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与操作实施手册 第3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与操作实施手册 第3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105433.jpg)
- 赵金恒主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60602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558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617页
- 主题词: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卫生管理-条例-注释-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与操作实施手册 第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1
目录1
一、疫情发现背景材料3
第一篇 非典型肺炎的应急处理3
第一章 面对突发其来的世界性灾难3
第一节 “非典”(SARS)从何而来3
二、SARS——国际卫生的严重威胁4
第二节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紧急事件计划5
二、国务院研究“非典”防治工作做出部署7
第三节 中国政府——建立应急反应机制7
一、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释义8
三、设立中央财政非典型肺炎防治基金8
一、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公共场所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预防和控制非典型肺炎工作的紧急通知9
第四节 国家各部门紧急行动起来9
五、撤换卫生部部长、北京市市长9
四、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9
二、农业部紧急通知:切实做好乡镇企业“非典”防治工作10
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保障“非典”医药用品供应 维护市场稳定11
四、中华医学会应急措施13
五、北京市积极采取举措控制疫情蔓延14
六、北京市对非典疫情重点区域隔离15
一、非典型肺炎可以预防17
二、以科学的态度应对非典型肺炎17
第一节 正确对待非典型肺炎17
第二章 非典型肺炎的预防措施17
第二节 通用预防措施18
一、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措施18
二、通用预防措施20
三、医院预防注意事项20
二、学生的预防21
三、家人或朋友证实感染非典型肺炎的预防措施21
一、医务人员的预防21
第三节 个人预防措施21
第四节 家庭预防措施22
一、保持厕所清洁22
五、孩子预防“非典”22
四、老人预防“非典”22
三、学校和幼儿园预防23
二、公共交通工具的预防23
一、公共场所及工作场所预防23
二、地、台、排水口要消毒23
第五节 公共场所预防23
四、办公室预防24
第六节 非典型肺炎的防治与护理25
一、中医治疗处方25
二、西医治疗方案(中国疾控中心试方案)26
三、非典型肺炎的观察护理26
一、饮食调理处方27
第七节 科学生活方式,提高自身免疫27
二、提高自身免疫力28
三、健身预防非典29
四、衣食住行的讲究31
一、家庭消毒33
二、出现可疑病人后的消毒方法33
第八节 针对非典型肺炎的消毒方法33
三、“非典型性肺炎”病人住所消毒方法34
四、非典型肺炎疫区的消毒34
第三章 最新非典型性肺炎防治标准指南35
第一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及修改说明35
第二节 重症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36
第三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推荐治疗方案37
第五节 医院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消毒隔离工作规范(试行)38
第四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出院参考标准38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39
第六节 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提纲(试行)40
附: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41
一、病毒分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44
第八节 非典型肺炎病例实验室检测标本采集技术指南(试行)44
第七节 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报告登记一览表(试行)44
三、血清标本采集与运送45
二、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45
第十节 各种污染对象的常用消毒方法(试行)46
第九节 病人住所及公共场所的消毒(试行)46
四、实验室安全指南46
第十一节 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试行)47
第四章 “非典”常见问题解答49
一、国内外流行概况63
第一节 流行病学63
第五章 非典型肺炎防治预案与技术63
二、流行病学三环节65
四、影响流行的因素67
三、流行特征67
二、实验室检查68
一、临床表现68
第二节 临床治疗68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69
