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什么是中国的和谐 探索建立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什么是中国的和谐 探索建立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
  • 谭敏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 ISBN:780677968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0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什么是中国的和谐 探索建立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构建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是一大创新(序)1

前言1

第一章 邓小平奠基了中国的和谐未来1

嚼碎了才能创新1

“夹生饭”的由来和教训4

僵化了的斯大林式社会主义制度6

自由经济的资本主义制度不能照搬8

摸着石头过河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现了和谐11

治国,选领导人比定制度更重要12

改革开放,就是逐步的“放”13

高超的“留白”15

创新社会制度基本理论15

取消“阶级斗争为纲”,奠基了和谐的基础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问题21

第二章 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国情25

国家优势25

最宝贵的中国社会组织结构26

最廉价的中国剩余劳动力32

最大的改革成本35

现代社会发展中两大惨痛的教训37

中国的贫困人口和准贫困人口40

独特国情决定了中国特色45

第三章 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中的平衡点50

民主与权威50

中国近代权力的两个极端54

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57

要警惕新的“寻租”现象58

地方与中央60

建立宏观经济的微调预警机制和决策机制62

要下决心解决基层政府的问题64

效益与公平66

垄断与竞争69

政府有责任避免过度竞争71

传统与现代73

第四章 构建和谐社会要启动系统工程76

基于“国家二元结构”的系统工程76

启动建立和谐社会系统工程的必要性78

和谐社会系统工程的组成部分84

和谐社会系统工程的科学发展观88

第五章 和谐社会系统工程之一:建设美好家园工程91

启动建设美好家园工程的必要性91

充分体现政府的社会责任93

充分解决社会中的基本矛盾95

充分满足中下阶层民众的发展需求97

社区发展委员会99

社会变革导致社区的重新定位100

社区发展委员会的组织定位103

社区发展委员会的导向功能109

社区发展委员会对社区发展的缺位补给110

社区发展委员会的资源优化机制112

以人性化管理建设社区115

乡村发展委员会120

启动农村建设美好家园工程的必要性123

四位一体的乡村发展委员会127

乡村发展委员会的运作机制130

让土地成为农民的资本132

建立高效特色农业和规模农业模式134

第六章 和谐社会系统工程之二:重塑民族精神和内涵137

民族精神的认同性137

用民族精神认同完善执政基础142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是历史的选择143

以党内民主带动政治民主化的进程147

完善执政党的执政法律基础和职责范围151

高度重视执政党的组织部门这根中枢神经153

创新选拔优秀治国人才的机制157

用“执政为民”来树立民族精神认同160

推行新的双轨就业体系164

就业机制的宏观调控167

执政党要善待老百姓169

要高度珍惜纳税人的钱172

改变政府职能175

用民族精神认同建立老百姓的精神支柱178

高度重视精神领域中的消极因素179

改变官员观念和宣传方式182

精英决策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184

重建社会理想和时代精神187

用先进的制度约束人性192

用良好的教育塑造人民197

教育必须传授有用的文化知识198

教育必须培养人的创新精神201

教育必须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203

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良好品质205

教育必须培养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感206

第七章 和谐社会系统工程之三:重建和谐社会主义理想210

和谐社会主义的远景蓝图210

唤起广大民众的希望214

激发广大民众的力量215

重拾中国特色的集体主义精神217

建立组织集体原则和激励机制219

集体就是精神支柱222

重建和谐社会主义理想的必要性224

缺乏精神财富的危害性225

资本主义社会的致命缺失227

树立理想不是形式而是实际需要228

重建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229

社会结构的合理性231

社会结构的和谐性233

社会发展的平衡性235

社会发展的持续性236

重建和谐社会主义精神238

重视理想的教育242

第八章 构建和谐社会要谨慎对待全球一体化245

全球一体化不是为中国设计的245

资本市场是一把“双刃剑”246

“中航油”事件的警示250

不是所有领域都可以与世界接轨252

努力,让世界与中国接轨255

外汇管理体制是中国政府的法宝256

银行还必须捆在政府的战车上257

做好中国自己的事260

第九章 用中国和谐社会的模式去影响世界260

彻底解决中国人权问题261

有必要建立全民档案制度264

高度关注中国的能源问题266

集权未必不是一种好的管理体制268

建立市场与计划并举的经济体系271

建立全国商品数据库276

让人民币成为硬通货币278

坚守汇率政策,无惧国际风云280

让中国成为“虚拟资本”输出国284

中国共产党可以创造奇迹285

和平崛起,统一中国291

辉煌的彼岸293

主要参考文献296

后记3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