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设备资产维护管理 发展策略与改善运行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企业设备资产维护管理 发展策略与改善运行指南](https://www.shukui.net/cover/9/33159441.jpg)
- (英)阿兰·威尔森(Alan Wilson)编著;李葆文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6912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728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754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设备管理-指南;企业管理:资产管理-指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企业设备资产维护管理 发展策略与改善运行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维护介绍3
1.1 概述3
目录3
译者序3
前言3
第一部分 建立维护策略3
1.2.2 企业文化与策略7
1.2.1 世界性的事件7
1.2 维护的实质变革7
1.2.3 人力开发、统计和招聘8
1.2.5 组织与实施9
1.2.4 沟通与工会9
1.3 主动维护10
1.2.6 首创性和如何应对改革10
1.3.1 资产策略11
1.3.3 以状态监测为基础的维护12
1.3.2 预防性维护12
1.3.5 资产策略的开发13
1.3.4 改善性维护13
1.3.6 朝着主动维护的方向前进14
1.4.1 资源结构的开发16
1.4 维护资源质量16
1.4.2 人的作用18
1.4.3 承包商或者本企业员工20
1.4.4 维护服务22
1.4.5 优化维护采购23
1.4.6 信息24
1.5.1 资源成本25
1.5 维护成本25
1.5.2 “后果”成本26
1.5.3 寿命周期费用27
1.5.4 增值维护28
1.5.5 改进成本项目30
1.6 小结31
2.1 概述33
第2章 目的和目标33
2.2 维护和共同目标35
2.2.1 资产的价值和资产置换36
2.2.2 质量和维护37
2.2.3 维护和交易市场39
2.3 维护及制造目标40
2.2.4 共同目标——良好维护带来的利益40
2.3.1 维护和准时生产方法41
2.3.2 维护和技术进步42
2.3.3 维护和改善工作环境及态度43
2.3.4 制造目标——良好维护的益处44
2.4.1 机器、设备和材料45
2.4 维护目的45
2.4.2 信息和维护计划46
2.4.3 人员47
2.4.4 预算控制48
2.5 小结49
2.4.5 维护目标——良好维护的利益49
3.1 概述51
第3章 保养维护的发展51
3.2.1 “成熟阶段”——计划预防维护52
3.2 建立维护“活动与计划”52
3.2.2 “持续发展”——预防维护/状态监测53
3.2.3 “增强势头”——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54
3.3.1 “成熟阶段”——人员培训56
3.3 人员发展56
3.3.2 “持续发展”——柔性工作57
3.3.3 “增强势头”——操作人员维护与全面生产维护(TPM)59
3.4.2 “持续发展”——承包者的利用62
3.4.1 “成熟阶段”——重组62
3.4 计划和承包62
3.4.3 “增强势头”——业务相关的激励计划63
3.5.2 “持续发展”——维护计算机应用系统(CMMS)65
3.5.1 “成熟阶段”——成本为基础和手工系统65
3.5 控制与计算机系统65
3.5.3 “增强势头”——以状态为基础的资产管理(专家)系统67
3.6 小结69
4.2 改进路线70
4.1 资产管理信息服务背景70
第4章 基准设定和维护趋势分析70
4.3 发展趋势和发现74
4.5 小结79
4.4 前景79
5.1 概述81
第5章 资产策略81
5.2 资产策略的目标82
5.4.1 建立资产登记83
5.4 开发阶段83
5.3 发展问题83
5.4.4 维护活动选择84
5.4.3 按设备的优先级排序84
5.4.2 审核当前运行的方案84
5.5 资产策略的开发85
5.4.7 考虑设备使用周期的变化85
5.4.5 调整并向预知性方案发展85
5.4.6 是否有最佳维护频率的问题85
5.5.1 建立资产登记86
5.5.2 审核目前运作的资产策略88
5.5.3 给设备按优先级排序89
5.5.4 选择维护任务92
5.5.5 维护资产策略的选择99
5.5.6 预知维护方案的调整103
5.6.1 是否存在维护的最佳效果108
5.6 最优化108
5.6.2 系统效率112
5.7 小结117
6.1 概述119
第6章 维护管理策略119
6.3 协作理念和维护121
6.2 业务计划121