四、胸部X线或CT检查69
三、病理69
六、非典型肺炎推荐的治疗方案70
一、确定病原的原则71
第三节 实验室检测71
七、预后71
八、出院参考标准71
二、国内外病原学研究进展72
四、标本采集、运输和保藏74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原则74
五、电子显微镜观察76
六、常规抗体抗原检测77
七、分子生物学检测79
八、病原分离培养83
二、监测内容及疫情报告85
一、监测目的85
第四节 疫情监测与现场调查85
三、现场调查86
四、数据的管理和总结分析88
五、专题调查89
一、经常性预防控制措施95
第五节 预防控制95
二、发生疫情后的预防控制措施96
一、发生疫情及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理113
第一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概述113
第二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制度113
第一章 应急处理与我国公共卫生政策及组织管理113
二、灾害或灾难发生后的公共卫生问题116
一、现阶段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119
第二节 我国卫生基本方针政策和具体政策119
二、现阶段我国卫生工作的具体政策126
一、我国的卫生行政组织体制135
第三节 我国的卫生组织管理制度135
二、我国卫生行政组织机构及其职能138
三、我国的卫生专业组织143
四、我国的群众性卫生组织147
第四节 我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150
一、我国公共卫生的历史和现状151
二、公共卫生的政府职责152
三、我国公共卫生组织系统155
四、我国公共卫生的法制化建设158
五、妇幼卫生建设161
一、法律法规依据169
第一节 突发事件的报告和公布制度169
第二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一)——制度规范169
二、突发事件的报告制度171
三、事件的公布172
一、法律法规依据175
第二节 突发事件的监测与控制制度175
二、防控措施和规范例证179
三、各种应急情况下的个人防护199
一、法律法规依据202
第三节 对突发事件的监督检查制度202
二、突发事件中的监督检查机制203
三、关于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控制措施规定204
二、关于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制度规定204
第四节 医院突发事件的应急制度204
一、关于医院感染的散发的规定204
四、关于医院感染消毒灭菌和隔离的规定205
五、其它管理规定206
一、法律法规依据209
第一节 国家、各级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209
第三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二)——组织与政策209
二、政府的首要任务——应急政策的制定和颁布210
三、国家、各级政府应急处理的组织管理与实施218
一、法律法规依据223
第二节 医疗卫生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职责223
二、医疗卫生部门在应急处理中的职能与作用227
一、法律法规依据229
第三节 其他组织和个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职责、义务229
二、组织和个人在应急处理中的职责、义务体现233
一、法律法规依据236
第四节 应急处理的法律保障及法律责任236
二、突发事件中更需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239
一、应急准备的决策及其意义244
第一节 应急准备及其决策244
第四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实务操作(一)——应急准备244
二、应急准备的目的、范围、原则253
三、应急准备和社区参与256
五、结论257
四、应急准备方案管理257
第二节 应急准备的内容258
二、卫生信息管理的意义作用和管理内容265
一、突发事件中信息手段的重要性265
第三节 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准备265
第四节 医疗卫生系统资源的管理与准备274
一、医疗卫生系统资源的配置与利用275
二、卫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280
三、卫生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289
第五节 社会物资资源的管理与准备296
一、应急计划的内容、作用及原则302
第一节 应急准备计划302
第五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实务操作(二)——应急计划(预案)302
二、应急计划的过程305
四、对潜在问题的分析306
三、应急计划小组306
五、应急资源分析309
六、任务与责任310
七、应急管理层机构311
八、应急策略与应急处理系统314
九、社区应急计划的内容330
十、结论331
一、××省非典型肺炎防治预案332
第二节 应急预案332
二、鼠疫疫情处理预案335
二、规划执行阶段的评价和修正339
一、检验和评价的作用339
第三节 对应急计划(预案)的检验和修正339
三、项目清单及其修正340
四、以指导练习方式检验341
一、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步骤343
第一节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343
