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形态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形态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3152205.jpg)
- 吴明伟,吴晓等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410035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8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194页
- 主题词:对外汉语教学-教学理论-水平考试-自学参考资料;汉语-语言学-水平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形态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1
上篇 相关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区9
1 流动人口、流动人口聚居区和城市9
1.1 流动人口的概念9
1.1.1 与“流动人口”相关的不同定义9
1.1.2 “流动人口”的概念界定10
1.2 流动人口聚居区的概念11
1.2.1 “流动人口聚居区”的概念界定11
1.2.2 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基本特性12
1.3.1 “对立—同化”模式14
1.3 “流动人口聚居区——城市”关系的社会学认知14
1.3.2 “并存”模式与“联结”模式15
1.3.3 几点启示16
1.4 本章小结18
2 西方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区概况20
2.1 西方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回顾20
2.2 西方流动人口聚居区的改造过程和整治措施24
2.2.1 西方流动人口聚居区整治的基本过程24
2.2.2 西方流动人口聚居区整治的主要措施28
2.3 本章小结40
3.1.1 建国以来人口流动的管控45
3.1 江苏省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形成背景45
3 江苏省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形成机制及其积极作用45
中篇 江苏省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形成和现状研究45
3.1.2 改革开放之后“民工潮”的爆发47
3.2 江苏省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生成规律50
3.2.1 流动人口聚居区生成的外在条件50
3.2.2 流动人口聚居区生成的内在机制52
3.3 流动人口聚居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56
3.3.1 促进城市结构的完善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56
3.3.2 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57
3.4 本章小结58
4.1.1 区位分布60
4.1 江苏省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特征剖析60
4 江苏省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特征及其负面影响60
4.1.2 居民概况61
4.1.3 土地使用64
4.1.4 空间布局65
4.1.5 居住环境68
4.2 江苏省流动人口聚居区现存的主要问题69
4.2.1 流动人口聚居区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低下69
4.2.2 流动人口聚居区居民的生活和就业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71
4.2.3 流动人口聚居区的运作很难融入到流入地的管理体系之中72
4.2.4 流动人口聚居区给流入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73
4.2.5 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物质环境和居住条件十分恶劣74
4.3 本章小结76
下篇 江苏省流动人口聚居区的改造和整合研究79
5 江苏省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综合性整合79
5.1 经济发展模式的完善79
5.2 社会文化发展模式的完善80
5.2.1 普及流动人口聚居区居民的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81
5.2.2 完善流动人口聚居区居民在城市中的社会保障体系83
5.2.3 加强流动人口聚居区社会资本的良性培育84
5.3 政治政策发展模式的完善87
5.3.1 强化流入地基层自治组织对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管理职能87
5.3.2 为流动人口聚居区的整合提供及时明确的政策引导90
5.4 物质形态空间发展模式的完善93
5.4.1 编制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物质性整合规划94
5.4.2 加强公共住宅与流动人口安置区的建设104
5.4.3 保障流动人口聚居区物质性整合的实施116
5.5 本章小结118
附篇 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相关专题研究121
6 专题研究一 西方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形成类型和基本特征121
6.1 农民工住宅区121
6.2 外来移民社区123
6.3 矿业营地125
6.4 黑人社区127
7.1 南京市流动人口聚居区调查131
7 专题研究二 江苏省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典型案例调查131
7.1.1 所街村:从“河南村”到“安徽村”132
7.1.2 红山片区:外来工混居区136
7.2 无锡市流动人口聚居区调查141
7.3 苏州市流动人口聚居区调查143
7.4 附:典型案例——北京“浙江村”调查146
8 专题研究三 江苏省与西方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系统性比较154
8.1 江苏省与西方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形成机制比较154
8.2 江苏省与西方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基本特征比较156
8.3 江苏省与西方流动人口聚居区的整合实践比较159
9.2 发展演化方面164
9.2.1 香港164
9.1 目标定位方面164
9 专题研究四公共住宅:香港和新加坡的政策性差异透视164
9.2.2 新加坡165
9.3 成功要素方面166
9.3.1 香港166
9.3.2 新加坡168
9.4 计划内容方面170
附录一174
附录二176
课题组成员完成、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目录179
后记181
主要参考文献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