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袁久红主编(东南大学电气人文学院)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9422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4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258页
- 主题词: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科: 政治哲学 学科: 研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 政治哲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1
第一节 卢卡奇的政治革命理论2
一、“革命辩证法”的总体性重构2
二、物化、物化意识与阶级意识理论5
三、社会主义国家论与社会主义的民主化13
第二节 葛兰西的政治哲学17
一、“实践哲学”的重建17
二、市民社会、政治社会与国家18
三、领导权理论及其影响24
第二章 法兰克福学派的政治哲学30
第一节 批判的政治哲学的构建31
一、“批判理论”的哲学旨趣31
二、对启蒙精神的社会政治批判32
三、对苏联模式的批判34
第二节 马尔库塞的政治哲学36
一、马尔库塞政治理论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原则36
二、以“单向度”为核心的社会政治批判理论41
三、政治意识形态新形式分析46
四、“爱欲解放”论导引下的革命新理论57
第三节 哈贝马斯的政治哲学62
一、公共领域的发展机制与结构转型63
二、合法化理论与晚期资本主义合法化危机68
三、生活世界殖民化与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建构73
四、程序民主与政治正义80
五、全球化与后民族结构85
第三章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95
第一节 萨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96
一、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96
二、存在、自由与“积极介入”的政治哲学98
三、“历史人学”视野下的异化、阶级和国家102
第二节 列斐伏尔的国家理论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111
一、国家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111
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日常生活革命122
三、对资本主义的“经济主义”与当代工人阶级革命的分析127
第四章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132
第一节 阿尔都塞对人道主义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抵制133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化和教条主义化133
二、对人道主义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批判137
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139
一、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反思141
第二节 阿尔都塞的国家理论141
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143
第三节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生产关系再生产中的作用145
一、意识形态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145
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在生产关系再生产中的作用147
第四节 意识形态和阶级统治之间的关系150
一、意识形态和统治阶级之间的相互塑造关系150
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152
一、对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批评154
第五节 普兰查斯的政治哲学154
二、政治是生产方式的一个部门155
三、结构主义的国家理论157
四、阶级理论与革命战略论161
第五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169
第一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170
第二节 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172
一、政治生态学的奠基172
二、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一种政治生态学分析174
三、技术、生态与社会178
四、社会主义和生态问题180
第三节 罗默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187
一、市场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188
二、社会主义与机会平等189
三、以息票市场为核心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型190
四、市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干预、计划和民主193
五、市场社会主义的现实可能性195
第六章 后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政治哲学197
第一节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及其后马克思主义198
一、德里达:解构就是颠覆198
二、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的辩护200
三、驳福山“新福音”—— 对西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205
第二节 詹姆逊的后马克思主义“文化政治学”208
一、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209
二、资本主义历史分期及其文化表征210
三、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政治阐释学212
第三节 拉克劳和墨菲“激进民主”的政治哲学222
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规划的解构222
二、阶级意识、领导权和社会理论的“终结论”阐释223
三、新自由主义批判与后马克思主义的自由理念230
四、“激进民主”政治的构建235
参考文献245
后记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