第六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实务操作(三)——流行病学调查343
二、个案调查344
三、爆发调查347
四、现况调查349
五、病例对照研究与定群研究356
一、脆弱性评估的价值362
第一节 脆弱性评估的作用、程序及组织362
第七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实务操作(四)——脆弱性评估362
二、脆弱性评估的程序364
三、计划小组及其工作366
一、确认危险369
第二节 确认和描述危险369
二、描述危险370
一、描述社区脆弱性的必要性382
第三节 社区的脆弱性描述382
一、如何描述效应和脆弱性384
第四节 对效应和脆弱性的描述384
二、社区和环境地图的作用384
三、地理环境信息系统(GIS)385
二、脆弱性及效应地图385
一、危险分级的步骤和方法386
第五节 危险的分级386
二、使用分级技术的例子389
第六节 建议采取的行动392
一、医院感染监测的含义400
第一节 医院感染监测400
第八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措施(一)——对突发事件的监测、防控400
三、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反馈系统401
二、医院感染监测组织系统401
四、医院感染监测内容403
五、监测资料的利用413
六、电子计算机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应用414
一、国境卫生检疫法律制度概述415
第三节 国境口岸检测415
二、检疫传染病隔离、留验与就地诊验规程416
三、国境卫生监督和卫生处理423
四、法律责任424
一、自然灾害与传染病425
第四节 自然灾害与传染病监测控制425
二、自然灾害期间的传染病监测430
三、自然灾害期间的传染病控制433
一、确定计划目标438
第一节 全面制订健康教育控制计划438
第九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措施(二)——培训和教育438
二、制定教育策略439
第二节 切实实施健康教育442
一、制定实施时间表443
二、实施的质量控制444
一、应急管理中的培训和教育目的447
第三节 应急管理中的培训和教育447
二、培训体系448
四、结论450
三、公众教育450
一、计划免疫工作特点和内容451
第一节 计划免疫451
第十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措施(三)——预防与接种451
二、计划免疫监测与评价452
二、计划免疫实施与管理453
一、概念453
第二节 预防接种453
第三节 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456
二、环境事件风险评价等级461
一、环境事件风险评价含义及其重要性461
(中卷)461
第三篇 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及应急处理461
第一章 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风险评价、污染源调查与监测461
第一节 环境污染事件风险评价与危害识别461
四、环境风险评价(ERA)与环境影响评价(EIA)的主要区别462
三、环境事件风险评价的内容和程序462
五、事件源项分析463
六、有毒有害物质(包括放射性核素)在大气中的扩散465
七、风险评价471
十、环境健康影响含义476
九、减少危害的措施与应急计划476
八、风险评价中的不确定性476
十一、健康危害识别与判定477
十三、不同行业健康危害及原因478
十二、环境健康影响评价项目类别478
十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479
十五、危害判定方法480
十六、剂量—反应评估482
十七、接触量评估483
十八、危险表征484
二、事件污染物的分类485
一、事件污染源的分类485
第二节 环境污染事件污染源调查485
三、工业、农业、生活的污染源调查内容486
四、事件污染源调查程序487
五、事件污染源调查方法和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488
一、监测方案的制订基本原则489
第三节 环境污染事件的环境监测489
二、大气环境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490
三、水环境监测方案及监测方法495
四、土壤调查方案及调查方法501
一、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及评价区污染因子的筛选503
第一节 大气污染源调查内容与方法503
第二章 大气污染调查与防控处理制度方法503
二、大气污染源调查方法504
三、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及现状分析507
四、评价区污染气象调查内容与方法511
第二节 控制大气污染的方法519
一、大气环境容量及总量控制的作用519
三、大气环境总量控制方法520
二、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的步骤520
二、水体污染类型及危害526
一、水体污染物及污染源526
第三章 水污染事件调查与防控处理制度方法526
第一节 水污染危害事件526
四、根据水力学特点分类的地下水污染途径529
三、地下水污染的入渗方式类别529
一、地面水水质调查范围和监测时间530
第二节 地面水水质调查与监测530
二、地面水调查内容及调查要求531
三、地面水水质调查与监测方法532
四、地面水环境现状评价536
一、现状调查的目的和内容537
第三节 地下水污染源调查与监测537
二、地下水现状的调查方法538
三、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和水质监测544
二、海洋污染源调查的内容和方法547
一、海域自然环境调查的内容和方法547
第四章 海洋污染调查与防控处理制度及方法547
第一节 海洋污染的调查内容与方法547
