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组织的社会进化理论方法和模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自组织的社会进化理论方法和模型](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3182043.jpg)
- 孙志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4578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自组织的社会进化理论方法和模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导言 社会系统的研究方法1
一、社会认识的两种来源1
二、自然科学的研究纲领对社会科学的影响6
三、实证主义社会科学的局限11
四、两类精神生活12
第一章 系统进化的实质、动力和主体17
第一节 系统、组织和自组织18
§1.1.1 系统和系统化18
§1.1.2 组织和组织化20
§1.1.3 自组织和他组织20
§1.1.4 自组织行为的创生和系统的进化、事物的发展22
第二节 耗散结构理论和系统进化的条件与动力25
§1.2.1 传统自然科学理论对事物发展动力问题的认识25
§1.2.2 耗散结构理论对系统进化条件和动力问题的认识27
§1.2.3 自组织系统进化的动力和系统内部的动力学机制问题的区别30
第三节 自组织创生过程的主体和社会共同体体系34
§1.3.1 社会共同体体系34
§1.3.2 自组织创生过程的主体38
第二章 自组织系统进化的动力学机制和组织学44
第一节 传统自然科学视野下的进化论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44
第二节 自组织过程创生的动力学过程分析——协同学49
§2.2.1 协同作用50
§2.2.2 序参量和伺服原理51
§2.2.3 涨落及其关联放大55
§2.2.4 社会共同体体系的形成、扩张和社会革命56
§2.2.5 涨落有序和突变分叉——社会系统演化的决定性和偶然性58
第三节 超循环理论——多层次系统整合的组织学60
§2.3.1 反应循环及两性关系——群体关系的初创61
§2.3.2 催化循环和亲代与子代的关系——群体组织的产生64
§2.3.3 催化超循环和生命性群体的集体保护机制——集体暴力组织关系66
§2.3.4 会聚、自由能通量、系统的组织层次——马克思的生产关系革命理论69
§2.3.5 社会系统的循环性及其与其他系统的区别74
第四节 微观和宏观共同进化理论76
第三章 自组织的进化论:历史和结构的二重奏82
第一节 自组织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82
§3.1.1 自组织理论及相关的进化论对进化理论的贡献82
§3.1.2 我们的补充84
第二节 自组织系统两种层次及层次间的关系89
§3.2.1 “层次”概念传统用法及使用中的混乱90
§3.2.2 层次的空间性思维的逻辑规则和时间性思维的逻辑规则97
§3.2.3 动物群体内部各层次之间的关系104
§3.2.4 对“作用—反作用”逻辑模式和“相互作用”逻辑模式的反思106
第四章 人类社会的产生:生产组织关系112
第一节 生产组织关系的产生112
§4.2.1 社会系统的基础117
第二节 社会系统的整合和社会组织的产生117
§4.2.2 社会系统各个层次之间的整合和社会组织119
第三节 系统进化在组织和功能方面的几个问题124
§4.3.1 系统动力学机制的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124
§4.3.2 系统外部功能的实现方式、内外功能相互之间的关系130
§4.3.3 社会系统的基本社会关系和非基本社会关系133
§4.3.4 学科分类和交叉学科136
§4.3.5 进化主体的转变140
§4.3.6 社会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单元性组织142
第四节 社会系统各个层次内部的关系143
第五章 财产流转关系和文明社会的产生148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变迁148
第二节 财产流转关系的产生150
§5.2.1 财产流转关系的定义和财产流转的形式150
§5.2.2 概念辨析:拥有、占有和所有151
§5.2.3 财产和财产观念156
§5.2.4 所有权的产生159
§5.2.5 所有权和财产流转关系的关系161
§5.2.6 所有制和分配关系、交换关系之间的关系163
第三节 财产流转关系对低层社会关系的影响164
§5.3.1 财产流转关系使生产组织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164
§5.3.2 财产流转关系对婚姻家庭关系的影响166
§5.3.3 财产流转关系对政治组织关系的影响(从部落联盟、酋邦到国家的产生)167
第四节 概念区分:部落联盟和酋邦168
§5.4.1 部落联合体形成的动力系统168
§5.4.2 概念区分:部落联盟和酋邦171
§5.4.3 酋邦和部落联盟的形成机制和民主、专制体制的最初成因174
第六章 财产流转关系的发展程度和传统社会国家形式的多样化181
第一节 交换、私有权的发展和国家的产生181
§6.1.1 早期国家的初级阶段、典型阶段和转变阶段182
§6.1.2 交换和掠夺对社会关系的不同影响183
§6.1.3 国际市场的开拓和国家的产生185
第二节 社会价值的分配媒据188
§6.2.1 社会价值分配的媒据188
§6.2.2 身份作为分配媒据188
§6.2.3 劳动作为分配媒据190
§6.2.4 财产和暴力作为分配媒据192
§6.2.5 暴力参与社会分配的形式197
§6.2.6 所有权是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统一体202
第三节 财产流转关系的发展和传统社会国家形式的多样化206
§6.3.1 三种原生型社会经济形态207
§6.3.2 雅典、罗马的奴隶制、民主制是历史的偶然210
§6.3.3 欧洲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同样是历史发展的偶然212
§6.3.4 从酋邦社会到亚细亚国家219
§6.3.5 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国家的权能225
§6.4.1 社会形态227
第四节 社会形态、社会组成单元和政府的性质227
§6.4.2 社会组成单元和社会组织的行业性分工230
§6.4.3 政府的基本性质236
第五节 社会系统的组成要素244
第七章 劳动力流转关系和现代社会248
第一节 财产流转、世界市场与国际政治248
第二节 概念讨论: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和现代社会252
第三节 劳动力流转关系258
§7.3.1 劳动力流转关系及其与劳动力控制方式的区别259
§7.3.2 劳动力流转关系是建立在财产流转关系式的基础上的262
§7.3.3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力控制方式和劳动力流转关系266
§7.3.4 俄罗斯“现代化”过程中的农奴化和农奴制改革272
§7.3.5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力控制方式和流转方式273
§7.3.6 劳动力自由流转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的条件277
第四节 劳动力流转关系对其他层次社会关系的影响284
§7.4.1 社会组成单元的变化285
§7.4.2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286
§7.4.3 现代代议制政府组织形式的产生288
§7.4.4 现代政府功能的扩展292
第五节 资本主义的新发展293
§7.5.1 科技知识流转关系294
§7.5.2 社会信息流转关系299
第六节 社会系统的最高层次和主导层次302
第八章 对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再透视308
第一节 研究社会系统的基本原则308
第二节 社会系统的进化动力及社会系统内在动力学机制314
§8.2.1 社会系统进化的动力和生产力315
§8.2.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概念辨析317
§8.2.3 社会系统的动力学机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323
第三节 社会系统的进化与人类解放325
参考文献331
后记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