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最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务全书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最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务全书 上
  • 马文辉编 著
  • 出版社: 金版电子出版公司
  • ISBN:781265211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548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5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最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务全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3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3

第二篇 国有资产管理及其体制改革概述11

第一章 国有资产管理概述11

第一节 国有资产的概念及分类11

一、国有资产的概念11

二、国有资产的分类12

第二节 国有资产的形成与发展16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特征18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及内容20

一、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20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24

第五节 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25

一、国有资产管理的原则25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方法28

第六节 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9

第二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其改革31

第一节 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体制的概念31

第二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状及弊端33

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状33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弊端34

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问题37

第三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沿革38

一、计划经济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38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40

第四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与原则44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44

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原则50

第五节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及配套改革53

一、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53

二、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配套改革53

第三篇 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57

第三章 产权基本原理57

第一节 产权概述57

一、国内外学者对产权的不同理解57

三、产权的定义60

三、财产所有权61

四、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71

五、产权关系76

六、产权主体77

七、产权客体77

八、中介产权78

九、企业法人产权79

十、行政事业法人产权80

十一、产权的属性80

十二、产权的基本功能82

十三、国有资产产权的特征85

十四、与产权相关的一些概念87

十五、产权的基本结构89

第二节 产权的经济概念与法律概念90

一、产权的经济概念90

二、产权的法律概念93

第三节 共有权和相邻权98

一、财产共有98

二、按份共有99

三、共同共有99

四、相邻关系100

第四节 中央产权与地方产权101

一、中央产权101

二、地方产权102

三、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产权关系103

第五节 产权关系104

一、产权关系的概念104

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105

三、国家所有权与其他所有权的关系106

四、所有权内部监管权之间的关系106

五、经营权之间的关系107

六、理顺产权关系的重要意义108

七、当前产权关系改革应采取的措施109

第六节 产权制度111

一、产权制度111

二、产权的功能与产权制度112

三、企业产权制度的历史演变114

四、自然人产权制度与法人产权制度116

五、产权制度与产权营运117

六、产权制度变迁与产权效率119

七、传统体制中产权制度的特征与缺陷121

八、产权制度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123

九、对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现状的分析124

十、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思路与对策研究126

十一、产权制度改革的若干主张128

十二、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产权界定130

十三、产权制度改革需要重申的几个问题132

第七节 现代西方产权理论与我国的产权制度改革132

一、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33

二、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基本内容134

三、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根本缺陷138

四、现代西方产权理论对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借鉴意义139

第四章 产权界定与产权纠纷调处142

第一节 产权界定的含义及意义142

一、产权界定的含义142

二、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必要性和意义146

第二节 产权界定的依据及原则148

一、产权界定的依据148

二、产权界定的基本原则150

第三节 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内容151

一、国有企业产权界定151

二、集体企业中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界定158

三、公司制企业产业权界定164

四、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的产权界定166

五、境外国有资产产权界定167

六、国有资产管辖权的界定168

第四节 产权界定的方法及组织实施168

一、产权界定的方法168

二、产权界定的组织实施170

三、产权界定工作的程序171

第五节 产权纠纷调处171

一、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的基本含义171

二、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的基本依据173

三、产权纠纷的种类175

四、产权纠纷调处工作的地位176

五、产权纠纷调处的原则177

六、产权纠纷的一般清理179

七、国有资产产权纠纷的处理180

八、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的基本程序180

第五章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185