三、海洋环境调查的范围、时间及方法548
五、海洋环境评价内容和方法550
四、海洋环境评价参数和评价标准550
二、海洋环境影响预测资料与水质预测方法的选择551
一、海洋环境影响预测的任务551
第二节 海洋污染的预测方法与防治措施551
三、污水扩散和浓度分布的预测方法552
四、溢油漂移、扩散和风化的预测方法554
六、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556
五、海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与内容556
一、土壤环境质量、土壤污染及其自净作用558
第一节 土地污染的调查与方法558
第五章 土地生态污染调查与防控处理制度及方法558
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560
一、土壤环境质量预测及评价方法570
第二节 土地污染的预测及保护措施570
二、放射性核素的动植物污染影响预测方法576
三、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要点579
一、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估算方法580
第三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控580
二、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源调查与有害性鉴别584
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防治586
二、病原体与宿主体及其关系593
一、什么是传染病593
第四篇 传染病突发事件与应急处理593
第一章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与环节593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流行过程593
三、传染病的流行过程595
四、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596
一、传染源597
第二节 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597
二、易感人群600
一、传染病统计分析中常用的频率指标601
第三节 传染病的统计分析601
三、暴发疫情的分析实例603
二、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统计学分析603
一、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和传播途径607
第一节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政策与措施607
第二章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607
二、疫源地及流行过程强度614
三、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管理措施616
一、第一级预防624
第二节 传染病的防治策略624
二、第二级预防625
四、传染病的防治策略627
三、第三级预防627
一、霍乱628
第三节 突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628
二、病毒性肝炎631
三、细菌性痢疾639
四、伤寒、副伤寒643
五、脊髓灰质炎646
六、艾滋病及HIV感染649
七、淋病652
八、梅毒654
九、麻疹656
十、百日咳658
十一、猩红热661
十二、白喉663
十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667
十四、肺结核669
十五、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症出血热)671
十六、流行性乙型脑炎674
十七、疟疾675
十八、狂犬病677
十九、感染性腹泻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679
二十、流行性感冒681
二十一、流行性腮腺炎684
二十二、风疹685
二十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687
一、传染病监测的基本概念689
第一节 传染病监测的内容与方式689
第三章 传染病的监测689
二、传染病监测的步骤690
一、监测中心692
第二节 传染病监测的组织系统692
四、监测系统693
三、技术队伍693
二、实验室693
五、监测系统的评价695
一、病毒性肝炎696
第三节 危害严重急性传染病的监测696
二、艾滋病698
三、疟疾监测700
二、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规定708
一、传染病防治法制制度规范简述708
第四章 防治传染病的法律制度708
第一节 依法防治各类传染病708
一、传染病预防措施概述709
第二节 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公布制度709
一、传染病控制措施710
第三节 传染病控制与监督制度710
二、疫情报告和公布制度710
二、传染病监督制度711
一、流行性感冒疫情处理方案713
第一节 呼吸道传染病应急处理方案713
第五章 主要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713
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处理方案715
三、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处理方案718
四、麻疹疫情处理方案720
五、白喉疫情处理方案722
六、猩红热疫情处理方案725
七、肺结核疫情处理方案727
一、霍乱疫情处理方案729
