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行之而成 走出书斋后的哲学沉思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道,行之而成 走出书斋后的哲学沉思
  • 郑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4558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8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哲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道,行之而成 走出书斋后的哲学沉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由做过的事所引起的哲学思考1

相遇 H.-G.伽达默尔1

走出哲学研究所7

对“自己做过的事”的看法14

从立法者到解释者,从解释者到实践者36

真正的哲学问题根植于哲学以外46

哲学的尺度:与天地准50

哲学的终、始及其他61

始与终作为一种阶段划分的标志62

始于对前人哲学错误的发现64

终与始之间68

不必立中间亦莫住两头71

有在无在,无在无不在72

哲学的源、原、缘及其不可重复性74

源75

原77

缘77

源、原、缘的不可重复性79

通过复兴传统来重建哲学81

有关哲学复兴的几个说法81

与传统决裂83

引进国外的哲学思潮85

以退为进,寻求哲学的自救90

“Kehre”与“进道若退”90

正确思路的难求与难行92

再从柏拉图回溯远古巫术传统95

伽达默尔的成就及其所面临的挑战95

“生活世界”与生命原初状态的哲学探索98

天体理论与远古巫术103

远古的人与自然的非异己的存在关系110

科学改变了远古巫术的哪些基本点110

远古的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关系111

庄子的“天与人不相胜”112

科学的重工具114

科学用论证取代见证115

科学排斥传统116

人的原初性存在及其感觉117

“原初性存在”与对存在的“原初性认识”117

人的原初性的生存状态及其感觉118

哲学与宗教125

原创性哲学家的根本点127

不在于“认识的反思”128

激活哲学的生命130

哲学的本原133

“必须依靠自己的生存本能”133

“死亡的困扰,是哲学的起源”135

生(性)命141

实际生活中性命攸关的东西141

性命既相反又相成143

何谓性144

性、爱情、婚姻、家庭146

死亡与不朽151

生(性)命既不可解释,也不求解脱156

人生162

实际的人生与理想、幻想162

尽人事,虽败犹荣165

人生常常处于一种尴尬的两难境地167

人生关键是进退二字170

区别于科学的历史172

历史与历史的哲学172

“实际发生过的事实”174

对“实际发生过的事实”的说、写175

对“他者性”的再思考178

令人窒息的无思想状态183

思想工作,一定是有思想的人才能做184

造成无思想状态的原因185

思想如何从无到有188

有所触而动188

在无疑处设疑,从不问处下问190

没有真言,哪来的真理?191

止,尔后有所观、有所思194

处境与(思想)境界196

以境论区别认识论、本体论196

境论与中国哲学的特征198

思想说:“我想有个家”200

心为思想之家200

把思想导向更高深的层次201

思想的定位、到位与出位203

让思想“得其所哉”203

从“思必出位”到“行不从径”204

思想的简易原则207

足智、多谋、善断209

知、知性、理解213

去智障213

知与知性214

知与理解216

“光”、“舍”的一字两义220

真理是多义甚至是歧义的223

关于真理之源225

真理源于行(做事)225

如何走向真理228

真理与人的实际生活232

纯真的智慧更为难能可贵236

“为道”区别于“为学”236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238

纯真的智慧是“日用而不知”者的智慧242

智慧与哲学245

对哲学的思考,并不是所思考的哲学本身245

对哲学的思考,也不再是哲学了246

对非哲学事物的思考,却可以是哲学的247

对哲学的思考,以何种方式超越哲学248

“哲学”,是一种近代形态249

“哲”,本不是“学”250

智慧与知识的区别251

哲学属于过去?252

智慧(哲)的不立文字与“学”的话语体系253

智慧(哲)不在学校,也不在学府254

智者如水255

智慧的超越性255

对精神的以往哲学思考的简单回顾257

对精神的哲学思考不应停留在科学的层面上257

如何从根本上转变以往哲学的方向262

精神境界的实现265

精神境界实现的两层意义265

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实践,是哲学的永恒主题267

语言文字问题269

语言科学作为精神的史前史269

从古希腊的讲演、辩论看解释哲学270

语言作为本源272

原话与传话273

名称与概念275

语言只是沟通的渠道之一277

不言——不落言诠278

为什么说:语言不是本源279

“宁身体力行,勿坐而论道”283

做事的哲学及其主要特征287

敢于面对现实289

不怕失败、允许失败、珍惜失败293

成事不足者,往往败事有余294

宁可做错,不可不做296

自立自强自救298

行动的竞争性、争斗性302

行动的基本特性与几种关系302

行动的几种关系303

以行动为参照点看对话307

哲学既重理悟,更重行持309

知(内圣)与行(外王)的统一313

关于哲学自身的定位316

哲学中的定位理论321

时空重组323

关于哲学的方法问题328

解释学与中国经学328

历史与结构的方法330

法天而立道(无法之法)331

哲学家何以安身立命333

安身立命的最高境界333

既“师法传统”更“师法造化”334

要以哲学本身的建树为重335

学府的弊端与学院哲学337

传统压倒生活337

饭碗压倒学问338

弊端的成因340

走出以往的哲学342

告别依附性345

祖宗崇拜346

政治评判352

道德诘难354

依附性与儒学356

以往哲学的精华绝不能说已发掘殆尽359

人应该不断超越自己的眼光、境界365

大道无形369

哲学没有最终答案374

跋3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