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移动通信数据技术与业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移动通信数据技术与业务](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3086731.jpg)
- 李伟章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4341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数据通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移动通信数据技术与业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移动数据业务综述1
1.1 概述1
1.2 公众移动数据通信技术发展历程1
1.3 移动数据业务的分类2
1.4 移动数据业务的承载通道3
1.5 移动数据基本业务的应用3
1.6 移动数据增值业务4
1.6.1 概述4
1.6.2 移动增值业务产业链4
1.6.3 移动增值业务简介5
第2章 移动通信中的编码与调制9
2.1 概述9
2.2 信源编码9
2.3 信道编码10
2.3.1 循环冗余校验(CRC)10
2.3.2 卷积编码10
2.3.3 交织10
2.5.1 数字信号的幅度调制11
2.4.3 多址(复用)调制11
2.5 射频调制和解调11
2.4.1 扰码调制11
2.4 基带调制11
2.4.2 扩频调制11
2.5.2 数字信号的频率调制12
2.5.3 数字信号的相位调制12
2.5.4 数字信号的幅相调制14
2.5.5 高斯基带滤波移频键控(GMSK)14
3.2 蜂窝移动通信的频率复用15
3.2.1 大区制移动通信网络15
3.2.2 蜂窝结构的小区制移动通信网络15
3.1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15
第3章 移动通信基础15
3.3 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技术16
3.3.1 概述16
3.3.2 频分多址(FDMA)16
3.3.3 时分多址(TDMA)16
3.3.4 码分多址(CDMA)17
3.4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17
3.4.1 GSM网的无线技术特性17
3.4.2 GSM的无线信道18
3.4.3 GSM数字移动通信网19
3.5 GSM移动终端的基本原理23
3.5.1 语音/信道编码部分24
3.5.2 射频部分26
3.5.3 GSM手机控制电路28
3.5.4 电源部分29
3.6 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9
3.6.1 概述29
3.6.2 CDMA移动通信的多址码技术29
3.6.3 IS-95无线信道结构32
3.6.4 IS-95系统的逻辑信道划分33
3.6.5 IS-95系统通信控制过程35
3.6.6 CDMA系统的功率控制技术36
3.6.7 CDMA技术的主要优点36
3.7.1 3G的提出和标准化概况38
3.7 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38
3.7.2 IMT-2000系统结构40
3.7.3 3G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特征40
3.7.4 WCDMA无线传输技术(RTT)41
3.7.5 cdma2000简介42
3.8 第三代(3G)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网43
3.8.1 概述43
3.8.2 R99版本43
3.8.3 R4版本44
3.8.4 R5版本45
3.9 第四代(4G)移动通信系统综述46
第4章 IP网中支持移动的协议48
4.1 TCP/IP协议48
4.1.1 TCP/IP协议综述48
4.1.2 IP协议(因特网协议、网际协议)50
4.1.3 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53
4.1.4 Internet的地址系统56
4.1.5 IP路由技术的工作原理60
4.2 移动IP协议62
4.2.1 传统IP网不支持主机的可移动性62
4.2.2 移动IP的工作机制63
4.2.3 移动IP的路由机制65
4.3 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69
4.3.1 IPv6的主要变化69
4.3.2 IPv6的基本报头70
4.3.3 IPv6的扩展报头71
4.3.4 IPv6地址类型73
4.4 移动IPv6(MIPv6)74
4.4.1 移动IPv4存在的问题和移动IPv6的主要优点74
4.4.2 移动IPv6的基本操作过程75
4.4.3 移动主机确定位置的方法76
4.4.4 布告(notification)过程77
4.4.5 IPv6数据报的选路80
4.5.1 概述81
4.5 SIP协议81
4.5.2 SIP的基本结构82
4.5.3 SIP功能概述83
4.5.4 SIP的地址标识84
4.5.5 SIP报文84
4.5.6 SIP呼叫的基本流程85
4.5.7 SIP的移动机制86
4.5.8 SIP基本工作过程87
4.5.9 SIP对IP移动性的支持举例87
4.5.10 SIP事务操作举例92
4.5.11 SIP应用——IMS93
4.5.12 NGN的新思路——P2P SIP98
第5章 移动数据业务的承载层技术104
5.1 电路交换移动数据通信104
5.1.1 模拟移动通信网(1G网)的数据通信104
5.1.2 数字移动通信网的数据通信104
5.2 数字移动通信网的数据传输增强技术108
5.2.1 高速电路交换数据(HSCSD)技术108