第二节 肠道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729
二、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疫情处理方案734
三、细菌性痢疾疫情处理方案737
四、感染性腹泻疫情处理方案740
五、伤寒与副伤寒疫情处理方案741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处理方案744
第三节 虫媒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744
二、登革热疫情处理方案747
三、疟疾疫情处理方案750
四、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处理方案752
一、鼠疫疫情处理方案756
第四节 自然疫源性疾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案756
二、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处理方案759
三、钩端螺旋体病疫情处理方案763
四、炭疽疫情处理方案766
第五篇 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及应急处理773
第一章 食物中毒事件的因素和种类773
第一节 食物中毒事件的特征和因素773
第二节 食物中毒及其致毒物质种类776
一、食源性疾病的食物中毒及预防776
二、致毒物质的种类782
第二章 各种食物中毒及其污染指标787
第一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及污染指标787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原因及流行病学特点787
二、沙门菌食物中毒788
三、大肠埃希菌食物中毒792
四、葡萄球菌食物中毒794
五、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796
六、变形杆菌食物中毒799
七、肉毒梭菌食物中毒801
八、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804
九、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805
十、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807
十一、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食物中毒810
十二、其它细菌性食物中毒811
十三、细菌性污染的指标812
第二节 霉菌毒素及其污染指标814
一、赤霉病麦食物中毒814
二、霉变甘蔗中毒815
第三节 化学性食物中毒及其污染指标817
第一节 食品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826
一、食品的细菌污染与腐败变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826
第三章 食物污染中毒及其预防826
二、霉菌与霉菌毒素造成的污染及其预防830
三、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方法843
第二节 主要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851
一、农药污染及其防控措施851
二、有害金属的污染与防控措施856
三、N-亚硝基化合物的特性及其污染、预防861
四、多环芳族化合物污染及其预防868
五、容器、包装材料的污染及防控874
第三节 放射性污染及其预防措施880
一、放射性核素污染及其向食品中的转移880
二、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危害882
三、食品放射性污染的控制措施882
第一节 餐饮业卫生要求及管理884
一、对食品采购的卫生要求884
第四章 餐饮业卫生及食品卫生管理884
二、对食品库房的卫生要求885
三、对烹调加工环节的卫生要求885
四、对冷菜加工环节的卫生要求887
五、对主食、面点加工环节的卫生要求888
六、对送餐环节的卫生要求889
七、对个人的卫生素质要求889
第二节 各类食品卫生要求及管理891
一、粮食、蔬菜、水果类的卫生要求及管理891
二、肉类、海鲜类及其制品的卫生要求及管理894
三、鲜奶及奶制品的卫生要求及管理901
四、冷冻饮品和饮料的卫生及管理904
五、各类酒的卫生及管理907
六、各种食用油脂的卫生及管理910
七、各种密封包装食品的卫生及管理914
八、主要调味品的卫生及管理916
九、糕点、食糖、蜂蜜的卫生及管理920
第三节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及管理924
一、食品添加剂及其类别924
二、食品添加剂的作用925
三、食品添加剂的有毒性926
四、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性质927
五、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及违法责任930
六、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管理要求933
第一节 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936
一、食物中毒的调查内容与步骤936
第五章 食物中毒的调查处理与食品卫生监督管理936
第二节 食品卫生管理法律制度938
一、食品卫生管理法律制度概述938
二、食物中毒的处理原则938
二、食品生产和经营的法律规定939
三、食品卫生许可的法律规定940
五、食品卫生管理的法律规定941
六、食品卫生监督机构941
四、保健食品的管理941
第三节 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942
一、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范围和内容942
