊断中常用的思维方法156
三、临床诊断方法、技术及其评价157
第二节 临床治疗160
一、治疗的思维过程及基本原则160
二、常用治疗方法及其评价162
一、病历记录的基本要求167
第三节 病历记录与表达167
二、病历保存与管理168
第四节 临床实践中的法律问题169
一、法律与法规169
二、卫生法律与法规169
三、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170
四、医疗事故的现场处理171
五、医疗事故与等级172
六、医疗事故鉴定及法律处理程序174
七、医疗事故责任者的处罚176
八、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几种情况177
九、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措施177
第五节 非主流医学与循证医学179
一、非主流医学179
二、循证医学181
一、疾病预防与预防医学186
二、预防医学的基本任务186
第一节 疾病预防概论186
第十三章 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186
三、疾病预防的主要特点187
第二节 疾病预防的宏观策略187
一、“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188
二、医学模式与疾病预防模式的转变188
三、社会大卫生观念189
第三节 疾病预防的主要措施190
一、个体预防和群体预防190
二、三级预防192
三、疾病监测195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197
第四节 卫生保健197
一、卫生保健的主要形式198
二、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198
三、初级卫生保健199
第十四章 疾病的康复200
第一节 康复医学概述200
一、康复200
二、康复医学201
三、康复医学的工作方式202
四、残疾学202
五、社区康复203
第二节 康复医学的发展与作用204
一、康复与康复医学的形成与发展204
二、康复医学迅速发展的原因204
三、康复医学的作用204
一、康复医学评定205
第三节 康复医学评定与康复治疗技术205
二、康复治疗技术207
第十五章 中国卫生国情208
第一节 我国卫生工作方针208
一、建国后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和发展208
二、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及意义208
第二节 我国卫生组织机构209
一、卫生行政组织209
二、卫生业务组织209
三、宣传、出版和群众性卫生组织210
一、卫生机构211
二、医院床位211
三、卫生人力211
第三节 我国的卫生资源211
四、卫生资金212
第四节 建国50年我国卫生工作的成就212
第五节 我国的卫生改革213
一、卫生改革的背景——卫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213
三、卫生改革的任务214
二、卫生改革的原则214
第六节 加入WTO后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16
一、加入WTO后我国卫生领域的相关承诺216
二、加入WTO后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17
附录1 诺贝尔与诺贝尔奖219
附录2 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225
附录3 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229
参考文献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