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美学之旅 从远古到清末古典美学的发展历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美学之旅 从远古到清末古典美学的发展历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3101245.jpg)
- 鲁文忠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ISBN:7535419968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81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美学之旅 从远古到清末古典美学的发展历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美在旅途1
第一程:远古至春秋前期3
一 从“美”字开步3
1.“美”字初文是雉尾作头饰的舞人形象3
2.彩陶盆上的舞蹈纹和举重劝力之歌5
3.羊人为美和图腾崇拜8
4.羊大为美10
二 源于五行说的“和为美”12
1.发为五色、章为五声和乐以节百事说13
2.声—无听和相成、相济说16
3.无害曰美20
4.季札评乐21
5.乐从和23
第二程:春秋末至战国末期31
三 孔子为儒家美学奠基31
1.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32
2.乐而不淫,哀而不伤33
3.思无邪36
4.尽善尽美37
5.文质彬彬39
6.游于艺40
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42
8.兴、观、群、怨43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46
四 孟子以充实为美48
1.充实之谓美48
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51
3.耳之于声有同听,目之于色有同美53
4.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55
五 老子把玩美与丑的辩证法58
1.大音希声,大象无形59
2.美恶(丑)相依60
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61
六 庄子以“心斋”求“至美”63
1.至美64
2.至乐无乐67
3.自闻、自见68
4.惧—怠—惑70
5.心斋、坐忘72
6.用志不分,乃凝于神75
七 荀子以“全”、“粹”为美78
1.“全”、“粹”之为美78
2.人不能无乐80
3.重已役物,可以养乐83
4.心有徵和85
5.君子贵玉87
八 “非乐”和“恶饰”89
1.墨子“非乐”89
2.韩非“恶饰”91
九 《乐记》集儒家音乐美学之大成94
1.音以心生95
2.唯乐不可以为伪98
3.乐与政通,乐者为同100
4.知声、知音、知乐102
十 《吕氏春秋》主张“乐之务在于和心”105
1.音乐本于“太一”105
2.以适听适则和107
3.养性109
4.遇合110
1.好五音不已,则穷身之事112
十一 音乐故事中含蕴的“美”112
2.伯牙移情113
3.听声类形114
4.孟尝君听琴生悲117
第三程:汉魏六朝时期121
十二 《淮南子》美学儒、道并存121
1.至道无为,群美萌生121
2.美不能贱,恶(丑)不能贵123
3.中有本主125
4.耳目应感动,心志知忧乐126
5.放意相物和君形论128
十三 司马迁的舒愤美学观130
1.发愤著书131
2.怨生《离骚》132
十四 同类相动及其他135
1.天人感应135
2.弸中而彪外138
3.言为心声,书为心画140
4.真美141
1.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144
十五 《诗大序》提倡心志为诗144
2.在心为志,发言为诗145
3.赋、比、兴147
十六 曹氏兄弟以文章为盛事150
1.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150
2.文以气为主152
3.有龙泉之利,乃可以议断割153
十七 阮籍、嵇康的不同音乐观155
1.乐为天地之体,万物之性155
2.声无哀乐论157
十八 陆机主张诗缘情而绮靡162
1.诗缘情而绮靡162
2.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163
3.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165
4.应感之会与通塞之纪167
十九 博大精深的刘勰美学169
1.文本乎道169
2.情以物迁,辞以情发172
3.神与物游175
4.文附质,质待文177
5.体性179
6.风骨181
7.知音183
二十 诗的性情和滋味188
1.摇荡性情,形诸舞咏188
2.芙蓉出水与错采镂金189
3.滋味说191
二十一 魏晋时人的玄、道之美193
1.得意忘象,得象忘言193
2.美玉出乎丑璞196
3.眼不见则美不入神198
4.两目不相为视,两耳不相为听199
5.美不常珍,恶不终弃202
二十二 郭璞、萧统和颜之推的散文美学观205
1.物不自异,待我而后异205
2.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207
3.既有寒木,又发春华209
二十三 人物画的传神论212
1.以形写神212
2.迁想妙得217
3.谢赫六法218
二十四 山水画的畅神论221
1.澄怀味像224
2.卧游畅神226
3.万趣融其神思228
4.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229
二十五 书法意笔论及其他231
1.书肇于自然231
2.欲书,先散怀抱233
3.意在笔前234
1.风骨、兴寄239
第四程:唐五代时期239
二十六 听韩愈“载道”的不平之鸣239
2.文以载道241
3.不平则鸣242
4.气盛言宜246
5.为世珍爱者必非常文247
二十七 柳宗元“明道”说美249
1.文以明道249
2.感激愤悱,形于文章250
3.心凝神释,神旺志盛251
4.美不自美,因人而彰253
二十八 主张为时为事而著诗文的白居易255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55
2.粹灵之气,散为文章257
3.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259
4.情畅堪销疾,怡和好养蒙261
二十九 唐代诗歌意境论262
1.境263
2.兴象264
3.诗情缘境发266
4.取象曰比,取义曰兴,义即象下之意268
5.意静神王269
6.感兴270
7.境生于象外272
三十 司空图说诗境与韵味274
