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投入产出体系与经济结构变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投入产出体系与经济结构变迁](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3098384.jpg)
- 夏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7561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42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投入产出分析-经济理论;经济结构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投入产出体系与经济结构变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列昂惕夫体系的均衡与稳定性1
1.概述1
2.线性生产模型的一般性质4
2.1 线性生产模型及其矩阵表述4
2.2 简单线性生产模型的生产性6
2.3 列昂惕夫模型6
3.列昂惕夫体系的技术假定7
4.解的存在性和产出系统的均衡10
4.1 线性规划解10
4.2 解存在的条件:霍金斯—西蒙(Hawkins-Simon)条件12
4.3 产出系统的动态稳定性12
5.列昂惕夫体系的稳态均衡14
5.1 列昂惕夫体系动态化的不同研究路径14
5.2 价格决定方程以及生产系数的决定15
5.3 长期均衡价格与动态列昂惕夫体系的替代性19
5.4 均衡价格与产出决定21
6.列昂惕夫体系中价格和产出的动态稳定性24
7.动态列昂惕夫体系的效率路径28
8.对偶稳定性定理29
8.1 相对稳定性29
8.2 对偶稳定性定理31
第二章 列昂惕夫和斯拉法34
1.概述34
2.生产是一个循环流——投入产出分析的古典传统36
3.李嘉图体系及其难题40
4.斯拉法单一生产体系45
4.1 基本假定和价格体系46
4.2 工资率和利润率间的关系50
4.3 “标准体系”(standard system)与“标准商品”(standard commodity)52
4.4 矩阵A的技术性质55
4.5 斯拉法体系和收入分配问题58
5.斯拉法和列昂惕夫体系中的联合生产60
5.1 联合生产问题的性质61
5.2 列昂惕夫体系中联合生产向单一生产的转化63
5.3 All-engaging系统和All-productive系统66
5.4 子体系(subsystem)和纵向一体化(vertical integration)69
第三章 替代性与技术选择73
1.概述73
2.无替代定理(Non-Substitution Theorem)75
2.1 无替代性的定义75
2.2 无替代定理76
3.无替代定理的含义77
4.联合生产中的替代性81
5.替代性和技术选择85
第四章 矩阵乘数92
1.概述92
2.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与矩阵乘数94
3.1 基本假定及静态体系100
3.从凯恩斯总量均衡到结构均衡和动态100
3.2 结构动态及其均衡条件102
3.3 简要评价105
4.部门间分析和收入分配结构106
4.1 列昂惕夫乘数、凯恩斯乘数和卡莱斯基乘数107
4.2 不同收入群体间的传递效应109
4.3 收入乘数矩阵110
5.二阶段投入产出模型111
5.1 二阶段投入产出表112
5.2 结构式投资乘数模型114
5.3 最终净产品乘数模型116
6.社会核算矩阵乘数117
6.1 什么是社会核算矩阵117
6.2 社会核算矩阵与国民帐户及投入产出表的关系118
6.3 社会核算矩阵乘数119
第五章 结构转变理论与实践122
1.概述122
2.1 阶段增长(Epochal Growth)、转轨增长(Transition Growth)与现代经济增长(Modern Economic Growth,MEG)124
2.增长与结构转变124
2.2 结构与结构转变研究125
2.3 经济增长理论对技术进步的研究128
3.结构转变和中国的工业化道路130
4.FDI与经济结构升级的理论和经验133
4.1 从投资发展路径理论到结构升级模式133
4.2 直接投资推动下的结构升级在东亚的实践135
4.3 中国FDI推动下的结构转变模式138
1.概述141
第六章 二元结构转变141
2.“二元经济”释义142
2.1 如何理解“二元经济”142
2.2 如何看待我国传统体制下所谓的“二元经济”状况147
2.3 理论界这一研究不足的原因149
3.中国二元结构转变的基本问题150
3.1 两部门经济的界定151
3.3 中国二元结构中的两部门关系152
3.2 中国二元结构转变的特殊性质152
4.二元经济的两部门模型157
4.1 生产158
4.2 分配158
4.3 人口、结构转变和资本积累159
4.4 两部门的关系161
5.劳动力的转移164
5.1 资本积累与劳动力的吸收164
5.2 传统部门对劳动力的释放165
5.3 劳动力供求分析165
6.对我国二元结构经济的经验考察167
6.1 作为条件的传统经济的发展168
6.2 中国二元结构转变的主导因素169
第七章 技术转变与资本积累体制171
1.概述171
2.调节学派形成与发展的一个概述172
3.积累体制与技术内生化175
4.技术转变、积累体制与经济动态177
4.1 假定和基本方程177
4.2 技术、需求和收入分配:从卡尔多—费尔东机制到调节理论的技术进步观179
4.3 需求规则与经济增长181
4.4 模型对资本主义增长模式变化的解释182
5.模型的扩展及相关研究的进展182
6.理论的借鉴意义184
第八章 结构分析的经验应用186
1.结构分析方法概述186
1.1 投入产出结构分析的系数比较187
1.2 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以及主导产业的确定189
1.3 间接运用投入产出数据进行结构分析的方法191
2.转轨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1981-1997193
2.1 结构分解分析方法(SDA,Structure Decomposition Analysis)193
2.2 转轨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化和SDA的因素分析194
3.1 双比例分析测算技术系数的变动200
3.中国产业关联变动和结构升级的新阶段:1997-2000200
3.2 产业间完全联系及其变化204
3.3 产业关联变动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阶段208
附录A:非负矩阵与配朗-弗罗比尼斯(Perron-Frobenius)定理211
1.非负矩阵的定义211
2.列昂惕夫体系212
3.半正矩阵的Perron-Frobenius定理215
4.不可约非负矩阵的Perron-Frobenius定理217
1.经济学的古典、新古典分期问题220
附录B:经济思想简单回顾220
2.从斯密革命到李嘉图—穆勒经济学222
3.边际革命后研究的转向224
4.重商主义与凯恩斯226
4.1 重商主义概念226
4.2 凯恩斯是“二十世纪的重商主义”吗?227
4.3 国家干预的不同性质与转轨时期经济政策228
参考文献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