二、餐饮业卫生的监督与管理945
三、对街头食品卫生的监督与管理947
四、对保健食品卫生的监督与管理949
五、对辐照食品卫生的监督与管理951
第一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处理方案953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处理程序953
第六章 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953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控制措施954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特异性诊断试验956
一、化学性食物中毒处理程序961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控制措施961
第二节 化学性食物中毒处理预案961
一、肉毒中毒疫情处理程序963
二、肉毒中毒控制措施963
第三节 肉毒中毒处理预案963
一、四季豆中毒疫情处理程序965
第四节 四季豆中毒处理预案965
二、四季豆中毒控制措施965
三、肉毒中毒特异性诊断试验965
第一节 职业病的类别与职业危害因素971
第一章 职业病及其危害性971
一、职业病及其类别971
第六篇 劳动卫生突发事件及处理971
二、职业危害因素及现代职业病972
第二节 职业病的成因973
一、导致职业病的客体因素973
二、导致职业病的主体因素974
第三节 职业病的严重危害性975
一、我国职业危害的严峻形势975
二、世界职业危害严重977
三、加强职业卫生管理980
第一节 职业病危害的监测982
第二章 职业病的监测识别、报告处理制度982
一、职业病监测982
(下卷)982
二、职业危害监测992
三、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监测方法995
四、职业损伤和职业病分类系统的制定与应用999
第二节 职业病的诊断、报告、处理制度1004
一、职业病健康监护和检查1004
二、职业病的诊断、报告和处理1005
第三节 职业病危害识别与控制1006
一、职业病危害鉴别与评价1006
二、职业卫生、危险性评价与其管理之间的联系1011
三、职业卫生项目和服务1013
四、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识别1017
五、作业环境评价1023
六、对危害控制的措施和方法1037
七、接触评价和职业接触限值1040
三、解毒治疗常用的解毒药1053
二、清除体内毒物1053
第三章 职业病的防治1053
第一节 职业病的防治原则1053
一、急性中毒的现场处理与急救1053
四、对症治疗与防止脏器损伤1056
二、劳动过程中职业危害的防护与管理1057
一、职业病的前期预防1057
第二节 职业病的防护与管理制度1057
三、职业病的诊断管理制度1058
四、对职业病病人的治疗与保障1059
一、神经毒性的预防1060
第三节 主要职业病的预防和防护措施1060
二、职业性肺病的预防1062
三、职业性癌症的预防1068
四、职业性眼面部损伤预防1070
五、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1093
一、眼睛和面部防护1098
第四节 产生职业危害的个人防护1098
二、脚和腿部防护1102
三、头部防护1103
四、听力防护1107
五、防护服1114
六、呼吸防护1121
一、流行病学调查1131
第一节 职业急性中毒的调查、检验与鉴定1131
第四章 急性中毒和职业性传染病的抢救措施1131
二、临床症状1133
三、临床毒物检验1139
四、动物试验1140
五、毒物鉴定1144
一、有机物的破坏1147
第二节 金属毒物的检验方法1147
二、金属毒物的快速检验1150
二、排除未被吸收的毒物1152
一、迅速切断毒源1152
第三节 职业中毒的急救治疗1152
四、促进毒物排泄1155
三、延缓毒物吸收和保护胃粘膜1155
五、对症治疗1156
六、解毒治疗1157
八、支持疗法1158
七、防止迟发性毒作用1158
一、炭疽的诊断检验与治疗1159
第四节 职业性传染病的检验与治疗1159
二、森林脑炎的诊断检验与治疗1161
三、布氏杆菌病的诊断检验与治疗1162
一、公共场所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1167
第一节 公共场所卫生问题及解决措施1167
第七篇 公共场所(含学校、医院)卫生突发事件防控措施1167
第一章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与管理1167
二、公共场所的主要污染物1168
三、公共场所传染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1169
四、公共场所环境中的主要致癌物质1171
三、主要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及标准1173
二、公共场所的卫生特征1173
第二节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与标准1173
一、公共场所的范围1173
一、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1175
第三节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与管理1175
二、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的主要职责1176
三、卫生监督的方式1177
第四节 违反公共场所卫生法规的法律责任1182
一、行政责任1183
三、刑事责任1184
二、民事责任1184
二、公共场所消毒的范围及原则1185
一、公共场所常发生的传染性疾病1185
第二章 公共场所的消毒、杀虫、灭鼠1185
第一节 公共场所实用消毒技术1185
三、公共场所生活用水的消毒要求和方法1187
四、公共场所空气的清新及消毒方法1190
五、公共场所各种用具的消毒及卫生要求1191