6.4 生产理念和维护122
6.5 质量、安全和环境123
6.6 客户要求124
6.7 客户的焦点问题126
6.8 维护管理策略审核128
6.8.1 改变的需求129
6.8.2 策略开发130
6.8.3 改进计划132
6.8.4 策略的执行139
6.9 小结143
7.1 概述144
第7章 维护目标144
7.2 改善145
7.4 目标设立146
7.3 目的——目标与考核146
7.4.1 设立目标的关键点147
7.4.2 目标的分步实现148
7.5 业绩考核149
7.4.3 目标分步实现的技巧建议149
7.6 维护业绩指标151
7.6.1 财务考核152
7.6.2 运作考核154
7.7.1 综合评价159
7.7 系列的目标和评价159
7 7.2 业绩监测和检讨163
7.8 小结164
8.1 概述166
第8章 建立协同维护策略166
8.2 维护策略167
8.3.1 协同策略实例169
8.3 维护协同策略实施169
8.4.1 引言172
8.4 制订策略规范实例172
8.3.2 策略文本制订的前期准备172
8.4.2 业务责任173
8.4.3 维护活动展开176
8.4.4 制订计划179
8.4.5 人员181
8.4.6 计算机应用系统方案185
8.4.7 审核和管理评议187
8.5 小结189
第一部分总结190
第1篇 维护活动的开展198
第二部分 实现维护策略198
9.2 设备质量205
9.1 概述205
第9章 设备质量目标205
9.2.2 设计与制造206
的评价206
9.2.1 一致性和可靠性/可维护性206
9.2.3 寿命周期费用207
9.3.1 技术规格的内容208
9.3 设备技术规格208
9.3.3 规定设备厂商的支持级别209
9.3.2 制定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标准209
9.4.1 设备运行与故障类型210
9.4 有关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设备设计210
9.4.2 可靠性分析212
9.4.3 可维护性分析213
9.4.4 质量计划214
9.5.1 诊断资料215
9.5 支持文件215
9.5.2 维护手册216
9.5.3 持续改善217
10.1.1 工具218
10.1 概述218
第10章 设备故障信息的规范218
10.2.1 思考219
10.2 逻辑诊断步骤219
10.1.2 文件219
10.1.3 测试设备219
10.2.3 设备检测220
10.2.2 症状分析220
10.2.4 寻找故障部位221
10.3 逻辑故障诊断程序(根原因分析)222
10.2.6 性能检查222
10.2.5 更换或修理222
10.4.1 维护文件的目的226
10.4 使用维护文件226
10.5.1 症状图227
10.5 故障诊断文件的格式227
10.4.2 好手册的设计及内容227
10.5.2 演绎图230
10.5.3 设计功能块图233
10.6.1 正规工业系统234
10.6 合理的手册结构234
10.6.3 参考资料235
10.6.2 诊断知识235
11.1 概述238
第11章 评价评审维护任务238
11.3.1 设备功能和性能指标239
11.3 七个问题239
11.2 RCM定义239
11.3.4 故障的影响241
11.3.3 故障模式241
11.3.2 功能故障241
11.3.6 故障管理242
11.3.5 故障的后果242
11.4 RCM任务选择过程245
11.5.1 方法选项246
11.5 RCM的应用246
11.5.3 组建队伍248
11.5.2 方法的选择248
11.6.1 审核250
11.6 任务审核和具体化250
11.5.4 连续分析250
11.6.3 计算机与RCM251
11.6.2 任务说明251
11.8 RCM方法的优点252
11.7 执行252
12.1.3 本章范围254
12.1.2 状态监测的价值254
第12章 状态监测技术254
12.1 概述254
12.1.1 状态监测的目的(CM)254
12.2.2 状态监测的技术可行性255
12.2.1 状态监测的类型255
12.2 状态监测技术255
12.3.1 人的判断力257
12.3.2 光学技术257
12.3 技术说明257
12.3.3 热技术258
12.3.4 振动技术260
12.3.5 润滑油监测技术266
12.3.6 腐蚀监测技术268
12.3.8 性能监测技术271
12.3.7 电动机电流271
12.4.1 技术对比273
12.4 技术选择273
12.5 状态监测的应用274
12.4.3 技术冗余274
12.4.2 系统的技术选择274
12.5.2 报警标准275
12.5.1 确保数据正确275
12.5.3 报警动作276
12.6.1 数据增殖277
12.6 状态监测系统277
12.5.4 评定状态监测277
12.6.3 手动系统278
12.6.2 硬件系统278
12.6.4 系统的选择279
12.7.2 以状态为基础的维护的优点280
12.7.1 状态监测费用280
