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概论
  • 中央文明办组织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5016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概论-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

第一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2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论述2

二、列宁的重要观点6

三、毛泽东的重要思想8

第二节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12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提出12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16

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重要贡献27

第三节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32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33

二、江泽民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重要贡献46

第四节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54

一、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创新和发展54

二、胡锦涛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60

第二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作用6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68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68

二、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标志69

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70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7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75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75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78

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83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凝聚、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84

一、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支柱85

二、强化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纽带作用87

三、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88

第三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9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任务的确立94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任务和阶段性目标任务95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9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历程和显著成效102

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和实际步骤102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进展和明显效果107

一、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11

第三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11

二、国内改革深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13

三、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115

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117

第四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原则121

第一节 高举旗帜,保持一致121

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122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123

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125

四、坚定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126

第二节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128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28

二、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130

三、与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相结合132

第三节 以人为本,重在建设133

一、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133

二、着力塑造人的高尚精神135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领域存在的问题136

第四节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138

一、把“三贴近”的要求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138

二、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139

三、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成果由群众认可142

四、从具体事情抓起,务求实效145

第五节 一靠教育,二靠法制146

一、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146

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148

三、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自律作用和法制的他律作用151

第六节 继承借鉴,改进创新152

一、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152

二、借鉴外国的优秀文明成果153

三、在继承借鉴基础上勇于创新154

第七节 齐抓共建,形成合力156

一、充分发挥各方面、各部门的职能作用156

二、建立互相配合、协调运转的有效机制157

三、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158

第五章 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60

第一节 加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思想建设160

一、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160

二、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165

三、深入开展牢记“两个务必”教育174

四、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176

五、深入开展民主法制教育178

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180

第二节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181

一、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182

二、加强社会公德建设184

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186

四、加强家庭美德建设187

五、组织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189

第三节 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191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192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193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96

第四节 改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197

一、坚持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198

二、坚持既统一思想又尊重差异199

三、坚持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200

第六章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202

第一节 全面贯彻党的文化工作方针202

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03

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05

三、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207

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208

第二节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209

一、繁荣文学艺术209

二、提高出版质量211

三、发展哲学社会科学213

四、加强公共文化建设216

第三节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217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217

二、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219

第四节 加强文化阵地建设221

一、加强新闻舆论阵地建设221

二、加强社会文化阵地建设223

三、加强互联网阵地建设225

第五节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227

一、积极培育和完善文化市场227

二、把住源头,净化市场229

三、健全机制,强化管理230

第六节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231

一、把握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232

二、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233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234

四、区别情况,分类指导237

第七章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239

第一节 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239

一、教育是培养“四有”公民的基础239

二、教育是“智力支持”的基础240

三、教育是“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的基础242

第二节 认真贯彻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243

一、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243

二、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45

三、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246

第三节 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教育方针247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248

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249

三、坚持“三个面向”,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256

四、把各级各类学校建成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260

第八章 加快发展科学技术266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革命力量266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67

二、科学技术是现代化的关键270

三、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272

第二节 加速科学技术进步275

一、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75

二、努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278

三、加强科技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280

第三节 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282

一、充分认识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283

二、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285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287

四、深入进行科普宣传教育289

第九章 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292

第一节 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293

一、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的新生事物293

二、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297

三、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298

四、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300

一、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301

第二节 坚持主题不变,充实内容,一抓到底,务求实效301

二、始终把思想道德建设贯穿于各项创建活动之中304

三、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305

四、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306

五、在巩固、提高、延伸、辐射上下功夫310

第三节 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311

一、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件大事311

二、紧紧围绕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开展工作313

三、坚持以创建文明社区为重点316

第四节 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318

一、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319

二、紧紧围绕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开展工作321

三、坚持从创建文明户抓起,着力创建文明小城镇324

四、做好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工作326

第五节 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327

一、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的重要意义328

二、紧紧围绕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开展工作331

三、首先抓好“窗口行业”和“窗口单位”的创建工作333

四、深入开展诚信建设活动334

五、广泛开展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336

第六节 扎实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338

一、创建文明单位的主要任务339

二、努力扩大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的覆盖面342

三、着力培养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343

第七节 广泛开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344

一、把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位345

二、立足于互办实事、共同受益、增强团结346

三、切实加强共建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347

第八节 大力学习和宣传先进典型348

一、重视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348

二、学习、宣传先进典型要抓住精神实质350

三、学习、宣传先进典型要注重实际效果351

第十章 加强和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353

第一节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53

一、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精神文明建设354

二、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356

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进一步增强党领导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357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359

一、建立统一、高效的领导体制360

二、建立规范、科学的工作机制362

三、健全党的基层组织365

第三节 发挥党员干部和党政机关的表率作用366

一、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67

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370

三、党政机关要走在全社会前列371

第四节 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372

一、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372

二、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373

三、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374

第五节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375

一、加强宣传思想战线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375

二、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378

三、加强思想文化领域专门人才的队伍建设379

后记3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