六、文化娱乐场所的消毒及卫生要求1196
一、物体表面消毒质量控制1197
第二节 公共场所消毒工作质量控制1197
二、室内空气消毒质量控制1198
四、利用紫外线消毒的质量控制1200
三、各种热力灭菌质量控制1200
五、利用环氧乙烷消毒的质量控制1201
二、苍蝇习性及其消灭方法1202
一、常见公共场所昆虫、动物及其危害1202
第三节 公共场所杀虫、灭鼠等技术方法1202
三、蚊子习性及其消灭方法1205
四、蟑螂习性及其消灭方法1207
五、臭虫习性及其消灭方法1208
六、虱子习性及其消灭方法1209
八、老鼠习性及其消灭方法1210
七、蚂蚁习性及其消灭方法1210
一、学校卫生工作的任务及要求1217
第一节 学校卫生工作的任务、管理与监督1217
第三章 校园卫生要求及管理1217
三、违反《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法律责任1218
二、学校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1218
一、学校教学卫生1219
第二节 学校各项卫生制度及要求1219
二、学校作息制度卫生1221
三、学校体育锻炼卫生1222
四、学校建筑设备卫生1224
五、学校教学设备卫生1229
一、学校健康教育及其特征1231
第三节 学校健康教育1231
二、学校健康教育的意义与任务1232
三、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内容1233
四、学校健康教育的实施步骤1236
五、学校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1237
一、医源性疾病的概念及发病原因1240
第一节 医源性疾病及其防制1240
第四章 医院卫生要求及管理1240
二、医院感染及其防制1241
三、药源性疾病及其防制1245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1246
第二节 医院内感染的监测、控制及处理1246
四、传播途径1247
三、传染源1247
二、医院感染的病原1247
六、医院内感染的监测1248
五、易感人群1248
八、发生医院内感染后的调查处理1250
七、医院内感染的控制1250
一、医院健康教育的意义1251
第三节 医院健康教育1251
二、医院健康教育的形式1254
三、患者教育的内容与程序1257
一、餐具洗净的方法与步骤1261
第一节 餐具的消毒灭菌1261
第五章 餐厅的卫生要求及管理1261
二、餐具消毒效果检验方法1263
三、餐具消毒卫生管理规范1264
一、植物性菜品的污染与质量控制1266
第二节 菜品及其加工的质量控制1266
二、动物性菜品的污染与质量控制1272
三、加工性菜品的污染与质量控制1278
四、冷菜加工过程的卫生质量控制1282
一、厨房工作人员的卫生要求与管理1284
第三节 厨房及工作人员卫生要求及管理1284
二、厨房生产环境的卫生要求与管理1288
三、厨房用具的卫生要求和消毒处理1293
一、餐厅服务人员的卫生要求1294
第四节 餐厅及服务人员卫生要求与管理1294
二、餐厅地面、墙壁卫生要求1296
三、餐厅家具与餐桌用品卫生要求1299
一、原料储存过程中卫生质量问题及卫生要求1301
第五节 食品仓库及工作人员卫生要求1301
二、干货仓库卫生控制要求1303
三、冷藏冷冻、活养、原料卫生控制要求1305
一、区域卫生规划的特征和意义1311
第一节 区域卫生规范1311
第八篇 城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控措施1311
第一章 城乡卫生规划1311
二、区域卫生规划的任务1313
三、区域卫生规划编制程序与内容1315
四、区域卫生规划的资源配置1317
一、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基础资料1322
第二节 城市规划卫生1322
二、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卫生学意义1323
三、城市人口发展规模1324
四、城市功能分区1325
五、居住区规划卫生1327
六、城市绿化1329
七、城市环境噪声1332
八、城市规划的其他卫生问题1334
一、村镇规划的原则1335
第三节 村镇规划卫生1335
二、村镇的总体规划1336
三、村镇居住区规划卫生1337
一、与城乡规划有关的法规1338
第四节 城乡规划的卫生监督1338
二、城乡规划的卫生监督1339
一、概念1340
第一节 概述1340
第二章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1340
二、对象和任务1341
三、内容和方式1342
四、特点1343
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原则1344
第二节 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形式1344
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和站)设置指导标准1345
二、质量评价1346
一、概念1346
第二节 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1346
四、质量管理1347
三、质量保证1347
一、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的内容1348
第四节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1348
二、居民健康档案1349
三、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管理1352
一、社区1355
第一节 城乡社区健康教育的组织策略1355
第三章 城乡健康教育1355
二、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356
三、社区组织与动员1357
四、开发利用社区资源1358
五、健康信息传播1359
六、社会教育与培训1361