12.7 状态监测评价280
12.7.3 确保费用效益的步骤281
12.8 ISO 10816-3概要282
12.10 确认283
12.9 参考文献283
13.2.1 划分界限的历史经验284
13.2 灵活的任务设计技能的作用284
第13章 计划任务与人力平衡284
13.1 制订计划维护方案284
13.2.2 弹性工作的范围285
13.3 作业准备287
13.3.1 设备工作程序288
13.4 基于状态的维护综述289
13.3.2 全方案的展开289
13.5 后期程序评述293
本篇小结294
第2篇 人力开发297
14.1 概述302
第14章 维护人力及其未来的开发302
14.2 维护人力和未来的挑战303
14.3.1 自下而上的工作结构304
14.3 引导维护人力发展的道路304
14.2.1 维修工面临的机会304
14.2.2 操作工/机械工面临的机会304
14.3.2 改进的步骤307
14.3.3 个人开发308
14.3.4 培训程序309
14.3.5 人力开发与培训的预先考虑事项311
14.3.6 培训计划的设计312
15.1 全面生产维护介绍315
第15章 全面生产维护(TPM)315
15.2 基本的维护条件316
15.3 TPM团队318
15.4 TPM活动实践320
15.5 使用劳动力的最高境界322
15.5.1 对劳动力技能选择的策略323
15.6 监控TPM的效益324
15.5.2 实施324
15.7 小结326
16.2 什么是多技能327
16.1 概述327
第16章 多技能培训——方法展望327
16.3 维护策略/多技能329
16.4.2 阶段2(长期)330
16.4.1 阶段1(中期)330
16.4 执行阶段330
16.5.1 评估331
16.5 实施331
16.5.2 培训333
16.5.3 工会338
16.6.1 指导—培训材料339
16.6 监理内容339
16.5.4 监控程序339
16.7.1 规划340
16.7 执行问题340
16.6.2 监理340
16.7.2 交流341
16.8 未来的发展342
17.1.1 传统角色344
17.1 维护监理的现状344
第17章 什么是管理344
17.1.2 维护监理的角色转换345
17.2.2 未来的职责范围管理346
17.2.1 改进方案合适吗346
17.2 改进管理层的角色346
17.2.3 改进目标348
17.3.1 改进措施349
17.3 作为一线经理的监理349
17.3.2 新的监理角色350
17.3.3 维护计划员351
17.4.2 资产维护经理的职责352
17.4.1 管理范畴352
17.4 维护经理评定352
17.4.3 维护经理的发展355
17.5 人力并列开发策略357
本篇小结358
第3篇 计划363
18.1 概述366
第18章 维护服务计划制订366
18.2 评估用户的服务需求368
18.3 制订高效的服务计划369
18.4.1 应该怎样组织这些服务370
18.4 组织所有工作370
18.4.2 观察判断能力的需要374
18.5 对工作过程进行定义375
18.5.2 工作期限考核376
18.5.1 方法研究376
18.6 推进质量管理和持续改善378
18.7 制订资源计划381
18.7.1 中长期计划382
18.7.2 短期计划制订383
18.7.3 计划执行386
18.7.4 计划相关信息387
18.7.5 人力资源职责389
19.1 发展维护组织392
第19章 人力结构和组织392
19.2 结构发展的现代方法393
19.3 挑战的性质394
19.4.1 维护环境396
19.4 关键因素396
19.4.2 协调/沟通397
19.4.3 效率与培训398
19.4.5 倒班维护和白班维护399
19.4.4 控制和管理机构399
19.4.6 集中维护团队和分散维护团队401
19.5.1 工作名称、种类和义务403
19.5 角色与职责403
19.5.3 管理团队——权利与责任404
19.5.2 团队和领导能力404
19.6 效率障碍405
19.7 资产管理/维护机构的效率指南406
19.8 参考文献408
20.1 概述409
第20章 备件和原材料的供应409
20.2.2 减少停工损失的模型411
20.2.1 经济分析411
20.2 纠正性维护中的关键备件411
20.2.3 降低财务损失413
20.3 计划检修用关键备件415
20.4.2 配套附件416
20.4.1 备件416
20.4 关键备件工程416
20.4.3 附件417
20.5.1 关键备件的控制418
20.5 关键备件的管理418
20.6.1 合理确定修理用材料420
20.6 存储支持材料420
20.5.2 关键备件的保存选址420
20.6.3 备用原材料的选址421
20.6.2 修理用原材料或关键备件421
20.7 存放关键备件的选择422
20.8.1 改造的途径423
20.8 改造备件423
20.8.2 改造合理性的分析424
20.9 日常流动备件425
20.11 报废426
20.10 选择设计解决方案426
20.12 数据的要求428
