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分析及其联合发展战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分析及其联合发展战略](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3081063.jpg)
- 卞显红,王苏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750585454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业-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分析及其联合发展战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概况1
一、长江三角洲概况1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概况7
三、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发展在全国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与功能22
第二节 国内外区域(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23
一、国外区域(城市)旅游空间结构主要研究现状与评价23
二、国内区域(城市)旅游空间结构主要研究现状与评价24
第三节 国内外区域旅游联合发展研究进展32
一、国内区域旅游联合发展研究进展32
二、国外区域旅游联合发展研究进展40
第四节 本研究的意义、内容体系与方法45
一、本研究的意义45
二、本研究的内容体系47
三、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47
第二章 旅游空间结构理论及其在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中的应用50
第一节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要素解析50
一、引言50
二、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要素的判别50
三、城市旅游空间结构要素解析53
二、旅游“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的基本要点65
第二节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及其在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中的应用65
一、引言65
三、区域旅游重点旅游发展轴和重点旅游发展节点的选择67
四、旅游“点—轴”开发模式对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69
五、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旅游“点—轴”系统分析73
六、结语77
第三节 旅游增长极理论与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增长极的认定、选择与划分78
一、增长极与城市旅游增长极的基本概念78
二、城市旅游增长极作为城市推动型产业的特征79
三、城市旅游增长极对周围区域的影响效果82
四、城市旅游增长极选择的基本思路与方法83
五、城市旅游增长极理论在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规划中的应用86
六、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城市旅游增长极的认定、选择与等级划分88
第四节 核心—边缘理论及其在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中的应用92
一、城市旅游发展的空间动态过程与旅游核心—边缘区域的变化92
二、核心—边缘理论中的核心旅游城市94
三、核心—边缘理论中的旅游边缘区域96
四、核心—边缘理论中的旅游网络系统97
五、核心—边缘理论中的核心旅游城市、旅游边缘区域、旅游网络三者的组合关系98
一、与旅游中心地理论相关的基本概念99
第五节 旅游中心地理论及其在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结构中的应用99
二、旅游中心地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102
三、旅游中心地结构系统的演化103
四、旅游中心地理论对城市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意义104
五、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中心地体系分析105
第三章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的现状、特点与理论依据研究107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的现状及其特点107
一、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的现状107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现状的特点113
三、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的意义115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的理论依据116
一、协同学理论与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116
二、共生理论与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118
三、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与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120
四、区域分工理论与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121
五、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理论与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123
第四章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模式与驱动机制研究129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的驱动机制研究129
一、旅游活动的内在要求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推动129
三、城市旅游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130
二、国际与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的驱动130
四、政府力量的干预和推动131
五、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趋势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的重要外在牵引力132
六、“行政区经济”逐步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132
七、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战略的实施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的联合发展133
八、长江三角洲15座旅游城市的内在必然联系以及区域旅游整体发展的综合需求推动133
九、对合作前景预期的“共赢”和长江三角洲各旅游城市自身旅游发展的驱动134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模式研究135
一、引言135
二、从空间尺度上来划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模式135
三、从联合发展主体上来划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模式138
四、以特定主题进行联合的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模式142
五、其他几种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模式144
第五章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空间一体化分析及其联合开发战略研究149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城际差异与丰度分析149
一、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城际差异分析149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丰度分析149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154
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国家AAAA级旅游区空间结构研究159
一、引言159
二、反映长江三角洲国家AAAA级旅游区空间结构总体特征的指标161
三、反映长江三角洲国家AAAA级旅游区空间结构旅游节点特征的指标162
四、长江三角洲国家AAAA级旅游区空间分布类型的测定163
五、结语166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联合开发研究167
一、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联合开发主要原则167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核心思路170
第六章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产品空间一体化分析及其联合发展战略研究172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产品空间一体化分析及其联合发展战略研究172
一、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产品空间一体化分析172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一体化发展区域城市旅游产品主题与发展方向分析175
三、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产品联合发展战略研究180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线路一体化设计182
一、旅游线路的概念与类型182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线路一体化设计的原则183
三、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线路一体化设计的具体构想185
第七章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形象空间一体化分析及其旅游理念形象定位研究192
一、引言192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形象分析比较及其旅游形象定位研究192
三、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整体形象分析及其旅游理念形象定位197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条件:可转移性、互补性和介入机会200
一、引言200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研究200
第八章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及其旅游经济联系通道研究200
三、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旅游者流、旅游物流、旅游信息流202
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模型205
五、结语208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联系通道研究209
一、引言209
二、长江三角洲城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210
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内外通道214
三、长江三角洲城市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214
第九章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市场空间一体化分析220
第一节 使用曲线预测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市场的分析与预测220
一、引言220
二、使用曲线预测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国内旅游人次分析与预测中的应用220
三、使用曲线预测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国内旅游收入的分析与预测223
四、使用曲线预测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入境旅游人次的分析与预测223
五、使用曲线预测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城市入境旅游收入分析与预测227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结构一体化分析229
一、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国内游客客源地分布一体化分析229
三、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国内旅游抽样调查国内游客职业结构一体化分析230
二、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国内游客旅游目的结构一体化分析230
四、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国内游客文化程度与家庭月收入结构一体化分析233
五、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国内游客性别、年龄结构、对住宿设施的选择结构与出游方式结构一体化分析233
六、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国内游客人均花费结构一体化分析236
七、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国内游客平均在外停留天数分析243
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一体化分析248
一、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入境旅游者构成248
二、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入境过夜旅游者人均天花费构成250
一、引言259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入境旅游市场聚类分析259
三、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入境过夜旅游者平均停留时间分析259
二、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入境旅游市场的聚类分析260
三、两种聚类方法所得结果的比较分析及其应用与诠释265
四、结语267
第十章 长江三角洲城市入境旅游流流动研究268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入境旅游流流动空间一体化分析268
一、引言268
二、长江三角洲入境旅游者与我国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区域的转移概率分析269
三、长江三角洲、江苏、浙江、上海与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区域入境旅游流流动271
二、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数据的获取276
一、引言276
第二节长江三角洲城市入境旅游流区域内流动份额分析276
三、长江三角洲城市入境旅游流区域内流动份额分析278
四、长江三角洲城市入境旅游流区域内流动份额地理空间分布等级划分285
五、长江三角洲城市入境旅游流区域内流动份额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287
六、结语288
第十一章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市场联合开发与联合营销290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主要旅游城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联合分析与开发290
一、长江三角洲主要旅游城市主要客源国客源市场联合分析290
二、长江三角洲主要旅游城市港、澳、台市场分析305
三、长江三角洲入境旅游市场联合开发策略306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策略309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研究309
一、引言309
三、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的意义312
第十二章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314
一、引言314
二、城市旅游竞争力概念模型314
三、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315
四、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316
五、结语323
后记327