一、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1362
第二节 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1362
二、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与方法1364
第三节 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与方法1365
一、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1366
二、农村社区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与方法1367
二、水厂调查1369
一、水源卫生调查1369
第四章 城乡饮用水监管与应急措施1369
第一节 集中式给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1369
三、水质监测1370
二、水质监测1371
一、水源调查1371
第二节 农村给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1371
一、加强水源防护,重点保护已有的集中式给水水源1372
第三节 洪涝灾害期间饮水卫生应急措施1372
三、水性疾病的监测1372
五、加强水质监测及对净水消毒剂、设备等的检定和管理工作1373
四、采用可移动的水质净化设施,建立临时小型水厂1373
二、运送安全卫生饮用水或接引自来水1373
三、强化饮水净化消毒1373
一、调查对象及资料收集1374
第一节 城乡社区卫生状况调查方法1374
第五章 城乡社区卫生状况调查与评估1374
二、社区卫生调查的方法1376
一、社区诊断1378
第二节 城乡社区卫生状况诊断、评价1378
二、社区卫生评价1380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形成和特点1387
第一节 室内空气污染危害1387
第九篇 家庭、个人卫生事件防控措施1387
第一章 家庭住宅卫生1387
二、室内空气污染的三大类危害1389
三、居室空气清洁度的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卫生措施1394
一、室内噪声1397
第二节 室内噪声及各种辐射危害1397
二、住宅电磁辐射1400
三、住宅电离辐射1402
一、室内小气候对健康的影响1404
第三节 住宅小气候对健康的影响1404
二、小气候的评价指标1407
三、住宅小气候的卫生要求1408
一、住宅的卫生学意义1410
第四节 住宅卫生要求及防护监督1410
二、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1411
三、住宅设计的卫生要求1412
四、住宅卫生防护措施和监督1418
二、感官检查1421
一、饮用水污染特征1421
第二章 饮水、饮食卫生1421
第一节 饮水污染的特征及感官检查1421
二、化学性污染事故1422
一、介水传染病(又称水性传染病)1422
第二节 饮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1422
三、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又称地方病)1423
二、饮水污染事故及其发生原因1424
一、饮水污染事故调查程序1424
第三节 饮水污染事故的调查1424
一、防止食品的污染1425
第四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1425
三、彻底杀灭病原菌1426
二、控制微生物的繁殖1426
一、室内空气消毒1427
第一节 家庭环境的消毒1427
第三章 家庭日常生活消毒1427
二、墙壁、地面及家具物品表面消毒1428
三、家庭卫生间的消毒1429
二、婴幼儿玩具与尿布的消毒1430
一、衣服、被褥与各种织物的消毒1430
第二节 家庭各种用品的消毒1430
四、饮食用具的消毒1431
三、书籍、纸张与文件材料的消毒1431
五、家用电器的消毒1433
二、化学法消毒1435
一、加热煮沸消毒1435
第三节 饮用水的消毒1435
三、银器与铜器储水消毒1436
二、皮肤的卫生保洁1437
一、机械清除,防止病原微生物进入家庭1437
第四节 个人卫生保洁消毒1437
三、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1439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443
附录 相关法律法规144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1448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1459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1475
登革热防治方案1498
控制疟疾、基本消灭疟疾、消灭疟疾及基本消灭恶性疟疾标准(试行)1503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1505
疟疾防治管理办法1514
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务例1516
铁路交通检疫管理办法151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和推荐治疗方案及出院参考标准的通知1521
消毒管理办法152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5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15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实施细则1540
环保总局非典污水废物安全处置技术方案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