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子金融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电子金融](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3111189.jpg)
- 张卓其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7839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40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558页
- 主题词:计算机应用-金融-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子金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电子银行的发展概况1
第一节 电子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
一、C C、IT和Web技术使传统银行发展成现代化的电子银行1
二、电子银行的发展历程3
三、推进电子银行建设的主要困难8
第二节 支付和支付系统的产生与发展11
一、支付和支付系统11
二、支付系统的发展12
三、中国目前的支付系统13
第三节 IT和IT部门在电子银行中的作用与地位16
一、IT的应用对现代银行具有生死攸关的作用16
二、信息时代金融企业面临的压力17
三、IT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18
四、企业信息主管20
第四节 我国电子银行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目标20
一、我国电子银行建设的现状21
二、我国电子银行建设的发展目标25
思考题28
一、EFT系统29
第一节 电子银行系统的产生29
第二章 电子银行体系与金融创新29
二、EFT系统采用的支付方式30
三、从EFT系统发展成电子银行系统31
第二节 电子银行体系33
一、电子银行体系的构成33
二、电子银行的综合业务服务体系34
三、不同类型电子银行系统的特点35
四、日本的电子银行发展概况36
一、金融综合业务服务系统同信息增值服务系统的关系41
二、金融综合业务服务系统的特点41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金融综合业务服务系统41
三、提供金融综合业务服务的应用软件开发平台43
第四节 发展电子银行的意义与金融风险47
一、发展电子银行的主要意义47
二、电子金融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49
第五节 信息时代的金融变革与创新51
一、当代金融变革的背景和本质51
二、当代金融变革的主要特征52
三、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和金融创新方向53
四、金融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实现金融智能化56
一、电子银行系统建设的目标63
第六节 电子银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63
二、推出一个电子银行系统(或产品)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64
三、规划设计电子银行系统涉及的主要因素65
四、规划与设计的原则65
五、系统的标准化66
六、需要考虑的几个重要问题66
思考题67
第三章 电子银行的安全68
第一节 电子银行安全概述68
一、电子银行安全的重要性68
二、电子银行安全的特点69
三、电子银行的资源70
四、电子银行安全的基本条件71
五、电子银行的信息安全72
第二节 影响电子银行安全的因素75
一、自然灾害75
二、环境因素75
三、软硬件质量及其安全漏洞76
四、误操作76
一、攻击的类型77
第三节 电子银行的人侵探测与安全控制77
六、非授权存取77
五、人为破坏77
二、安全威胁来源78
三、入侵探测方法与探测系统78
四、电子银行的安全层次82
五、电子银行的安全控制83
六、制定电子银行安全策略的原则85
第四节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理论和评价准则86
一、开环控制安全理论及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价准则87
二、闭环控制安全理论89
一、密码技术91
第五节 密码技术与安全密码系统91
二、密码算法96
三、DES密码系统96
四、对称分组密码系统的发展100
五、RSA密码系统102
第六节 协议技术与数字签名105
一、协议技术105
二、数字签名106
一、银行专用网络中的电文完整性检验111
第七节 电文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验证111
二、电子商务中的电文完整性检验113
三、HMAC115
第八节 随机选择协议与密钥分配116
一、分发协议116
二、随机选择协议的实现117
三、随机选择协议用于密钥分配118
第九节 身份识别技术118
二、Kerberos协议119
一、简单的身份识别协议119
三、X.509身份验证服务123
思考题128
第四章 银行卡129
第一节 银行卡概述129
一、银行卡的产生与发展129
二、银行卡的种类131
三、银行卡的应用领域133
四、银行卡对银行和社会发展的影响134
五、银行卡的标准化136
一、信用卡的功用141
第二节 信用卡141
二、信用卡交易的处理过程142
三、银行处理中心的职责146
四、信用卡服务与管理146
五、信用卡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150
第三节 借记卡151
一、借记卡的性质151
二、借记卡交易的处理过程151
三、借记卡交易的授权152
一、IC卡的分类和发展154
第四节 IC卡154
二、IC卡作银行卡的使用模式157
第五节 国内外银行卡概况159
一、VISA国际和MasterCard国际的支付产品与服务159
二、我国的银行卡163
思考题172
第五章 自助银行服务系统173
第一节 自动柜员机系统173
一、ATM系统的发展状况173
二、ATM系统的目标、主要功能和使用效果175
三、ATM的结构和使用方法179
四、ATM的工作方式181
五、ATM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182
第二节 销售点电子转账系统184
一、POS系统的产生与发展184
二、POS系统的业务处理与交易授权188
三、POS交易的普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191
四、POS系统的发展趋势193
第三节 家庭银行系统196
一、家庭银行系统的发展概况196
二、电话银行系统197
第四节 自助银行系统体系的网络结构198
一、金融网络按性质分类199
二、共享自助银行系统的基本组成200
三、我国的自助银行体系结构201
四、共享自助银行系统的网络结构类型203
五、自助银行系统网络的互联205
六、自助银行系统实例206
第五节 共享自助银行系统的交易处理过程设计208
一、本行持卡人在ATM上交易的数据流程208
二、跨行交易的数据传输流程设计209
三、信息内容和格式设计210
四、节点的处理设计211
一、自助银行系统的安全特点218
第六节 自助银行系统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218
二、自助银行系统安全的主要内容219
三、自助银行系统的安全控制219
四、自助银行系统的管理223
第七节 自助银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230