20.13 组织概览429
21.1 概述431
第21章 预算431
21.2 维护的优势432
21.3 计划预算时期433
21.4 管理参与的范围434
21.5.1 正确的方式435
21.5 成功的标准435
21.5.2 预算结构436
21.5.3 经常性开支437
21.6.2 零预算438
21.6.1 传统的方式438
21.6 预算准备438
21.6.4 贯穿于寿命周期的成本计算439
21.6.3 准备预算时的问题439
21.7 预算结构441
21.8 预算的控制444
21.9 信息的反馈446
21.10 提交预算448
本篇小结449
第4篇 签订合同452
22.1 概述455
第22章 针对承包商制定计划455
22.2.1 长期合同的类型456
22.2 合同的类型456
22.2.2 传统的短期竞标方案460
22.2.3 合伙合同461
22.3 在执行合同时增加价值462
22.4 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464
22.5 沟通和交互465
22.5.1 伙伴协定466
22.5.2 兑付条款467
22.6 未来的措施468
22.5.3 管理会议468
22.6.2 承包商的选择469
22.6.1 委派合同协调人469
22.6.4 制定一个实施流程471
22.6.3 基准评价471
22.6.5 核算服务成本472
22.6.6 采购策略474
23.1 概述476
第23章 雇佣承包商476
23.2.1 拟定合同477
23.2 构造合同框架和需求477
23.2.2 技术文件的一些细节478
23.3.1 资格预认证——选择承包商进行投标480
23.3 投标进程480
23.3.3 进行招标482
23.3.2 招标中的责任482
23.4 承包商的选择和监督483
23.4.2 合同条件484
23.4.1 合同协议484
23.4.3 合同监督486
23.5 雇佣承包商的实例487
23.4.4 合同审查487
23.5.2 技术(同时参阅23.2.2节)488
23.5.1 导言488
23.5.3 业务和法律术语及条款493
24.2 发展的五个层次498
24.1 概述498
第24章 发展概述498
24.3 “从困惑到杰出”的五个层次499
本篇小结513
第5篇 标准管理体系515
25.1.1 质量标准517
25.1 概述517
第25章 质量保证517
25.1.2 什么是ISO9001,怎样运用于资产管理518
25.1.3 什么是ISO9001:2000519
25.1.4 ISO9001:2000标准纲要概要520
25.2 ISO9001:2000标准的解释521
25.3.1 关注客户要求538
25.3 实施和改善质量保证体系538
25.3.2 制定质量过程、程序和管理539
25.3.4 维护服务质量保证的利益540
25.3.3 规范质量管理体系540
25.4.1 质量手册541
25.4 实施质量标准有两个必要条件541
25.4.2 监督程序542
附录 质量计划543
25.5 回顾总结543
26.2 美国实施EMS的情况547
26.1 概述547
第26章 环境管理体系(EMS)和维护策略547
26.3.1 有效的环境工程措施548
26.3 涉及EMS的维护活动的一个实际事例548
26.3.2 维护与环境550
26.3.3 给公司带来的好处552
26.4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553
26.5 小结562
27.2 确定信息要求563
27.1 概述563
第27章 文献管理563
27.2.2 重要性评价564
27.2.1 维护政策声明564
27.2.3 文献的利用565
27.3.1 文献的规范567
27.3 规范和管理系统的方法567
27.3.2 文献的管理569
27.3.3 维护系统和文献的使用培训570
28.1 概述571
第28章 维护工作的管理571
28.2 工作管理媒介572
28.2.1 EWO的正面573
28.2.2 EWO的背面574
28.3.1 标准数据的收集575
28.3 数据反馈575
28.3.2 扫描/激光处理576
28.4 计划维护和EWO577
28.3.3 关于故障响应的EWO路径577
28.5 计划工作的发布580
28.5.2 状态检验的发布581
28.5.1 预防程序的发布581
28.5.3 润滑进程的发布582
28.5.4 改进工作的EWO的发布585
28.6 数据反馈586
28.5.5 内部活动的管理586
29.2.1 支持维护机构的设施和设备588
29.2 维护中材料资源的需求588
第29章 维护备件资源管理588
29.1 概述588
29.2.2 控制与材料替换的成本590
29.3.1 仓库分区591
29.3 储存的规模和费用591
29.3.2 特殊仓库区域592
29.3.5 储存费用593
29.3.4 仓库安全593
29.3.3 入库检验区593
29.4.1 备件的再次订购594
29.4 更新备件的费用594
29.4.2 需要时制造或购买597
