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众评价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众评价论
  • 陈新汉著(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5185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8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15页
  • 主题词:群众意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众评价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一 陶德麟1

序二 唐志龙 1

前言1

第一编 民众评价活动的根据3

第一章 社会群体及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作用3

第一节 社会群体是个体存在的普遍形式3

一、社会和人群集合体3

二、社会群体的要素和结构6

三、社会群体的种类11

四、个体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15

第二节 社会群体主体的根据18

一、主体范畴的演化19

二、主体的根本特征和存在形态25

三、社会群体的需要、利益和意志30

第三节 社会评价活动和社会群体主体在其中的主体作用38

一、评价活动和社会评价活动的一般规定38

二、社会群体主体能动性的具体体现41

第一节 黑格尔论社会群体主体表达意见的两种方式48

第二章 民众评价活动是社会评价活动的现实形式48

一、黑格尔视野中的“意见”49

二、“有机”方式和“无机”方式51

三、“公共舆论总是一支巨大的力量”55

第二节 社会评价活动的两种现实形式58

一、权威机构评价活动的一般规定59

二、民众评价活动的一般规定63

三、民众评价活动和权威评价活动之间的关系67

四、个体评价活动不能成为社会评价活动的现实形式70

一、个体评价活动是民众评价活动的“细胞”73

第三节 民众评价活动在个体评价活动传播的互动中形成73

二、对社会事件的个体评价是人际传播的主要内容77

三、个体评价内容在传播中的客观化和主观化81

四、个体评价活动在人际传播中向民众评价活动转化85

五、互联网在民众评价活动中的新作用88

第四节 民众评价活动中的主体能动性和自觉性95

一、民众评价活动中的主体能动性95

二、民众评价活动中的自觉性思考98

第一节 社会舆论的源和流107

第二编 民众评价活动的主要类型107

第三章 作为民众评价活动一般形式的社会舆论107

一、社会舆论的源头108

二、社会舆论的发展111

三、社会舆论的现代形态115

第二节 社会舆论的评价论本质116

一、社会舆论的规定117

二、社会舆论的本质121

三、社会舆论的议论形态124

四、社会舆论的三要素和双向结构127

第三节 社会舆论的形成、发展和结局136

一、耗散结构与社会舆论的生成136

二、舆论场对社会舆论的作用140

三、舆论领袖对社会舆论的作用144

四、社会舆论形成和发展的三种状态和结局146

第四节 社会舆论的作用151

一、社会舆论的晴雨表作用151

二、社会舆论的监督器作用153

三、社会舆论的教育作用157

四、盛世不忘危言158

第四章 社会谣言是民众评价活动的否定形式161

第一节 “谣”和中国的谣言161

一、“谣”和谣言的辞源学分析162

二、中国历史上的谣言163

三、中国“非典”时期的社会谣言168

第二节 社会谣言的本质规定171

一、西方学者关于社会谣言的几种界说172

二、社会谣言的社会评价论规定175

三、社会谣言与谎言、传闻等的关系182

第三节 社会谣言的运动184

一、社会谣言的源头185

二、社会谣言在流传中变形和流传速度190

三、社会谣言的消亡195

第四节 社会谣言的作用和反谣言197

一、社会谣言的作用197

二、关于反谣言的思考200

第五章 民谣是民众评价活动的艺术形式205

第一节 民谣和中国历史上的民谣205

一、民谣的辞源学分析206

二、中国历史上的民谣213

三、中国古代的采风制218

第二节 民谣是民众的评价活动221

一、民谣的评价论本质221

二、民谣与社会舆论、社会谣言的关系226

第三节 民谣与忧患意识230

一、民谣中的“忧”230

二、忧患意识的哲学内涵233

三、民谣中的忧患意识是可贵的236

第四节 民谣的艺术性和独特作用238

一、民谣中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性238

二、民谣的作用和独特作用243

三、重视民谣的收集和分析245

第六章 民众评价活动的社会思潮形式248

第一节 历史上的社会思潮248

一、东汉社会的谶纬思潮248

二、近代西欧的人文主义思潮251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思潮253

四、现代的全球化思潮258

五、当代的后现代主义思潮261

第二节 社会思潮的评价论本质264

一、梁启超谈时代思潮和当代学者对社会思潮的规定264

二、社会思潮的内容、主体及其结构268

三、社会思潮的形成和运动特征272

第三节 社会思潮的种类及与社会舆论、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276

一、社会思潮的种类276

二、社会思潮与社会舆论的关系279

三、社会思潮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281

第四节 社会思潮的作用和对社会思潮的引导284

一、社会思潮的作用284

二、社会思潮的引导285

第三编 民众评价活动的作用、悖论及疏导291

第七章 民众评价活动的权威性291

第一节 权威和民众评价活动的权威性291

一、权威的标志在于服从292

二、权威的两种类型295

三、民众评价活动权威性的含义299

第二节 民众评价活动权威性发生作用的“良心”机制303

一、“良心”的辞源探渊及古代哲学家对“良心”的分析304

二、良心是社会评价活动尤其是民众评价活动的心理积淀308

三、良心不安或谴责的特点和民众评价活动的权威性313

第三节 民众评价活动权威性发生作用的“强制力量”机制319

一、民众评价活动是“强制力量”319

二、民众评价活动的强制力量具有“普遍的、隐蔽的”特征323

三、民众评价活动的权威性通过强制力量发生作用326

第一节 民众评价活动中的误导及引发的悖论329

第八章 民众评价活动中的悖论和言论自由329

一、民众领袖对民众评价活动的误导330

二、权威机构对民众评价活动的误导332

三、民众评价活动的责任和引发的悖论336

第二节 民众评价活动中的言论自由342

一、哲学上的自由和言论自由342

二、政治上的民主和言论自由346

三、言论自由在民众评价活动中的作用350

第三节 政治文明与民众评价活动中的言论自由355

一、民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355

二、在法制建设中促进民众评价活动中的言论自由362

第九章 民众评价活动的疏通和引导368

第一节 民众评价活动的疏通368

一、民众评价活动疏通的本质368

二、民众评价活动疏通的渠道和制度371

第二节 民众评价活动的引导380

一、对民众评价活动引导的必要性和可能性380

二、提高引导民众评价活动艺术的方法论思考(上)385

三、提高引导民众评价活动艺术的方法论思考(下)390

一、建立社会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紧迫性394

第三节 建立社会预警系统的思考394

二、民众评价活动调查经络探微400

三、“山雨欲来风满楼”与社会预警信息408

四、建立社会预警机构的初步构想411

附录1 21世纪认识论发展的生长点415

附录2 关于评价活动的认识论机制432

附录3 论权威机构评价活动的机制444

附录4 当代中国价值论研究和哲学的价值论转向461

附录5 主要参考文献476

后记4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