一、系统的设计原则231
二、确定系统的主要功能231
三、系统结构和信息传输流程设计232
五、逾时处理控制233
四、应用系统的控制设计233
思考题234
第六章 电子汇兑系统236
第一节 电子汇兑系统概述236
一、电子汇兑系统的涵义236
二、电子汇兑系统的特点237
三、电子汇兑系统的类型237
四、电子汇兑系统中汇出行/解汇行的处理流程与控制238
五、大额支付系统应遵循的核心原则239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金融卫星通信网240
第二节 国内的电子汇兑系统240
二、中国工商银行的电子银行平台243
三、中国银行的电信网络系统246
四、中国农业银行的电子银行平台247
五、中国建设银行的电子银行系统248
第三节 中国国家金融通信网和中国支付系统249
一、中国国家金融通信网249
二、中国国家现代化支付系统255
三、我国的金融通信体系结构和电子汇兑过程259
一、SWIFT261
第四节 国外几个重要的电子汇兑系统261
二、CHIPS270
三、FedWire273
第五节 美国大额电子资金转账处理的运行机制277
一、美国的主要电子汇兑系统278
二、汇兑过程278
三、信息流程279
思考题280
第一节 IP网络的安全282
一、TCP/IP协议282
第七章 网上金融安全与网上支付机制282
二、新一代互联网285
三、IP网络的运行环境287
四、IP网络的安全需求287
五、IP网络的安全289
第二节 防火墙290
一、防火墙的防护机制290
二、防火墙的种类294
三、防火墙在电子金融中的配置296
第三节 安全网上支付的核心技术298
一、Web的安全299
二、SSL协议300
三、SET协议和网上支付机制303
四、改进型的银行卡互联网认证体系311
第四节 PKI安全认证机制314
一、PKI概述315
二、认证中心319
三、我国的金融CA体系结构319
第五节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325
一、病毒泛滥的严重性325
三、病毒的类型327
二、病毒的特性327
四、病毒的防治329
思考题331
第八章 网上银行332
第一节 网上银行的产生和发展332
一、网上银行建设的主要领域333
二、影响网上银行发展的要素335
三、发展网上银行需要解决的若干战略问题335
第二节 网上银行服务341
一、网上银行的发展模式342
二、网上银行的服务343
三、电子商务使金融现代化建设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351
第三节 网上银行的建设352
一、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352
二、网上银行系统的基本结构353
三、系统的扩展355
四、系统的基础技术平台建设356
五、系统的安全平台建设359
六、系统的门户网站平台建设359
第四节 我国的网上银行实例360
七、网上银行系统的业务平台建设360
一、招商银行的网上银行361
二、中国工商银行的网上银行365
第五节 金融业面临的严重挑战和发展方向368
一、对数字经济起支配作用的基本规律369
二、金融业面临新的严重挑战370
三、网上金融的发展趋势371
思考题373
第九章 网上证券374
第一节 网上证券概述374
二、网上证券交易的特征375
一、两种证券交易方式375
三、网上证券交易的基础377
四、网上证券对券商产生的影响379
五、信息时代对证券市场产生的冲击382
第二节 网上证券的发展状况384
一、国外发展状况384
二、国内发展状况388
第三节 网上证券交易模式和网上交易平台391
一、网上证券交易的模式391
二、证券公司网上交易平台395
第四节 网上证券交易中的银证合作398
一、银行与券商合作的主要方式和好处399
二、银证联网方案的实现400
第五节 我国推广网上证券交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403
一、证券公司面临重新整合和并购403
二、推广网上证券交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405
思考题407
第十章 网上保险409
第一节 保险的基础知识与我国的保险业409
一、保险的基础知识409
二、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411
三、我国保险业的现状413
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415
第二节 网上保险服务417
一、网上保险的涵义417
二、网上保险的发展模式418
三、网上保险系统418
四、网上保险过程421
五、网上保险的优势422
六、网上保险产生的冲击424
七、网上保险的国内外发展状况427
一、网上保险的运行环境431
第三节 网上保险系统的构建431
二、制定目标、需求分析和市场定位432
三、业务流程改造432
四、资源重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434
五、企业内联网建设,建立综合保险业务服务与管理体系435
六、银保间的外联网建设,提供网上支付服务435
七、推广网上保险业务436
第四节 加快发展我国的网上保险437
一、我国保险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437
二、以创新发展加快我国网上保险建设439
思考题443
第十一章 电子金融的管理444
第一节 电子金融企业的管理体系444
第二节 SNMP网络管理协议445
一、SNMP网络管理模型的组成元素446
二、SNMP协议447
三、SNMPv2协议448
四、SNMPv1的共同体机制450
五、SNMPv3协议452
一、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455
第三节 电子银行的网络管理系统455
二、网络和系统管理软件458
三、电子银行的安全管理策略471
第四节 客户信息与信用服务体系475
一、客户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476
二、客户金融信用服务体系478
三、采用呼叫中心的客户服务系统481
第五节 信贷经营管理系统484
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现状484
二、信贷经营管理系统的目标486
三、建立完善的信贷经营管理系统487
四、信贷经营管理系统的组成488
第六节 电子银行的安全管理设计490
一、安全管理设计的内容490
二、安全管理设计的基本原则491
三、灾害复原预案492
思考题496
第十二章 电子金融的监控与稽核497
第一节 我国的金融监控体制497
一、银行业的监管497
二、证券业的监管499
三、保险业的监管503
第二节 金融监控与预警系统504
一、新巴塞尔协议505
二、商业银行的内部监控系统510
三、全国的金融监控与预警系统512
第三节 银行的经营风险管理软件515
一、评判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主要指标515
二、严格经营风险管理,改善银行的资产质量516
三、风险管理的四个阶段517
四、风险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519
第四节 电子金融稽核522
一、电子金融稽核概述522
二、发展电子金融稽核的策略527
三、电子金融的外围稽核529
四、电子金融系统开发周期内的稽核控制532
五、整体性控制及其稽核534
六、应用控制及其稽核536
思考题537
附录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网址和服务热线538
主要参考文献和网站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