1.思与境偕275
2.意象欲出,造化已奇276
3.韵外之致,味外之旨278
4.不著一字,尽得风流280
5.直致所得,以格自奇281
1.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283
三十一 造化、心源及其他283
2.审象于净心285
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286
4.画者,与六籍同功287
5.以气韵求其画,形似在其间289
6.意存笔先,画尽意在290
7.画以似为工和离形得似292
8.度物象而取其真和画有六要说294
三十二 书法情性论及其他297
1.求其骨力,形势自生297
2.收视反听,绝虑凝神299
3.达其情性,形其哀乐300
4.含情万里,标拔志气303
5.因象—立形—终彰304
6.书以自然为师,备万物之情状305
7.观物寓书307
第五程:宋金元时期311
三十三 欧阳修醉翁之意原在美311
1.游心物外312
2.诗穷而后工314
3.重道以充文315
三十四 苏轼在文艺美学众多领域驰骋319
1.寓意于物320
2.文以达心,画以适意322
3.身与竹化和胸有成竹325
4.神似、意思所在327
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30
6.绚烂之极归于平淡331
三十五 严羽以禅喻诗333
1.妙悟说334
2.兴趣说337
三十六 理学家板着面孔说“美”340
1.反观340
2.静观342
3.学诗妨事,作文害道343
4.道本文末344
5.有欲有思,诗之所以作347
三十七 真和诚,心和境349
1.文章唯求真是349
2.诗以诚为本351
3.内游说352
4.心即境说355
三十八 林泉之心及其他357
1.林泉之心357
2.身即山川而取之360
3.画之景外意,画之意外妙362
4.制作楷模363
5.必周气韵,方号世珍364
6.黄家富贵,徐家野逸366
7.一牛百形,形不重出367
8.逸笔草草,写胸中逸气368
第六程:明代373
三十九 诗之情景与格调373
1.非养无以以发其真,非悟无以入其妙374
2.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376
3.调即诗之境,格即调之界377
四十 听李贽说童心之美380
1.童心说380
2.不愤不作383
3.声色之来,发于情性,出乎自然384
四十一 公安派标举性灵大旗387
1.独抒性灵388
2.文真言质389
3.代有升降,法不相沿394
4.作始与末流395
5.神静泉喧,泉喧神静396
四十二 汤显祖的唯情美学398
1.世总为情,情生诗歌398
2.因情成梦,因梦成戏402
3.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404
四十三 戏曲的本色和神品406
1.本色说408
2.神品,法与词两擅其极411
3.不在快人,而在动人412
四十四 画以天地为师415
1.师心、师目、师华山415
2.得其形者,意溢乎形417
3.以古人为师,进此当以天地为师419
4.画有南北宗说421
四十五 琴音清雅和世俗滋味423
1.弦上之取音,惟贵中和423
2.心无尘翳,指有余闲425
3.布帛菽粟之中,自有许多滋味427
4.深情领略,是在解人430
四十六 园林中的自然美趣432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433
2.兴适清偏,贻情丘壑434
3.一卷代山,一勺代水436
第七程:清代441
四十七 评点派的小说美学观441
1.先有是事,乃有其书441
2.据实指陈443
3.奇、绝人物445
4.唯猜测不及,所以为妙446
5.形容一事,一事毕真448
6.世上未见之人,古今未有之文字449
7.领略过乃事,迷陷过乃情,才知其神妙450
8.转与蓄452
四十八 金圣叹妙笔评《水浒传》之美454
1.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455
2.因文生事和以文运事457
3.避与犯及其他458
4.十年格物,一朝物格460
5.世间妙文,天下万世人心之共宝461
四十九 李渔集古典戏曲美学之大成464
1.情事不奇不传465
2.结构第一468
3.既以口代优人,复以耳当听者471
4.填词之设,专为登场472
五十 面对“坐集千古之智”的王夫之475
1.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绮丽476
2.物—形—象478
3.情与理479
4.情皆可景,景总含情481
5.势者,意中之神理484
6.摇荡性情而檠括于兴观群怨486
五十一 叶燮“原诗”谈诗美489
1.美本乎天,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490
2.以在我之四,衡之物之三493
3.才、识、胆、力495
4.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恍以为情498
5.春桃华美,丛菊晚香500
6.时有变而诗因之502
五十二 元气鼓荡,与诗文之血痕505
1.元气鼓荡,至文生焉505
2.诗以道性情508
3.血痕与墨痕510
4.天地愤气而生怪奇文章511
5.孤愤之书512
6.哀愤哭泣著文514
1.神韵说516
五十三 神韵与性灵516
2.标举性灵,发舒怀抱518
五十四 阳刚阴柔及其他521
1.义理、考证、文章521
2.阳刚阴柔说524
3.天地自然之象与人心营构之象527
4.文以载理,文亦自有其理529
五十五 刘熙载熠熠闪光的艺术辩证法532
1.肇于自然与造乎自然533
2.诗善醉,乃天机之发534
3.诗品出于人品536
4.怪石以丑为美537
5.“一”与“不一”及其他538
五十六 王国维集境界说之大成542
1.境界(意境)542
2.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544
3.隔与不隔546
4.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547
五十七 石涛从“一画”走向“至法”549
1.一画说550
2.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552
3.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553
4.无法而法,乃为至法555
五十八 画论中的审美意象、意境论557
1.眼中竹—胸中竹—手中竹558
2.情景者,境界也560
3.谛视斯境,为灵想之所独辟561
4.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563
5.计白以当黑567
附录(一) 中国美学命题分类索引569
附录(二) 中国美学史参读书目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