5.2.2 GSM演进增强数据速率(EDGE)108
5.3.1 概述109
5.3.2 GPRS的优点109
5.3 GSM网的移动分组数据通信GPRS109
5.2.3 CDMA移动通信网(C网)的电路数据技术109
5.3.3 GPRS的业务定义110
5.3.4 GPRS网络结构113
5.3.5 GPRS传输协议栈分层模型116
5.3.6 GPRS的空中接口逻辑信道119
5.3.7 GPRS移动性管理(GMM)120
5.3.8 GPRS会话管理(SM)124
5.3.9 GPRS选路方式130
5.4 通向3G的GSM演进技术——EDGE132
5.4.1 EDGE的技术特点132
5.4.2 EDGE系统容量分析134
5.4.3 EDGE对GSM无线接口的影响135
5.4.4 EDGE的业务功能与技术标准136
5.4.5 GSM网中引入EDGE时系统设备的修改138
5.5 cdma2000-1X的移动分组业务——PDSN138
5.5.1 概述138
5.5.2 业务描述139
5.5.3 cdma2000-1X网络及SIP/MIP业务网络139
5.6 结束语141
第6章 短消息业务142
6.1 概述142
6.3.1 小区广播短消息业务(CBS)网络结构143
6.3 短消息网络结构143
6.2.2 点对点短消息业务143
6.2.1 小区广播短消息业务143
6.2 短消息的业务分类143
6.3.2 点对点的短消息业务(PPS)网络结构144
6.4 短消息传送的基本过程145
6.4.1 终止于MT的短信(SM MT)业务145
6.4.2 始发于MT的短信(SM MO)业务145
6.5 点对点短消息业务的服务进程146
6.5.1 移动终端接收短消息(SM MT)进程146
6.5.2 MT主呼短消息(MO)进程146
6.5.3 提醒消息传递进程147
6.6 短消息业务的基本功能148
6.7 短消息业务协议与协议结构149
6.7.1 点对点短消息业务的分层结构149
6.7.2 点对点短消息业务使用的逻辑信道151
6.7.3 传输协议数据单元(TPDU)151
6.8 短信业务平台152
6.8.1 短信业务平台的系统结构152
6.8.2 互联网短信网关逻辑网络结构154
6.8.3 CMPP功能概述154
6.8.4 CMPP协议栈155
6.9 短消息网络系统156
6.10 短消息的应用156
6.8.5 通信方式156
第7章 基于STK/UTK的智能卡业务157
7.1 概述157
7.2 智能卡(Smart Card)157
7.2.1 SIM卡概要157
7.2.2 SIM卡的功能158
7.2.3 SIM卡的预处理与个人化159
7.3 SIM卡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箱(STK)160
7.3.1 SIM卡应用的开放160
7.3.2 STK技术概要160
7.3.3 SIM卡应用程序开发包API:主动命令与事件下载161
7.3.4 无线互联网微浏览器(ISMG)165
7.4 基于STK/UTK技术的主要应用166
第8章 基于WAP的浏览业务168
8.1 无线应用协议(WAP)概述168
8.2 万维网(WWW)168
8.2.1 超文本与超媒体169
8.2.2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169
8.2.3 Web浏览器169
8.2.4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170
8.2.5 主页171
8.2.6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I)171
8.2.7 公共网关接口(CGI)174
8.2.8 Java Applet175
8.3 从WWW到WAP176
8.4 Web和WAP应用结构模型177
8.4.1 Web应用结构模型177
8.4.2 WAP应用结构模型177
8.4.3 WAP应用组网方式179
8.5 无线应用协议栈(WAP)179
8.5.1 应用层协议——无线应用环境(WAE)180
8.5.2 无线会话层协议(WSP)181
8.5.3 无线事务处理层协议(WTP)183
8.5.4 无线传输安全层协议(WTLS)184
8.5.5 无线数据报协议(WDP)185
8.6 WAP技术的发展186
8.6.1 Push服务186
8.6.2 缓存(Caching)188
8.6.3 用户代理描述188
8.6.4 安全机制189
8.7 WAP的应用189
9.2.3 修改菜单选项的方便性190
9.2.1 承载通道190
9.2.2 实时交互式业务与存储转发业务190
9.2 USSD的业务特征190
9.1 概述190
第9章 基于USSD的查询业务190
9.3 USSD业务平台结构191
9.4 USSD业务的应用191
第10章 基于多媒体消息(MMS)的业务193
10.1 概述193
10.2 MMS与SMS/EMS的比较193
10.3 MMS的体系结构194
10.4 MMS的基本功能196
10.5.2 基于IP的实现方式197
10.5.1 基于WAP的实现方式197
10.5 MMS的实现方式197
10.6 MMS协议栈198
10.7 MMS的信令流程198
10.8 不同终端间业务实现方式和工作流程199
10.8.1 不同终端间MMS业务实现方式199
10.8.2 MMS工作流程200
10.9 多媒体“彩e”业务200
10.9.1 概述201
10.9.2 网络结构201
10.9.3 “彩e”业务的实现流程202
10.9.4 多媒体邮件系统的主要功能203
10.9.6 “彩e”业务性能参数204
10.9.5 “彩e”业务的优势204
10.10 MMS的应用205
第11章 基于Java/BREW的OTA业务207
11.1 概述207
11.2 无线Java技术208
11.2.1 Java平台的3个等级208
11.2.2 无线Java平台的体系结构208
11.2.3 无线Java的技术优势209
11.3 BREW技术210
11.3.1 BREW系统的概念210
11.3.2 BREW业务平台的网络结构212