29.5.1 库存目录编码598
29.5 库存控制598
29.5.2 备件采购记录卡599
29.5.3 目视化库存管理卡600
29.5.4 库存出货流程601
29.5.5 备件的订购程序602
29.6 库存接口603
29.5.7 低周转率的库存物品603
29.5.6 库存核查与更正603
29.6.3 二级仓库604
29.6.2 库存与工程项目的接口604
29.6.1 库存目录和设备台账的接口604
29.7.1 小型企业605
29.7 成本分配605
29.8.1 对备件信息的查询606
29.8 备件管理信息系统606
29.7.2 大型企业606
29.8.2 物资的库存数量水平608
29.8.3 备件再次订购预报609
30.2.2 特殊考虑612
30.2.1 停机策略612
第30章 项目——停机检修计划612
30.1 概述612
30.2 前期计划612
30.3.2 网络化分析614
30.3.1 条形进度表614
30.3 停机流程及体系614
30.3.3 资源及成本数据616
30.4.1 信息需求618
30.4 监督、控制及报告618
30.4.3 停机检修完工后总结分析619
30.4.2 计算机解决方案619
本篇小结621
第6篇 计算机系统解决方案624
31.1 CMMS的适用范围627
第31章 资产维护管理系统(CMMS)627
31.2.1 信息的速度和质量631
31.2 收益和节省成本631
31.2.2 工作进度635
31.2.3 安全和法律636
31.2.5 经费申请陈述637
31.2.4 投资回报637
31.3.1 尽可能地与企业的信息管理部门合作639
31.3 系统技术规格和硬件性能639
31.3.2 了解系统641
31.3.3 确定数据量643
31.3.4 系统配置与速度644
31.4.1 应用系统的来源648
31.4 计算机系统的选择及数据收集648
31.4.2 获得经验650
31.4.3 数据录入和数据采集装置651
31.5.1 资本投资653
31.5 执行及其成本653
31.5.3 执行成本654
31.5.2 从年度预算中投资654
31.6 辅助系统和功能655
31.7 对未来的计算机维护管理综合系统的展望658
32.1 数据管理的需求659
第32章 状态监测系统659
32.3 预测维护系统的要求660
32.2 存在的问题660
32.4.1 数据库663
32.4 典型系统的组成663
32.4.3 数据输入664
32.4.2 路径664
32.4.5 图形分析665
32.4.4 报告665
32.6 系统实施的真实成本667
32.5.2 自动报警系统667
32.5 更高级的数据管理工具667
32.5.1 诊断辅助工具667
32.7 CMMS接口668
32.8.3 在线系统669
32.8.2 新仪器669
32.8 发展方向669
32.8.1 基于状态的资产管理系统(专家系统)669
32.8.5 经验共享670
32.8.4 新的管理工具670
32.9.1 选择因素671
32.9 选择系统671
32.9.2 何处着手672
32.9.3 帮助673
32.10 状态监测的未来674
32.9.4 成本674
33.1 概述675
第33章 基于状态的资产管理(专家)系统675
33.2 早期的专家系统676
33.3 专家系统的定义677
33.4.1 在维护中应用的范围678
33.4 专家系统与维护678
33.4.2 专家系统在维护中的潜力679
33.5.1 基础技术681
33.5 专家系统技术681
33.5.2 更高深的专家系统概念683
33.6.1 神经网络684
33.6 增加维护应用的途径684
33.6.2 基于案例的原因查找685
33.6.3 与现实世界的接口686
33.7 如何开始687
33.7.3 自己开发系统688
33.7.2 与方案提供者合作688
33.7.1 采用一个能用的解决方案688
33.8 投资与收益689
33.9.1 采矿业—采煤690
33.9 基于状态的资产管理(专家)系统实例690
33.9.2 皇家海军692
本篇小结694
34.1 寿命周期费用概述702
第34章 资产管理决策支持——寿命周期费用702
第7篇 资产管理决策支持702
34.2 资产的寿命周期704
34.3.1 设计阶段705
34.3 寿命周期费用的应用实例705
34.3.2 运行和维护阶段707
34.4.1 拱形方法论709
34.4 寿命周期费用计算方法709
34.4.2 方法论概述711
34.4.3 计算方法——寿命周期费用悖论713
34.6 参考文献714
34.5 小结714
35.1 概述715
第35章 维护审核715
第8篇 维护核算715
35.3 信息收集716
35.2 维护审核评估的准备716
35.4.2 运作问题718
35.4.1 策略问题718
35.4 审核的范围718
35.5 审核的组织机构719
35.4.3 技术问题719
35.6 审核后要采取的措施724
附录35.1725
附录35.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