第一节 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概念和意义185

一、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概念185

二、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意义186

第二节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的回顾与现状189

一、产权登记工作的回顾189

二、产权登记工作的现状190

第三节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种类和内容191

一、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对象191

二、产权登记表与资金信用证明193

三、年度检查表194

四、开办登记表198

五、变动产权登记表202

六、注销产权登记表205

第四节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组织实施209

一、产权登记的管理机关209

二、产权登记的具体实施209

三、产权登记的年度检查211

四、产权登记的处罚规定211

第五节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一般程序213

一、申请受理214

二、填报审查215

三、审核认定216

四、核发证书217

第六节 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与工商注册登记的衔接218

一、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与工商注册登记的关系218

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与工商注册登记在实际工作中的配合220

第六章 国有资产产权转让与产权交易222

第一节 产权转让概述222

一、产权转让的必要性222

二、产权转让的可能性228

三、产权转让的发展过程230

第二节 产权转让市场232

一、产权转让市场232

二、产权转让的形式236

三、产权转让原则和规则241

四、产权转让程序243

五、产权转让的标准245

第三节 产权转让的管理248

一、我国产权转让市场存在的问题248

二、发展我国产权转让市场的思路252

三、政府在国有产权转让中的作用253

第四节 国有资产产权交易255

一、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的定义255

二、产权交易的特征255

三、产权交易的原则256

四、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256

五、产权交易的形式257

六、产权交易的程序261

七、人员安置263

八、产权出让净收入的处理263

九、产权交易的法律环境264

十、投资银行271

十一、产权交易中介机构273

第五节 资产重组与产权交易275

一、资产重组275

二、资产重组与产权交易的重要性277

三、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和产权交易存在问题279

四、资产重组与产权交易的发展趋势281

第六节 企业兼并284

一、企业兼并的动机284

二、企业兼并的概念289

三、企业兼并的程序290

四、企业兼并或合并的形式291

五、企业兼并的交易价格293

六、兼并策略296

七、企业兼并的财会处理299

八、我国企业兼并的基本情况304

九、我国企业兼并存在的问题307

十、我国企业兼并的发展趋势310

第七节 企业破产311

一、破产的概念311

二、破产程序312

三、国有企业破产的资产处置原则315

四、国有企业破产的国有资产管理316

五、破产欺诈问题317

第八节 公司股权转让的管理318

一、上市公司收购与兼并的规则318

二、国有股权转让320

三、上市公司的产权转让与非上市企业产权转让的区别324

第九节 国有小型企业出售326

一、小型企业出售的概念与特征326

二、小型企业出售的范围和方式327

三、小型企业出售的一般程序328

四、小型企业出售的产权管理328

第十节 我国国有产权对外商的出售330

一、外商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收购330

二、国有企业产权对外商的出售335

第七章 清产核资338

第一节 清产核资概述338

一、清产核资的概念338

二、清产核资的范围339

三、清产核资的内容339

四、清查核资的意义341

五、清产核资的任务和目标342

六、清产核资的指导思想343

七、清产核资的组织领导344

八、清产核资中的法律保障344

九、清产核资制度化、经常化345

第二节 资产清查346

一、资产清查的对象、原则和政策346

二、固定资产的清查351

三、流动资产的清查356

四、其他各项资产的清查362

五、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清查368

六、资产清查结果的分析与处理374

第三节 资产价值重估383

一、资产价值重估的概念383

二、资产价值重估的范围384

三、资产价值重估的必要性385

四、资产价值重估的作用386

五、资产价值重估的要求387

六、资产价值重估的方法388

七、资产价值重估的工作程序389

八、资产价值重估的具体操作391

第四节 资金核实397

一、资金核实的概念397

二、资金核实的目的398

三、资金核实工作的基本内容399

四、国有资本金的核定400

五、资金核实中有关问题的政策和财务处理403

第五节 清产核资报表404

一、清产核资报表的概念404

二、清产核资报表的构成404

三、清产核资报表的指标体系407

四、清产核资报表的编制、报送和汇总410

第六节 清产核资工作的检查与总结413

一、清产核资工作检查的内容413

二、清产核资工作检查的标准413

三、清产核资工作检查的方法415

四、清产核资工作总结的种类416

五、清产核资总结报告的内容416

六、清产核资工作总结报告的要求417

七、清产核资工作总结的程序418

第八章 国有资产评估420

第一节 国有资产评估概述420

一、资产评估的概念420

二、资产评估的特点423

三、资产评估的对象425

四、资产评估的原则427

五、资产评估标准430

六、资产评估的假设432

第二节 国有资产评估机构及评估管理体制433

一、国有资产评估机构管理433

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体制437

第三节 国有资产评估的法律监督441

一、资产评估法律监督的概念441

二、资产评估法律监督的内容442

三、资产评估的法律责任442

四、资产评估法律监督的完善444

第四节 国有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444

一、现行市价法的前提条件与适用范围444

二、重置成本法448

三、收益现值法456

四、清算价格法462

第五节 固定资产评估462

一、固定资产评估的范围及分类462

二、固定资产评估的特点464

三、固定资产评估的准备工作465

四、固定资产评估申报表467

五、固定资产的质量鉴定469

六、固定资产评估中重置成本法及其应用472

第六节 流动资产评估479

一、流动资产的含义及其特点479

二、流动资产评估的特点481

三、流动资产评估计价的原则483

四、流动资产评估的程序484

五、村料、燃料及商品的评估487

六、在产品和产成品评估493

七、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评估497

八、应收款项和摊费用的评估500

九、现金、银行存款和短期投资的评估505

第七节 房地产评估506

一、房地产及房地产评估概念506

二、房地产评估的目的、范围和对象507

三、房地产的分类508

四、房地产评估的特点509

五、房产评估510

六、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评估515

第八节 无形资产评估518

一、无形资产评估概述518

二、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522

三、主要无形资产的评估524

第九节 整体资产评估531

一、整体资产评估531

二、企业整体评估的设定和基本假设532

三、企业商誉与企业整体评估的关系532

四、企业整体评估的条件533

五、企业整体评估的基本方法533

六、企业整体评估中的基本参数534

七、商誉的整体评估535

第十节 资源性资产评估536

一、资源性资产评估的概念536

二、自然资源性资产的分类536

三、自然资源性资产的特点537

四、资源性资产评估的依据及其价格构成538

第十一节 资产评估报告543

一、资产评估报告的类型作用及编写步骤543

二、资产评估报告书的基本内容5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