11.3.3 BREW的应用管理213
11.3.4 BREW应用下载流程214
11.4 Java/BREW对手机屏幕尺寸的适应性215
11.5 Java/BREW平台的业务类型215
11.5.1 业务分类216
11.5.2 业务特征216
11.6 Java/BREW技术对移动通信产业与手机厂商的影响217
11.6.1 对移动通信产业的影响217
11.6.2 对手机生产厂商的影响217
11.7 基于Java/BREW的移动数据增值业务218
12.2.2 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220
12.2.1 基于移动终端的定位方案220
12.1 概述220
12.2 移动定位方案的分类220
第12章 基于位置的业务220
12.3 全球定位系统(GPS)简介221
12.3.1 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221
12.3.2 GPS基本原理222
12.4 几种常用的移动定位方式223
12.4.1 CEIL-ID定位方式223
12.4.2 AoA定位方式223
12.4.3 ToA定位方式224
12.4.4 TA/RTT定位方式224
12.4.5 TDoA定位方式225
12.4.6 OTDoA、E-OTD和AFLT定位方式226
12.4.7 指纹定位226
12.4.8 A-GPS定位方式227
12.4.9 GPSone定位方式228
12.5 GSM和WCDMA的位置业务平台228
12.5.1 GSM移动通信网位置业务平台228
12.5.2 WCDMA定位业务平台229
12.6 移动定位技术的发展与改进230
12.7 地理信息系统(GIS)231
12.7.1 地理信息系统(GIS)概述231
12.7.2 GIS的定义231
12.7.3 GIS的产生与发展232
12.7.4 GIS的特点233
12.7.5 GIS的研究内容234
12.7.6 GIS技术的综合235
12.7.7 GIS的应用236
12.7.8 GIS的发展趋势238
12.7.9 数字地球241
12.7.10 GIS小结242
12.7.11 电子地图242
12.8 GIS应用举例——GPS/GSM车辆监控、调度系统247
12.8.1 概述247
12.8.2 系统特点248
12.8.3 系统功能249
12.8.4 系统组成250
12.8.5 系统的GIS功能252
12.8.6 车载台的主要技术要求253
12.9 移动定位业务的应用254
第13章 流媒体与移动流媒体业务256
13.1 概述256
13.2 媒体、多媒体与超媒体256
13.2.1 媒体256
13.2.3 超媒体257
13.2.2 多媒体通信系统257
13.3 流媒体的基本原理258
13.3.1 流媒体的定义258
13.3.2 流媒体的播放方式259
13.3.3 流媒体的基本特点260
13.3.4 流式传输260
13.3.5 流媒体实现原理261
13.4 实时传输协议262
13.4.1 实时传输协议(RTP)和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262
13.4.3 资源预订协议(RSVP)264
13.4.2 实时流协议(RTSP)264
13.5 压缩媒体文件格式265
13.5.1 AVI(Audio Video Interleaved)265
13.5.2 MPEG-1存储介质图像编码标准266
13.5.3 MPEG-2(H.26X)活动图像及其声音的通用编码标准266
13.5.4 MPEG-3简介269
13.5.5 MPEG-4标准269
13.5.6 MPEG-7简介272
13.5.7 MPEG-21简介272
13.6 流式文件格式272
13.7 媒体数据流的分层编码和传输273
13.7.1 媒体数据流的QoS273
13.6.1 流式文件格式273
13.6.2 媒体发布格式273
13.7.2 视频质量的分级274
13.7.3 分层编码和传输274
13.7.4 分层传输275
13.8 流媒体系统275
13.8.1 媒体内容制作276
13.8.2 媒体内容管理276
13.8.5 客户端系统277
13.9 流媒体技术的应用277
13.8.4 视频服务器277
13.8.3 用户管理277
13.9.1 视频点播(VOD)278
13.9.2 可视电话与视频会议278
13.9.3 远程教学278
13.9.4 在线直播278
13.10 移动流媒体技术278
13.10.1 流媒体应用于移动网络的技术优势279
13.10.2 移动流媒体的技术特点279
13.10.3 移动流媒体业务在移动终端上的实现281
13.10.4 移动流媒体播放内容的特殊性283
13.11 移动流媒体的应用283
13.11.1 移动流媒体应用概述283
13.11.2 新兴的移动流媒体业务284
13.11.3 移动流媒体业务的发展与限制286
13.11.4 移动流媒体应用展望287
第14章 移动数据增值业务网络288
14.1 概述288
14.2 业务与应用 288
14.3 现网数据增值业务系统289
14.3.1 现网数据增值业务系统架构289
14.3.2 现网数据增值业务系统的缺点289
14.4 三类主流业务提供技术290
14.4.1 Parlay/OSA(Open System Architecture,开放系统体系结构)290
14.4.2 脚本技术290
14.5 移动增值业务的开发工具291
14.4.3 Web Services技术291
14.6 3G一阶段移动数据增值业务网292
14.6.1 3G一阶段移动增值业务网络体系结构292
14.6.2 移动增值业务平台的OSA技术294
14.7 3G二阶段移动数据增值业务网295
14.7.1 软交换技术简介295
14.7.2 IMS的业务架构298
14.7.3 IMS业务平台300
14.7.4 IMS的主要业务301
14.7.5 虚拟归属环境(VHE)302
常用英文缩写词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